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理空间等距原则下汉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探析

2017-05-30李慧

大东方 2017年10期
关键词:翻译策略

李慧

摘要:随着中国对外交往的不断深入,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是我们必须重视的时代课题。汉语文化负载词是世界了解中华民族的重要文化载体,也是翻译界的重难点之一。王建国在关联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翻译的推理空间等距原则,明确了译者如何通过等距推理实现翻译的成功交际。本文从翻译的推理空间等距原出发,对《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张培基译本中的汉语文化负载词进行翻译解析,提出汉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

关键词:推理空间等距原则;汉语文化负载词;翻译策略

一、研究背景

文化负载词是特定民族文化信息的载体,是世界各国了解该民族的重要文化载体。文化负载词是指标志某种文化中特有事物的词,词组和习语,这些词汇反映了特定民族在曼城的历史进程中逐渐积累的有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活动方式(廖七一,2000,232)。汉语文化负载词是中国特有的文化背景下产生的词汇,因此译文读者与原文读者之间必然存在认知环境的差异。本文将以推理空间等距原则为指导,以《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张培基译本中的翻译为例,对原文读者与译文读者的認知差异进行探讨,并总结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

二、推理空间等距原则的提出

王建国(2003a)根据关联理论提出了原交际忠实翻译论,认为翻译是一种包含了两个交际行为的交际活动,第一交际行为存在于作者与原作读者之间,第二交际行为则存在于译者与译语读者之间,其中第二交际行为必须要忠实于第一交际行为。基于原交际忠实论,为了进一步规范关联理论对翻译的指导性,王建国提出翻译的推理空间等距原则,认为译者的任务就是要保证译文读者对译文与原文读者对原文的推理空间等距。随后,王建国(2004)又提出了推理空间等距原则之补充原则,认为原文读者和疑问读者的认知环境存在差异,为了保证译文读者与原文读者对作者意图的推理空间等距,有时必须对作者对其意向读者互显的系列设想进行可及性调整。

三、推理空间等距原则对汉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

(1)译文与原文读者之间认知环境相似时

尽管译文与原文读者对汉语文化负載词的认知环境存在差异,但当这种差异不大或存在相似时,译者常采取直译或意译的策略,让译文读者获得相似的认知。

例:馍馍——steamed buns

仁兄——Dear So-and-So

兄弟妯娌——brothers and in-laws

跳出三界——make a clean break with this mortal world

“官人请!娘子请!”的唱随之乐——wedded bliss

黄酒——yellow rice wine

由于原文读者与译文读者的认知环境相似,因此对“馍馍”采取了直译策略,对“仁兄、妯娌、三界、“官人请!娘子请!”的唱随之乐”采用意译的翻译策略,并根据其在上下文中的意思,进行了一定的调整。对“黄酒”则采取了直译加文内注释的翻译策略,在“yellow wine”的基础上,文内加注“rice”一词,进一步加大了对作者对其意向读者互显的系列设想进行可及性调整,从而实现翻译的推理空间等距。

(2)译文与原文读者之间认知环境差异大或存在认知缺省时

当译文与原文读者之间的认知环境差异大或者存在认知缺省时,译者将面临文化缺省的挑战。对于文化缺省,译者主要采取翻译中对于文化缺省的处理方法有音译或在音译的基础上加注释补充说明,如脚注、不译、文内解释、夹注、尾注等形式。

例:秋士——qiushi(autumn scholar,meaning an aged scholar grieving over frustrations in his life)

“顿首”、“百拜”—— dunshou(kowtow) or baibai(a hundred greetings) used after the signature in old-fashioned Chinese letter writing”

麻将——mah-jong

“秋士”指的是“士之暮年而不遇者”,在英语读者中没有可关联性的认知环境,因此译者在音译的基础上加以注释解释秋士的内涵;同理,“顿首”、“百拜”是旧时中文信件的结尾常用语,含义分别是“磕头”和“一百次朝拜”,对其的认知环境差异比“秋士”更大。因此译者在音译的基础上,加注了“kowtow、a hundred greetings”解释含义,以及“used after the signature in old fashioned Chinese letter-writing”补充用法。“麻将”是汉族发明的一种益智游戏,而对于“麻将”的翻译,译者仅采用音译,而未加以注释。这是因为对外交流的不断深入的过程中,“麻将”被大部分目标译文读者所熟知。

四、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汉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当译文与原文读者之间存在相似认知环境时,译者常采取直译或意译的策略,实现推理等距;当译文与原文读者之间认知环境差异大或存在认知缺省时,译者主要采取音译或音译加注释的策略。然而译文与原文读者对于汉语文化负载词的认知环境并不是绝对的相似或缺省,同一个词可能是两者的混合。因此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要综合运用不同的翻译策略,实现翻译的推理空间等距,促进中国文化的传播。

参考文献:

[1] 廖七一.当代西方翻译理论探索[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0.

[2] 王建国.翻译的推理空间等距原则[J].外语教学,2003a,(2):52-55.

[3] 王建国.论翻译的推理空间等距原则之补充原则与回译[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4,(2):35-39.

[4] 郑德虎.中国文化走出去与文化负载词的翻译[J].上海翻译,2016,(2):53-56.

猜你喜欢

翻译策略
浅析《书剑恩仇录》英译本的翻译策略
浅谈青岛市公共标识语英译现状及翻译策略
《作者自述》两个译本的对比赏析
奈达翻译理论关照下的翻译策略
原型理论和广告英语的翻译
旅游景点名称翻译的原则与策略研究
国际会展用语特点及口译策略
商务英语翻译中的文化差异及其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