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知识性 实用性 基础性 趣味性

2017-05-31许红琴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2017年5期
关键词:水滴企鹅自然段

许红琴

翻开新修订的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教材,第六单元一组4篇课文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地球和它的七个兄弟》《水滴的旅行》《会睡觉的植物》《南极的主人》,课文是全新的,且都是科普文。将科普文编入一年级,从低年级开始就重视培养学生的科学思想与态度,激发其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足见教材编者的创新意识与良苦用心。如何基于教材特点与学情需求,较为准确地开掘教材教学价值,笔者在此谈点浅见。

一、 共性突出

本单元4篇课文均属于知识小品文,以浅近、生动的语言给学生介绍自然科学知识。《地球和它的七个兄弟》以浅近的语言介绍了八大行星各自最突出的特点及“不停地绕着太阳转”等共同特征;《水滴的旅行》以自述的方式介绍水的不同形态;《会睡觉的植物》以三叶草、蒲公英、胡萝卜为例,介绍植物睡眠的状态及作用;《南极的主人》以形象的语言,介绍企鹅的体态、习性等知识。这几篇课文知识性强,阅读文本,学生能了解许多自然科学知识。

叶圣陶先生在《文章例话》中说:“说明文不一定就是板起面孔来说话,说明文未尝不可带一点风趣。”教材编者充分关注阅读对象特点,在内容准确、科学的基础上,力求表达方式的趣味性,文章结构层次清晰,叙述形式活泼生动,语言浅近形象、通俗易懂,贴近儿童,有生活气息与情趣。《地球和它的七个兄弟》《会睡觉的植物》《南极的主人》采用拟人化写法,将行星、植物、企鹅人格化,赋予其人的行为、心理、情感等。太阳系是一个大“家”,而八大行星是“兄弟”;植物会有不同的“睡觉”方式;企鹅或伫立眺望,或派头十足地走路,或羞羞答答,或交头接耳,情态可爱。《水滴的旅行》以自述的形式,通过水滴叙述“旅行”见闻、经历,介绍水的相关知识,可以说,寓自然科学常识于生动活泼的语言形式中,充分激发了低年级学生阅读兴趣,为其打开自然科学知识之窗。

二、 个性鲜明

本单元4篇课文,既有文体共性,又有篇章个性。

《地球和它的七个兄弟》共3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简述地球和七个兄弟都住在太阳系这个大“家”里;第2、3自然段介绍八大行星之“最”,即最突出的特点——金星最亮,木星最大,水星最小,火星离地球最近,土星会转呼啦圈,天王星温度最低,海王星是淡蓝色的,地球是我们的美丽家园;还介绍其“不停地绕着太阳转”的共同特点。因为考虑到一年级学生阅读特点与需求,所以知识介绍力求精简,着重讲述最显著的特点,言语表达也力求浅近。如用“个头”大小来介绍木星和水星的体积不同,同时巧妙地将二者放在一起作比较,让学生印象深刻;土星有一个显著的行星环,主要成分是冰的微粒和较少数的岩石残骸以及尘土。编者没有将科学术语直接搬入文本,而是巧打比方,用“转着呼啦圈”将抽象的科学知识形象化,读来趣味无穷。

《水滴的旅行》共4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以水滴是“旅行家”开篇,引发好奇心;第2、3自然段主要介绍水滴在不同地域、不同温度下不同的形态,“美丽的雪花”“嬉戏”“奔跑”“聚在一起”等语言,把水滴的情态写得生动活泼;第4自然段交代了水在气温升高情况下形态的变化,“开始我新的旅行了”一句最为巧妙,既呼应了开篇,又给予学生无限的想象与探究空间。

《会睡觉的植物》带有聊天交谈的话语方式,第1自然段以人们需要睡觉休息为话题,自然地引出对植物睡眠知识的介绍,一个问句,引发学生阅读期待。第2、3自然段,作者列举三叶草、蒲公英和胡萝卜等3个事例,介绍草、花“睡觉”的时间、样子与特点等,有详有略。“只要天一黑,它就睡了”“……折叠起来,好像人闭上了眼睛”等词句,用拟人化写法,形象写出三叶草的睡眠特点;“向上合拢”“向下低垂”则通过比较,写出两种花儿“睡觉”的不同姿态。第4自然段简要写明植物睡眠的作用。全文层次清晰,“睡觉”切入点选得巧,贴近学生生活经验,利于学习、理解知识。

《南极的主人》共4个自然段,分别介绍了企鹅生活的环境、名字的由来、体态样貌和对南极的独特作用等,条理清晰。第2、3自然段,用较为生动形象的语言描写企鹅的形态、面貌等,如“经常昂首挺胸,眺望远方,好像在企望什么”“胖胖的企鹅披着黑黑的羽毛,挺着白白的肚子,走起路来一摇一摆,派头十足”“它们或羞羞答答,好像不知道该怎么办,或东张西望,交头接耳”等语句,通过摹状貌(形象描绘),把企鹅的形态、活动等特征介绍得栩栩如生,读来如见其形,饶有趣味。

三、 价值多元

把科普小品文作为一个单元集中呈现,在小学低年级教材编写中,是一种大胆且有益的尝试。教学中,教师需准确把握编者意图,基于文体特征和学情需要,多角度挖掘这类文本的教学价值,研制较为合宜的教学内容。

1. 知识性。阅读科普小品文,提取文本主要信息,获取科普知识是基本的教学价值。教学中,教师需要引领学生读懂文本,整体感知文本内容,即能认识事物,获取自然科学等常识:了解八大行星的大小、色彩、温度、运行等特点;了解水滴汇成海、聚成洼的不同,以及在不同温度下水滴可变成雪花、雨滴、水汽等不同形态的相关知识;了解植物睡眠的特征及作用;了解企鹅的生长环境及其体态、活动等特点。通过本单元学习,力求让学生丰富知识,开阔视野,感受自然科学的奥妙与趣味,激发其主动探索自然科学知识的欲望。

2. 实用性。科普小品文属于实用类文本,与生活关系密切。依据文本特色和一年级学生语文能力发展需求,适度开掘语用价值,培养学生言语表达能力是这类文本一大教学价值。其实,教材编者已给了很多教学提示。像“朗读理解”板块中,“说说地球的七个兄弟各有什么特点”“水滴新的旅行会去哪儿,又会怎么样呢”“课文中的几种植物分别是怎样睡觉的”“我还知道小动物自我保护的本领”“学做讲解员,在小组里介绍企鹅”等,均指向学生阅读理解基础上言语表达能力的训练与培养。教师需关注并落实,给予学生充分、丰富的說话实践,扎实有效达成练习目标。当然,言语表达训练需因文而异,基于文本又超越文本。

《地球和它的七个兄弟》中“说说八大行星之最”,如何“说”,可以有不同的角度和方法:可以按序“说”,即按照课文的顺序来“说”;也可以换序“说”,如把文中说到“最”的行星放在一起说,(金星最亮,木星最大,水星最小,火星离地球最近,天王星温度最低。)而后说有其他特征的行星(会转呼啦圈的是土星,淡蓝色的是海王星,地球是我们居住的美丽家园);还可以补充“说”,有的学生阅读面广,在课外阅读中已了解一些行星的知识,还可介绍课外了解的知识,比如金星最亮,晴朗的夜晚有时能看到它,我国古代还称金星为启明星、太白金星等。教师要善于倾听,听学生知识介绍是否准确,听学生说话是否有条理,言语表达是否准确,再及时进行指导、点拨。这样,既能深化对课文内容理解,又在实践中培养了学生言语表达能力。

《水滴的旅行》中“水滴新的旅行会去哪儿,又会怎么样呢”这一练习,需要学生在想象基础上说话。想象,要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和言语支架。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收集或帮助学生补充水的相关常识,如温度升高,水滴会变成水汽;水汽遇冷会变成小水滴;飘在低低的空中就是雾,飘在高高的天空就是云;如果小水滴凝结在树叶、草叶上,就是小露珠。还可联系一上《雨点》所学,了解小水滴还可以聚在池塘、小溪、江河、湖泊里等。在“说”小水滴的新旅行时,教师还可给学生提供文本语言或句式,如以“气温越来越高,我又变成了水汽,开始了新的旅行……”开头;用“我去过_______,_______把我_______。我去过_______,_______。我还去过_______,_______”这样的句式说说新旅行的见闻与体验。提供自然常识,让学生有话可“说”;提供语言支架,让学生“说”得准确有序。

《会睡觉的植物》一课“课文中的几种植物分别是怎样睡觉的”这一练习,站位于学生需求,教师可以在学文过程中,提取几个关键词句,如“只要……它就……在阳光下……展开……到了晚上……折叠……”“向上合拢”“向下低垂”,帮助学生简要、准确地说话。而“我还知道小动物自我保护的本领”这一拓展练习,旨在引导学生由课内走向课外,到生活中、书本中探究更多的科学知识,需要给学生多一点交流的空间,学生可以说一种或几种小动物自我保护的本领。教师需善于引导、鼓励学生运用已学的语言范式进行交流,学以致用,學而会用,言语表达力才能不断提升。

《南极的主人》一课要求“学做讲解员,在小组里介绍企鹅”,需要学生能记住企鹅的主要特点与知识。教学中,教师也需帮学生提取一些关键的语言信息,作为讲解的语言拐棍,如“最寒冷的地方”“不怕冷的动物”“昂首挺胸,眺望远方”“披着”“挺着”“一摇一摆,派头十足”“羞羞答答”“东张西望”“带来了生机”等;讲解时可分层处理,可以有选择地讲,讲自己觉得最有趣的部分,不求与课文语言完全相同,可以有增删改换;“讲解员”还要有角色意识,教师可依据情况适当引导学生能与“游客”进行语言互动、加入动作手势等,较为生动地讲解。

借助课后练习,搭设言语表达的实践平台,将知识学习与言语实践有机结合,丰富知识积累,激发探究兴趣,提升言语表达能力。

3. 基础性。低年级阅读教学,无论哪类文本,都需注重夯实语文基础。

重视生字音形义的识写、辨识与了解。生字教学中,教师不能止于教这一“个”,而需立足于教这一“类”,勾连已学,识记生字字形;借助已学,发现同类结构生字的共同书写规律,再琢磨写好当下这个字的要点;借助字源字理,理解生字意思,感受汉字文化的魅力。

重视词语的积累与运用。利用生活经验,丰富积累,如“行”字,文中指行星,生活中还有人行道、行走,学生还时常看到“银行”,书中的文字都是“一行一行”的……联系生活,知晓多音字的不同用法。借助活动体验,理解积累词语,“折叠、展开、合拢、低垂”“昂首挺胸、眺望远方、东张西望”等词语,在做做演演的活动体验中理解并积累。创设情境,引导运用,上述有些词语,在了解意思的基础上,教师可创设一些生活情境引导运用,在语用中形成积累。

重视句子范式的学习与运用。教学《会睡觉的植物》,结合“积累运用”,认识“谁干什么”的基本句式;教学《水滴的旅行》,借助“冷风把我变成一朵美丽的雪花”等例句,学会说“_______把_______ ”的句子;教学《南极的主人》,通过“企鹅,给南极带来了生机”“成群结队的企鹅,给寂寞的南极带来了生机”的比较,学习把句子说具体说生动。句子教学,要引导学生发现语言表达的多样性,在此基础上,力求能迁移运用,实现由“知”到“能”的转变,内化为可运用的语文能力。

4. 趣味性。本单元4篇课文尽管都具有知识学习、能力培养的价值,但毕竟是供一年级学生阅读学习,也旨在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意识。因此,教学中,教师需要特别重视学生阅读兴趣的激发,要采用生动活泼的形式阅读文本,了解事物特点与知识;组织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在实践体验中加深认识,学习表达;勾连生活,适度拓展,激发学生在生活中观察、发现自然科学知识,在更广阔的阅读中探索科学奥秘的欲望。切勿为了追求讲授知识和训练能力,把学习过程搞得过于枯燥、单调,扼杀学生的求知与探索的兴趣。

猜你喜欢

水滴企鹅自然段
“水滴”船
秋天
小企鹅的成长
透过水滴看世界
水滴瓶
小企鹅
美丽的秋天
They Loved It!企鹅的喜好
好鬼的“大水滴”
小企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