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诗阅读应有高品质的思维活动

2017-05-30张立华

阅读(教学研究) 2017年1期
关键词:隐者庐山白云

张立华

古诗是我国古代优秀文化的宝贵遗产,是中华文学艺术中的一支奇葩。古诗阅读,不仅能传承中华文明,而且能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让我们的孩子更有书卷气、文化味。

但是,我们发现在古诗阅读教学中,老师们常常忽视古诗阅读中学生的思维活动。古诗阅读中缺少思维活动,主要表现在:一是教师不能把握讲解的度,几乎是满堂灌输,学生没有思维活动的过程;二是教师提出的问题过于简单,问题未能触及古诗的核心意象、表达的主题、诗人的情感等,学生思维活动的强度不够。

干国祥老师说过:“无论是一个字的揣摩,还是一句话的斟酌,以及一个语言结构的最终确定与变化,都不是僵死的知识,而是活生生的思維的艺术。”诗人创作古诗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思考的过程,古诗的每个字都凝聚着诗人的智慧和思想。同样,在阅读古诗的过程中,教师要设计具有思辨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在思维活动中理解古诗,体悟诗人的情感。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学习科学的思想方法,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而提高语言能力、发展思维能力与增长智慧,又往往是统一在阅读思辨的过程中的。

一、思维活动:对古诗词语的推敲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中的古诗《山行》是一首描写和赞美深秋山林景色的七言绝句。好多学生在默写前两句“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时,常常将“生”写成“深”。面对这种现象,我就在想问题出在哪里。后来,我查阅了资料,才知道是“生”字还是“深”字在学术界一直存在争议。清朝康熙年间陈梦雷编辑《古今图书积尘》作“白云深处有人家”;明朝万历年间赵宦光刊本、宋朝洪迈编《万首唐人绝句》都作“白云生处有人家”;清朝乾隆年间所编《四库全书》收入的两种版本都有。

基于此,再次教学这首古诗时,我提出了这样的问题:“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中“生”能否改成“深”,为什么?这个问题对三年级学生来说,可能有难度。但是,学生很感兴趣,讨论十分热烈。许多学生认为“生”字好,有产生、飘动的意思,表现出白云的动态之美。然后,我出示资料:郑州大学文学院硕士生导师聂永华教授认为“生”字好,“生”给人一种动感,形容出了山的高,云在山腰生成、升起。通过这样的探究学习、思维活动,学生学会了咬文嚼字,渐渐懂得该怎样去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认识。

二、思维活动:对古诗哲理的感悟

古诗中多蕴含人生的哲理,这是诗人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我们要根据当今时代的特点,引导学生仔细品读,用心揣摩,明白做人做事的道理,为古诗赋予新的生命力。《题西林壁》这首诗在苏轼的哲理诗歌中很富有代表性,也体现出“宋诗多以筋骨思理见胜”(钱钟书语)的特点。

前两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是说,横看庐山是雄奇的大岭,侧看则是陡峭的高峰,随着视线的转移,从高处、低处、远处、近处等不同角度去看,景象各不相同。课上,老师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庐山究竟美在哪里?通过讨论,自然得到这样的认识——角度决定风景,这句话正是对“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绝好诠释。

后两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意思是说,令人迷惑不能认识庐山的真正面目,只因为自己身处庐山之中。这两句紧承上两句而来,是诗人即景说理,这样的感受是真切的。教学中,可以让学生讨论:是啊,面对高大神秘的庐山,诗人觉得自己是多么的渺小。看山是这样,那么又该怎样去看待生活中的事和人呢?

三、思维活动:对古诗意象的把握

在古诗中,意象就是指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形象。它已不单是事物的客观形象,而是蕴含着主体思想情感的形象。提高古诗学习的有效性,就要让学生充分认识、挖掘、把握意象,从而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所以,根据意象设计思辨性问题,往往是指导诗歌阅读的一个重要方法。

有一位老师在执教《寻隐者不遇》时,出示了一个改动后的古诗:

寻隐者不遇

柳下问童子,言师采茶去。

只在此山中,雾浓不知处。

师:是不是可以换成这样呢?

生:不行,我认为“采茶去”不好。“采药去”可以突出师傅的无私。

师:为什么?

生:“药”代表替人治病的,可以看出隐者为别人着想。

(一石激起千层浪,在这名学生思维的启发下,教室里迸发出了智慧的火花。)

生:从“药”字可以看出隐者是造福别人、帮助别人的人,品德很高尚。

生:我觉得“云深”也不能改成“雾浓”。“云”像仙人一样,飘飘悠悠,非常自由,但“雾浓”没有这种感觉。

生:“松”也不能改成“柳”。松树正直、刚强,而“柳”轻柔,意思完全反了。隐者应该是个像松树一样正直坚强的人。

师:这就是我国古诗独特之处。“松、云、药”不仅指一种事物,更有它们的象征意义,诗人取大自然的物象借以表达某种情感,可称之为“意象”,也有人称之为“符码”。掌握了它们的妙用,就相当于掌握了开启古诗的密码,掌握这种密码越多,你就越会读古诗。比如看到古诗中的“松”,说明生活在松树边的是一个正直、刚强、坚贞的人;看到“药”就会联想到治病救人,甚至是治疗国家、社会之病;看到“云”自然联想到自由飘逸的意境。

(生若有所悟)

师:从这一介绍中你可以看出隐者是个什么样的人?

生:品德高尚的人,关心人民疾苦、关心社会局势的人。

师:看来他虽然隐居,但其实还是非常关注时事的,只是可能对社会有些失望。

生:隐者既是一个同情人民疾苦、正直坚贞的人,又是一个热爱自由的世外高人。

师:这样说来,诗人通过这首诗看来还想表达一种心声,对隐者一样的人的欣赏和赞美。请大家再读一读整首诗。

阅读指向古诗的意象,孩子们的心才能和诗人的心产生共鸣,学习的过程才更有文化气息和生命的温度。

帕斯卡尔说:“人是能思想的苇草。”在古诗学习的过程中,因为高品质的思维活动,学生学会了与诗人对话,从而去感受文字背后的智慧、温度和情感,这种超越时空的感应让古诗永远散发生命的光辉。

猜你喜欢

隐者庐山白云
寻隐者不遇
《寻隐者不遇》续篇
寻隐者不遇
做一次庐山客
白云(外三首)
毛泽东登庐山
《李白 庐山谣》
白云的来历
寻隐者不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