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椒主要病虫害化学防治技术
2017-06-01
(北京市植物保护站,北京 100029)
蔬菜病虫害防治用药指南(五)
辣椒主要病虫害化学防治技术
胡 彬 王晓青 梁铁双
(北京市植物保护站,北京 100029)
目前仅有针对辣椒疫病、炭疽病、病毒病和立枯病的登记药剂的有效成分和制剂种类比较丰富;在使用非登记化学药剂防治辣椒病虫害时,可优先使用茄果类其他作物上类似病虫害的药剂,并按药剂说明书或在当地专业植保技术人员指导下正确用药。
辣椒是我国栽培面积最大的蔬菜作物之一,各地普遍进行规模化种植。辣椒的病害和虫害种类都非常多;使用化学药剂防治是大部分辣椒病虫害的主要防治措施。笔者着重针对辣椒疫病、炭疽病、病毒病、白粉病、灰霉病、立枯病、疮痂病、青枯病、茶黄螨、蚜虫、蓟马、叶螨、烟青虫和烟粉虱等重要病虫害,介绍选药和合理使用化学农药的 技术。
1 防治辣椒病虫害的选药原则
目前我国辣椒的重要病虫害大多有登记药剂,不过只有针对疫病、炭疽病、病毒病和立枯病的登记药剂有效成分和制剂种类比较丰富;其他病虫害的登记药剂的有效成分和制剂种类则较为有限。受抗药性、药剂单季使用次数等因素影响,现有登记药剂偏少的病虫害,仅仅靠登记药剂,很难实现持续有效防控。
使用非登记化学药剂防治时,优先采用登记防治辣椒其他病虫害的药剂;其次考虑登记防治番茄和茄子等茄科蔬菜上类似病虫害的药剂;切勿使用登记在非蔬菜作物上的药剂。
可参考本文相关选药和用药思路,在当地专业植保技术人员指导下明确用药量、用药浓度及安全间隔期等事宜。多次防治时,需坚持做好不同药剂的轮换使用。
2 辣椒重要病害化学防治要点
2.1 辣椒疫病 全生育期皆可发病。各地均有分布,在温室、大棚和露地普遍发生。高温、高湿有利发病。夏季露地雨后骤晴或灌水后田间湿度大易积水时,发病迅速;保护地浇水后易发病,重茬种植病害发生严重。土质粘重易积水的菜田,或定植过密、通风透光不良的地块发病重。主要化学防治措施是种子消毒、育苗土消毒、预防用药和发病初期用药。
种子消毒:采用50%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2 000倍液或20%氟吗啉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加0.136%赤·吲乙·芸苔可湿性粉剂5 000倍液浸种3 h(小时),取出用冷水冲洗后催芽播种(江厚春 等,2011)。
育苗土或基质消毒:可以采用68%精甲霜·锰锌水分散粒剂进行育苗土或基质消毒。每1 m2用7~9 g制剂,加细土15 kg,充分搅拌混匀制成药土,播种前先铺1/3在苗床,播种后再覆盖2/3 药土。
预防用药:一是带药定植。移栽前施药,采用药液喷施幼苗整株和根部土壤的方法,可选用440 g·L-1精甲·百菌清悬浮剂800倍液,或68%精甲霜·锰锌水分散粒剂800倍液,或10%氟噻唑吡乙酮可分散油悬浮剂3 000倍液等药剂。二是定植后预防。重点预防时期是辣椒移栽缓苗后、初花期、露地雨天前后和保护地浇水前,可选药剂见表1,依照推荐用量的低量即可。宜选用不同药剂交替使用,连续防治2~3次,用药间隔7~10 d(天),喷药时药液应覆盖辣椒全株并重点喷施茎基部。老菜田尤其是辣椒连作田更要重视预防 用药。
表1防治辣椒疫病的部分登记药剂
发病初期用药:发现中心病株后尽快清除,同时开展药剂防治。喷药时应先喷未发病区,再喷发病区。发病株所在垄畦及其邻近垄畦是重点防治区域。可选药剂参见表1,视病情选择药剂推荐用量的中、高量。注意不同药剂交替使用,连续防治3~4次,用药间隔根据农药说明书执行,病虫严重时适当缩短用药间隔能提高防效。
2.2 炭疽病 各地均有发生,主要在露地种植时发生。温暖潮湿的环境易发病,适宜温度12~33 ℃,最适温度27 ℃,相对湿度87%以上利于病害发生。高温多雨发病严重。此外,排水不良、常年连作、种植密度过大、偏施氮肥、管理粗放、通风不良等情况会加重病害蔓延。化学防治是有效防控该病的主要措施,重点是种子处理和发病初期 用药。
种子处理:种子在冷水中预浸6~15 h (小时),再用1%硫酸铜溶液浸泡5 min(分),取出后拌入少量草木灰,然后再播种;或者也可选用种子质量0.3%的30%多·福可湿性粉剂拌种。
药剂防治需要在发病初期尽快开展。可选药剂参见表2。喷药时注意整个植株要喷均匀,幼苗用药时要适当减少用药量。
2.3 病毒病 辣椒病毒病在各地均有分布,露地发生偏重,保护地发生相对较轻。辣椒病毒病种类较多,一般种子可带病毒,分为昆虫传播和接触传播两大类。高温、低湿和强光照条件下发病偏重。田间管理粗放、虫害严重、偏施氮肥以及植株长势弱等情况下发病重。病毒病重在预防,发病后用药防治效果普遍不甚理想。化学防治的主要措施是种子消毒和药剂防治。
种子消毒:播种前用10%磷酸三钠溶液浸种20~30 min(分),然后洗净催芽。
药剂防治:目前登记防治辣椒病毒病的药剂见表3,注意应按照农药说明书的推荐用药时期施药。
2.4 白粉病 主要为害叶片,严重时可为害嫩茎和果实。露地和保护地均可发生,保护地栽培一般春夏季发生严重,露地栽培春末、夏季和秋季都可发生。温度25~28 ℃、相对湿度50%~80%以及弱光照有利于病害的发生和流行。结果期、初花期和幼苗期的植株易感病,衰老植株易受 侵染。
表2防治辣椒炭疽病的部分登记药剂
表3防治辣椒病毒病的登记药剂
辣椒白粉病菌侵害初期菌丝在叶片内部生长,叶片正面和背面无明显症状,难以在早期发现;待到叶背面出现白色霉层、叶正面发黄,出现明显症状时,大多已进入发病的后期,防治难度极大。因此,药剂防治要注意预防用药和早期用药,尤其是连片种植区、连作地块。预防用药的有利时期是定植后花果期前。可用12%苯甲·氟酰胺悬浮剂1 000~1 500倍液或25%咪鲜胺乳油1 000~1 200倍液喷雾,间隔10~14 d(天)喷1次,连续2~3 次。防治用药应在田间零星发病时尽快着手,可选12%苯甲·氟酰胺悬浮剂800~1 000倍液或25%咪鲜胺乳油900~1 000倍液喷雾,间隔7~10 d(天),视病情连续多次用药。喷雾施药时注意药液要覆盖到辣椒植株的所有部位,尤其是叶片 背面。
白粉病菌繁殖率高,已对多类杀菌剂普遍产生抗药性。目前登记防治辣椒白粉病的药剂仅有25%咪鲜胺乳油和12%苯甲·氟酰胺悬浮剂。为延缓病菌抗药性加重,可在当地专业植保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参考黄瓜白粉病选药和用药(胡彬 等,2017a)。
2.5 灰霉病 苗期和成株期均可发病,主要为害果实,也可为害叶片和茎部。在北方冬春季保护地易发生。始花至坐果期易感病。发病适宜温度为18~22 ℃,相对湿度90%以上利于发病。化学药剂防治是主要防控措施,主要方法是棚室消毒、加药蘸花、预防用药和早期防治。
目前登记防治辣椒灰霉病的药剂只有50%咪鲜胺锰盐可湿性粉剂。生产中防治该病时,可在当地专业植保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参考设施番茄灰霉病选药和用药(胡彬 等,2016)。灰霉病菌也极易产生抗药性,防治时尽量选用复配制剂,注意不同作用成分的药剂轮换使用。一旦发病,避免使用嘧霉胺和腐霉利等抗药性问题突出的药剂。
2.6 立枯病 辣椒苗期主要病害,幼苗和大苗均可受害,主要发生在育苗中后期。高温高湿利于发病蔓延,地温16~21 ℃适宜发病。此外,苗床过干过湿、播种过密、分苗间苗不及时以及幼苗徒长等可加重病害的发生和蔓延。主要化学防治措施是种子消毒、育苗土消毒和发病初期用药。
种子消毒:可用15%噁霉灵水剂600倍液或30%噁霉灵水剂1 500倍液浸种4~6 h(小时),晾干直接播种。
育苗土消毒:可选用登记药剂(表4),分别采用拌毒土或泼浇苗床的方法对育苗土、苗床或穴盘基质进行消毒。
定植前预防:该病在定植以后还可继续为害辣椒,可在移栽前3~5 d(天),选用含有异菌脲、噁霉灵和井冈霉素的登记制剂(表4)预防用药1次,按照推荐剂量浇灌苗株根部即可。
发病初期用药:发病后,尽快拔除病株;选用含有异菌脲、噁霉灵和井冈霉素的登记制剂(表4)按照推荐剂量浇灌苗株根部,视病情防治1~2次,用药间隔7~10 d(天)。有猝倒病混合发生时可选用30%精甲·噁霉灵水剂,按照3.0~4.5 mL·m-2的制剂用量浇灌幼苗根部,连续防治2~3次,用药间隔5~7 d(天)。
表4防治辣椒立枯病的登记药剂
2.7 疮痂病 细菌性病害,主要为害叶片和果实,茎蔓和果柄也可受害。各地普遍有发生,露地和保护地都可发生。高温多雨季节易发生,露地栽培夏季暴风雨后易流行。主要化学防治措施是种子消毒和药剂防治。
种子消毒:采用1%硫酸铜溶液浸种5 min(分),浸后种子用清水充分冲洗,晾干后播种或催芽播种。
药剂防治:发病初期用药,选用46%氢氧化铜水分散粒剂1 000~1 500倍液或20%锰锌·拌种灵可湿性粉剂300~500倍液进行茎叶喷雾,要覆盖全株,每次用药间隔7~10 d(天),连续防治2~3次。
2.8 青枯病 细菌性病害,大多于坐果初期发生,整株发病。地温20 ℃以上、气温30~35 ℃时田间易发病。高温高湿、重茬连作、地洼土黏、田间积水、土壤偏酸、偏施氮肥等情况利于发病。该病重在预防,化学防治措施主要有种子消毒、预防用药和药剂灌根。
种子消毒:可用0.1亿cfu·g-1多粘类芽孢杆菌细粒剂300倍液浸种30 min(分),晾干后播种;也可采用1%硫酸铜溶液浸泡5 min(分),浸后种子用清水充分冲洗,晾干后播种或催芽 播种。
预防用药:在移栽前2~4 d(天),采用46%氢氧化铜水分散粒剂1 500倍液或0.1亿cfu·g-1多粘类芽孢杆菌细粒剂300倍液喷淋幼苗根 茎部。
发病后用药:在发病初期结合拔除病株,尽快采用46%氢氧化铜水分散粒剂1 000倍液,或15%络氨铜水剂300倍液,或50%琥胶肥酸铜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灌根,每株灌药液250 mL,7 d(天)灌1次,连续防治2~3次。
3 辣椒重要虫(螨)害化学防治要点
辣椒上主要的虫(螨)害种类较多,设施内主要有粉虱、蓟马、蚜虫、叶螨和茶黄螨等;露地辣椒主要害虫有茶黄螨、蚜虫、烟青虫、棉铃虫和粉虱等。防治粉虱、蓟马和蚜虫等小型害虫,对于预防辣椒病毒病发生蔓延具有重要作用。保护地辣椒田害虫化学防治关键在于定植前棚室消毒、无虫苗定植和早期用药;露地生产上主要防治措施是无病虫苗定植和统一及时用药。
防治露地害虫时,要关注当地植保部门的虫害测报信息,利用幼虫孵化高峰、成虫发生盛期、害虫发生初期等有利时机,开展区域统一防治。以邻近田块或以村、园区为单位展开统一药剂防治,采用高效药械,统一轮换用药。保护地辣椒田在初花期之前尽量压低害虫数量,结合色板监测做到早发现、早防治,一般需连续用药防治2~3次,间隔7 d(天)左右;生长后期,化学防治要以控制成虫种群量为主,宜在单次集中采收果实后用药,防治次数需视虫情来定。
北方保护地和露地混合分布的蔬菜生产区,可在4~5月保护地害虫往露地迁移的时机,开展保护地害虫区域统一防治,压低夏季露地害虫初始虫量;在9~10月露地害虫往保护地迁移的时机,开展露地害虫区域统一防治,压低秋冬季保护地初始 虫量。
有世代重叠现象的害虫(螨),化学防治时应轮换使用不同药剂、连续多次防治,有利于确保防效,同时延缓抗药性发生。
3.1 粉虱 主要有烟粉虱和温室白粉虱,二者在北方保护地可周年为害。田间易形成世代重叠。防治方法参考茄子田粉虱(胡彬 等,2017 b)。
登记防治辣椒粉虱的药剂见表5。
3.2 蚜虫 蚜虫防治方法参照粉虱,依据防治辣椒蚜虫的登记药剂(表6)选药即可。
3.3 蓟马 在南方可终年繁殖,在北方保护地也可周年为害。田间一旦形成为害,极易形成世代重叠,各种虫态同时存在。
表5防治辣椒粉虱的登记药剂
表6防治辣椒蚜虫的登记药剂
定植无虫苗:在定植前2 d(天)用喷壶或去掉喷头的喷雾器等喷淋19%溴氰虫酰胺悬浮剂,全株喷淋,带药土移栽;喷淋前需适当晾干苗床或者穴盘,喷淋时需浸透苗床土或穴盘基质,做到湿而不滴,根据苗床土壤或穴盘基质的湿度情况,1 m2苗床或穴盘喷配制好的药液2~4 L,每667 m2制剂用量为40~50 mL(使用剂量根据实际种植密度,苗期的用药量为相应移栽后本田的 剂量)。
防治用药:登记防治辣椒蓟马的药剂只有19%溴氰虫酰胺悬浮剂、10%溴氰虫酰胺悬乳剂和21%噻虫嗪悬浮剂;其中19%溴氰虫酰胺悬浮剂仅适用于苗床。鉴于蓟马繁殖速度快,易产生抗药性,可在当地专业植保技术人员的指导下,选择登记防治茄子蓟马的60 g·L-1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和25 g·L-1多杀霉素悬浮剂等药剂,交替使用。
3.4 茶黄螨 喜温暖潮湿,南方菜区和北方温室可周年发生。夏季露地易重发生,北方夏秋棚易偏重发生。有世代重叠现象。
目前登记防治辣椒茶黄螨的只有43%联苯肼酯悬浮剂1个药剂。可在当地专业植保技术人员的指导下,与1.8%阿维菌素乳油2 500倍液、1.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乳油2 500倍液等药剂轮换使用。
3.5 叶螨 喜温暖低湿,南方菜区和北方温室可周年发生。北京地区保护地4~6月发生严重,7~8月干旱时露地菜田易重发生。
登记防治辣椒叶螨的只有0.5%藜芦碱可溶液剂1个药剂。为提高防治效果,可在当地专业植保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参考辣椒茶黄螨进行防治。
3.6 烟青虫 食性杂,主要寄主是辣椒,以幼虫蛀食花、蕾、果为主,也可食害嫩茎叶和幼芽,果实被蛀食后易发生软腐病。在我国大部分菜区都可形成多代为害。化学防治重点是幼虫蛀入果实前及时用药;一旦蛀入,防治效果将显著降低。
登记防治辣椒烟青虫的药剂见表7。要密切关注当地预测预报信息,在卵高峰期和幼虫盛孵期及时用药。防治策略上,对于一代烟青虫点片发生时要进行小区域集中重点防治,二代烟青虫要全面及时防控。田间施药应选择无风晴天傍晚或阴天进行,喷雾要均匀、全面。视虫情轻重间隔7~10 d(天)防治1次,连续防2次即可。
表7防治辣椒烟青虫的登记药剂
3.7 甜菜夜蛾 食性非常杂,主要以幼虫取食叶肉为害,3龄以上幼虫可钻蛀嫩梢、花蕾和果实。在我国大部分菜区都可形成多代为害,属间歇性大暴发的害虫,年度间发生数量差异大。化学防治主要措施是定植无虫苗和药剂防治。定植无虫苗,方法同蓟马。
药剂防治:幼虫3龄后为害大,耐药性增强,防治难度增加,应在此之前及时用药,最佳防治时期为幼虫盛孵期至1龄幼虫高峰期。有条件地区,应结合当地植保部门的预测预报信息适期开展防治。目前登记防治辣椒上甜菜夜蛾的药剂仅有19%溴氰虫酰胺悬浮剂和5%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每667 m2推荐制剂用量30~60 mL);其中前者仅登记用于苗床喷淋。为延缓抗药性产生和加重,可在当地专业植保技术人员的指导下,选择登记防治甘蓝上甜菜夜蛾的药剂(表8)进行防治,交替 用药。
甜菜夜蛾具有昼伏夜出和假死的特性。施药时间以清晨9:00以前和傍晚16:00之后为宜,避免清晨有露水时用药。喷药时要兼顾植株的四周及叶片正反面。
表8防治甘蓝甜菜夜蛾的部分登记药剂
胡彬,李云龙,孙海.2016.蔬菜病虫害防治用药指南(一)冬季设施番茄病虫害化学防治技术.中国蔬菜,(12):78-81.
胡彬,王晓青,王胤.2017a.蔬菜病虫害防治用药指南(二)冬季设施黄瓜病虫害化学防治指南.中国蔬菜,(1):80-83.
胡彬,曹金娟,王胤.2017b.蔬菜病虫害防治用药指南(四)茄子主要病虫害化学防治技术.中国蔬菜,(3):81-84.
江厚春,朱辉,王满意,吕国华,李宝聚.2011.李宝聚博士诊病手记(三十三)辣椒疫病初侵染来源、传播途径及防治技 术.中国蔬菜,(5):23-25.
胡彬,高级农艺师,专业方向:蔬菜植保,电话:010-82074102,E-mail:hdashuai@126.com
2017-03-08;接受日期:2017-03-18
北京果类蔬菜产业创新团队项目(BAIC01-2017),北京世园会百蔬园建设配套项目(PXM2017-036203-000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