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品德课堂:让儿童的道德情感自然生长

2017-05-31祝祖岗

江苏教育研究 2017年14期
关键词:品德课堂道德情感

祝祖岗

摘要:儿童的道德情感和知识的生长应该如同庄稼的生长一般,历经风霜雨露,顺势而行,自然生长。在品德课上,教师要顺应天性,营造儿童生长的温馨环境;遵循儿童的法则,找寻儿童德性生长的真实起点,让儿童获得道德智慧的启蒙、道德素养的滋润和德性生长的力量。

关键词:品德课堂;道德情感;自然生长

中图分类号:G623.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7)05B-0032-03

“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叶圣陶语)同理,儿童的道德情感和道德认知的提升,必须如同农田里的庄稼一般,只有历经风霜雨露,才能顺势而行、自然生长。在这种状态下,儿童在品德课上提升的道德情感和习得的道德知识才是自然的、真实的、属于儿童自我的,其获得的道德智慧的启蒙、道德素养的滋润和德性生长的力量才是最真切的。

一、顺应天性——营造儿童德性生长的温馨环境

积极的自我意识是儿童良好品德形成的重要基础,所以,教师要顺应儿童天性,营造持续交互的动态情境和互惠、生长的学习“生态环境”,呵护儿童的学习情感和独特的体验,使儿童浸润其中,自然生长。

1.关注个体生长的慢节奏

夸美纽斯说过:“自然并不性急,它只慢慢前进。”儿童是自然之子,他们的道德认知能力就像刚萌芽的幼苗一样娇嫩,因此小学品德课堂尤其需要关注不同的个体,放慢节奏。教师要有意识地预留出属于儿童自己的思考时间和空间,让他们与同伴探讨,与他人交流,小组内开展合作研究。

有老师在教学《餐桌上的学问》(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时,发现有孩子虽然经过几次帮助,但是对午餐怎样搭配还是一头雾水。这时,老师没有简单地帮他调整了事,而是把他的午餐方案晒出来,请同组小朋友们帮忙:“你们觉得这份午餐搭配得怎样?大家有建议吗?”听取了大家的合理建议之后,请那个小朋友重新调整,再次尝试。在这种明显放慢了的教学节奏里,儿童逐步趋向完善,走向更好的境界。

2.培育理解儿童的宽容度

学习是一种渐进的尝试错误的过程。(桑代克)所以,教育最有效果的时机,恰恰是学生出现差错的时候。儿童出错时,教师的智慧不是简单地否定,或者见弊就避,而应理解儿童出错的原因,直面儿童的困惑,本着宽容的心态,接纳儿童的错误,耐心地化解他们成长中的心结。宽容是一种温柔的力量,儿童会安全地、体面地、有尊嚴地去矫正自己的错误,并从中获得意外的收获![1]

3.跳动活泼生长的情趣心

对儿童来说,品德课程生活应该是美好而又充满情趣的,这样才有益于儿童健康人格的形成。教师只有富有情趣心,才能激发儿童的灵性和内在的学习兴趣,因为儿童学习的过程是其作为完整的人存在的过程,是教师着力培养儿童健康成长、放眼未来的过程。每一个教育者应不断地攫取知识,修身养性,不断提升自己良好的人文素养。

4.直面携手生长的相遇场

恩格斯说:“人是环境中的人。”品德教学是儿童、课程、教师在真实环境下的相遇,教室是他们相遇的场域,课堂是他们心灵对话、激情碰撞、智慧交锋、价值共享的舞台。品德老师要始终拥有一颗童心,主动探寻课程与儿童生活的共振点,俯下身去与儿童共同遭遇成长路上的坎坷、惊喜与意外,共同直面体验研究中的曲折与精彩,共同享受生命成长中的激情与幸福!

二、遵循法则——找寻儿童德性生长的真实起点

立足儿童,就是真正了解儿童,并顺应他们的内心需要,对其年龄特征、知识起点、态度起点、能力起点等进行准确解读,尊重儿童彼此之间的思维差异,努力寻找儿童德性生长点,为儿童各种可能性的发展架梯铺路。

1.仔细分析,把准时机

儿童思维的发展应遵循“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原则。一般来说,较简单的学习内容,只需要个人独立学习或者开展全班教学,只有遭遇复杂而又不易弄懂的学习内容时,才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2]

如在学习苏教中图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不同地区 不同生活》时,涉及到了独特而富于情趣的民风民俗。对于小学生来讲,由于生活经验的匮乏,很难想象或调查研究各地风格迥异的民风民俗。这时候,通过分小组进行主题性研究,再组织反馈、交流和展示活动,那么各地区各民族的风土人情、生活习惯等诸多信息便会生动自然地呈现在儿童眼前,为提升儿童的道德认识打开一扇窗。

2.挖掘教材,关注生活

儿童的生活经验是个“富矿”,能为儿童所有的课程学习提供丰富的感性支撑。品德课上,教师要善于挖掘、捕捉教材与儿童生活的契合点,引导儿童的德性提升。如教学苏教中图版六年级下册《去中学看看》时,有老师了解到有一小部分学生对即将到来的中学生活有畏难、害怕心理,担心自己处在陌生环境里会茫然无措,不知道自己会成为一个怎样的中学生。了解到这一情况,老师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设计了如下的教学互动环节——

教学互动一:老师邀请初一的学生来班上介绍自己的中学,并出示相关的影像资料。

教学互动二:在舒缓的音乐声中,让同学们大胆设想自己在中学里、在新班级里会结交到的朋友和能承担的工作。

教学互动三:教师邀请往届毕业生来班级介绍中学和小学异同之处,以及如何在中学生活中扬长避短,充分发挥自己原先具备的优势。

这样的教学互动,让孩子们看到了美好的中学生活,开始憧憬未来的自己。儿童的成长犹如连续运动的点,它的每一个走向都应该隐藏在一个个充满引导力的体验性活动当中,帮助儿童飞向更加美好的自己。

三、引领发展——走向儿童德性生长的明亮那方

品德课程旨在为儿童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实际生存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帮助儿童在价值多元的社会中,形成健全的人格和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给儿童的成长历程以启蒙、滋润和力量。[3]

1.呵护儿童不断生长的道德认知兴趣

品德课程注重儿童良好品德的和谐建构,强调道德情感的体验和提升。但是随着年级的增高,《品德与社会》教材中涉及到的地理、历史等知识性内容,也让孩子们兴趣盎然。教师要善于呵护学生认知的兴趣,努力让儿童的道德情感、价值观和道德知识在相互联系中,得到和谐共生。

例如苏教中图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我们都是炎黄子孙”单元(共4课),其中涉及到中国古代的历史和文化,教师可以通过“读一读”“查一查”“讲一讲”“演一演”“议一议”等活动方式,强化教材中深邃的人文情怀,呵护儿童不断生长的道德认知兴趣,逐渐获得对祖国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2.提升儿童不断生长的道德思维张力

小学中高年级的儿童正处在思想形成的重要时期。他们求知欲强,但是缺乏社会经历。所以,引导儿童在道德思维演变的路上慢慢孵化、生长、提升,为学生创设参与、体验和思考的机会,就成了老师首要的教育任务。

由于当代儿童大多是独生子女,一直在父母高度关注、呵护下生活,所以,在学习《父母的难处》时,教师着力引导学生去了解家庭成员,去关注父母的内心和精神世界,逐步学会换位思考,建立起对自己、对父母、对家庭的责任感。整个学习过程,儿童的道德思维一步步走向深入、更具张力。

3.丰盈儿童渐进渐长的道德体验

品德课程注重通过探究、体验活动,让学生拥有充满正能量的道德情怀,不断提高和完善自己。因此,教师要精心策划各种探究性、体验性活动,让小组内的分工和合作、实事求是的调查与研究、集思广益的创意和设想等,真正提升儿童的道德情感和道德认知。

在教学《春天的种植》一课时,笔者在上课前两周布置了课前种植活动。全班分成八个小组活动,各选A/B/C/D任務中的一个。任务A——和父母一起进行一样小种植;任务B——在家做个小实验,研究“种子发芽需要哪些条件”;任务C——选取一两样小植物,在班级布置一个植物角;任务D——观察并记录校园花坛里冬青树小叶子的生长情况。学生小组自主设计实施活动方案,真正参与到对春天的探究活动中去。课堂交流时,孩子们情趣盎然,分享了活动中得到的经验、教训和成果,产生了“我能行”“我真棒”的愉快体验,增长了自然知识,具有了初步的生态道德意识。

4.搭建儿童逐渐丰厚的道德思考平台

教师在教学前应了解儿童已有的道德情感,从儿童的“最近发展区”出发,正视儿童“现有水平”和“可能发展水平”之间的“潜在距离”,以“跳一跳,够得着”为原则,抵达儿童的“最优发展区”,这样儿童头脑中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就会成为肥沃的土壤,支撑“种子的芽”生长。

1.背景型平台

笔者发现,在各个版本的小学中高年级的《品德与社会》教材中,都涉及了一部分历史内容。如何让历史知识真正“站”在儿童面前,这就需要教师为儿童的学习搭建背景型平台。如在教学《鸦片的背后》《中山陵前》等课时,教师一定要努力突显历史细节,引入“吸食鸦片的四兄弟”“反清革命志士”等背景故事,用历史的细节使得没有生命力的过去活过来,让历史知识“站”在儿童面前,与儿童对话。

2.知识型平台

“我的权利和责任”这一单元以公民教育为基本主题,虽然教材中没有直接编排“公民教育”的内容,但隐含着“民主、公正、平等”等道德认知。所以,我们应该在教学时有意识地为儿童搭建知识型平台,引进“公民的基本权利”“公民的义务”等课程资源,让儿童既具备“权利”的意识,又具有“义务”的观念。

总之,儿童的最大特性是不断呈现的“生长性”。只要我们基于儿童的发展需要,洞察儿童的德性发展特点,循着儿童寻求向上、向美、向善的美好天性的真实轨迹行进,儿童在品德课程的学习中,内在的道德情感就能被唤醒和滋养,并得以自然、愉悦的生长和提升。

参考文献:

[1]赵绪昌.让数学课堂教学的“错误”美丽起来[J].中国数学教育, 2011(1):20-22.

[2]谢林燕.小组合作学习策略思考——以小学品德课地理题材教学为例[J].中小学德育, 2015(2):48-50.

[3]杨杰.小学低年级品德与生活教学初探.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J], 2009(5):140-141.

责任编辑:颜莹

猜你喜欢

品德课堂道德情感
沙夫茨伯里之德性观探微
语文教学中的思想道德教育探讨
关于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中道德情感的培养分析
品德课堂“动态生成”资源的运用策略
组织中代际管理系统的构建
组织中代际管理系统的构建
让有效活动激活品德课堂
适时有度用之有道
康德道德情感思想对当代高校生态德育的启示
丰富体验过程,让品德课堂多姿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