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45例

2017-06-01吕梦亮彭思菡何淑娴中山大学附属第八医院中医科广东深圳518000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7年6期
关键词:症候阻塞性发作

吕梦亮 彭思菡 何淑娴中山大学附属第八医院中医科,广东 深圳 518000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45例

吕梦亮 彭思菡 何淑娴
中山大学附属第八医院中医科,广东 深圳 518000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阻肺急性发作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2例慢阻肺急性发作期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47例、观察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观察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经治疗,观察组在疗效及各项肺功能指标上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能够更好的改善患者的肺功能,提高治疗效果。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温肺祛瘀化痰汤;肺功能

近年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已成为恶性肿瘤、脑血管疾病之后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而急性发作期更是慢阻肺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1]。常规的西医治疗仅能够对部分症状进行控制,综合疗效欠佳。本研究将通过分组研究的方式,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的整体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0月至2015年11月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2例慢阻肺急性发作期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且符合COPD急性发作期的西医诊断标准[2],且急性发作时间<3d,排除恶性肿瘤、肺部感染、支气管扩张以及严重肝肾功能障碍的患者[3]。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47例,男27例、女20例,年龄56~72岁,平均年龄(62.4±5.3)岁,病程6~10年,平均病程(6.9±0.8)年;观察组45例,男28例、女17例,年龄55~71岁,平均年龄(61.9±4.8)岁,病程5~10年,平均病程(7.3±1.4)年。两组上述一般资料统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均接受持续低流量氧疗、祛痰、抗感染以及布地奈德(鲁南贝特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30987)+沙丁胺醇(山东仁和堂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83170)+异丙托溴铵(上海勃林格殷格翰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6118)三联雾化吸入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温肺祛瘀化痰汤治疗,药用:甘草6g,三七6g,细辛6g,法半夏10g,干姜10g,杏仁10g,紫菀10g,麻黄10g,川芎12g,陈皮15g,葶苈子15g,茯苓15g,射干15g。上药加水500mL取汁150mL,3次/d。7d为1个疗程,两组持续治疗2个疗程。

1.3 疗效判定 无效:治疗后患者的症状较治疗前无改善或出现加重的迹象;有效:治疗后患者的症状体征得到控制,中医症候积分减少>50%且≤75%;显效:治疗后患者的症状体征明显缓解,中医症候积分减少>75%且≤90%;临床控制:治疗后患者的症状和阳性体征基本或完全消失,中医症候积分减少>90%[4]。对比两组治疗后的肺功能指标。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标准对比两组的中医症候积分[5]。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19.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取t进行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后中医症候积分对比 两组气短、喘息、痰量、咳嗽4项症候积分比较,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后的中医症候积分比较(分,x±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两组疗效对比 经治疗,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82.98%(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效果对比 [例(%)]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3 两组治疗后肺功能指标对比 两组治疗后在肺功能相关指标上比较,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后肺功能指标比较 (x±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类呼吸系统疾病,患者以中老年人居多。由于肺部通气功能的下降,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和生命安全;急性发作期患者各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加重,因而也成为慢阻肺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同时关于其有效治疗方法的探讨也成为临床研究的重点之一。

慢阻肺急性发作期属于中医“喘症”、“肺胀”的范畴,治疗应以去痰止咳、祛瘀活血、温肺平喘为主[6]。温肺祛瘀化痰汤中三七、法半夏共奏祛瘀散结、化痰燥湿之效;干姜、川芎具有温肺散寒、活血化瘀之效;葶苈子、麻黄、紫菀共奏泄肺平喘、镇咳平喘、温肺止咳之效;茯苓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甘草调和诸药[7]。茯苓提取物还能够有效抑制各类病原菌,细辛和麻黄碱能够拮抗气道异常痉挛、舒张支气管平滑肌[8]。

相关临床研究资料证实,TNF-α水平与呼吸道炎症之间存在着直接的联系,患者TNF-α水平越高则患者的炎症越严重[9];IL-8在中心粒细胞的激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10];其血清水平在慢阻肺急性发作期患者中会有较大幅度的提升。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在中医症候积分、疗效和肺功能指标上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在慢性阻塞性疾病急性发作期治疗中效果明显。

综上所述,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并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1]常琦.盐酸氨溴索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80例临床观察[J].现代预防医学, 2012,39(06):1591-1593.

[2]武维平,金炎,冯淬灵. 益气活血化痰方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大鼠模型组织形态学、肺功能影响[C]//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呼吸病专业委员会.第七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呼吸病学术交流大会论文汇编(一).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呼吸病专业委员会,2004:6.

[3]张玉梅,何柳,覃少佳,等.针灸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患者肺功能的影响[J].新中医, 2016,48(05):66-68.

[4]孙雪松,许国磊.麻杏石甘汤加减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临床观察[J].世界中医药, 2015,10(2):199-202.

[5]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301-303.

[6]董国蕊,王玉霞.沙丁胺醇异丙托溴铵和多索茶碱联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疗效分析[J].中国药物与临床, 2014,14(4):691-692.

[7]张海龙,王明航,李风雷,等.中医药辨证治疗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随机对照试验疗效评价指标的系统评价[J].中医学报, 2013,28(06):797-804.

[8]李雅芳.异丙托溴铵联合盐酸氨溴索注射液雾化吸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35例[J].中国药业, 2013,22(5):63-64.

[9]周丹,沈翠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中医发病机理研究近况[J].浙江中医杂志, 2011,46(3):231-233.

[10]王程,苏惠萍,张立山,等.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期常见中医证型与现代医学指标的相关性探讨[J].陕西中医, 2013,34(11):1487-1488.

吕梦亮(1983-),女,汉族,本科,主治医师,研究方向为中医内科临床。E-mail:105194412@qq.com

R563

A

1007-8517(2017)06-0112-02

2017-01-13 编辑:程鹏飞)

猜你喜欢

症候阻塞性发作
更正说明
参苓白术散对初治肺结核患者中医症候积分与不良反应的影响
PTGD联合择期LC在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的应用
半胱氨或能逆转心脏病发作和中风过程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患者的凝血功能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焦虑抑郁症状与CAT评分的相关性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右心功能不全的研究进展
无创正压通气在慢阻肺急性发作临床治疗中的应用
士的传统、他者效应和日常审美——作为文化症候的“罗怀臻创作现象”
呼吸湿化治疗仪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致呼吸衰竭序贯通气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