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音乐的角度上音乐课的一点想法

2017-05-30黄桂珍

大东方 2017年11期
关键词:音乐课角度情感

黄桂珍

摘要:近几年,音乐学科有了一些外出培训学习的机会,学校鼓励我们积极参与,或远或近,大家都能接触到一些很前沿的音乐课改信息并且能感受到教学方式已经发生了很多变化,无论是从理论方面还是教学实践上都有新的东西出现,在机会均等的情况下,老师们汇聚在一起,对于音乐课的变化就有了更多的交流。

关键词:音乐课

一、从音乐的角度出发,制造精彩

“一支粉笔,一本书,一个老师讲到底”的教学模式显然不适合音乐教学,“一单元唱歌+乐理,一单元欣赏+音乐知识”的教学内容也不再适应时代的要求,教材的变化已经对教师的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么,音乐課堂该如何?首先,要活起来!小学音乐课已经加入了太多的游戏、表演和律动,孩子们又跳又唱,又写又画,又模仿又创新,只要是公开课就热闹非凡,各位做课老师妙招频现,台上老师台下学生,稍加引领示范,就和孩子们乐在一起,音乐总是能很快的把大家融合起来,快乐的画面出现了……中学音乐不同于小学音乐课堂,情感价值观不同,年龄的差异会让更多的挑战出现,但是课堂一样可以活起来,譬如专业的范唱,精彩的示范演奏,一段漂亮的舞姿,教师扎实的基本功一定是收复学生好奇心并愿意跟你学的智慧钥匙,只要是抓住了学生希望学的心理,就不怕学生跟不上你的脚步,只要是从音乐的角度设计了,从音乐的角度理解了,从音乐的角度诠释了作品,就不会带给学生错误的理念,错误的理解,这已经足够,这样的课堂,这样的音乐让大家快乐了,课堂活起来了,孩子们乐享其中,就是一种美好的经历。各种教育理论告诉我们:在教学工作中,要千方百计地促使课堂成为开放的系统,让课堂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让活动成为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我们的教学才能有生机,有活力。

二、从音乐的角度出发,重在感受

一堂课的时间一般是40分钟或45分钟,有科学证明一节课中学生的注意力最多能集中15分钟的时间。所以,我认为不妨利用这高效率的15分钟,对课堂内容的引入、结尾总结、中间重点和难点做“蜻蜓点水、画龙点睛”的精讲。剩下的时间,可以让学生去有感情的演唱歌曲、用心的聆听作品,大一些的学生应多给一些时间对教学内容形成自己独到的理解。教师应发挥引导作用,引导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辨别,引导学生对好的作品有良好的感悟进而达到一种审美能力的提升。每节课至少留出10分钟的时间,让学生消化教学内容并参与学生讨论。小学生可以简单的快乐,一段律动、一阵歌声会让孩子们更快地熟悉作品,掌握作品,他们需要的是直接、生动有趣而有具有活力,课程目标就是能让孩子们快乐起来。而中学生则不然,重在感悟与理解,到了青春期这个年龄段,对于事物的理解介于未成年和成年人之间,已经有了独立的想法和看法,一个好的作品,一个好的理念也许对他们的人生就会产生重要的影响。

三、从音乐的角度出发,避免跟风

让出(一部分)权利。过去教师的权力是很大的,说话是绝对的权威,容不得学生有任何质疑。我认为教师的权力过大,对学生的创新思维有很大的禁锢作用。我们是否可以将部分权利下放给学生?

(1)让出表现权

长期以来,音乐学科因为是小三门、课堂对学生吸引力不足等原因,课堂纪律一直是音乐教师苦恼的问题。有些教师说,一堂课40分钟,有20分钟用来维持纪律了。还有的教师干脆要求学生“正襟危坐”,只为求一个有条不紊的课堂纪律。试想这样一堂音乐课,不仅是一种低效率的教育资源浪费,还直接扼杀了学生对音乐课的仅有的一点兴趣。

“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是人类思想和感情与交流的必不可少的重要形式,是人类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人们对音乐的喜爱和追求不应该,也不可能会在“纪律优良,绝对安静的音乐课”中被束缚的。“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情感教育是审美教育中极为重要的因素,而音乐艺术本身就是一门情感艺术。学生在音乐的喜怒哀乐中获得丰富的情感,通过情感的体验,培养自身的审美情趣,是自己具有初步的感受音乐、表现音乐的能力。当学生陶醉于扣动心弦的旋律中时,很可能会禁不住有随之哼唱、击掌合拍等行为,我想此时的一句“乐感不错”“节奏感很强啊”要比一句斥责引起的效果更显而易见。

(2)让出考试权

多年来音乐的考试,形式单一,要么“一歌定分数”,要么“一卷定分数”。虽然不记入学生的总成绩,却也让部分学生头疼不已,更有甚者,到考试那天来个“三十六计走为上”。音乐学科是有它的特性的,并不是每个学生演唱、吹奏、乐理、音乐常识样样精通,绝大多数学生可能专其中一项,唱得很好,未必识谱;吹得很好,未必能唱全五个音。所以就出现这样的情况,有的学生上学期得到了满分,下学期却勉强及格;有的学生平日回答问题相当踊跃,音乐知识与教师不相上下,考试的成绩却差强人意。我想不妨针对这种情况,把“老师说考什么就考什么”转变为“表演、笔答,根据自己的特点来选择。”更有利由于学生自信心和持续能力的发展。

(3)让出评价权

课程改革倡导发展性评价,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发展性的评价要求教师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其核心是重视过程,评价是主客体之间的互动过程,评价作为一种活动,存在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之中,只有强调评价双方的沟通、协商,评价才能促进人的发展。在我们的音乐考试中,不妨加入平日成绩的记录,加入对学生在音乐学习态度和情感价值观的评价,加入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学生的组评。实践证明,如果重视了过程评价,就会发现终结性评价成绩会更好。

(4)让出一份爱

只有一个爱学生的教师,才配得上“教师”这一神圣的称号。教师必须树立“爱即师魂”的观念。面对一群有情感有活力的学生,只有洒下爱,才可获取爱的回报。知识是冷冰冰的,只有经过老师心灵的加温,才能使学生快乐地接受。师生间必须营造彼此沟通、心心相印的氛围,多看到学生的闪光处,多与学生交流。

以上是我在教学中摸索出的几个方面和一点心得体会,让我们教师共同携手,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与新课程改革同行,不断探索前进!

(作者单位:宁夏中卫市第四中学)

猜你喜欢

音乐课角度情感
神奇的角度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情感
一个涉及角度和的几何不等式链的改进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角度不同
人啊
情感移植
音乐课的“乐”要大于“讲”
我的成长之路——参加“第七届中小学音乐课观摩活动”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