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乐教师斯拉帕柴·甲德恁的教学理念与态度
2017-05-30李林斯拉帕柴·甲德恁
李林 斯拉帕柴·甲德恁
[摘 要]当传统“师徒式”教育与现代化教学理念渐行渐远之时,泰国乌隆他尼皇家师范大学泰乐教师斯拉帕柴·甲德恁①仍恪守着“堂上是师傅,课下是父亲”的育人理念,沿袭着“不依乐谱,手口相传”的教学手段,日复一日地坚守在一套看似刻板却出奇高效的传统教学模式之中。斯拉帕柴就其音乐生活的谈话,是对上述教学理念与态度最好的注解。
[关键词]泰乐教师;斯拉帕柴;教学理念;态度;仪式
在泰国乌隆府省会城市乌隆他尼南面,坐落着一所百年老字号学府——乌隆他尼皇家师范大学(UDON THANI RAJABHAT UNIVERSITY)。在过去的24年里,泰乐教师斯拉帕柴一心致力于學校“皮帕特”②乐队的教学与演出工作,为泰东北地区培养了数以千计的优秀泰乐传承人。当传统“师徒式”教育与现代化教学理念渐行渐远之时,斯拉帕柴仍恪守着“堂上是师傅,课下是父亲”的育人理念,沿袭着“不依乐谱,手口相传”的教学手段,日复一日地坚守在一套看似刻板却出奇高效的传统教学模式之中。
2015年7月,笔者有幸投入斯拉帕柴门下,成为他的首位外国学生。在乌隆他尼皇家师范大学求学的3个月里,笔者以“皮帕特”乐队中的“大围锣”(Klowangyal)和“高音木琴”(Ranatlek)两件乐器为主修方向,全程参与了由斯拉帕柴主导的所有泰乐课程,并获许以演奏碰铃(Cling)和响板(Grum)的身份,加入大学“皮帕特”乐团,随其排练与演出。课余,又作为斯拉帕柴五口之家的“新成员”,参与到包括下乡支教、课外教习、节日庆典、佛教仪式等以泰乐为主题的日常生活之中。闲暇时,笔者常就斯拉帕柴的教学和生活的诸多方面,随见随闻,随性发问。现将笔者(以下简称“李”)访谈中有关斯拉帕柴(以下简称“斯”)教学理念与态度的对话内容③整理成文,以飨读者。
李:在众人眼里,您的第一个头衔应为泰乐演奏家。然而,当我得知本学期您在演出任务外还需承担4个年级每周42节的集体大课时,着实吃了一惊。如此大的劳动强度,在我所知道的大学音乐教师中并不多见。不仅如此,您作为乌隆他尼皇家师范大学音乐师范系主任,还需处理各种政务。请问您是如何权衡不同工作角色的?
斯:我生长在一个传统的泰国音乐家庭,自小就习惯了以聆听、练习、教学和演出为主的生活。我虽然依靠演出赢得了一些名声,但我更喜欢“教师”这一尊称。在泰国,教师的地位既崇高又神圣,一个男人只有在出家为僧向寺院中的大师学到知识后才算成年。作为一个泰乐老师,教给学生音乐演奏技能是我的本分。因此,我欣然接受学校给我的课时安排。我大部分的时间都属于我的学生,他们可以因为学习的需要,随时“打搅”或“要求”我。在我的大学,我花在行政事务上的时间并不多。
李:在学校繁重的教学任务以外,您还承担着不少与泰国音乐相关的课外活动。比如,周六您会携家人驱车到280公里以外靠近老挝边境的巡警小学做义工,教当地孩子演奏“安格隆”(Angklung)(图2);周日,您会开放自己的家庭,为皇家师范大学教师上“泰国扬琴”(ThaiKhim)课;当寺庙有需要时,您还会亲自带领“皮帕特”乐队成员前去演奏仪式用乐等。这些课外活动占据了您个人生活的大部分休闲时间,对此您是如何思考的?
斯:每个泰国人都追求好的行为,我也一样。作为国家公务员系列的高校教师,我已经享受到政府提供的高薪及其相应的其他丰厚待遇。比如说,如果我或我的家人生了病,我们能够享用全国最好的医药服务与保障,费用完全由国家承担。这是皇家师范大学中大部分非在编教师所不具备的。国家这样恩待于我,我理当尽自己能力去反馈社会,帮助有需要的人。我觉得,一个人能用自己专业所长为自己积攒功德是件幸福的事。我的课外教学不以赚钱为目的,当学生家长要支付学费,问我多少钱一节课时,我通常会说:“随你的心意。”
李:据我的观察,几乎每到月初,您都会带学生们去吃一次素食,饭后,学生们会随你一同前往医院血库开展义务献血活动。可见,在传授学生的音乐技能之外,您也很重视他们在爱心和善行上的养成。请问您是如何看待“教书”与“育人”二者关系的?
斯:学生的学习,总是从模仿老师行为开始的。我说的这个“行为”,不仅是我的演奏技艺,更是我生活中每一个侧面。泰国教师个人生活就是学生的第二课堂。我有三个孩子,我的学生也是我的孩子,带着孩子们参与各类公益活动,比如献血、服务寺院,是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下课后,我不再把自己看成单一的老师,而是他们的父亲、司机、导游和服务员。我希望随时随地给他们做好的榜样,引导他们学习一切正确和善良的品行。我认为,让学生从我身上学习到好的行为,教他们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比教他们泰国音乐演奏技艺更为重要。
李:在皇家师范大学二年级西方乐器专业学生的“皮帕特”乐器选修课上,您曾三次当着全班35位同学们的面,以现金方式奖励表现优秀的个别学生。作为一个中国老师,这一举动令我费解。您认为这也是好的教育方式吗?
斯:我的国家在保护、推广传统音乐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尽管如此,今天西方音乐仍一如既往地得到年轻人热捧,势头早已压倒传统音乐。我认为不论哪个民族,东方或者西方,其音乐都是平等的,本质上是可以互通的。我们不该对音乐有分别之心。我支持我的儿子Khlui(泰国青少年木琴演奏家)学习键盘和吉他,但是,对于我大学里学习西方乐器的学生来说,他们显然需要更多地了解和热爱“皮帕特”音乐。有时候,为了激发学生热情,或者说预防过度失衡,我会使用奖金的方式鼓励他们。在泰国,“捐赠”是普遍的社会行为。我们愿意把财务奉献给寺庙、僧人和有需要的人,只要付出的人心甘情愿,接受的人自然洒脱就好。我认为“奖金鼓励”是符合泰国风俗且行之有效的。
李:提到泰国文化,我最近观察到三个突出的例子。其一是您给“皮帕特”新生讲授的第一节专业课。课上,您让学生跪在神台的“孔剧”①神像②前(图5),为其逐一介绍台位上的神祗,随后主持、带领众人向神像献花,举行祭拜乐器的仪式,并接受学生对您的跪拜。其二是“教师节”期间的“拜师”活動。我看见学生在教师节前夜,用花卉等材料,通宵达旦地为老师编织各式各样的吉祥物。次日晚,他们集体燃烛、歌唱赞歌,膝行上前向老师举手献礼,并行“拜师”之礼,老师则为学生用水点头表示祝福(图6),并在其腕上系上有“庇护”之意的白绳。其三是校园里几乎每日举办的佛教法会。在这些由僧人主持的佛教祭拜活动中,我观察到“讲经”“吟唱”“焚香”“洒水”“牵线”“献礼”等众多看似繁文缛节的内容。显然,宗教仪式成了泰国校园生活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您能就音乐教学与仪式的关系,谈谈您的看法吗?
斯:泰国是一个全民信奉佛教的国家,而“道德”正是我们信仰中的最重要内容。作为佛教徒,我们通过参与各种仪式,遵行诸多的礼节,以此来表达我们对世间万物的感恩与尊敬。
仪式在泰国人生活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比如,我们认为乐器是有生命的,有掌管它们的神灵。因此,泰国音乐学生在正式学习“皮帕特”乐器之前,老师会为其施行“盖神”(图7)、拜师、拜乐器等仪式。将来,在你练习到具有特定仪式功能的《前奏曲》时,我也要为你主持“盖神”仪式,只有经过“盖神”,并获得我的许可后,你才能开始学习相关的曲子。在泰国,音乐学习者尊重他们手中的乐器,并视其为老师是理所应当的;而我要求你演奏乐器前先洗手,不准用脚跨过乐器等,也是基于对这位老师的尊敬。
李:在与贵校“皮帕特”乐团的排练和演出中,我发现即使没有指挥,乐队成员也能顺畅自如地操控音乐,让其适时且合理地起止于仪式各环节之中。学生们对乐曲的记忆力,对音乐在不同仪式进程中的把控能力之强,令人惊讶。请问他(她)们是如何做到的?
斯:对于“皮帕特”演奏者来说,牢记仪式每个环节的用乐规范是一门必修课。我的“皮帕特”学生在成为演奏者之前,需参与数量众多的各类仪式,并从中反复聆听大量乐曲。当他(她)们成为仪式音乐执行者后,之前的经验将帮助其迅速判断用于不同仪式,或同一仪式不同环节,不同时段的音乐,并适时演奏。不但如此,为配合仪式的场合、环境和功能,我们常常需要即兴演奏与当下仪式内容吻合的乐曲。“皮帕特”乐器是服务于仪式的工具,而仪式不仅是教学的重要环节,更是泰国宗教文化的载体,是维系我们与神、乐器和老师关系的纽带。换句话说,仪式就是教学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