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辽宁省2010—2015年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人力资源配置及能力建设状况分析

2017-06-01刁文丽孙翊翔贾艳春罗妍田疆

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 2017年5期
关键词:区级资源配置辽宁省

刁文丽 孙翊翔 贾艳春 罗妍 田疆

辽宁省2010—2015年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人力资源配置及能力建设状况分析

刁文丽 孙翊翔 贾艳春 罗妍 田疆

作者单位:110005 沈阳,辽宁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目的 分析辽宁省2010—2015年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人力资源配置及能力建设情况,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基本信息系统,收集2010—2015年辽宁省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人员配置、仪器设备、检验能力、房屋资产等资料,并进行分析,对各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人员按服务人口、面积、国内生产总值的配置绘制洛伦兹曲线并计算基尼系数。结果 2010—2015年,全省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卫生人员数量从7 678人减少到7 063人;每万常住人口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卫生人员数从1.75人减少到1.61人。辽宁省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人员年龄偏老化、高学历人员比例有增加趋势,专业技术资格人员比例未达到国家标准;检验能力有所提高,设备和房屋设施未达到国家标准。结论 辽宁省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人员总量不足,各市之间配置不均衡,需进一步调整人才结构,培养高素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人才。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人力资源;能力建设;描述性分析

疾病预防控制(以下简称疾控)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健康关注程度的加强,以及不断出现的一些新发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疾控中心承担着更为艰巨的防病任务,同时,对疾控机构人力资源的素质和管理要求也将更为严格、标准更高[1]。本研究旨在通过对辽宁省2010—2015年各级疾控机构人力资源配置及能力建设变化情况进行趋势分析,探讨人力资源配置公平程度,为疾控机构人力资源发展规划提供科学依据。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辽宁省共有省、市、县三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17家,其中省级1家、地市级疾控机构14家、县区级疾控机构102家。

1.2 资料与方法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基本信息系统,收集2010—2015年辽宁省省、市、县三级疾控机构人员配置、仪器设备、检验能力、房屋资产等基本信息情况。通过辽宁年鉴(2010—2015年)查阅辽宁省各市常住人口数量、辖区地理面积和国内生产总值(GDP)。按人员执业范围分为七大类:行政管理(包含行政、工勤、健康教育和预防门诊人员)、传染病控制(包含传染病、性病、艾滋病、地方病、寄生虫、计划免疫防治人员)、慢性非传染病、环境卫生(包含环境卫生、劳动卫生、消毒消杀、食品卫生、放射卫生、学校卫生防治人员)、卫生检验、卫生应急(包含应急、信息情报人员)和其他。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各构成比或达标率之间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构成比变化率(%)=(2015年构成比-2010年构成比)×100%/2010年构成比。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均在Excel 2010软件中完成绘制和计算,方法及公式参照相关文献[2]。

2 结果

2.1 人员配置情况 2010—2015年,辽宁省各级疾控机构在职人员由7 678人降至7 063人,下降8.00%;其中省级由415人降至402人(下降3.13%),地市级由2 251人降至2 154人(下降4.31%),县区级由5 012人降至4 507人(下降10.08%)。见表1。2.1.1 年龄构成比变化情况 2015年辽宁省疾控机构人员平均年龄为(41.3±1.7)岁,年龄主要集中在25~54岁,占88.73%。2015年辽宁省疾控机构人员各年龄段构成比较2010年变化情况如下:<25岁下降57.89%、35~44岁下降7.55%和>55岁升高53.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48.353、5.296、51.004,P值均<0.05);25~34岁和45~55岁年龄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1.2 学历构成比变化情况 总体上看,2015年辽宁省各级疾控机构人员学历构成比较2010年变化较大,具体如下:研究生和大学本科学历构成比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40.879和46.928,P值均<0.05);大专及以下学历构成比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459,P<0.054)。省级疾控机构人员学历构成比2010—2015年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县区级疾控机构人员大专学历构成比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地市级和县区级疾控机构人员学历构成比变化情况均与总体变化情况一致。见表1。

2.1.3 工作年限构成比变化情况 6年间,除<5年工作年限的人员构成比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5~9年和>30年工作年限者比例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44.073和27.762,P值均<0.05);10~29年者比例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3.492,P<0.05)。省级疾控机构工作年限的人员构成以10~19年者上升幅度最大(78.94%),以20~29年者下降幅度最大(52.89%);地市级疾控机构工作年限的人员构成5~9年者上升71.34%、20~29年者下降19.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32.497和11.169,P值均<0.05);县区级疾控机构工作年限的人员构成以5~9年者上升幅度最大(29.30%)、10~19年者下降幅度最大(31.9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9.861和67.175,P值均<0.05)。见表1。

表1 辽宁省人力资源配置情况在各级疾控机构中的表现(2010年和2015年)

2.1.4 专业类别构成比变化情况 6年间,省级疾控机构的专业类别人员构成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地市级疾控机构公共卫生执业医师比例上升10.7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771,P<0.05);县区级公共卫生执业医师上升6.47%、临床执业医师上升47.85%、注册护士上升76.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6.380、17.58和29.897,P值均<0.05)。见表1。

2.1.5 执业范围构成比变化情况 2010—2015年,省级疾控机构卫生检验和卫生应急人员比例上升,其他人员比例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80.621、12.986和94.593,P值均<0.05);地市级疾控机构行政管理、卫生检验和卫生应急人员比例上升,其他人员比例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5.086、344.75、57.636和231.880,P值均<0.05);县区级疾控机构除其他类人员比例下降外,均上升。

2.2 设备配置情况 2010—2015年,辽宁省各级疾控机构设备配置情况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县区级疾控机构除冷链设备及器材达到国家标准外,实验室、健康教育、信息设备及车辆配置数量均未达到国家标准要求;地区级疾控机构2010年除健教器材未达标外,其他设备均达到国家要求,至2015年仅实验设备和信息设备超过国家标准,其他均未达标;省级疾控机构健康教育、信息设备和冷链设备及器材配置均不足。见表2。

2.3 检验能力 6年间,辽宁省各级疾控机构的检验能力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达标率省级疾控机构由27.65%升至87.8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9.899,P<0.05);地市级疾控机构由36.73%升至78.7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2.317,P<0.05);县区级疾控机构由26.27%升至52.5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479,P<0.05)。

2.4 房屋建设 2010年和2015年辽宁省各级疾控机构的房屋建设变化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0.011和0.244,P>0.05),见表3。

2.5 疾控人力资源配置的公平程度 根据2015年数据绘制的疾控人员按服务人口/服务面积/ GDP进行配置的洛伦兹曲线[3]。分别计算三条洛伦兹曲线的拟合一元二次方程,利用定积分求得各市疾控人员按服务人口、服务面积、GDP的基尼系数分别为0.12、0.28、0.30。见图1。

3 讨论

2015年辽宁省每万常住人口拥有疾控卫生人员1.61人,与2010年的1.75人相比有所下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44人)和河北省(1.32人)及广东省(0.89人)[4-6],但仍未达到国家标准(2.2人/万人口)[7],提示我省疾控人员在数量上还存在缺口,需要政府管理部门加强对疾控机构人员引进政策的支持,适当扩大编制,增加疾控人员的比例,以保证适宜的人力满足辖区履行疾控基本职责,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所需。从年龄构成比变化可以看出,我省疾控人员队伍偏老化,尤其以县区级疾控机构明显,这与河南省等情况接近[8]。工作年限构成比呈现中间减少(10~29年)、两头增大(10~19年和30年以上)的趋势,反映出我省疾控机构人员具有工作经验的人员比例在减少,将出现断层的趋势;从学历构成变化上可以看出,我省疾控机构近年已注重招收高学历人员;国家要求公共卫生执业医师占机构卫生技术人员的比例省级不低于55%、设区的市级和县级不低于60%,而我省地市级和县区级疾控机构6年间公共卫生执业医师比例虽有所上升,但仍未达到国家标准,提示应加强现有人员的专业技术培训,加快人才队伍建设。

表2 辽宁省2010和2015年各级疾控机构设备配置情况

表3 辽宁省2010和2015年各级疾控机构房屋建设变化情况

2010—2015年,辽宁省各级疾控机构的卫生检验人员比例和检验能力均上升,但检验能力平均达标率仍未达到国家要求的百分之一百;县区级疾控机构的仪器设备除冷链设备外配置均显不足,6年间变化无差异,省、地市级疾控机构的健康教育器材配置存在不足;房屋建设方面除省级疾控机构达标外,地市级和县区级疾控机构人均建筑面积和实验室面积所占比例均未达到国家标准[9],提示我省,尤其是基层地区应加大对疾控机构硬件房屋设施及仪器设备的投入,配置各类日常工作开展所需的业务用房和仪器设备。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急性传染病已不再是人们的主要疾病负担,取而代之的慢性病逐渐变为疾控工作的主角,但辽宁省各级疾控机构慢性非传染病控制人员的比例6年来未见增加,应尽快调整人员执业范围构成比例,增大慢性病防治人员比例,以适应新时期疾病负担需求。

通过洛伦兹曲线可以看出,我省疾控人员服务人口分布比较接近公平线,而服务面积和GDP分布远离公平线;基尼系数显示,服务人口的人力资源配置公平程度高,而服务面积和GDP配置的公平性较差,分析出现这一现状的原因与多年来卫生资源的配置均是按照服务人口计算,所以疾控人力配置与服务人口的关联度较高,而疾控中心属于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依靠地方财政支撑,辽宁省各地的GDP差异较大,而服务面积未曾进入资源配置的计算范畴,故公平性较差。

卫生资源的配置应以老百姓的健康为出发点,统筹地区之间的卫生资源配置。目前,辽宁省各级疾控机构人力资源的整体素质参差不齐,难以保障对重大疾病的全面预防和控制,因此,建议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应充分考虑疾控人员服务面积、健康需求等因素,协调地区间疾控机构卫生资源配置,统筹发展全省疾控机构。

图2 辽宁省疾控机构人力资源配置洛伦兹曲线图

[1] 毛向群,彭广萍,董永海.学科建设对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能力建设的作用探讨[J].现代预防医学,2014,41(22):4091-4092.

[2] 王玉华,桑舒平.利用基尼系数和洛伦兹曲线评价云南省2011年卫生资源配置的公平性[J].卫生软科学,2013,27(9):536-538.

[3] 李明月,卢安,刘瑜,等.河北省疾控机构人力资源配置分析[J].河北医药,2015,37(3):433-435.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国卫生统计年鉴2011[A].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2:54.

[5] 黄学敏,马晓薇,方小衡.2006—2010年广东省各级疾控机构人力资源状况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14,30(5):639-641.

[6]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关于进一步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EB/OL].(2012-05-17)[2016-02-18].http://www.doc88.com/p-691270302401.html.

[7] 谢金月,苏迎,张黎,等.河南省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编制与财政保障水平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4,41(5):843-845.

[8] 蒋珊,虞晓莉,曾伟,等.2014年成都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能力建设情况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6,43(6):1044-1046.

[9]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建标127-2009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设标准[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10:7-10.

R19

A

1672-7185(2017)05-0044-04

10.3969/j.issn.1672-7185.2017.05.016

2017-02-03)

辽宁省社会发展攻关计划项目,辽宁省健康产业科技发展战略研究(2012226005)

猜你喜欢

区级资源配置辽宁省
图解辽宁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
人力资源配置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辽宁省冰雪场地设施资源配置均等化研究
如何更好地走好区级媒体融合发展之路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带你全面了解,勃艮第/Bourgogne带补充地理标识的大区级法定产区
辽宁省各级工会收看十九大开幕会
浅析区级疾控中心财务管理问题和策略
如何发挥企业家精神推动经济增长
对加强区级财政审计的几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