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同趣:传统戏曲的新观感
2017-05-30刘莎
刘莎
[摘 要]在2016年9月17日-22日“中国—东盟戏剧周”上玉溪市滇剧院带来了新编滇剧《水莽草》。这部剧在剧本上贴近生活,且情节起伏跌宕具有强烈的戏剧性;在音乐的创作上吸收了主题动机手法,注重伴奏音乐的渲染;舞台设计也颇具现代化手段,民族风情的舞台布景和服饰别具风情;演员表演十分精湛,唱腔身段俱佳,人物塑造生动。因而《水莽草》的创作经验也为当代戏曲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思路。
[关键词]滇剧;《水莽草》;戏剧周;创新
2016年9月17日-22日,初秋如夏的邕城,热情地迎来了琴瑟和鸣、以声绘情的“中国—东盟戏剧周”,来自我国各地的戏曲剧团的表演艺术家们与东盟七国的同行相聚南宁,有昆腔、皮黄、梆子、灯戏……诸家声腔,别样风采,争相斗艳。如经典昆剧《牡丹亭》为君三生路,让人黯然泪下,为情所憾;新编晋剧《续范亭》慷慨激昂,彰显民族气节等。笔者恰身在邕城,又作为一名艺术学院研究生,出于对于专业的学习心态和对于传统文化的瞻仰之心,也慕名观赏了几出戏,其中玉溪市滇剧院带来的新编滇剧《水莽草》,给笔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滇剧是云南省著名地方剧种之一,历史源远流长,是于乾隆年间继承吸收了徽、汉、秦腔等剧种因素,而后在当地长期的民间文化渲染下成为了颇具地方特色的剧种。这次玉溪市滇剧院带来的新编滇剧《水莽草》,就是近年来推出的一部叫好大作,可见,这次戏剧周各地院团均是铆足了劲,拿出了最佳的阵容。
《水莽草》的剧场,随着剧情的发展充满了欢笑和泪水,作为一名女性观众,笔者也随着剧情格外入戏。看来一部好的作品,无论演绎古代还是当代,无论采用哪种戏剧手段,都会获得古今同趣的艺术效果。因而,观后有所悟,当代的戏曲发展,还是首先要立足剧本,要有贴近生活、经过艺术提炼的引人入胜的好故事。其次,表演艺术家必须要精益求精地磨练技术打造作品,这其实也是古今无二的艺术生存发展的基本准则。《水莽草》就是这样一部好剧。
一、戏本,戏曲的生存之本
新剧《水莽草》吸引着笔者,也吸引了在场众多观众的心,这首先是与其朴实、感人的戏剧故事关系最为密切。这是一部继承了传统戏剧文化情愫,同时也十分具有创新性的一部佳作,其以小寓言故事讲述大情怀的剧本情节让人耳目一新。故事以一个落难千金丽仙嫁入贫家开头,娓娓道出了婆媳小事,逐渐升级成家庭悲喜剧,这不仅让笔者想到这几年电视热播的各种婆媳大战的剧作。舞台上古装扮相、诙谐表演,其实正是夸张表现现实生活中的琐碎。
嫁娶之时,婆婆满心欢喜,本没有婆媳关系之事。但婆婆听信了其他婆婆的“管教媳妇要趁早”,才与自己儿媳开始了二人之间的拉锯战。“挑唆”细节诙谐幽默,以戏剧丑化形式讥讽了平常生活中的家长里短。其后,婆婆开始百般刁难,但戏曲化的处理,使情节脱离具体生活的可恶形象而显得诙谐有趣。如婆婆教导丽仙烹饪时唱的,“在锅里炒的时候,要像一块金黄的云彩,吃在嘴里要入口即化……”原本刁难儿媳的可恶婆婆却有着趣味情节,在场观众不禁哄堂大笑。如生活中一般,丽仙与婆婆怄气,丈夫左右为难,随后新婚被迫分离,以致丽仙心如死灰,对婆婆也是十分埋怨。但是一切由于婆婆以为丽仙偷食而抢着喝下了原本丽仙为自己而做的水莽草毒草汤药后,发生了戏剧性转折。看到此处,笔者方才明白戏剧开头水莽草的音乐、老药医的出现介绍这一毒草的深意在此。而主题音乐的使用,也使这部作品具有了音乐上的主导动机的发展模式。这一手法是自“文革”戏改时期专业作曲家开始应用到戏曲,今天也仍是中国戏曲音乐渲染戏剧化的有效手段。
随后的剧情展现了人性中的真、善、美的所有优秀品质。丽仙心生愧疚,态度开始了明显的转变。她不再怄气,也变得十分乖巧讨喜。在随后日久见人心的感应下,婆婆也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变回了亲切慈祥的好婆婆。可是,好景好情往往不如人意,丽仙以为婆婆要替自己死去,心中越发寝食难安,决心为婆婆奔赴山崖摘药,下地府换命。而原本喜剧开头的作品,在此展现了浓郁的悲剧性,而看到这一幕,观众也不觉由喜入悲。而剧作家最终还是按照中国戏曲传统处理的模式,以不合实理但合“人情”的喜剧性结尾。虽然入俗,但从现场观众的反应来看,确是深得民心啊!
戏曲,如同世界其他戏剧,故事是根本。《水莽草》是一出古装少数民族的戏剧故事,除了绚丽的民族服饰和瑰丽的舞台布景吸引眼球外,其剧情却以古映今,也借鉴吸收了当代戏剧故事的悬念处理法。因而,笔者认为,即使是当代戏剧,中国戏曲还是要给中国百姓看的,脚本必须从生活入手,仍需贴合民心。无论古今,只有百姓喜欢的故事,才是戏曲生存之本。
二、赞角,唱念做皆有道
自古,戏者,无角不成戏。如果说上述谈到戏本,笔者赞叹的是剧作家,那么下面笔者要高赞戏中的角——表演夺目。几位主角乃至配角表演老道,唱念做俱佳,使笔者在真实情感的戏剧文化中感受了中国传统戏曲表演艺术的高技术性和艺术性。
中国的传统戏曲和西方的歌剧,都是具有着自身高层面的艺术技术要求的,一个经典的角色需要一个经典的演绎。冯咏梅老师担任的丽仙一角,让笔者无法忘怀。首先,扮相美、唱功高、情感真。作为一个年轻人,在当代的音乐参与活动中笔者更多接触到的是西方的歌剧艺术,对于滇剧这一传统戏曲的声腔系统并不太熟悉,但是丽仙唱腔入耳的第一感官就是——甜。冯老师的嗓子非常甜美,每一个字词吐纳清晰,丝毫没有含糊之词,音腔婉转细腻,这显然不是一朝一夕的唱功!初始唱到对于新生活的向往,小女儿情态尽显,而后,唱到悲楚,催人泪下。冯老师扮相也美,虽听闻她已经年近天命之年,但是妆容秀美,形态身段轻盈生动,活脱脱年方二八的丽仙。
表演上,故事伊始,丽仙这位家途中落的富贵小姐,带着满怀憧憬的懵懂嫁入了婆家,在这个情节之中,冯咏梅老师眼角的俏皮之意,小花旦的轻巧可谓是脚底生花,每一步都让观者深感歡悦。对丈夫茂壮的爱慕之情溢于言表,演绎了小女生的情真意切。转而生活十有八九不如意,丽仙在柴米油盐的生活中乱了阵脚,冯咏梅老师在细节上将丽仙的小姐性格演绎得惟妙惟肖,以手帕随身之物显丽仙富贵小姐之习,以顶嘴生气演丽仙任性清高之性。在愈演愈烈的婆媳斗争中,丽仙任性一心求死,也是体现了小女生的小脾气。然而充满戏剧性的趣味情节发生了,丽仙在厨房做饭一段,面对婆婆的百般挑剔,丽仙却是十分乖巧讨喜,运用小花旦轻巧灵动的表演方式,一餐饭作下来捏、揉、挽、做一连串动作,趣味连连。最后毒药发作时间渐近,丽仙先是上山采药无果,后勇下地府换命,一段水袖演绎不仅烘托了人物之美,更是唱出了丽仙对生活的感悟。正是在这样“情、真、趣、美”情致的演绎中,丽仙一角印在了观众心中。
红花凸显艳丽,但也不能少得了绿叶的衬托。东家长李家短的恶婆婆,强硬拆散新婚别离,在误认丽仙偷鸡去卖等情节中,让观者哭笑不得。佝偻身型,草莽打扮,看似不甚正经的老药医,却成为了剧情发展的线索。人物形象鲜明,演员对角色的入神刻画,使得《水莽草》更具观赏性与趣味性。
三、出新,新音乐创作的融入
音乐是戏剧表演中烘托观者情绪的艺术支撑,它既赋予了剧情表演的临场真实感,也能独立的描绘画面之外的事物。在中国戏曲的当代发展中,笔者认为,音乐创作的与时俱进也是一条必须走的道路。传统的戏曲其伴奏的手法是单一的,加花减字、紧拉慢唱等托腔手段,已经不能满足当下观众对于戏曲戏剧性表现力的要求了。因而,当代的戏曲艺术,音乐的创作性思维引入就变得格外重要了。
《水莽草》在音乐创作上,体现出了在继承传统戏曲的基础上,增加了新音乐语汇的融入。开场“水里长来水里飘”的乐曲就成功引起了观众的情感共鸣,其后婆媳两组的众人重唱,让观者耳目一新。音乐创作上还采用了类于专业音乐创作中的主题旋律模式,以水莽草的主题曲的插入,暗示这一贯穿全剧的核心要素。笔者认为在每一幕的情感转换时,伴奏音乐的定位都非常准确。如娶新媳时“不花彩礼,不声张,天仙媳妇娶进房”,唱调欢快、得意洋洋。继而新婚被迫分离时,胡琴梅花板凄凉哀怨,带着观者的心与丽仙一起“心似灰木徒无奈”。到丽仙寻死时,快板突骤,剧情渐进高潮。在这时老药医的出现,使得剧情出现转折,“出妙招”时的音乐诙谐有趣,已使得观众感觉到其中必有蹊跷之处。之后在第一次时间倒计牌出现之时,音乐诙谐有趣,引得观众哄堂大笑。但其后时间倒计牌的出现,音乐已经渐渐拉低情绪,听者心情一次比一次沉重。随后在丽仙为婆婆上山采藥之时,除了音乐的紧张气氛烘托,画面感音效也开始呈现,伴随着雷雨轰鸣、众者的急呼声,丽仙受伤。这虽是舞台外的画面,但音效使得观者感受到了丽仙为婆婆上山采灵药的决心,增强了角色的坚韧感。随后毒药发作期逼近,丽仙又为婆婆下地府,音乐悠然戚扬,是对丽仙决心救婆婆的烘托描绘。最后在每分每秒等待天明判决的时间里,音乐正确恰当的配合了演员的面部表情与情绪,音效烘托情绪十分到位。音乐在戏剧表演的过程中,不仅仅是配乐而已,在舞台的空间中,音乐丰满了角色性格,传达了戏剧的真实可感性,同样也传达了剧情的画面感,所以音乐也是戏剧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之一。
四、结语
一周的戏剧周,看到了以前很少看到的地方剧种,确实收获良多。但是摆出来的一个现实是多元戏剧的产生,代替了历史上人们对于传统戏曲的单一追求。戏曲渐渐成为了人们需要去保护的文化,研究的人多了,但是真正观赏的人少了。那么当代戏曲的发展道路应该是怎样呢?笔者认为一部好的作品就会给予一种答案和一条道路。从《水莽草》来看,它的选题是非常贴合大众生活的,也高于生活,而且充满戏剧性。以冯咏梅老师为代表的滇剧演员们表演精湛,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此外,整部作品结构紧凑,伴奏音乐丰富,也符合现代人的戏剧节奏审美感。在舞美设计上也十分出彩,浓郁的民族特色也是一种情趣。舞台也不仅局限于传统舞台一桌一椅的单板模式,在探索光色影多种写实与写意结合的现代戏曲舞台模式。所以,中华戏曲无论古今,在坚守艺术格调和品位的同时,一定得顾及所处时代观众的艺术趣味和审美心理,方是发展生存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