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F集团资金管理模式:嬗变与优化
2017-05-31黄慧敏
摘 要:传统国有企业集团如何实施以资金管理为中心的财务集中管控,是众多集团多年来渐进探索、持续优化的重要领域。文章从NF集团资金预算功能、结算功能、控制功能及监控功能四个方面出发,以其数年来实际运营状况为研究证据,分析认为通过资金集中管理能有效改善集团整体资金状况,提升了集团内资金调剂能量,降低整体财务成本和资产负债率,提高资金利用效率。文章进一步提出从加强账户管理、预算功能、结算功能以及财务信息化等优化建议,以账户集中管理和银企关系为前提,以预算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为重点,以集中化、集约化和统筹化的结算管理为核心,以金融化、信息化的财务工具为辅助的优化路径。
关键词:企业集团 资金管理模式 持续优化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7)05-102-03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发展领域或快或慢地出现了资本及其管控的集中化趋势,尤其是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带动了企业资金管理的新挑战、新机会。可以说,资金管理模式的差异所带来的资金流动性、使用效率、风险管控等都有所不同,重视资金管理对于企业集团来说变得越来越重要。本文以浙江省国有NF集团在资金管理方面的实践探索为蓝本,解析前期的落后原因、探索技术改进的路径,进一步优化可改进的思路和对策。
一、原有资金管理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问题来源于实践,每一种资金管理模式都是伴随着不同问题的出现而形成的。在企业集团处于初步阶段时,资金分散和效率低下是主要问题,从而出现了统收统支和拨付备用金等方式,重在强调资金监管功能。随着企业集团向大中型规模发展,集团下属成员变多,业务范围变广,区域布局分散,衍生出的交易成本高企、融资成本高企、流动性降低、规模经济效益低则渐渐成为新的困惑与问题,相应地,集团结算中心等半集权化结算模式出现了,体现出对“规模经济效应”的追求,强调资金融通和结算功能。NF集团作为一家中大型企业集团,近几年业务范围拓展快,在原有主导产业的基础上,进入了金融、地产等领域,集团规模发展快速,资产已破百亿大关。随着集团的快速发展,融资成本抬高、流动性逐渐紧缩、盈利质量下降等难题渐渐明显了。凡此种种,经过综合分析,笔者认为病因在于集团范畴的资金管理存在着需要改进的诸多问题,具体表现为三个方面的病情。
(一)资金预算执行不到位
虽然NF集团实行了全面预算管理制度与资金预算管理制度,形成了完善的预算体系,但对于预算的科学性、前瞻性以及合理性可圈可点,有效的预算管理不仅要考虑企业可以控制的预算,还应考虑到一些不可控、意外风险可能发生的因素。如2011年,集团没有考虑到可能的宏观经济风险,只是根据集团近几年良好的市场状况和经营业绩推算未来的增长空间,从而加大了预付款力度,预付款从2010年的12.4亿元,增长至了2012年的24.08亿元,占用大量的资金流,不仅造成流动性压力,而且损失了资金的时间价值。NF集团的资金预算不仅在科学性及前瞻性存在问题,在执行力度方面也不及预期,一些与经营活动有关的支出远超出预算之外,如差旅费、保险费、招待费等,从2010年的1870万元,增长至了4360万元,导致资金预算的可参考性不高。而且由于下属成员自主经营决策权较大,集团对预算的执行约束力度有限,这也是导致资金预算效果不佳的原因。
(二)结算功能不到位
“交易成本理论”和“内部市场理论”所提示我们的成本降低、资源有效配置功能毋庸置疑,被企业集团和跨国企业组织广泛采用,这也是企业实行资金集中管理的理论基础。在NF集团,实行内部资金融通、调剂功能确实有效改善了集团的对外负债和成本,但这一功能还不完善,关键在于缺乏“统筹结算”功能,离一个完善的集中资金管理模式所具有的功能还有一定距离。无论是主流的“结算中心”模式、“内部银行”模式,还是“财务公司”模式,实现统筹结算的功能是必不可少的。目前,NF集团财务部还未突出其“结算功能”,未设置专门的资金结算中心,以统筹内部资金融通及内部交易。如下图左所示,在NF集团未实现资金集中管理时,作为内部资金融通和调剂中心,下属成员之间的资金往来(除内部交易)需通过集团账户调剂。NF集团下属3成员之间的资金调剂与结算需通过6个资金结算过程,总共需要的备付金为m1+m2+m3,涉及财务审批、操作及审核人员较多,随着下属成员资金往来关系数量的增多,结算流程和需准备的备付金也将相应增加,同时交易成本也相应增加。而在实行资金集中管理、统筹结算的模式下(如下图右),下属成员的资金由集团统一管理,银行账户与内部账户关联,实现资金自由调配,发生内部资金关系时,由集团统一划拨。在这种模式下,成员账户与集团账户之间没有发生实质的往来结算,在同时涉及三方或多方(N个)结算时,需要准备的备付金为所有净支出头寸,即大大减少了企业结算占用资金和交易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减少涉及的财务人员,提高资金流动效率,而且这种结算模式不仅用于内部资金融通,而且用于内部交易。
(三)资金监控不到位
NF集团在资金监控方面,主要通过事后财务会计报告和定期内部查账验资,这都是事后的,对于事前和事中的资金活动监管缺失,从而导致对资金预算的约束力度差和上报的财务会计报告的真实性难以保障。
二、资金管理模式存在问题的原因剖析
通过理论结合实践,总结成功经验,反思失败教训,可以得出该集团资金管理模式存在问题的病因集中表现为个方面:
(一)制度完善、手段缺失
从NF集团的财务管理制度、资金管理制度以及实际资金管控方法来看,集团从预算、执行、监控到风险管理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实施了集团及下属财务部门职能清晰、财务人员分工明確、财务岗位职责不相容、资金统筹管理、定时定期查账验资、上报银行账户及重点事项变动、定期上报财务报告的财务管理制度。但由于集团下属成员在行政和业务上都有很大的自主权,且集团缺乏相应的监控、反馈及控制手段,面临了“有制度无手段、有体制无机制”的问题。“制度”要求“应该怎么做”,而“手段”要求“必须这么做,不这么做的成本”。就像“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法律规定了必须这么做,不这么做是要付出成本的,而以德治国规定了你应该这么做,不这么做无成本或成本可以忽略不计。对于企业集团这种大规模的组织体,决策层与经营层关系错综复杂,不仅存在集团公司内决策层与经营层的“道德风险”问题,而且存在集团公司与下属成员之间的决策层与经营层的“道德风险”问题,随着企业集团规模的扩大,出现三级、四级甚至五级层次的下属成员,这种“委托——代理”导致的“道德风险”会越来越大,如果无手段,无机制,那么这种风险发生的概率会很大。
根据NF集团的实际情况,NF集团下属成员在经营决策方面有很大的自主权,主要表现在:一是财务自主。NF集团下属成员各设置财务部门,相互独立,所得资金均各自留存,具有使用权,除集团规定了“大额资金运作”外,不需经过集团批准。二是账户独立。NF集团下属成员可以自主开立银行账户,只需報集团备案,不需要在集团财务部建立内部结算账户。三是业务独立。NF集团目前的财务操作通过各自的财务软件,并无形成统一的操作平台,无法共享、监控。可以看出,NF集团目前的财务体系侧重点过于宏观,集团对下属成员行为的事前控制主要在于“大额资金运作”及“内部资金调剂”,集团下属成员在经营决策方面有很大的自主权,集权管理程度较低,这种松散的管理体系,只通过完善的制度约束是远远不够的,只有通过有效的手段加强对权限的审核和行为的监督,才能做到资金的有效事前控制、事中信息反馈及事后风险防范。
(二)财务信息化程度不高
NF集团对集团经营和资金状况的掌握主要来源于定期上报的财务会计报告,财务网络化、信息化程度不高,导致集团无法监督和控制下属成员经营过程中的资金流动,集团财务信息化水平不高主要表现在:一是财务系统独立。由于没有实行平台化的财务系统,各子公司的财务系统相互独立,虽然使用了统一的用友财务软件,但属于本地化办公,无法网络连接和信息共享,这样导致对资金流动的监控力度较弱。二是结算系统传统。NF集团目前没有统一的结算中心和结算系统,在结算方式上仍以现金、支票及网银支付的方式为主,这样导致集团结算涉及的财务人员、票据、凭证复杂,与银行的联系频繁,提高了结算的成本,增加了结算的时间,降低了结算的效率。三是没有实现“银企直连”。“银企直连”是目前大型企业集团、政府机构及事业单位广泛采用的一种资金管理手段,通过与“财务系统”、“ERP”系统的对接,可以实现集团内部资金流动与经营流程及财务操作流程的有机结合,实现资金审核、流向、结算到票据传递、复核的全方面功能。
三、优化资金管理模式的思路与对策
为改进NF集团资金管理模式,首先需要从思路来革新创新,其次需要在创新思路下寻找和选择具体的技术对策。
(一)优化思路
对标管理同样可以在资金管理领域立杆见影,认真研究和分析,科学吸收和学习国内先进案例,是该集团获取资金管理科学良策的最直接有效做法。
1.国内先进企业经验借鉴。与NF集团类似,国内很多大型企业集团都是由国企改制、重组而来,如中海集团、中交集团等,在逐渐向市场化经营转变过程中,很多类似的国有企业集团随着规模的迅速扩大,面临机构庞杂、资金关系复杂、资金使用效率低下等问题,这些企业集团是我国现代资金管理模式运用与完善的先行者,为一些成长中的企业集团提供了借鉴作用。在本章中,笔者主要通过中海集团、中交集团的资金管理经验,理清NF集团资金管理模式的优化思路。
中交集团的经验集中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账户清理,实现资金集中管理,对下属成员的账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的资金集中管理制度,要求专用收款账户、)专用付款账户、一般用途结算账户、其它账户。二是优化财务组织结构,成立分结算中心;三是财务信息化建设,强化资金监管手段。而中海集团的相关经验也集中表现在:一是严格账户管理,加强资金集中管理;二是化财务组织机构,建立“总分结算中心”模式;三是加强财务信息化建设;四是统一债务管理。
2.NF集团资金管理模式优化思路设计。根据国内先进经验,要防范NF本来的“预算控制不到位”、“结算控制不到位”和“资金监控不到位”等弱点,务必降低“制度与手段不匹配”和“财务信息化水平低”的劣势。分析提出了如下图所示的优化思路。即要实现NF集团有效的预算控制、结算控制和资金监控,需从“管理手段”和“财务工具”两方面着手:
第一个关键点是管理手段。要实现既有制度又有手段的资金管理,就要明确“制度配合手段、非手段配合制度”的管理理念,在有可选择手段的情况下,完善相关制度,如果制度的建立缺乏手段的约束,则存在很多灰色空间。NF集团在向集中化资金管理模式的调整中,应围绕三个方面的问题,着手建立相关的手段与措施,继而完善相关制度,这五个问题为:如何知道资金动向?如何约束资金流动?如何降低资金成本?如何降低资金风险?关于资金动向?一种有效的资金管理更应该是对事前和事中资金动向的把握,而不是事后的复核和审查过程。资金的流动最终离不开银行,因此要知道资金动向,关键是集团、银行与下属成员三方之间的关系,强调“资金集中管理的前提是账户集中管理”,只有账户集中了,才能追本溯源。关于约束资金流动,约束资金流动主要是约束不合理的、超计划之外的资金流动,那么要加强“资金预算管理的合理性、科学性、可靠性及执行力度”,科学合理的资金预算,既可以方便企业集团未雨绸缪,减少必要的闲置资金,同时可以为企业集团预算资金流动提供可靠的标准。关于降低资金成本,主要可以通过手段或工具降低或消除的成本,主要包括交易成本、占用成本和利息成本。可以消除的资金成本主要通过约束手段,如非预算内的融资等;可以降低的成本主要靠集约化的手段,如统一结算、统一对外融资、内部资金调剂等。因此要降低资金成本,需依靠预算管理和结算管理。如何降低资金风险?资金风险有很多种,有内部的风险,如流动性风险、偿债风险、操作风险等;有外部的风险,如利率风险等。要降低资金风险,除了加强预算制定的科学合理性和执行的力度外,最关键的是加强“结算管理”。以“结算管理”为资金管理的核心,无论是内部收支还是外部收支,无论是内部融资还是外部融资,都要靠结算来实现,企业集团作为资金监控中心、调剂中心、风险管理中心,结算功能是否强大直接影响这些功能的发挥。
第二是加强财务信息化。从账户管理、预算管理和结算管理三个方面建立手段和完善制度,而这些功能的发挥还得依赖于硬件设施的完善,即财务工具。在强化资金管理手段的同时,辅之以财务信息化工具是必须的,建立高效的财务信息网络和平台,是企业加强资金监控,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实现资金统筹管理的关键。形成制度、手段和工具相辅相成,制度解决“应该怎么做”,手段解决“必须怎么做”,工具解决“可以怎么做”。
(二)优化对策
依据上节提出的“NF集团资金管理优化思路”,笔者提出以下具体优化对策。
1.加强银企关系和账户管理。NF集团现有下属成员企业众多,且分布区域广泛,形成的银行账户众多和银企关系复杂,要实现账户管理,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一是锁定合作银行。选择硬件设施完善、布局网点广泛、信息化水平高的全国性银行,如四大国有银行、中信招商银行等,通过缩减合作银行,加强单一银行的资金往来,既可以降低结算的复杂成本,同时可以使银行能够提供更好的服务及提高银行的授信额度。二是建立分级账户体系。NF目前集团账户与下属成员的账户是完全无关联的,集团对下属成员闲置资金的调配通过传统借款、转账的方式进行,要经过“填写借款通知单——集团审批——签订协议——下属成员转账”四个流程,集团既无法知晓下属成员具有闲置资金的真实性,下属成员可以推脱,又使程序变得复杂。在账户设置和关联上,建立集团账户——结算中心账户——下属成员账户的分级账户体系。集团账户作为集团集中管理的主账户,通过归集集团所有资金,实现货币资金总额控制,相当于NF集团的“现金池”;结算中心账户作为集团统筹管理资金结算的主账户,实现货币资金头寸控制,相当于“现金池”到下属成员资金中间的管道,调节资金流的大小;虚拟账户是所有下属成员在集团内部开立的虚拟账户,只是作为内部资金核算、统筹资金头寸使用;成员账户是允许企业根据需要以各企业的名义向指定的合作银行开立“经营性收支基本账户”、“用于融资用的资本收支一般账户”及“专用账户”,集团、企业与银行签订协议,实现下属成员自动归集,其中经营性收支实行零余额管理,所有收入归集到集团账户,所有支出通过“集团账户”划拨;“资本性收支一般账户”和“专用账户”根据预算和实际情况实行限额管理,超出部分自动归集到集团账户,保障集团的债务水平。
2.加强资金预算管理。在实现账户集中管理的基础上,对资金来源和使用的控制所考虑的问题不在于“如何来和如何使用”,而在于如何保证“资金是预算内的流入和流出”,非预算内的资金流入和流出,只会使得集团难以掌控资金存量,难以合理调剂资金流动。有效的资金预算不仅要做到资金预算是合理、科学的,还应保证是能够执行的,这需要硬件和软件两方面的支持。特别需要强调:一是提高集团研究分析能力,加强不同部门之间的配合。资金预算不仅仅要考验财务人员业务水平,更是考虑集团全面管理的水平和对经济和市场的了解程度,包括未来生产成本会怎么变、市场景气程度等,因此有必要提高集团的经济和市场研究能力,加强不同部门之间的配合。二是加强预算执行力度的奖惩机制,将预算执行力度纳入下属单位业绩考核指标,对资金预算完全不合理(特别是支出高于预期,流入低于预期)的企业实行惩罚制度。三是建立统一财务操作系统,加强ERP与财务系统的有效对接,实现集团的精细化管理,将成本、收入、税费、债权债务等以货币价值为衡量标准的财务指标融入到人力、采购、生产、管理、销售、存储及投融资等环节,从细节上做好资源的优化配置。四是明确“财务信息系统为主、行政决策为辅”的资金操作与决策流程,突出“财务信息系统不仅仅是业务工具,更是资金信息汇总、分析、决策及预警的手段”,做到资金流动的所有环节,在财务信息化系统中能追本溯源,一方面是为了避免资金违规操作,通过内部关系,绕开部分审批与决策程序,损害部分股东权益;另一方面为了避免资金不入系统导致的信息不全、分析不彻底帶来的决策失误。五是资金结算环节,建立对预算外资金的分析与决策机制。一方面要结合集团的总量控制,根据集团规定的总的偿债率、负债率、利润目标等财务指标,将预算外资金控制在总体财务风险范围内;一方面结合预算外资金下属成员的实际情况,在保证实现年度财务目标和财务风险控制的基础上,对季度、月度资金预算实行“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方式,进行分析决策。
3.加强财务信息化建设。财务信息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化的工程,涉及集团内职能部门、财务部门与资金管理部门的三方配合,而不是由某一个软件就能实现。加强财务信息化建设应做到:
一是加强集团内局域网建设,形成统一操作平台。目前,集团的财务操作都是单独的,没有形成统一平台,集团内部之间的信息报送还是以人工跑票和通过内部即时通讯软件完成,形成大量的非统一票据,费时费力,且容易导致操作风险。可以通过引入平台化的财务操作软件和建立局域网,通过网络共享往来信息,传递票据,即减少容错率又提高效率。
二是加强ERP系统与财务系统对接。加强ERP系统与财务系统对接,除了简化职能部门收支到财务部门操作的流程外,同时可以对收支的具体情况进行监控,避免实际与上报的数额不一致。
三是通过银企直连,强化资金监控和调配。完善账户体系的基础上,建立“银企直连”系统,并与集团的财务系统、资金管理系统实现对接,提高账户管理、资金调动及资金结算的效率。
四是以资金管理平台为核心,外接财务系统、银企直连系统。通过建立信息化、程序化的资金结算平台,如用友的NC系统、专门针对资金集中管理的深圳拜特资金管理系统等,并与集团的财务系统、银企直连系统对接,实现集团对资金的网上核算、审批、结算、预测与决策分析、报表传递等工作,提高资金管理的效率和风险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 张慧.企业集团资金管理模式研究.北京交通大学硕士论文,2009
(作者单位:浙江润和房产集团有限公司 浙江杭州 310000)
(作者简介:黄慧敏,高级会计师,浙江润和房产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责编:贾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