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研究

2017-05-30赵阳

大东方 2017年11期
关键词:生态

赵阳

摘要:生态园林景观规划设计,主要研究人类聚居环境中的园林景观规划设计,通过生态学理论基础和原则的阐述,对生态理念下园林景观规划构成要素进行梳理整合,力求达到使人居环境在兼具审美价值、使用功能的同时,真正实现自然资源合理利用,以人为本,保证人居环境的生态可持续性发展。本文主要针对在生态理念支持下的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的研究。

关键词:人类聚居环境;生态;园林景观规划

一、当前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的现状问题

美国当代风景园林大师西蒙兹曾说过,“景观设计师的终生目标和工作就是帮助人类,使人、建筑物、社区、城市以及他们的生活——同生活的地球和谐相处。”自20世纪7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人与生物圈计划”开始,人们对生态环境的探索之路就未曾停止过,力求实现自然与人之间的和谐、永续的发展目标。我国的园林景观设计是较为新兴的行业,其产生背景是在古老传统的造园学和西方现代景观专业的冲击下形成的,特点是起步晚而发展迅速。由于技术、经验、理念等因素的影响,在行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许多城市户外空间的休闲广场,园林景观成为艺术品摆设;草坪多半不允许进入;树荫少、座椅少的现象屡见不鲜;交通围合成的广场其可达性几乎为零等问题,这些都让户外空间环境失去了亲切感和舒适感。此外,还有些设计师在进行园林景观规划设计时,过于沉迷各种意向图片,将自己或别人已有的设计成果重组成为新的设计成果,这些发展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使得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和本土生态环境、地方文脉缺乏联系,同时也背离了人与环二、生态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的理论基础

(1)生态园林景观规划概念

生态学(Ecology)一词源于希腊文“Oikos”,原意为房子、住所、家务或生活所在地,“Ecology”原意为生物生存环境科学。生态学就是研究生物和人及自然环境的生态结构、相互作用关系,是多学科交叉的科学。生态园林景观规划指以整个园林景观规划为对象,以生态学理论为指导,运用生态系统原理和方法,所营造的园林绿地系统。主要研究景观规划结构和功能、景观动态变化以及相互作用原理、景观地域审美格局,合理利用和保护环境资源等内容。

(2)生态园林景观规划基本原则

可持续性原则。自然优先是生态园林景观规划的重要原则之一,资源的永续利用是关键。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其地形地貌、河流湖泊、绿化植被、生物的多样性等要素构成园林景观的宝贵资源,要实现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的目的,必须树立可持续性设计的价值观。(2)地方性原则。通过对基地以其周围环境中植被状况和自然史的调查研究,使设计切实符合当地的自然条件,尊重并强化当地自然景观特征和生态功能特征。不仅有助于特色的保持与创造,而且从更高层次提出对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3)生态园林景观规划构成要素

①地形地貌。自然地形地貌决定了某个区域的自然、经济、文化属性,从而形成了不同的规划设计诉求。高山、平原、沟壑、河谷等地形地貌既有表达出环境特征,也体现其美学价值。因此,在充分挖掘利用地形优势,因地制宜,并通过改造、遮蔽、借景等手法,规划出最适宜的空间结构。②气候。通过设计的选址和场地的规划设计,来创造适宜的气候是生态园林景观规划的主要任务和目标。对气候的营造大致可遵循以下几点原则:提供直接的庇护构筑物以抵抗太阳辐射、降雨、飓风、寒冷;在区域内引入水体,通过水分蒸发形成制冷的微气候效果;植被具有气候调节的用途,如林荫树和吸收热量的植被。尽量保护现存植被,或者在需要的地方增加植被的运用。③水体。自然水体不仅给人各种感官的享受,同时也往往是区域内景观设计的精华所在(如溪水、泉水、河流、湖泊等),“亲水性”使得滨水空间成为极具人气的景观。因此,应加强关注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如河流水体堤岸的生态功能设计,避免混凝土或砌石陡岸,维系好水体与陆地之间的物种连续性;尽量使用自然排水引导地表面径流;利用生态方法设计湿地净水系统,提升水体的自净能力等。力求达到水环境的生态功能与景观审美享受并重的目的。④植物。从景观生态的角度出发,强调植物要素,能达到整体优化的效果。通过加强园林生态系统的绿色基质,充分考虑植物系统的丰富多样化,可形成自然生态系统的自稳性、独特性和维持投入低成本的特点。同时,植物要素多样性也是生物多样性得以保持和延续的基础。

三、生态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发展构想

(1)尊重自然,协调物种关系

从尊重自然演化过程的角度进行设计实践,是生态园林景观规划的核心内容。如对区域地形地貌格局的连续性、完整性的保持和复原;发挥水体沿岸带的过滤、拦截的作用,并种植对污染物有分解吸收能力的水生植物来增强水体自净能力;强调乡土树种和植被的合理运用,保护和建立多样化的乡土生境系统。

(2)以人为本,关注人文生态

现代景观规划设计理论家Eckbo认为:“人”作为园林景观中根本要素,所有的景观规划设计都应以人为本,为“人”服务。生态规划的目标就是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一方面,面对自然生态的外部世界,运用生态手段,来满足人在环境中的存在与发展需求;而另一重要的方面,即人文生态系统,指社会环境和文化环境层面。各种社会文化要素间是相互作用、不断流变的动态复合系统。在园林景观规划设计中,人文生态能有效促进社会全面发展,有利于打造区域文化内涵,提高经济效益、凸显地域特色和魅力。

(3)技术支持,科学造景

运用新技术,循环使用能源,努力做到节能环保。综合遥感技术(Remote sensing,RS)、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yinformationsystems,GIS)和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systems,GPS)简称“3S”技術,运用前景广阔。通过客观数据的量化和比对分析,能为传统的规划方法提供更科学的依据。通过技术手段,把人类生存环境真正变成一种开放、自由、有序的理想空间。

四、结语

生态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的核心就是要实现人与自然、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关注人类聚居环境,要求我们从生态、永续的角度出发,以满足人类生活、经济发展、环境健康、资源可循环为目标,将生态园林景观规划的设计理念为人类创造出稳定、健康、可持续的生活环境。

(作者单位:吉林省吉规城市建筑设计有限责任公司)

猜你喜欢

生态
“生态养生”娱晚年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生态之旅
生态之旅
大营镇生态鸡
生态之旅
润丰达 微平衡生态肥
生态保护 有你有我
“知”与“信”:《逃逸行为》的生态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