推动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向着现代化目标前进
2017-06-01荣国丞
荣国丞
摘 要 教育部在江苏省苏州市召开全国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年度工作会议,重点是总结“十三五”开局之年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工作进展情况,分析当前面临的形势和发展现状,进一步明确“十三五”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发展思路,部署2017年工作。
关键词 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年度工作会议;教育现代化
中图分类号 G71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7)09-0034-06
2017年3月21日至22日,教育部在江苏省苏州市召开全国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年度工作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总结“十三五”工作进展,分析发展形势,部署2017年工作,推动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向着现代化目标前进。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李晓红出席会议并讲话。江苏省教育厅、天津市教育委员会、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教育局、厦门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浙江金融职业学院、云南省曲靖市麒麟职业技术学校、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全国工业和信息化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等8个单位做了交流发言。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巡视员王继平做了会议总结。教育部相关司局和直属单位的负责同志、中华职教社、中国职教学会、中国高教学会、中国成教协会负责同志,各省(区、市)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同志,部分行业企业及职业院校、普通高校代表参加会议。
2017年是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年份,是全面深化改革向纵深推进的关键一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教育现代化取得重要进展”[1]的一年。会议的召开在一个重要的历史发展节点,“十三五”开局之年工作进展如何,职业教育要积极投入到国民经济主战场的效果如何[2],当前面临的形势是什么,2017年如何持续推进,对实现“十三五”发展目标至关重要。
一、“十三五”实现了开门红
2016年,教育部一改坚持了几年的“视频会”的惯例,以集中会议的形式在贵阳召开了全国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年度工作会议。“十三五”开局之年的第一个年度工作会议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一年来,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发展情况如何,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李晓红副部长给出了明确答案。李晓红指出,2016年,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中央决策部署,加强顶层设计,强化工作落实,狠抓薄弱环节,推动各项工作取得显著进展,可以说实现了“十三五”的“开门红”。
李晓红用四个“有”来概括2016年的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工作:有氛围,把住了好时机;有势头,几次部署鼓舞人心;有措施,事事踩在步点上;有亮点,实实在在见成效,职业教育的声音更加响亮。
一是坚定方向,明确了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的思路和举措。职业教育自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以来,始终得到中央的高度重视,每年至少有一件中央领导亲自抓的大事。2016年12月,教育部联合有关方面先后召开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座谈会、现代职业教育发展推进会。李克强总理会前对职业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批示,刘延东副总理出席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这两次会议体现了中央关心职业教育的张力不减,深化了战线和全社会对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和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的思想认识,为我们咬定青山不放松,做好改革发展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作出了重要部署。
二是精准发力,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教育部联合有关部门印发《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研究制订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完善职业教育服务制造强国建设的战略布局。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和国际产能合作,推动有色金属行业开展校企协同“走出去”试点,首批20余名高职学校教师赴赞比亚开展员工培训,为探索与中国企业“走出去”相配套的职业教育发展模式积累了经验。深入推进集团化办学,全国已建成约1300个职教集团,比2015年新增200多个,部分行业组建了一批覆盖全行业的职教集团。启动职业院校校企深度合作示范项目,教育部分别与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中国有色金属协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推动中航工业、中国中车等5家大型企业签署校企合作意向协议。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不断深化,为职业教育发展注入了“源头活水”。
三是提高质量,保证正确的育人方向。贯彻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落实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推进德育课程改革,研究制订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标准,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强化学生职业道德和工匠精神的培育。适应经济结构调整升级,新设大数据技术与应用、中小企业创业与经营等13个高职专业,推出一批仪器设备配备规范、顶岗实习标准,全面铺开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质量年报制度从高职院校扩展到中等职业学校。职业院校进一步把主要精力和资源配置聚焦到提高质量上来,把提高职业技能和培养职业精神高度融合,成为“十三五”开局的一个亮点。
四是以点带面,健全继续教育发展的顶层设计。坚持把抓日常和抓亮点结合起来,既稳步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又努力寻求点式突破。规范高等继续教育发展,印发《高等学历继续教育专业设置管理办法》,加强对高等学历继续教育专业设置的统筹规划与宏观管理。老年教育取得重要突破,联合民政部等8个部门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社区教育的意见》,明确提出发展社区老年教育的具体要求;印发《老年教育发展规划(2016-2020年)》,召开老年教育工作座谈会,推动高校第三年龄大学联盟建设,2016年全国共有150所高等职业学校开设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招生1万余人,较2015年增长367%。
二、当前面临形势与发展现状的评价
李晓红在讲话中强调,只有正确认识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面临的形势和发展现状,才能找准方位、明确方向,才能抓住关键、突出重点,这是推进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现代化的前提。
关于形势,要从经济、民生、教育三个角度重点把握:一是从经济角度看,建设制造强国,迫切需要职业教育有力支撑。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已蔚然成势。欧美发达国家提出了工业4.0战略、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工业2050战略等产业发展战略。我国也启动实施中国制造2025,积极抢占国际产业竞争的制高点。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带来组织方式、生产方式的深刻变革,要求职业教育未雨绸缪,掌握发展的主动权。二是从民生角度看,实现脱贫攻坚,迫切需要职业教育积极作为。中央要求,确保2020年“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實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并部署实施了“五个一批”工程。职业教育既是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的重要内容,也是发展生产脱贫一批的重要支撑,大有可为,也必须积极作为。三是从教育自身看,实现教育现代化,迫切需要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加快发展。今年即将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规划部署中国教育2030的发展。教育现代化,不是简单地做一两个高峰,也不是集中力量培养几个天才,而是要推动各级各类教育集体跨越、进入高地,为每一个人提供适合的教育。可以说,没有职业教育的现代化,就没有教育现代化;没有继续教育的现代化,也没有教育的现代化。在实现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中,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不可或缺”,必须加快发展。
关于现状,李晓红指出,要立足中国的“硬国情”“软国情”来把握,对于发展的基础、存在的问题要客观看待,不应不切实际地批评指责。“硬国情”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产业发展不平衡、总体水平不高,对职业教育的支撑还有差距,职业教育总体投入也还不够,办学条件有待进一步改善。二是我们的考试招生制度,更多是针对普通教育的特点和需求来设计的,对职业教育缺乏科学引导,导致从考试到培养过程,没有完全把培养大国工匠融入职业教育当中,这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和改变。“软国情”主要体现在,职业教育社会地位不高,重普教、轻职教的现象普遍存在。“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鄙薄技术工作以为不足道”等思想仍有很大影响,工业思维、工匠精神还没有形成社会主流,多数学生在潜意识中更想读大学,做“劳心”的、管人的,不愿意去学技术、当工人,认为读职业学校“矮人一等”,等等。
李晓红强调,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的改革发展,必须坚持从国情出发、从实际出发、从规律出发,而不是从想象出发、从本本出发,更不能“邯郸学步”,否则终将两头落空。要做好“打持久战”的思想准备,坚持不懈再抓上10年、20年,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积小胜为大胜,切实让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香起来、亮起来、忙起来、强起来、活起来、特起来。
三、2017年工作要坚持稳中求进
关于2017年工作,李晓红强调,总的要求是坚持稳中求进。“稳”,就是方向要稳、目标要稳、阵地要稳;“进”,就是服务要进、内涵要进、队伍要进。
方向要稳,就是要始终坚持高度重视、加快发展的总方针,牢牢把握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致力于培养工匠和技术技能人才。要把是否契合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是否有利于提升就业创业能力,作为评价职业教育的首要标准。要把好教学关、招考关,解决好各个层次职业教育“教什么”“怎么教”“考什么”“怎么考”的问题,引导学校把主要精力放在提高质量和服务能力上,引导学生把主要精力放在全面成长和高质量就业创业上,引导学生成为大国工匠和高技能人才。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对职业教育都要高看一眼、厚爱一分、多帮一点,切实作为推动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重要突破口,在发展规划、资源投入、改革政策上真正体现倾斜,确保在实现教育现代化进程中不掉队。需要强调的是,职业教育不是断头路,我们的学生不是不能升学,但不能只为了“升学”而“升学”,更不能像有的学校那样就让学生上高考那几门课,这是误人子弟。
目标要稳,就是要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这里面有两个核心要义:一是要办好各级各类职业教育,进一步做强中职、做优高职、做大培训、做好职业启蒙,在要素构成和布局结构上实现合理配置。二是要解决好职业教育内部以及职业教育和其他教育的沟通衔接,构建更加开放畅通的人才成长“立交桥”,为受教育者多次选择、多样选择、在校园与职场之间有序流动提供更便利的机会。在实施上,主要有三个途径:一是建立健全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沟通衔接的机制,大力加强中高职的衔接,适度提高高职院校招收中职学校毕业生的比例、本科高校招收职业院校毕业生的比例。推动普职融通,逐步扩大高等学校招收有实践经历人员的比例。二是要推动具备条件的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大学转变,支持这些学校与职业院校在招生考试、培养方案、课程设置、教学和评价方式等方面的沟通衔接,为大国工匠提供高素质的后备军。三是要制定國家资历框架,建立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推进学习成果互认衔接。这是国家和教育“十三五”规划都提到的一项任务,也是完善人才多样化成长通道的重要载体,在国际上已有很多好的经验。要鼓励有条件的行业率先开展试点工作,取得实质进展。通过上述方式,使所有公民都有机会通过直接升学、先就业再升学、边就业边学习等多种方式不断发展,使所有学习者无论选择何种教育都可以通过努力学习成长成才,畅通终身学习的“立交桥”。
阵地要稳,就是要加大力度打牢基础、补齐短板。九层之台,起于累土。中等职业教育是现代职业教育的基础,中职办不好,职教体系就失去了基石。2010年以来,中职招生规模逐年下滑,这种势头要及时遏制,坚决保持职普招生规模大体相当,坚定办好中等职业教育,这是教育工作毫不动摇要坚持的一个原则。同时,要高度重视培训,这是职业院校的另一个主战场,也是检验我们有没有真枪实刀的一个大舞台,要主动作为、创新模式、扩大覆盖面,争取抓出一批样板来。
服务要进,就是要紧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只有自觉服务于改革发展大局,只有在现代化建设的主战场上奋发有为,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才能得到认同,才能实现大的发展。要把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深度融入到中国制造2025、“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互联网+”、精准扶贫等国家重大战略的实施中,紧密对接、精准施策,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和行动。
内涵要进,就是要狠抓体制机制和模式创新。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要着力作一些有示范引领作用的改革探索,积极破除体制机制障碍。要加强制度顶层设计,抓好《职业教育法》、校企合作促进条例等法律法规的修制定工作。要继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把专业建在产业链上,把学校建在开发区里,把工匠精神刻在学生心中,把创新意识融入学生血液。要尊重基层首创,鼓励地方积极探索实践,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各类改革试点要发挥好带头作用,着力破解企业深度参与职业教育的制度障碍。有条件的地方,要完善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成本补偿标准和程序,建立校企合作、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互利的长效机制。
队伍要进,就是要建设高水平的师资队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职业院校教师从事的是一项专业性、创造性、挑战性很强的工作,能否培养一大批既能胜任理论教学、又能指导学生实践的“双师型”教师,将决定职业教育教学的成败。当前,“双师型”教师数量不足、素质不高、结构不合理的问题还比较突出。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重点是畅通校企人员双向流动通道,既要定期送教师到企业去实践,又要广泛从企业聘请有实践经验的兼职教师。要逐步建立固定岗位与流动岗位相结合、专职与兼职相结合的用人机制,建立科学规范、常态化的教师培养培训制度,打造一支操守正、能力强、结构好的专业化教师队伍。
2017年2月28日,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下发了《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2017年工作要点》,明确提出提高思想认识增强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的影响力吸引力、坚持准确定位提高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精准性、着力提高质量强化专业技能和工匠精神的培育、深化改革创新激发职业教育的办学活力、加强基本建设夯实职业教育持续发展的基础、完善体制机制提升继续教育的服务能力、全面从严治党营造风清气正的工作氛围等7个方面15项工作重点: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营造喜迎党的十九大的良好氛围,围绕国家战略精准施策,推动构建人才成长“立交桥”,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加强专业、课程和教材建设,规范职业院校管理,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深化国际合作交流,加大职业教育投入,推进信息化建设,加快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推进高等继续教育规范创新发展,指导职业院校加强党的建设,切实加强自身建设。在此基础上,李晓红就具体工作进一步强调了四点:一是坚决落实中央部署,要做好“对表”工作,瞄准教育现代化这个大目标,完善各类制度和标准,实施好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等重大工程项目,确保中央的决策部署“落地生根”。二是要牢固树立质量意识,实施好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深化校企合作,加强专业、课程和教材建设,强化学生职业技能和工匠精神培养,紧贴需求、苦练内功。三是需要全战线共同努力,讲好职业教育故事,发出职业教育声音,引导全社会确立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技术、尊重创新的观念,促进形成“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能力”的社会氛围。四是要落实好《关于进一步推进社区教育发展的意见》《高等学历继续教育专业设置管理办法》《老年教育发展规划(2016-2020年)》等已有政策,发展高水平的继续教育,满足高质量生产和生活的需要。
王继平在会议总结时强调,做好2017年工作要做好一条“主线”、两个“深入”、三个“坚持”、四个“服务”、五个“持续”。
一条“主线”:就是整个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系统都要围绕迎接和贯彻党的十九大这条主线开展工作。十九大之前,我们要努力工作,干出成绩,加强宣传,为十九大胜利召开营造良好的氛围;十九大之后,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把十九大精神落实到改革发展各项工作中去。
两个“深入”:一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职业教育和终身教育的有关重要论述。二是要深入学习贯彻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的精神和即将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的精神。
三个“坚持”:一要坚持“高度重视、加快发展”的职业教育工作方针。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高度重视、加快发展”职业教育,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进一步提升了对职业教育的认识和摆位。我们要紧扣“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认识职业教育的重要定位。要坚持职普招生规模大体相当不动摇。要进一步加大投入、深化改革、优化布局,加强中央和地方、各部门之间的统筹协调,坚定办好中等职业教育,打牢职业教育基础。二要坚持“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要坚持以促进就业为导向,把就业率和就業质量作为评价职业学校的首要标准,使职业学校的大部分学生毕业后实现高质量的就业,避免把职业教育办成升学导向的教育。在确保“就业导向”的同时,让一部分有愿望有能力的职业院校学生有机会升入高一级学校学习,成为高级技术技能人才。我们要解决好“考什么”“怎么考”的问题。要按照《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的要求,按照到2020年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考试招生模式的总体目标,推进高职院校考试招生与普通高校相对分开,完善“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评价方式,严格规范考试的标准、内容和程序,特别要实施好职业技能考试的环节,发挥好考试招生制度对教与学的引导作用。三要坚持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工作目标。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要办好各级各类职业教育,“做强中职、做优高职、做大培训、做好职业启蒙”,在要素构成和布局结构上实现合理配置;要促使职业教育与其他教育之间良好的沟通、衔接,为学生多次选择、多样选择,在校园和职场之间灵活转换,提供更加便捷的通道、更有针对性的课程和项目。
四个“服务”:一要服务中国制造2025,实施好《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二要服务脱贫攻坚,实施好《职业教育东西协作行动计划》。三要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和国际产能合作,推动中国职业教育与企业协同“走出去”。四要服务学习型社会建设,大力加强继续教育,实施好《老年教育发展规划(2016-2020)》。
五个“持续”:一要持续加强职业院校的德育、思想政治工作和党的建设。二是持续加强职业院校的规范管理。三是持续加强职业院校的师资队伍建设。四是持续加强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提高育人质量。五是持续加强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制度建设,进一步突出办学特色。
王继平强调,推进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工作,要用全局的、发展的眼光,来谋划布局、协调行动、解决问题。在工作方法上,要突出“共舞”和“开放”。“共舞”,即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要与行业、企业及其他部门一起干,要与基础教育、高等教育等各类教育协调发展;要有整体意识,不要唱“独角戏”。“开放”,一是对外开放,在继续学习借鉴国际先进经验的同时,要主动“走出去”,在国际上传播中国职业教育声音;二是对内开放,要有终身教育的理念,立足于学习型社会的建设,面向不断发展变化的需求,来考虑设计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工作。
四、经验介绍突显典型意义
会议共有8个地区和单位从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加快发展社区教育、促进中职与普高规模大体相当、提高继续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加强高职院校党建工作、产教融合的集团化办学、职业教育与企业协同“走出去”试点、充分发挥行业指导作用等八个方面做了经验交流,八个经验介绍特色鲜明,典型性强,亮点突出。
江苏省教育厅重点介绍了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做法,建立职业院校与地方产业园区融合发展机制、产教深度融合机制、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吻合度预警机制,通过筑牢中等职业教育基础、推进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强化职业教育体系内涵建设等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不断提升教学质量和服务能力,有力地支撑了地方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天津市教育委员会重点介绍了以优质职业教育带动社区教育、服务终身学习的经验,天津以“职教活动周”和“全民学习周”为引擎,大力推進产业、行业、企业、职业、专业“五业联动”,以优质职业教育服务终身学习;着力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建立起三地政、行、企、校、研“五方联手”的合作格局,有效推进了京津冀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的协同发展。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教育局重点介绍了促进中职与普高规模大体相当的工作情况,钦州利用地处北部湾经济区中心位置的优势,将发展职业教育作为服务产业崛起、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支撑点,对接产业,调整中职学校布局和专业调整,加强内涵建设,畅通学生多路径成才通道,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实行统筹招生,2015年职普比为50.9∶49.1。厦门大学重点介绍了加强继续教育的具体情况,将继续教育纳入学校整体发展计划,形成了以继续教育学院和22个专业学院为依托,以夜大学、网络教育和非学历继续教育等多种办学形式、多种培养层次、多种专业设置、多种培养对象的综合办学体系。浙江金融职业学院重点介绍了以党建工作推进立德树人的经验做法,学校深入贯彻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做好四个“坚持不懈”,强化“四个服务”意识,在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基础上探索全课程育人,推动“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提升。云南曲靖市麒麟职教集团重点介绍了集团化办学的具体情况,集团下设麒麟职业技术学校、麒麟职业教育产业园区、麒麟职业教育开发有限公司三个实体单位,采取学校+园区+公司的集团化办学,学校负责教育教学,园区负责招商和企业生产,公司负责后勤保障和园区管理,三方实体各负其责,走出了经济欠发达地区职业教育发展的新路。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重点介绍了职业教育与企业协同“走出去”的有关情况,依托全国有色金属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中国有色矿业集团和8所国内高职院校,在赞比亚先行实施“走出去”试点,试点院校派出21名教师,成功开展5个工种、6个班,近100名员工的技能培训。全国工业和信息化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重点介绍了发挥行业指导作用的经验,通过指导职业院校专业设置、搭建校企合作平台、积极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支持“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信息技术人才培养等,参与和促进职业教育发展。
参 考 文 献
[1]新华社. 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Z]. 2017-01-19.
[2]吴启迪.“十三五”开局 职业教育责任重大[J]. 经济,2016(1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