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初中几种物理研究方法

2017-05-31郑莉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7年10期
关键词:控制变量法转换法

郑莉

【摘要】本文主要讲述初中物理的几种主要研究方法,其中有:控制变量法、等效(替代法)、转换法、建立理想模型法、实验推理法、类比法、分类法等。

【关键词】控制变量法;等效代替法;转换法;实验推理法等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0-0114-01

现在说明以及列举例子如下:

一、控制变量法

此法在初中物理是最常用的一种物理研究方法。物理学中对于多变量的问题,常常采用控制变量的方法,把多变量的问题变成多个单变量的问题。每一次只改变其中的某一个变量,而控制其余几个变量不变,从而研究被改变的这个变量对事物的影响,分别加以研究,最后再综合解决,这种方法叫控制变量法。

比如:⑴研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之间的关系时,控制压力或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⑵研究压力的作用效果(压强)与压力和受压面积的关系。⑶研究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的关系。⑷研究物体的动能与质量和速度的关系。⑸研究物体的重力势能与质量和高度的关系。⑹研究电流与电阻、电压之间的关系即欧姆定律。⑺研究导体电阻大小跟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的关系。⑻研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电阻和通电时间的关系。

例题:如图所示是“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

(1)实验过程中,必须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着物块A做_____运动,这样做便于测量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2)分析图甲、乙可知,在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_____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3)分析图甲和丙,发现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

上述实验得到的结论是: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压力的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答案:(1)匀速直线 (2)压力 (3)接触面越粗糙

二、等效(替代法)

在物理学中,在保证某种效果(特性和关系)相同的前提下,将实际的、复杂的物理问题和物理过程转化为等效的、简单的、易于研究的物理问题和物理过程来研究和处理的方法。

⑴在研究平面镜成像实验中,用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其中一根等效另一根的像。⑵在研究合力时,一个力与两个力使弹簧发生的形变是等效的,一个力就替代了两个力。⑶在电路中,若干个电阻,可以等效为一个合适的电阻,反之亦可,如串联电路的总电阻、并联电路的总电阻都利用了等效的思想。

例题:如图所示电路用的是等效替代法测量未知电阻。其中Rx是待测电阻(阻值大约几百欧),R是滑动变阻器,R0 是电阻箱(电阻箱的最大电阻值大于Rx)。

(1)请根据实验电路图把下列主要实验步骤中的空白填齐。

①按电路图连好电路,并将电阻箱R0的阻值调至最大。

②闭合开关S1

③闭合开关_______,调节滑片P,使电流表指针指在适当的位置,记下此时电流表的示数I。

④先断开开关_______,再闭合开关_______,保持___________的电阻不变,调节_______,使电流表的示数仍为I。

答案:(1)S3;(2)S3,S2,滑动变阻器,电阻箱。转换法 在物理学习中,有时需要研究看不见的物质(如电流、分子、力、磁场),这时就必须将研究的方向转移到由该物质产生的各种可见的效应、效果上,由此来分析、研究该物质的存在、大小等情况,这种研究方法称为转换法。 ⑴通过观察木块被运动物体撞后移动距离的大小,可比较运动物体动能的大小。⑵分子运动看不见、摸不着,不好研究,便可通过研究扩散现象认识它。⑶电流看不见、摸不着,判断电路中是否有电流时,我们可通过电路中的灯泡是否发光去确定,即根据电流产生的效应来判断。

三、类比法

为了把要表述的物理问题说得清楚明白,往往用具体的、有形的、人们民熟知的事物来类比要说明的那些抽象的、无形的、陌生的事物。通过类比,使人们对所要提示的事物有一个直接的、具体的、形象的认识,找出类似的规律。【注意】类比的两个或两类对象要有共有的相同或相似处。(1)固体、液体、气体的分子结构用学生在校的情况类比。(2)研究做功快慢时与运动快慢进行类比。(3)在进行《内能》的教学时,一边回顾《机械能》的知识,一边把内能相关知识与机械能进行类比以达到教学目的。(4)在研究电流、电压时,将水压使水管中形成水流,类似地,电压使电路中形成电流等。

参考文献:

[1]张长斌.中学物理.黑龙江:哈爾滨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3]许国梁主编.中学物理教学法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猜你喜欢

控制变量法转换法
细说“控制变量法”及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