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高三英语课堂“活”起来
2017-05-31徐艳
徐艳
摘要:本文分析了高三英语的教学现状,并提出了行之有效的应对策略,旨在促进高三英语教学效率的提高。
关键词:高三英语;课堂教学现状;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4-0003
一、引言
根据《英语课程标准》,高中英语课程应根据高中生认知特点和学生发展需要,在进一步发展学生基本语言运用能力的同时,着重提高学生获取信息能力,处理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和发展创造必要性的条件。依据这一标准,仔细研究浙江省英语新高考的考试形式和考试结构,不难发现,新高考取消了单选题,短文改错,阅读理解篇数题量有所减少,新增了语法填空,阅读7选5,作文一分为二,第一部分为应用文,第二部分则是读后续写或概要写作。这些重大的变革就是给一线英语教师提出了更为具体化的课堂要求:即更进一步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
二、高三英语教学现状
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形式,笔者发现虽然现在很多英语教师已经具备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但是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尤其是进入高三复习阶段,很多教师仍容易陷入“一言堂”的旧有的教学模式,题海战术、说教式教学屡见不鲜。学生做题,教师讲解这种高三课堂的常态化教学方式往往使教师和学生都觉得疲乏,英语课堂基本没有生机可言,很多时候甚至就是一滩死水,课堂效率极其低下。在这样的课堂中,别说学生的思维能力无从培养,更糟糕的是随着时间的消逝,学生可能完全失去了对英语这门学科的兴趣。鉴于这样的教学现状,笔者认为很有必要做出及时的调整和变革。
三、应对策略
作为一种语言,英语是用来进行交际和沟通的工具,而不是一门知识,仅靠传授和讲解是无法掌握的。要掌握一门外语,首要的条件是让学生接触外语、使用外语。换句话说,学生必须在体验、实践、参与、探究、合作等方式的基础上,发现语言规律,掌握语言技能,进行思维训练等。对于高三学生而言,高考课业负担重,课余自由支配学习英语的时间很少,45分钟的英语课堂就成了学生体验、发现、感知、思维等的主陣地。因此,高三英语教师必须在课堂中切实提供给学生足够的刺激、足够的机会、足够的平台,从而让他们接触英语、使用英语。笔者结合平时的个人教学实践,想就有效的课堂活动做一小探讨。
1. 活动目的
良好的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课堂活动的设计和组织就是为了最大化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课堂的参与性。
2. 活动设计的原则
课堂活动设计中必须遵循高中生的思维和心理特点。高三学生处于青春期,思维创造性很高,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独创性等明显增强,辩证思维迅速发展。繁重的课业压力,使学生很容易出现精神疲劳。调查中不难发现,高三学生对材料、语言的重复,单一的课堂形式活动等很是厌烦和无奈。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杜殿坤,2006)。基于以上原则,教师所设计的教学活动要让学生觉得有意义,要让学生有兴趣、有热情参与其中,让学生带着高涨的、激励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
3. 活动形式
(1)视频
根据心理语言学理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混合式学习模式效果明显优于单一的感知学习模式。传统的教师讲解,学生听讲的课堂活动常常就是只调动了学生的听力感知模式。笔者在一次完型习题讲解前先引入了一段视频来介绍海狸的生活习性。观察发现,不同于平时课堂沉闷的表现。学生看到视频影像,其注意力呈现高度集中状态,短短几分钟内,学生会对观看的画面提出“海狸吃什么?住哪里?”等疑问。有了影像的先行刺激学生兴趣,结合学生自己的疑问,笔者发现再回到原文带学生去看段落中对海狸生活习性的描写时,学生的理解有了更直观的感受和体验,基本不需要教师再做过多的解释了。
(2)图式
图式是人脑中已有知识经验的网络,是发展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探究结构错综复杂的内容和内在联系。借助图式,学生抽象的思维过程会更明细化,知识更直观化。学生可以在绘制图式过程中分析、判断、辨别,形成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绘制图式这一活动尤其可以有效地运用到阅读、写作教学中。以笔者两个班上最近的一次关于电脑云盘的概要写作为例,批改学生习作不难发现学生基本都在脑海中绘制出了一个图式:the definition—the advantages—the problem—the debate,但对于最后一个部分,两个班却只有少部分学生真正解读理解到位。于是,在课堂上,笔者把学生脑中的图式放到了黑板上,再带着学生重新绘制了最后一部分。
这样绘制后,学生基本就能得出最后一部分的要点,不会出现理解偏差的情况了。
(3)你“说”,我“听”
“人人都有创造的意识与创造的能力,人人都有被重视被肯定的欲望。”(霍玲,2010)高中学生有着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教师完全可以挖掘学生的这些潜力。以词汇复习为例。现行的词汇复习模式就是布置学生背诵,课上默写,教师批改,订正。学生往往背得累死,烦死,记住的却不见得多。语言是需要使用才会被接受内化的,单纯的死记硬背不但效率低下,还极易使学生反感和抵触。因此,教师在词汇复习过程中,可以采用让学生用所学词汇进行故事创编,课上与同学分享,无法分享的故事还可以由教师选编后贴在教室里供大家赏读。除了故事,还可以在课前固定设置2-3分钟让学生轮流做daily report。高中生的兴趣爱好广泛,他们的话题选择也呈现出多样性。在材料准备过程中,因为学生是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话题,所以他们首先干的就很有热情和干劲,到台上分享的时候,教师如果能拍摄下这个过程,演讲的学生会更认真、更有激情、更有自豪感。而担任听众的其他学生因为话题内容的未知,都明显会显示出极大的兴趣。同时,在听的过程中,提问质疑相当活跃。此外,报告结束后,其他同学都会用鼓掌来鼓励和肯定演讲的学生。这样的一个简单的活动,可以让学生有效地体验到学习英语、使用英语的成就感。
(4)多向交互问答
观察学习金字塔,可以发现:讨论,实践,教授给他人这些主动学习的学习方式更为高效。传统的师生间“问答式”的单向交流,极容易出现教师仅与个别学生交流,其他学生都成了不相干的“旁观者”,即使教师面向全体学生发问,课堂也常常会出现“冷场”的局面。把师生单向交流改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个体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的多向交流,则更容易唤起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欲望,学生会在互相争辩中进行思维碰撞,互相启发,在相互借鉴中产生新的联想,形成新的思路,学生的思维能力在这样的课堂活动中能得到明显发展。尤其需要提出的是,学生在担任教这个角色的过程中,其自信心也能得到有效的增长。
四、结语
苏霍姆林斯基说:“要能控制儿童的注意力,只有一条途径——这就是要形成,确立并保持儿童的这样一种内心状态——即情绪高涨,智力振奋的状态,使儿童体验到自己在追求整理,进行脑力劳动的自豪感”(杜殿坤,2006)高三英语教师要在高三英语课堂教学中有效设计,借助不同形式且有意义的活动,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让学生的思维尽可能地处于“活“跃的状态,从而达到教学效果的实效化,最终实现《英语课程标准》中培养英语人才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本)[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3] 霍 玲.课堂深处的精彩——中外教育对比赏析[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4] 罗伯特,斯革文.教育心理学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
[5] 郭宝英.英语课堂活动研究[J].中小学教学与研究,2015(1).
[6] 潘云梅.基于score的高三英语复习教学实践[J].中小学教学与研究,2015(1).
[7] 刘晓敏.英语课堂教学情景创设研究[J].中小学教学与研究,2015(2).
[8] 林秀华.叙事教学法在高中英语语法教学中的实践[J].中小学教学与研究,2015(4).
(作者单位:浙江省慈溪市三山高级中学 315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