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钱穆的高等教育思想及办学实践

2017-05-31谢心怡

魅力中国 2016年28期
关键词:钱穆导师制

谢心怡

摘 要:本文根据《文化与教育》及《新亚遗铎》两本文集,梳理钱穆的高等教育思想及办学实践。其一,阐发先生“求学与做人,贵能齐头并进,更贵能融通合一”的高等教育思想及独立学院制与导师制的办学实践;其二,阐发先生“你须先求成为一通人,再求成为一专家”的高等教育思想及通识教育与专门选修相结合的办学实践;其三,阐发先生“我们的课业则须学术化”的高等教育思想及同学学术讲演会、文化讲座等办学实践;其四,阐发先生“他应该对中国国家民族传统精神传统文化有所认识了解”的高等教育思想及注重中国文史教育的办学实践。

关键词:钱穆 导师制 通识教育与专门選修 课业学术化 中国文史教育

1 “求学与做人,贵能齐头并进,更贵能融通合一”

《新亚学规》第一则言“求学与做人,贵能齐头并进,更贵能融通合一”,钱穆认为高等教育不单单是教人求知识,学技能,更重要的是教人把知识、技能与为人融通合一。 [1]1959年3月2日,钱穆有“知识、技能与理想人格之完成”的讲演,讲演中,他谆谆告诫,“每一个青年在学校,应知有四件重要法宝。首先第一件是知识,此一件法宝,一半得自教授之传授,另一半须由自己去探讨。第二件法宝是技能,此一件法宝,则全须赖自己练习。第三件法宝是自己的品格,这一法宝,更需要自己修养,自己锻炼,而且与第二法宝不同,因其不能与人以共见,只藏在自己内心知之。第四件法宝是自己的人生理想。这一件法宝,更无凭据,无把握,有待于出了学校以后之逐步努力、逐步完成。”[2]

为使学生能将“求学与做人”融通合一,钱穆积极提倡独立学院制,实践导师制度。独立学院制是钱穆在抗战时期所写的《改革大学制度议》所设想并提倡的,导师制度是钱穆在新亚书院中所实践的,要而言之,虽然名称各异,但两者的用意是相同的,都在于使“先生除却督促学生在本课程之进修外,他还能使青年在理想上、精神上、人格上,有所感召,有所启示,有所扶掖,有所奖成。这样的一位先生,他不仅是经师,更成为人师。”[3]

独立学院制即使文哲学院、理工学院、农学院、矿学院等单独成院,使 “全校教授,最多亦不致超出二三十人之数……教授之于学生,纵不能一一全识,亦必认得其十分之六七。而学生之于教师,则大抵皆可全识,不致路途相遇,掉臂而过之。” [4]只有这样,师生才能以人格相感化,教师就能以他的精神、他的魅力影响学生,让学生不仅获得知识与技能,也获得心灵的成长与精神的陶育。

在新亚书院,钱穆则积极实践导师制度。新亚书院的《招生简章节录》中,钱穆写到新亚书院将“采用导师制,使学者各自认定一位至两位导师,在生活上密切联系,在精神上互相契洽,即以导师之全人格及其生平学问之整个体系为学生做亲切之指导。”[5]

值得一提的是,钱穆在新亚书院所施行的导师制度,乃是将中国传统书院精神与西方导师制度充分融合的产物,其“上溯宋明书院讲学精神,旁采西欧大学导师制度”,真可谓取两者之长,去两者之短,既笃守本国历史,又发扬了时代精神。

2 “你须先求成为一通人,再求成为一专家”

钱穆对民国时期高等教育分科分系、支离破碎的状况深感痛心,他认为唯有在大学提倡“通识教育与专门选修相结合”的课程体系,方能对学生个人以及国家社会有所裨益。

为此,钱穆在新亚学规第九则有“于博通的智识上,再就自己才性所近作专门之进修;你须先求为一通人,再求成为一专家”之言, [6]在《大学改革制度议》中,钱穆有“扩大课程”之建议。其言曰:“窃谓每一学院之课程,应以共同必修为原则,而以选课分修副之。”[7]

《改革大学制度议》中已颇设想及于“通识教育与专门选修”相结合。这就是上文已谈及的“扩大课程”议。创办新亚书院以后,钱穆乃将此种设想付诸实践,孳孳为务,予青年以广博之智识,开通之眼光,豁然之胸襟。在《新亚书院沿革旨趣与概况》中有“本院一切课程,主在先重通识,再求专长。为学者先立一通博之基础,然后各就其才情之所近,指导以进而修习各种专门知识与专门技能之途径与方法,务使学者真切认识自己之专门所长在整个学术、整个人生中之地位与意义,以药近来大学教育严格分院分系分科,直线上进,各不相关,支离破碎之流弊。”之言 [8]

那么,具体观之,通识教育与专门选修相结合是怎么实施的呢?笔者根据《新亚书院沿革旨趣与概况》总结如下。

新亚书院各系均有的通识课程为文选、英文、哲学概论、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中国通史七门,专门选修课如表1所示,各系各组不同,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俾使学生各就性情所近,以得学问之滋养与润泽。

有“通”有“专”,有“博”有“约”,如此为学,既可不偏狭而无所通,又可不泛滥而无所归,诚今日大学所应借鉴也。

3 “我们的课业则须学术化”

钱穆力主课业的学术化,在《新亚遗铎》中其有言“同学们选一门课,应该使这一门课成为一个研究集团,选课的同学,即是此集团中一研究员,是来研究这一门课程,这一门学问的。”[9]钱穆认为,高等教育不能仅仅停留在听课、应考的低水平层次,而应该使师生抱着“研究”的态度来上课。

课业学术化最好的表现便是阅读写作与开会研讨。钱穆特别提到了“表现”的风气,“表现”即指师生要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发表出来,他想,“最好是每一系,每一课程,都能有读书报告,或课外论文习作”,[10]他希望《新亚生活双周刊》中能多一些学生的学术文章,学校及各系各会也设立自己的出版部与出版物,出版师生的研究成果,养成良好的学风,彰显大学的真价值与真精神。除阅读写作外,钱穆还提倡学生自主组织研讨会等探讨学术问题。

钱穆的主张在现实中得到了落实。十四年间,新亚书院学术氛围浓厚,师生皆以一腔真精神从事于研究,满怀热血致力于探讨,或讲演、或写作、或开会,让中国学术之花盛放在殖民地气息浓烈的香港。

首先表现为学生讲演会的举办及学生社团活动的开展。其一是“同学学术讲演会”,据《新亚遗铎》“校闻一束”记载,在1950-1953年三年间,同学演讲会共举办过六十六次,在1953年上学期就举办了十次。这十次讲演内容丰富,学科跨度大,涵括哲学、教育学、社会学、新闻学、文学、宗教学等不同门类。除此之外,学生还组织了长风文学会以及人文学术研究社。“十一位对文学特别有兴趣的同学,组织了一个长风文学会,他们每月交读书报告及出壁报一次,每两周举行文学讲演一次。”[11]人文学术研究社由哲学系及经济系同学负责主持,更注重于社会人民等科学。“校闻一束”里评价“该社异军突起,经历充沛异常,经常保持刊出两版壁报……却常有非步合纵连横之后不可的气概呢!”[12]

其次表现为研究成果的发表。《写在本刊五卷一期之前》一文中,钱穆欣喜地表示“除却研究所的《学报》与学术专著,学校本部之《新亚学术年刊》均能照常继续外,这一年来,各学系同学之平日成绩,已络续由各系分别汇集刊行,如外文、艺术、经济、生物各系都有。”[13]

再次表现为教师对学生的科研指导。《新亚遗铎》中收录了两篇钱穆的研究生报告指导摘要。第一次是1959年四月二十一日指导金中枢同学报告“董仲舒思想”的摘要,第二次是1959年六月二十二日指导某研究生报告“陆象山思想研究”的摘要。

第二次指导尤为精彩。笔者总结,钱穆的指导有如下三点。其一,研究汇报时不必面面俱到,要说出心得,深入精彩。其二,读书不可走马观花,泛泛而过,要善于发现问题。为此,钱穆就“陆象山思想”可以深入的论题做了诸多引申,“如杨慈湖、王阳明、李穆堂,这是最重视象山思想的三位不同时代的人物,如能把他们对象山思想的看法与偏重点,作一分析比较,便成一好论题……又如就象山对王安石新政的批评,如何自其心学落实到对现实社会的看法,作一研究,这又不失为一好题目”等等。其三,读书贵有自己的心得,比之材料的罗列,深刻而有见地的思想更为难能。钱穆以太史公之《史记》及《孟子》、《论语》说明此点,他认为“《史记》所以伟大,就是他在表面上看来只是一篇平铺直叙的历史报道,但骨子里却是一本有深刻见地的思想论文集”。 [14]这次指导内涵深刻,思想独到,及在今日亦有极大启发。

最后是文化学术讲座的举办,为培育学生的学术兴趣,挖掘学生的学术潜力,新亚书院邀请各界学者,举办了丰富多彩的文化学术讲座。在《新亚遗铎》“校闻辑录”中,记述了新亚书院文化讲座的概况。“本院文化讲座自一九五零年秋季开始举办,到一九五六年冬季,已先后举行了一百四十六次……邀请各方面专家,作有系统的学术演讲……所讲范围涉及人文科学、社会科学之各部门。”[15]

4 “他应该对中国国家民族传统精神传统文化有所认识了解”

近代以來,震慑于西洋之坚船利炮,迷炫于欧美之民主制度,一辈知识分子与国人,遂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与历史精神无足称道,将中国政治一律贬为黑暗专制,将中国经济一律贬为封建压迫,将中国文化一律贬为三纲五常,中华民族在国人心中,遂成为一深闭固拒、闭门造车与自傲自大的老大民族。

当此之时,钱穆独能出浊世而有清见,处乱离而有定识,埋首古籍,笃志经典,孳孳寻求中国文化传统的真精神。

钱穆以为,中国历史的中心在人,中国文化的理想在完成人。在《中国文化与中国人》中,他说“中国文化之内倾,主要在从理想上创造人、完成人,要使人生符于理想,有意义、有价值、有道。”[16 ]

那“人”最值得宝贵的又是什么呢?西方哲学家认为,人最值得宝贵的是“理性”,从柏拉图以来,皆把“理性”作为人之所以为人的本质。中国传统思想却与此不同,其认为“理性”诚可贵,但“德性”才是价值本源所在。

人最高的“德性”应与天相合。钱穆认为“天人相合”是中国文化对世界最大的贡献。回顾中华文化,尤其儒家文化发展的两千年历程,可知钱穆此言诚不虚也。《论语》、《孟子》中已数言“天”及“天命”,孔孟皆自负天之大命,以传道为人生理想,甘当木铎,惊世人于未醒,声达万里,及战国末至秦汉间的一批儒者,更将“天人合一”的思想发挥于极致。看《易传》“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可知天地精神皆是成德达材之助,《中庸》言“性之德也,合外内之道,故时措之宜”,更感天之高明,地之博厚,道并行而不相悖,万物并育而不相害,大德川流,小德敦化,一切流行,莫非德行,由内及外,由心及物。至宋明儒,此一点精神始终不忘,朱熹之“天理”,正是“爱之理”,王阳明之“良知”,即是“好善恶恶”之心。两千年的和谐,两千年的融合,站在历史的高度,钱穆认为,人类文化发展之途辙,终必归于此“天人相合”,亦终必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宗。

诚如其言,中国文化何等深厚,中国精神何等畅旺,真当后辈学人,“为往圣继此绝学也”!于是,为纠正空洞浅薄乃至荒谬的国史观念,将中国文化真传统与历史真精神向国人普及,钱穆在实践中亦做了颇多努力。

首先,积极提倡并呼吁国史教育。在抗日战争时期写就的《革命教育与国史教育》一文中,他说“要做一个真正的中国人,我想唯一起码的条件,他应该诚心爱护中国。所谓诚心爱护,却不是空空洞洞的爱,他应该对中国国家民族传统精神传统文化有所认识了解。”要言之,史地教育工作者,于提倡呼吁国史教育有重大责任,不仅需要普及国史知识,也需要纠正国史观念,要将歪曲的历史真相还原,否则以歪曲的历史真相来作爱国宣传必将无济于事。

在新亚书院中,钱穆对国文国史的教育亦极为重视。在殖民地气息浓烈的香港贯彻中文及中国历史教育,这分明是对中国传统最好的坚守。

在新亚书院各系必修的文选、英文、哲学概论、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中国通史七门课程中,文选及中国通史两门就分别承担了国文与国史教育的重任,学生日日潜移默化于其间,不觉对中国有一番亲切认识,更且愿意为中国文化及传统有所担当。

钱穆还曾在月会讲词中透露了新亚书院对中国文史教育的重视。在《第一次月会讲词摘要》中,钱穆说“要想造就有用的青年,当然首先须对本国文字有良好的基础。过去本院同学所表现的成绩是良好的,校方也每学期举行论文比赛,并规定必修国文为两年,社会上各界对本院文史方面有好的赞誉。我们是否能继续保存下去,并更进一步地发扬呢?”[ 17]

中国人了解中国文字与中国历史,不惟是一番情怀,更是建设未来所必须,正如歌德所言“不知道三千年历史传统的人,是没有未来可言的。”

在高校建设“双一流”的背景下,钱穆的高等教育思想无疑是一笔值得借鉴的宝贵财富。我们应当取其精华,不断推进高校的办学实践更上层楼。

参考文献:

[1] 钱穆.新亚遗铎[M].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7:1

[2] 钱穆.新亚遗铎[M].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7:148

[3] 钱穆.新亚遗铎[M].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7:15

[4] 钱穆.文化与教育[M].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67

[5] 钱穆.新亚遗铎[M].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7:12

[6] 钱穆.新亚遗铎[M].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7:1

[7] 钱穆.文化与教育[M].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65

[8] 钱穆.新亚遗铎[M].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7:15

[9] 钱穆.新亚遗铎[M].生活.读書.新知三联书店,2007:267

[10] 钱穆.新亚遗铎[M].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7:269

[11] 钱穆.新亚遗铎[M].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7:46

[12] 钱穆.新亚遗铎[M].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7:47

[13] 钱穆.新亚遗铎[M].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7:396

[14] 钱穆.新亚遗铎[M].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7:177-178

[15] 钱穆.新亚遗铎[M].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7:92

[16] 钱穆.新亚遗铎[M].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7:565

[17] 钱穆.新亚遗铎[M].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7:104-105

作者简介:

钱穆(1895-1990年),字宾四,江苏无锡人。自幼天资敏悟,却因父亲钱承沛早逝而未及中学肄业,失学以后,钱穆辗转任教于中小学,教课之余,闭门自修,竟成《刘向歆父子年谱》、《先秦诸子系年》书,尤以后书得顾颉刚赏识,顾推荐钱穆入大学教书。自此,钱穆先后任教于北平燕京大学、北京大学、西南联合大学、齐鲁大学、云南大学、江南大学等校。抗战时期,钱穆感于时变,发表了《改革大学制度议》等文章,初步形成了独特的高等教育思想,1950年,钱穆赴香港创办新亚书院,至1964年香港政府将新亚书院合并入中文大学止,新亚书院前后历时14年。14年间,钱穆的高等教育思想进一步深化,并付诸实践。1965年,钱穆辞去新亚书院院长职务,并于1967年迁居台北。1990年,钱穆在台北逝世,1992年归葬大陆。

本文试对钱穆的高等教育思想及办学实践做一梳理。

猜你喜欢

钱穆导师制
精准导师制对学生的影响和帮助
钱穆的容与化
钱穆的容与化
面向新工科的本科生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实证研究
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探索与实践
高职院校导师制国内研究综述
高职生导师制内涵研究①
我国本科生导师制的应然取向
钱穆这样教作文
摆 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