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幼儿园数学活动形式生活化、游戏化的重要性

2017-05-31罗廷菊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7年10期
关键词:游戏化生活化措施

罗廷菊

【摘要】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就在生活中。孩子的天性是好动、贪玩,所以把教案硬搬上来,他们却不一定领情,于是我在教育教学中进行了幼儿数学教育生活化、游戏化的探索,从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出发,发展幼儿思维的灵活性、积极性,提高了幼儿数学认知能力。让幼儿“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之间的关系,体验数学的重要性和乐趣……引导孩子对在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状、时间和空间等现象感兴趣,构建一些基本的概念,并学会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和游戏问题。”本文从三个方面阐述了笔者在数学教育生活化、游戏化过程中的一些做法:1.把握生活中教教学机会,开展数学游戏活动;2.生活、游戏、课程综合考虑;3.运用数学游戏辅助教学,提高数学课堂参与度;4.构建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激发幼儿的数学兴趣;5.充分挖掘区角游戏中的教育资源。

【关键词】幼儿园;数学活动形式;生活化;游戏化;措施

【中图分类号】G61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0-0081-03

数学是一门系统性和抽象性较强的学科,在幼儿园教育中占据着重要位置。在幼儿阶段,学习数学具有得天独厚的优点,孩子思维灵活,可塑性强,对事物有好奇心,孩子们容易发挥主动性和积极性,献身于探究数学中。幼儿教师需要在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选择具有生活化和游戏化的教学内容、数学课堂需要营造出轻松、舒适的气氛,从而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创造一个高效率的数学学习氛围。然而,在实际教学中也存在一些常见的问题,需要重视幼儿教师的教学,如幼儿教学小学化,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忽视对数学学习技能的指导等等。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挖掘幼儿的潜能,为幼儿创造一种新型的教学活动,就成为一个必须思考的问题。笔者结合自己的实际教学经验,从把握生活中教教学机会,开展数学游戏活动,将生活、游戏、课程综合考虑,运用数学游戏辅助教学,提高数学课堂参与度,构建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激发幼儿的数学兴趣,充分挖掘区角游戏中的教育资源,这五点出发提出了对幼儿园数学活动生活化和游戏化的有效措施。

一、幼儿园数学活动的概述

(一)幼儿园数学活动的定义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是教师以多种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活动的教育过程。幼儿数学教育活动有:数学教学活动,活动区中的数学活动,数学游戏活动,日常生活中的数学活动。

(二)幼儿园数学活动的特点

1.幼儿数学教学活动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在进行数学教学活动之前,教师首先需要依据教育目标,幼儿的发展状况及幼儿的兴趣、需要,制定本次教学活动的具体目标,选择相应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活动的组织形式。也就是说,在进行教学活动之前,教师要考虑并制定好完整的教学计划。这种教学计划带有预成性的特点。

2.幼儿数学教学活动具有情境性、操作性和游戏性的特点。幼儿的学习是一个主动的建构过程,教师在计划的制定过程中,往往会对幼儿的兴趣、需要有所忽略或注意不够。那么如何解决这一问题?让幼儿数学教学活动具有的情境性、操作性和游戏化的特点,能较好地将教育目标和内容转化为幼儿自己的需求,它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策略。

3.幼儿数学教学活动一般为教师组织、并在教师直接指导下进行的活动。幼儿数学教学活动常采用集体活动的形式进行。集体活动形式有利于教师对幼儿数学学习的直接指导,帮助幼儿归纳、整理其获得的一些零散的、片断的数学经验,使其能建构一些初级的数学概念,并促进其思维能力的发展。同时集体活动形式也有利于幼儿之间的互相学习和影响。

(三)对幼儿的发展的影响

1.幼儿园数学活动有助于幼儿对事物数量的感受和體验,促进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幼儿在日常活动中,虽能获得很多的数学经验,如对物体数量、形状特征的认识,但幼儿获得的这些经验往往是零星的、片断的,有时甚至是表面的,不能使幼儿感受到数概念的本质属性。而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通过创设的情境,提供的具有典型意义的材料,将物体的数量、形状特征,事物之间的数量关系,鲜明的凸现出来,使幼儿能注意到物体的这些特征,感受到蕴含于物体中的数量关系,或者让幼儿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到物体的数、形特征和数量关系,从而有助于幼儿数概念的建构。

2.幼儿园数学活动为全体幼儿的共同发展提供了条件。在数学教学活动中,通过教师的直接指导,向全体幼儿施加影响。这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教学活动,不仅向幼儿进行了初步的数学启蒙教育,而且幼儿通过与物、与人的相互作用,其身心都得到了和谐的发展。当前,我们相当一部分幼儿园,班级儿童人数比较多,各方面条件还不十分理想,在这种情况下,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数学教学活动,对幼儿进行数学启蒙教育,帮助他们获得一些粗浅的、必要的数学知识,建构起一些初级的数学概念,是非常必要,同时这也是促进幼儿发展的一项有力的积极措施。

3.幼儿园数学活动有助于帮助幼儿整理、归纳所获得的学习经验。首先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幼儿与教师提供的材料,进行对话。在反复操作、探索中,幼儿感受和发现材料数量、形状特征,感受和体验蕴含其中的数量关系,同时幼儿还会根据新的发现不断调整自己的认识,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其次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师幼之间,幼儿与幼儿之间进行交流、对话,是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特点,也是教学活动对幼儿发展产生影响的重要方面。

二、幼儿园数学活动形式生活化、游戏化的措施

(一)把握生活中教教学机会,开展数学游戏活动

在日常生活中,随机地引导幼儿学习数学,能使幼儿在没有思想负担的情况下,自然、轻松、愉快地获得一些粗浅的数学知识,从而激发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在我们的生活环境中,每个物品都是以一定的形状,大小,数量和方向存在着,比如有的孩子个子高,个子矮,孩子们的手指的长度和粗细不同,玩具车有大的小的,大的放大筐里,小的放小框里;玩小火车时,单数的孩子向左转开,双数的孩子向右转等等。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有意识地结合日常生活,引导幼儿学习数学知识,当孩子们带来的各种玩具,教师可以引导孩子们,根据玩具大小、颜色、形状、长度、厚度、高度等,进行分类、排序,创建相应的游戏情境,学习相邻数,单数和双数,加减运算。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点,提供各种材料,创造适当的情境,一步一步地引导孩子们开展数学活动。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从而激发孩子学习数学的潜能。

(二)将生活、游戏、课程综合考虑

游戏可以说是每个幼儿都喜欢的活动,即使是一只蚂蚁从自己的脚边爬过,他们都能够专注地观察许久。由此可见游戏对于幼儿的重要性,它几乎是幼儿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幼儿园课程活动中将生活与游戏相结合可以有效地激发儿童的积极性。例如,在主题活动“漂亮的衣服”开展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在家长的帮助下,收集各式各样的服装图片和画册等,然后将其在教学活动室进行展览,幼儿会发现一个令人惊奇的服装世界,有大人的衣服、小孩子的衣服;裤子和上衣;毛衣和外套;裙子和休闲裤等。幼儿在充分地认识了形式各异的服装之后,教师还可以适当地开展一些教学游戏,如数学游戏:将上衣和裤子进行配对,美工游戏:运用手中的画笔,发挥自己的想象制作新衣服等。通过这样一些将游戏与生活相结合的方法,开展幼儿园课程活动,既能让儿童学到更多的知识,还能使他们感受到快乐,健康成长。

(三)运用数学游戏辅助教学,提高数学课堂参与度

幼儿数学活动离不开数学教师的引导和启发,只有幼儿教师发挥主导作用,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幼儿的课堂参与度。在日常的数学活动中,数学游戏可以用来辅助数学教学。孩子有爱玩的天性,把枯燥的数学知识融入到数学游戏中,可以帮助孩子有效地巩固知识,养成良好的实践习惯。不同的数学游戏有不同的功能,需要老师根据孩子本身的实际特点和教学要求来选择。例如,在教幼儿认识10以内的数,我采用了一个数学游戏教学法,为每个孩子提供了10小红旗,告诉孩子们当他们听到老师说数字后,及时拿出相应数量的小红旗(说5,孩子们就要拿出5个小红旗;说8时,孩子们就要拿出8个小红旗),拿出红旗最快最准确的孩子会得到一个小红花。这时孩子就会积极参与,我就拿着编号卡片,让孩子仔细观察,告诉他们老师什么时候出示任意一张编号卡片,要拍出相应的掌声(出示一张卡片号码6,孩子会拍手6次)。当孩子在拍巴掌发生错误时,我也及时纠正他们,从而提高孩子学习数学的有效性。为了充实数学活动的形式,我会向学生展示带有星星的卡牌,每张卡片牌上的星星数不同,并告诉他们当老师出示任意一张带有星星的卡牌时,要跺出相应次数的脚步声。

(四)构建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激发幼儿的数学兴趣

良好的教学情境能激发幼儿的数学学习兴趣,提高数学课堂的有效性,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幼儿教师应善于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建构一种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贴近幼儿的实际生活,使幼儿在数学情境中不断发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需要注意的是,许多幼儿没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因此幼儿教师需要引导孩子进行深入思考和探究,从而有效地解决数学问题。例如,当我在教数学排列的时候,我在拼图区域放了很多三角形和正方形(每个都有两种颜色,黄色和红色),然后我会问孩子:“孩子们,现在我们要把三角形和正方形放在一起,并要有规律的安排,你要考虑一下如何排列,然后动手尝试。”然后孩子们会主动进行排列,有的孩子排列的是一个三角形和一个正方形,再一个三角形和一个正方形;有的孩子则排列成一个三角形和两个正方形,再一个三角形和两个正方形。然后我继续问孩子们:“孩子们,刚刚我们其实只是按照形状的排列,那么你们可以根据不同的颜色的规律排列吗?请你们动动手试试。”最后,孩子们全部按照老师的要求根据颜色来完成教学活动。

(五)充分挖掘区角游戏中的教育资源

幼儿园大都是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教师利用各种材料为孩子创造一个丰富的游戏环境,在区角游戏里,孩子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活动进行自主操作,比如娃娃屋: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宝宝,吃饭的时候,需要放几个碗和幾双筷子,每人吃一碗面条,宝宝吃汉堡包,需要煮多少碗面条,买多少个汉堡包,如果一个人吃两碗那么需要多少碗的面条呢;水果店的水果是分类放的,大的在下面,小的就在上面;商场是需要付钱的,为孩子提供相关的数学基础知识。在玩区角游戏时,爸爸妈妈带着孩子去乘坐公交车,门票价格是大人每人2元,孩子免费乘车,那么他们一共要花多少钱?根据孩子的情况不断丰富他们的知识和经验,也可以预设孩子需要支付的车费;娃娃屋来客人了,需要去超市买一些食物,如何安排合理呢,孩子自由讨论和相互协议作出合理的安排。充分发挥游戏的自主性功能,激发幼儿的内部活动机制,产生积极的体验,通过轻松愉快的活动,让孩子喜欢数学活动。

三、结语

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这为数学题材的“生活化”“游戏化”及“现实情境化”提供了可能。《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指出:“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实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明确了幼儿数学教育的目标和价值取向是使幼儿体验数学与大自然及人类社会密切的联系;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只有让数学扎根于生活这块肥沃的土壤,还原教材的生活本色,注意以幼儿的生活实践为基础,才能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内容作为探究性学习的素材,从而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探究意识。作为教师,我们要拥有一双敏锐的眼睛,一个思考的脑袋,一颗对生活充满着美好向往的心灵,把握生活中点点滴滴的数知识,渗透于生活中的时时刻刻。幼儿园的数学教育活动,从课堂教学,到多元化的自主活动,是一次质的飞跃。要实现这一飞跃,就需要教师深入地领会《纲要》实质,把《纲要》精神贯彻落实到日常工作的点滴之中,这样,数学活动的意义和效果就更为突显了。

参考文献:

[1]谢玉萍.幼儿数学教育游戏化、生活化、综合化的研究[J].山东教育.2012.(12).

[2]李晓燕.浅议幼儿园数学教育的生活化、游戏化[J].小作家选刊.2016(1).

[3]于方晴.开展游戏活动是促进幼儿智力发展的重要途径[J].大庆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2).

[4]北京儿童之家教育中心.幼儿如何学习数学[M].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2015.

[5]北京儿童之家教育中心.幼儿如何学习数学[M].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2013.

[6]张习荣.早期教育与智力开发[J].六盘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5).

猜你喜欢

游戏化生活化措施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放养鸡疾病防治八措施
高中数学解题中构造法的应用措施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减少猪相互打斗的措施
夏季猪热应激及其防治措施
为幼儿园教学注入新的活力
游戏化语言:幼儿园活动游戏化的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