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对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2017-05-31田苗

魅力中国 2016年28期
关键词:思想道德建设当代大学生新媒体

田苗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新媒体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越来越深。新媒体作为信息的传播方式,因其具有直观、生动、便捷、刺激等特点,而在当代大学生中有着不同寻常的作用和影响。本文通过阐述新媒体的特点,并结合山西工商学院13、14、16级软件班的调查问卷数据,研究新时代下新媒体对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方面的影响,并通过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几点可行性对策。

关键词:新媒体 当代大学生 思想道德建设

本次调查以问卷为主,调查对象选取了山西工商学院计算机系13、14、16级软件班共计187名同学,有效问卷150份。本次调查共计25个题目,针对三方面问题:大学生对新媒体的了解程度;新媒体对于大学生的影响;大学生对于该不良影响的态度。

一、 新媒体对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影响

(一)正面影响

首先,有助于当代大学生获得新的学习渠道、涉猎更多知识。其次,有助于当代大学生获得更多的信息。最后,有助于当代大学生加强沟通和交流。讨论共同感兴趣的话题,由于网络交流的“虚擬”性,避免了人与人之间直面交流的摩擦与伤害,从而为大学生提供情感需求的满足和信息获取提供了崭新的交流场所。

(二)负面影响

首先,影响学习及身心健康。网络是虚拟的,对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会产生种种不良影响,如不切实际的幻想、过分自恋,不负责的态度,无端、厌世、以自我为中心或反社会,在生理上会引起头晕、烦躁、厌食等诸多症状。其次,导致信仰缺失、价值观多元化 。互联网上信息接受和传播的隐蔽性,有可能引起大学生道德意识弱化、社会责任感下降;再次,影响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长期上网会引发大学生人际情感淡漠,对现实社会产生不认可甚至逃避的心理。最后,影响大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二、 新媒体对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造成不良影响的原因

(一)客观因素

1.“西潮”的考验。虽然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生活方式、思想道德教育念有某些合理的方面,对丰富中国现代社会文化生活,开阔大学生的视野有着一定的积极意义,但是因为大学生分辨能力的局限,使他们对西方各种思潮不能进行理性的思考,因此在他们的头脑中出现了与中国主流思想道德教育不相适应甚至是相违背的思想道德教育念,从而使中国的思想道德教育体系存在着被取代或瓦解的危险。

2.“商潮”的考验。一方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经济自由化给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使大学生主体性、竞争性、创新性增强;另一方面,市场经济突出了货币和等价交换的作用,容易产生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利己主义和种种消极腐败现象。

3.“网潮”的考验。网络文化以其特有的开放性、平等性、互动性、无政府性影响着大学生思想观念、价值取向以及行为方式。使大学生热衷于宣传和介绍西方各种思想道德教育念,甚至封建迷信的某些歪理学说,以及对党的贪污腐化、胡作非为的强烈不满等“不良信息”。这势必会淡化大学生的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思想道德教育,使他们的思想道德教育发生倾斜并重新分化组合,从而导致了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困惑、异化。

(二)主观因素

1. 生活经验缺乏,社会阅历浅。当今的大学生,虽然读了不少书,但是,由于年龄和阅历的局限,缺乏真实的生活实践磨练和对社会制度、社会规范、社会思想意识的思考。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面对人们各不相同甚至截然对立的思想道德教育,就感到在光怪陆离的社会现象面前茫然失措。

2. 心理发展不成熟,思想道德教育不稳定。在中国,大学生指的是处于13周岁到20周岁之间的一批人,这是一批心理发展尚未成熟、思维情感处于剧烈变化之中的人,在他们身上因而易出现价值认同上的被动性、波动性;现代社会工作、生活节奏加快,竞争越来越激烈,加重了他们的心理负担和思想负担。

三、 新媒体环境下提升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对策

(一)借助新媒体丰富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手段

传统的对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所采取的手段仅仅限于在学校以课堂为主,以座谈、讨论、谈心为辅,在家庭主要依靠父母教育。这些传统的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已不能够满足在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需要,所以需要大学生思想道德的建设者们充分利用新媒体能够大规模、主动地、快速的传播正确的文化思想,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利用新媒体使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主客体更加信任

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中最大的难题就是师生之间和子女家长之间的信任感不强,这种信任感的缺失一直影响和制约着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形成了道德建设的一个难题。平等的对话关系给大学生带来了自由宽松的畅谈空间,为大学生倾吐心声、交流思想和沟通情感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并且思想道德建设也可以借新媒体的虚拟传播手段与大学生双向交流,用以消除大学生的心里戒备和心理隔阂以达到良好的思想道德建设结果。

(三)教育者要与时俱进增加运用新媒体的能力

在新媒体时代,在大学生较思想道德建设的教育者和家长对新媒体有着更强的适应性,他们能够更快的适应新的技术和新媒体交流手段,但是教育工作者和家长相对而言则对新媒体没有较强的适应能力,所以在新媒体时代就需要教育工作者能够适应时代的潮流,迅速掌握新媒体的交流方式,为在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中能够更好的和大学生进行沟通铺平道理,只有能够和大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才能够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道德准则。

(四)加强新媒体环境监控,搭建互动学习平台

首先,新媒体信息量巨大,更新更是迅速,要加强对新媒体环境的监管,减少不良信息暴露到大学生眼前的机会。但是,要实现全面监控基本上没有可能,这是一个不可辩驳的事实。其次,要从源头上“过滤”有害信息,“绿化”新媒体环境。同时应有专人负责引导和帮助大学生正确区分,了解真相,树立正确价值观。最后,要活用新媒体,搭建互动学习平台,为大学生提供新媒体应用的法律支持和心理咨询,避免因为无知而导致的不道德,不正确甚至是犯罪行为,利用新媒体引领大学生思想朝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陈鹏.新媒体坏境下科学传播新格局研究.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4月

[2]孙若菡.运用新媒体做好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工作的几点思考.教育教学研究,2011(39):184-185

[3]何海.运用新媒体引导青年研究.新视角,2011(03):111-113

[4]张泰来. 冲突与合作:新媒体环境中大学生思想成长与道德建构.中国电力教育,2012年第四期

[5] 罗家英.网络影响下高校德育模式变革与构建.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5

猜你喜欢

思想道德建设当代大学生新媒体
医院职工思想政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新时期文艺工作者思想道德建设路径研究
当代高校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与对策分析
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
当代大学生正义观培育的路径探析
当代大学生的科学人生价值观念探析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高职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