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盆底康复训练联合护理干预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效果研究

2017-06-01黄丽霞谷玉红房桂英张红真刘俊霞李海莲王盼

河北医药 2017年10期
关键词:障碍性盆底满意率

黄丽霞 谷玉红 房桂英 张红真 刘俊霞 李海莲 王盼

·护理研究·

盆底康复训练联合护理干预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效果研究

黄丽霞 谷玉红 房桂英 张红真 刘俊霞 李海莲 王盼

目的 探讨盆底康复训练联合护理干预治疗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效果,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200例,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对照组仅给予常规盆底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其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治疗结束后的盆底肌力改善情况及子宫脱垂、尿失禁和性生活质量的治疗康复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盆底肌力评分1级3例,2级7例,3级32例,4级30例,5级28例。盆底肌力评估3级以上90例,占90%;对照组盆底肌力评分1级18例,2级24例,3级25例,4级20例,5级13例。盆底肌力评估3级以上58例,占58%。观察组盆底肌力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子宫脱垂、尿失禁和性生活质量的治疗康复情况均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满意率为96%(96/100),对照组的满意率仅为77%(77/100),观察组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盆底康复训练联合护理干预治疗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疗效显著,患者满意率高,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盆底功能障碍;盆底康复训练;护理干预;盆底肌力;子宫脱垂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是因盆底支持结构缺陷、损伤和功能障碍所致盆腔脏器移位而引发各种盆腔器官功能异常的一组疾病,患者可出现盆腔器官脱垂、压力性尿失禁、粪失禁、性功能障碍等症状,是目前女性普遍存在的全球性卫生健康问题。对于盆底障碍性疾病,必须坚持预防为主和防治结合的方针,如不及时进行诊治,可发展为中重度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2]。目前,我国盆底障碍性疾病的发病率呈逐年增长趋势,加之人们对自身生活质量日益重视,该病的预防、发病和修复逐渐受到关注。近年来,盆底康复技术在临床上的应用日益广泛,患者经盆底康复治疗后可取得良好疗效,不仅适用于轻度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中重度患者也可尝试盆底康复[3]。本文以我院收治的200例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盆底康复训练联合护理干预治疗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效果进行了探讨,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12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200例,均就诊后进行常规检查确诊。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观察组年龄25~48岁,平均(36.71±4.29)岁;病程1~16年,平均(4.86±1.29)年;其中初产妇42例,经产妇58例;子宫脱垂35例(Ⅰ度轻型19例,Ⅰ度重型10例,Ⅱ度轻型6例),尿失禁患者52例,性生活质量下降13例。对照组年龄24~45岁,平均(37.09±4.41)岁;病程1~15年,平均(4.77±1.32)年;其中初产妇44例,经产妇56例;子宫脱垂36例(Ⅰ度轻型20例,Ⅰ度重型11例,Ⅱ度轻型5例),尿失禁患者53例,性生活质量下降11例。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仅给予常规盆底康复训练,主要内容有盆底肌肉锻炼、盆底生物反馈和阴道垂体训练,具体如下:指导患者收缩肛门、尿道和会阴,维持收缩状态7s后放松,重复训练15min,2次/d。连续治疗8周后将盆底生物反馈仪探头置入阴道内,在髂前上棘和下腹部贴表面电极片,实施生物反馈治疗,30min/次,2次/周,连续治疗8~10次。将最轻阴道垂体(之后可视情况增加重量,以促进阴道收缩力康复)置入阴道内,酌情延长留置时间,确保咳嗽或运动时不脱出。

1.2.2 观察组:在其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主要内容如下:①心理干预:理解并包容患者的个人情绪,保护其个人隐私,重视心理疏导,主动与患者进行交流,及时解答疑惑,消除其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②健康教育:对患者进行疾病相关知识宣教,重点讲解生殖器、膀胱和盆底肌肉构成、排尿反射和神经支配等内容,并发放与疾病相关的健康学习手册,提高其对疾病和治疗的认识度,提高其治疗依从性,并促使其积极配合治疗。③基础干预:嘱患者定期排尿,提醒其咳嗽或运动前收缩盆底肌肉,同时治疗过程中禁止性生活,尽量避免从事体力劳动或其他剧烈运动。

1.3 观察指标 (1)比较2组患者治疗结束后盆底肌力改善情况以及子宫脱垂、尿失禁和性生活质量的治疗康复情况。(2)盆底肌力评估标准:按照会阴肌力测试法进行评估,分为1~5级,其中3级或以上表示治疗有效,5级表示盆底肌力康复情况最佳。(3)采用盆腔器官脱垂定量(PQP-Q)分度法定量评估盆腔器官的脱垂程度,采用我院自制问卷调查表调查患者的性生活满意情况和尿失禁情况,均分为有效和无效两种评价。(4)采用我院自制的问卷调查表调查患者的满意率,总分100分,分为非常满意(80分以上)、满意(60~80分)和不满意(<60分)三个等级。

2 结果

2.1 治疗后2组盆底肌力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盆底肌力评分1级3例,2级7例,3级32例,4级30例,5级28例。盆底肌力评估3级以上90例,占90%;对照组盆底肌力评分1级18例,2级24例,3级25例,4级20例,5级13例。盆底肌力评估3级以上58例,占58%。观察组盆底肌力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治疗后2组盆底肌力比较 n=100,例(%)

2.2 治疗后2组子宫脱垂、尿失禁和性生活质量的治疗康复情况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子宫脱垂、尿失禁和性生活质量的治疗康复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治疗后2组子宫脱垂、尿失禁和性生活质量的治疗康复情况比较 n=100,例

2.3 满意率比较 调查显示,观察组的满意率为96.0%,对照组仅为77.0%。观察组对治疗效果的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的满意率比较 n=100,例(%)

3 讨论

女性盆腔器官主要包括阴道、子宫、尿道、膀胱和直肠,上述器官在盆底支撑组织的支持下在盆腔内维持正常的解剖位置,并在保持相对固定位置的情况下参与多种生理活动,发挥控尿、控便、保持阴道紧缩度和增进性快感等作用[4]。近年来的调查数据表明,女性盆底功能障碍已成为严重影响女性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的突出社会问题,患者普遍有尿频、尿急、尿失禁等症状,给其生活造成诸多不便[5]。但多数患者对该病缺乏了解,尤其是轻度盆底功能障碍患者的症状轻,对其日常生活影响不大,加之社会关注度不够,易错过最佳治疗时机[6]。而中、重度盆底功能障碍患者受自身文化程度、社会因素和医疗条件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不愿暴露其隐私,导致病情被延误[7]。目前,中华预防医学会已在我国卫生部的支持下将女性盆底功能障碍防治项目列为妇幼健康工程的重要内容,并寄希望借助国外的新理念和新技术提高女性生活质量。

临床研究发现,妊娠和分娩是诱发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的主要因素,该病多见于有孕产史的女性和中老年女性[8]。目前,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疾病的治疗手段主要有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其中保守治疗多适用于年轻和轻中度的压力性尿失禁患者,主要方法有盆底肌训练、电刺激/生物反馈和针灸治疗等。盆底肌肉训练可由患者自行实施,对地点无特殊要求,且无不良反应,但需患者长期坚持,见效相对较慢[9]。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可促进盆底肌力和肌电压恢复,增强其紧张性,提高阴道肌肉紧缩性,改善阴道松弛,并有助于刺激和唤醒部分神经细胞,增强盆底肌肉强度和弹性,进而提高性生活质量[10]。但研究发现,进行盆底康复训练虽可有效改善病情,但由于该病的治疗部位较为私密,患者易产生抑郁、抵触等负面情绪,同时多数患者对该病认知度不高,因此治疗依从性不高,进而对疗效造成很大影响[11]。为解决上述问题,有研究认为必须在进行康复训练的同时加强护理干预,帮助患者调节和改善情绪,促使其以正确的心态和认知看待自身疾病,提高治疗依从性,改善预后[12]。

本研究发现,经治疗后观察组会阴肌力恢复至3级或3级以上者多达90例,占90%,而对照组会阴肌力恢复至3级或3级以上者仅占58%,同时观察组患者子宫脱垂、尿失禁和性生活质量的治疗康复情况均优于对照组,提示在盆底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可促进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疾病患者会阴肌力恢复,改善其子宫脱垂、尿失禁和性生活质量,其效果明显优于单纯实施盆底康复训练,与国内相关报道的研究结果相符[10]。此外,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经治疗和护理干预后对治疗效果的满意率高达96%,明显高于进行实施盆底康复训练的对照组,提示在盆底康复训练基础上给予必要的护理干预可提高患者的满意率和治疗依从性。

综上所述,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治疗及康复研究是一个较新的领域,尚处于持续探索之中,首先应提高广大医护人员和患者自身对该病的认识,然后在科学规范的康复评估基础上实施盆底康复治疗和干预干预,以提高治疗效果,促进盆底功能尽快康复,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1 孙智晶,朱兰,郎景和,等.产后盆底康复锻炼对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预防作用.中华妇产科杂志,2015,50:420-426.

2 张珂,王澜静,焦玲洁,等.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与盆底肌收缩力及其相关因素分析.实用妇产科杂志,2014,30:757-759.

3 程凤英.护理干预对产后盆底功能康复疗效的影响分析.中华全科医学, 2014,25:1153-1155.

4 张锦兰.护理干预在行盆底康复训练治疗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中的应用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9:234-235.

5 苏园园,李丹彦,韩燕华,等.广东中山地区妇女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筛查.广东医学,2014,35:1405-1407.

6 李环,龙腾飞,李丹彦,等. 产后盆底康复流程第三部分—产后盆底康复措施及实施方案.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5,31:522-529.

7HagenS,StarkD,GlazenerC,etal.Individualisedpelvicfloormuscletraininginwomenwithpelvicorganprolapse(POPPY):amulticentrerandomisedcontrolledtrial.Lancet,2014,383:796-806.

8 刘惠琼,何吕琼.生物反馈盆底肌肉锻炼在产后盆底功能康复治疗中的应用.中国妇幼保健,2014,36:1791-1793.

9 陈鑫,倪观太.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研究进展.医学综述,2014,8:1435-1437.

10 吴桂丽.盆底康复训练护理应用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中的效果.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2016,3:181,183.

11 李淑玲,廖惠璇,钟玲.护理干预对孕妇产后盆底肌康复的影响分析.临床医学工程,2014,21:92-93.

12 梁艺.浅析盆底康复训练护理应用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中的临床效果.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249-250.

10.3969/j.issn.1002-7386.2017.10.047

项目来源:河北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编号:20121022)

050031 石家庄市,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产科(黄丽霞、谷玉红、房桂英、张红真、李海莲、王盼);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一医院(刘俊霞)

刘俊霞,050031 石家庄市,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一医院;

E-mail:381887302@qq.com

R

A

1002-7386(2017)10-1595-03

2016-11-15)

猜你喜欢

障碍性盆底满意率
盆底肌生物电刺激在产妇盆底肌松弛护理中的应用
盆底仪在阴道分娩后尿潴留治疗中的应用
母牛繁殖障碍性疾病的发生原因、临床表现及防治
两种盆底修复系统在盆底重建手术治疗中的效果比较
猪繁殖障碍性病毒病鉴别诊断及综合防控
兰州公共交通乘客满意度达94.14%
不能在满意率百分比上盲目乐观——四川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首次评议代表建议办理情况更重实效
江苏省生态文明建设满意度调查分析
盆底三维超声在盆底器官脱垂女性中的应用效果
提高96659热线服务满意率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