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乐旅游经济发展模式的创新研究
2017-05-30罗洁
罗洁
摘 要:作为农民的经营实践与创新,农家乐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农业旅游市场的萌芽与发展,促进了农村旅游经济的增长。本文基于对农家乐概念的再审视,分析了我国农家乐旅游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农家乐旅游经济发展模式的创新发展策略,以期引领我国农家乐与旅游经济的持续发展。
关键词:农家乐 旅游管理 经济发展模式 创新
中图分类号:F5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7)01(a)-060-02
作为一种以农村休闲为主要内容的旅游形式,农家乐以其特有的魅力与深厚的内涵自产生以来就引起了城市居民的浓厚旅游参与兴趣。在很多城市的郊区,农家乐已然形成了不小的规模,逐渐发展为一种向城市居民度假以及周末休闲提供服务的独特旅游形式,旅游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日益凸显。农家乐旅游对旅游产品的结构予以丰富与完善,使得假日旅游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发展,对于旅游高峰期客流的分流十分有利,推动着农村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在一定水平上实现了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消化,缩小城乡差距,农民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改善,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进程也由此而不断加速。
1 农家乐概念再审视
农家乐存在两种指代:第一,对旅游形式的指代,游客依托于农民生活、田园景观以及自然生态等资源,在农民家庭这一接待单位中寻找田园生活的乐趣所在,在农家体验中实现对自然的回归;第二,对经营实体的指代,利用农村所特有的农、林、牧、渔等自然资源以及人文资源吸引着旅游者,向其提供劳动体验、观光、休闲、餐饮娱乐等多样化服务。
以对农家乐的经营载体特性及功能的考虑为基础,文章在研究农家乐旅游经济发展模式的过程中采用第二种指代。其实,现有的农家乐经营主体已经不仅仅局限于个体农户规模上,多种经营主体并存的格局已经出现,经营场所也逐渐由自家庭院转移至风景优美且交通便利的景区或周边,对一定意义上的“范农家乐”发展趋势予以体现。
2 我国农家乐旅游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管理制度不完善
健全與完善的管理制度能够对产业的发展提供不可或缺的保障,规范、有序且健康的发展以制度的健全为前提。现阶段,我国很多地区在对农家乐旅游发展进行规划之时没有做到真正的全局性与长远性考虑,统一的管理规范有所欠缺,有效的经营与管理模式亟待形成,并且在产业政策上也缺乏一些有利的倾斜与扶持,虽然一部分地区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已经制定了一些发展标准,但推广力度还不够,这些都对农家乐旅游以及经济的长期发展产生了制约。例如,安徽省是一个农业大省,有着异常丰富的旅游资源,极具农家乐旅游及旅游经济发展的优势,在安徽省内部,一些地区如长丰、广德等确实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发展了自身的特色,但它们在发展经验的总结与推广上却没有形成统一的思想,各自为政的现象依旧突出。
2.2 产品定位模糊,品牌效应欠缺
由于很多农村地区看到了农家乐旅游所带来的可观经济效益,因而选择盲目跟风,一哄而上,这造成了农家乐产品与服务的严重趋同。很多农村人员不具备先进的经营经验,他们只是单纯地美化并修饰现有的农田、果园与养殖场,这使得旅游产品和内容在形式上几近一致,没有各自的特色。此外,农家乐旅游大多局限于干农家活、吃农家菜、观农家景、住农家院之上,向旅游者提供的住宿与餐饮服务也极具一般化,并未对当地的乡土人情、民俗传统以及名胜古迹等文化进行充分的发掘与有效的利用,这在很大程度上抹杀了地方特色,导致了严重的同构性发展现象的发生,无法对旅游人员的个性化与多样化需求予以满足,加之旅游产品与服务面临着激烈的同质化竞争,引发了不容忽视的削价竞争现象,游客的回头率往往不会很高。
2.3 经营模式落后
我国现有的比较先进的农家乐旅游经济发展模式大体可划分为三种类型:内生式发展、BOT以及外源型土地流转。其中,内生式发展模式属于组织自谋发展的类型,BOT模式则是求利润启动的发展,而外源型土地流转模式则是让土地交换的发展。分析各种模式的应用情况,普及率都比较低,在很多地区,最为传统的单打独斗、各自为政的模式依然广泛存在,在该种发展模式下,产品与服务的档次难以对游客的需求予以满足,加之农民本身不具备较强的经济实力,这就使得很多地区的农家乐依然寻求低端路线的发展,竞争的无序化现象越来越明显。此外,大规模的商业化运作不具备有利的政策环境与客观环境作支撑,例如,基于土地政策的限制,农家乐在发展土地流转模式的过程中存在着利益相关者同农民争利的现象,并且遭到了一部分社区居民的抵制,因而规模的扩大存在极大的难度,这成为对农家乐实现深度发展产生制约的又一大瓶颈。
2.4 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农民是农家乐的主要经营人员,他们多选择近郊与农村地区进行开发,没有健全与完善的基础设施,配套设施也较为欠缺,在餐饮、住宿、购物等接待型服务设施以及观赏休憩、旅游厕所、垃圾收集、消防维护等硬件设施的建设与管理方面较之大景区而言差距极为明显。当大量游客涌入之时,部分农村旅游景点的环境卫生与条件会变得越来越脏、越来越差,环境污染现象日益严重,在这种状况下,甚至会有部分经营者持一种“农村旅游越土越好、环境越脏越能给人一种返璞归真之感”的错误观点。如果上述问题无法得到有效解决,必然会在极大的程度上对农家乐旅游以及旅游经济的发展产生制约。
3 农家乐旅游经济发展模式的创新发展策略
3.1 政府统筹规划
针对现阶段很多农家乐经营仍为个体化经营,经营规模小、分布散乱、发展无序化以及经营项目单一的现状,政府应有针对性地进行统筹规划,制定相应的发展政策与规定,对农家乐的发展经营进行统一管理。一方面,统筹规划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经营个体之间无序化竞争以及恶性“价格战”的激烈程度;另一方面,还能够对农家乐的经营娱乐项目进行系统化的统一管理,使其实现更加多元化的发展,避免娱乐项目重复单调现象的发生。政府应利用规模化与科学化的指导思想对农家乐的内容予以丰富,在相应标准的制定与实施过程中帮助经营者实现品牌化发展,扩大综合化的经济效益。除此之外,政府还可以对“农户+农户”的新型农家乐旅游经济发展模式予以实施,在农村对学习示范户的形式进行倡导,在最小化政府投资的同时向农家乐经营可观收益的获取提供保证。
3.2 丰富产品与服务形式
第一,对“亲情农家乐”服务项目进行拓展,随着《爸爸去哪儿》等亲情类旅游综艺节目的逐年热播,清新的乡村取景与趣味性的家庭旅游体验使得越来越多的旅游者开始青睐于“全家行”的娱乐休闲项目,以此为突破口,农家乐的经营人员可以在提供产品与服务的过程中适当地增加一些农家亲情娱乐项目,例如全家共同翻土播种、给牛挤奶等农家活动,在加强亲子之间交流的同时将农业文化传播以及教育科普等功能发挥出来。第二,对农家乐自由厨的特色概念予以倡导,要想对农家文化特色的招牌进行丰富,让游客发挥更多的主观能动性是一个可取之处,自由厨应让游客自行准备所需食材,借助服务人员的帮忙,亲自完成与自己口味相符合的农家菜式。
3.3 构建农家乐旅游电商平台
目前,在线旅游产品已然在电子商务市场上得到了广泛的追捧,专属于农家乐旅游的网上服务平台有待进行大规模的打造。具体来讲,平台可以对各地农家乐的经营信息进行集合,并以此划分星级服务品牌经营与一般服务经营的榜单,对多样化的休闲旅游套餐制定详细而又具体的说明,向游客介绍便捷且快速的交通路线。此外,平台还可同多家网上银行建立合作关系,向游客的在线支付、提前预定以及团购等网络消费行为提供支持,这样不仅能够实现对农家乐的宣传与营销,还可以给游客对各种旅游信息的咨询以及最佳旅游路线的制定提供极大的便利。
3.4 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力度
针对很多农家乐基础设施简陋的问题,政府应以对农家乐经营品种的统筹规划为前提,在特定的区域内增加投资,建设并完善水电设备、停车场面积以及卫生消毒设施等,在整体提升农家乐环境的同时向游客提供更大的便利。此外,政府还要以保留原有村风村貌为前提改进落后设备,及时处理垃圾与污水,保护自然环境,为旅游人员提供周到、生态环保而又便利的服务。
参考文献
[1] 周格旭.农家乐旅游经济发展模式创新研究——以西安市为例[J].经济研究导刊,2011(11).
[2] 龚海怒.“农家乐”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究[J].巢湖学院学报,2009(2).
[3] 戴昕,李承琳,胡音尧.我国农家乐深度发展的现实困境及应对策略[J].商业经济,2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