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高校师生互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017-05-30彭伊凡

大东方 2017年10期
关键词:高等学校师生互动课堂教学

彭伊凡

摘要:此篇文章落脚点立在对师生关系的剖析和师生交流方式的探讨,从当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公共课的实际情况出发,发现如今的教学工作中,教育心理学的运用范围越来越广,其指导意义更为重要。笔者从教育心理学处获得启发,提出了进行师生互动教学的措施。

关键词:高等学校 课堂教学 师生互动

一、师生互动的重要意义

(1)可以让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转为“主动获取”知识

一直以来,高校的日常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之间处于“传者”与“受者”的桎梏中。双方缺乏互动,教师教得无趣且低效,学生听得乏味而被动。尝试着增强师生课堂互动,如此一来学生主动性得以激发,“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也将被取代,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也得以提高,而不是像从前一样被动接受。

(2)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展示自我的風采,充分表达自我

在很多时候,教师会注重考察学生对教学的掌握,这样难免有些片面不能很好地做到因材施教。但是如果教师在教学时和学生有足够的互动,那么教师可以明显直观地了解到学生各自的特点和长处,从而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帮助学生扬长避短、完善自我。一旦学生的天性和所长被发掘,那么其学习的动力会增强,学习的潜能也可以被充分激发。

(3)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作为考验教育水平的重心,课堂教学不可忽视。课堂教学效果要提高,不能单抓教师,也不能只抓学生。师生作为课堂的主要参与人员,只有师生都融入课堂,增强互动才能达到教学的最佳效果。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教育过于僵化和功利,所谓的“重点知识”、“难点知识”、“常考知识”等等让学生追求知识的热情日渐消磨掉。而如果师生可以在课堂进行充分的互动,学生对所学内容可以更高效地吸收,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完成。

當然,师生互动也不能急于求成,要有量的积累才能达到质的飞跃。教师不但要树立互动的观念,还要讲求方法。比如有些班级气氛比较沉闷,教师在上课讲到案例时,如果时机不成熟就让学生对案例进行辩论,效果就会大打折扣。教学改革要进行地匀速而稳健,教师可以从简单的互动开始做起,取得一定的经验和成果后,学生兴趣慢慢提高,也日渐适应,这样他们在课堂上的活跃度也会提升。学生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参与”的过程,也就是量变积累质变的过程。

二、师生互动教学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势所趋

教师在进行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时,不但会传授学生知识技能,还会与学生进行思想精神上的沟通,建立良好的互动对教师来说十分有必要。

(1)落实师生互动,符合当下对政治课教学进行改革的实际情况,切合大学生的个性特征。从教学角度出发,教育要以学生为本。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中增强师生互动,学生会提高学习的兴趣,这样可以让教学更为落到实处,适应培养适合中国国情的真正人才的需要。足够的“参与性”是师生互动模式区别以往教学模式的一大主要特征,它的优势在于:第一,学生不再是进行被动地听课,而是可以参与学习,由消极变积极,在互动的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第二,课堂要进行互动,这促使学生要在课前积极查阅有关资料,做好充足的准备,这也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完善自我知识体系的一种方法;第三,可以促使老师探索新的教学方式方法,认真做好课前准备工作,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课堂中来,帮助他们学习和认识更为深刻;第四,带动课堂氛围,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时代在不断地变化,大学生的思考方式和和思维习惯也在不停变化。当今的大学生在思考、学习、求职、生活等方面有着更为多元的选择和创意。师生的互动可以更好地发挥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作用,同时积极调动大学生的独立精神和自主意识。使他们更具创新精神、自立精神、自信力,以此完成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目标。

(2)教学中进行适当的“师生互动”可以有效缩短师生距离,增进师生教学了解和感情,与此同时发挥思政课的道德教育作用。高校之所以要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因为要让学生的思维方式、道德观念包括人格精神等与社会的政治要求、法律规范、道德水平等相协调。因此,教师承担着一定的社会责任,教师要以社会的要求来规范学生的一些言行,学生处在“象牙塔”中,对社会的认识不够深刻,其认识、行动等和社会要求有相违背之处,如此教师和学生就处于对立关系。但是师生之间信息的传送如果是单向的,那么教师就无法更好地和学生沟通,不能为他们答疑解惑,也无法让教师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去进行教学方法的探索。“师生互动”不是一种虚伪、混乱、一元的互动,它遵循的是现代“以人为本”的教育信念。师生互动,要求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性格、爱好、权利和需求,对每一位大学生都寄予厚望,对学生不固守成见。教师开展任何工作,其目的都是帮助学生获得更为全面的发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教师开展工作,目的都是帮助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为了培育学生的思想道德境界,良性互动可以用“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达到目的,从而更深层次地达到德育的效果。

(3)“师生互动”教学会给课堂教学注入生命力,让教师教学更吸引、影响学生。在进行师生互动时充分展示了师生互敬、思想碰撞、教学互补的优势。思想政治理论课进行互动,充分体现了学生作为主体的重要性,在教学和学习环节,教师和学生既扮演着各自角色,又得以在交流中彼此学习各取彼此之长,补自我所需。师生共同参与有对话、探讨、执行、辩论等环节的活动之中,每个人可以畅所欲言,可以赞同也可争论,一起享受思维碰撞产生的乐趣。在自我观点充分表达的同时,也可以了解别人的见解,这样一来师生之间距离缩进,彼此关系更为融洽。

参考文献:

【1】谈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J]. 李衍妮. 中国成人教育. 2009(17)

[2]关于师生互动类型划分的研究[J]. 傅维利,张恬恬.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7(05)

[3]论课堂师生互动的公平问题及其对策[J]. 马吉宏. 当代教育科学. 2007(01)

[4]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的尚“和”心态[J]. 郑昕郁. 上海教育科研. 2007(02)

[5]问题学生的自我概念研究[J]. 杨福义. 中国特殊教育. 2007(09)

[6]课堂教学师生互动失真现象探析[J]. 张剑,李明辉. 教学与管理. 2007(03)

猜你喜欢

高等学校师生互动课堂教学
新媒体技术在“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浅谈高校廉洁教育的对策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路径研究
高等学校教学及科研设备政府采购操作实务
试论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师生互动
论如何打造高效的高中英语课堂教学
浅谈高校宿舍管理与宿舍文化建设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