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重视从民族——共同体视角解读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
2017-05-30杨仁厚
杨仁厚
摘 要:对马克思恩格斯著作解读的视角非常重要。过去主要流行阶级-阶层视角。现在应该增补民族—共同体视角:重视马克思恩格斯对民族—共同体问题的关注以及观点,概括这些观点构成的思想体系,注意他们对民族—共同体价值的追求;从民族—共同体视角评价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观点;从马克思恩格斯的民族身份解释他们的思想观点。重视从民族—共同体视角解读马克思恩格斯著作,是正确认识和妥善解决我国现实民族问题的需要,是发挥马克思恩格斯思想影响的需要,还是加强我国民族理论建设的需要。目前最重要的是,拓展对民族概念以及民族问题的理解,深入挖掘马克思恩格斯文献中的民族思想,重视马克思恩格斯民族—共同体文献的整理和出版。
关键词:民族—共同体;解读;马克思恩格斯著作
中图分类号:A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5099(2017)01-0093-06
国际DOI编码:10.15958/j.cnki.gdxbshb.2017.01.15
马克思恩格斯给我们留下了大量著作。就中文文献而言,不仅有《马克思恩格斯文选》、三个版本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马克思恩格斯文集》,而且有两个版本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版还在陆续出版之中)。外文文献,最重要的当然是114卷本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MEGA2)。如何解读马克思恩格斯的文献,涉及到对马克思恩格斯理论主题、解释要素、价值追求的理解,绝对不是一个小问题。近20年来,我国有不少学者在对马克思恩格斯文献的解读模式进行总结和概括,但有的概括过于笼统,例如王东以恩解马、以苏解马、以西解马、以马解马等,仅从名称上还看不出理论特色;[1]有的概括应用范围比较有限。[2]当然,也有学者总结马克思文献解读的五种类型,但还是略偏于宏阔。也有学者对马克思思想的阅读和书写方式进行了别开生面的概括,但这种概括过于宏大,尚未涉及具体的解读视角。[3]综上,这些解读方法研究主要局限在哲学学科领域。从解释要素、关注主题、价值追求上分类,我们可以把对马克思恩格斯文献解读的视角分为阶级—阶层解读视角和民族—共同体解读视角两个大类。
一、解读马克思恩格斯著作的民族—共同体视角 这里,我们将在简要阐述传统的阶级—阶层解读视角的基础上,从主要内容和基本特征方面分析解读马克思恩格斯著作的民族—共同体视角。
1.传统的阶级—阶层解读视角
过去,人们主要是从阶级—阶层视角解读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翻开绝大多数中国学者撰写的马克思恩格斯著作解读作品,我们看到的绝大多数都是从阶级—阶层角度进行的解读,内容主要是:第一,马克思恩格斯乐于善于从阶级—阶层视角去观察、解释、评介所有的社会政治现象,包括思想现象。他们特别强调,经济的发展促成了特定的阶级阶层结构,各阶级阶层对现有经济制度以及维护这些制度的政治权力和意识形态有不同的甚至相反的态度,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具有革命的动机和力量,很容易动员起来进行社会革命,革命的结果是无产阶级夺得政权,此后是巩固政权,利用政权改造社会。第二,他们本人有明确的阶级立场,支持无产阶级,他们的很多思想、言论、行动,必须用甚至只能用无产阶级的立场才能得到合理的充分的解释。第三,他们的活动目标虽然包括推翻旧政权和建设新社会,但是以推翻旧政权的论述为最多,很多时候他们最关注近期的目的,即革命取得胜利,无产阶级获得政权并且巩固政权。第四,关于阶级问题,他们有比较系统的理论,包括阶级的概念、阶级的结构、阶级的成因、阶级的影响、阶级的命运等。
在这种解读视角下,人们对马克思恩格斯著作中的经济、阶级、社会革命、政权等问题和思想高度敏感,不放过任何细小成就,仅从成果数量看一些思想甚至受到过多的解读。与此同时,对于与阶级—阶层虽然有交叉有联系但毕竟不同有时甚至矛盾的民族—共同体问题以及相关观点却不甚敏感,认为它会冲淡阶级—阶层问题的重要性。因此,有意识地或者无意识地淡化这些问题和观点,让其从属于阶级—阶层问题,或者干脆视而不见,甚至将有关的思想和文献打入冷宫,任期自生自灭,以至于有的文献,例如《福格特先生》长期无人问津。出现这种局面,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马克思恩格斯确实很重视阶级—阶层问题,确实为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解放、利益和尊严绞尽脑汁、奋斗终生,也有中国革命的实际需要,革命实践就是需要从阶级—阶层视角解读的马克思主义来指导。同时,也不排除思想理论学术界长期以来的传统依靠习惯继续流行。现在,我们应该在承认阶级—阶层解读视角的前提下,增补民族—共同体的解读视角。
2.马克思恩格斯著作民族—共同体解读视角的主要内容 从民族—共同体的视角解读马克思恩格斯著作包括以下几个层面的内容:
第一,整体上要重视马克思恩格斯对民族—共同体问题的关注以及表达出来的观点,概括这些观点构成的思想体系,特别是他们从民族—共同体的视角解释特定社会现象的那些观点,要重视他们对民族—共同体价值的追求。马克思恩格斯对民族问题的关注以及相关观点,学者研究得相对多一些,不仅有综合性研究,也有对他们关于民族主义、国际主义等论述的专门研究。但是,对于他们从民族视角解释社会现象的行为,人们注意得还很不够,因为流行的做法是强调马克思恩格斯关于阶级关系决定民族关系的观点。其实,恩格斯对1848德国革命的解释中就包括民族状况这方面的因素:德国的四分五裂、没有中心城市是当时革命失败的重要原因。他们在观察英国的19世纪中后期政治生活时,认真注意到民族关系超过阶级关系的事实。人们往往倾向于认为马克思恩格斯坚持无产阶级价值观。严格说来,这不准确,至少不全面。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在夺取政权和巩固政权过程中要坚持无产阶级价值观,但是从长远看他们坚持的是共同体价值观(例如《共产党宣言》第二章最后一句),认为阶级应该消亡,也必然会消亡,他们赞同人类从小型共同体发展到民族国家(国家民族),赞同民族国家之间的密切往来,看到了人类共同体(世界历史)逐步形成的趋势。
第二,要从民族—共同体视角评价马克思恩格斯的很多思想观点。马克思恩格斯发表的大量观点,人们自然要评价。过去,人们主要是从阶级阶层关系的角度进行评价的,强调哪些观点是对资产阶级的批评,哪些观点是对资产阶级历史地位的肯定,当然更重视的是哪些观点是对无产阶级的肯定、赞美和支持。但是,也可以甚至也应该从民族—共同体角度对他们的具体思想观点进行评价,例如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自由贸易的观点(赞同)有助于加强各民族国际联系,他们关于中央集权制度优于联邦制度和邦联制度的观点有助于民族国家建构。
第三,要从马克思恩格斯自己的民族身份解释他们的很多思想观点。马克思恩格斯是德国人。他们与德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也有一定的民族感情。即使他们有时无情地批判德国,也是为了德国的发展和进步。当他们嘲笑法国的民族沙文主义、严厉批判俄国的泛斯拉夫主义时,我们不难看到背后的德国民族主义情怀。恩格斯在《德国的革命和反革命》中对德意志人成就的高度赞美,对一些弱小民族命运的冷酷评价,如果不从德意志民族主义出发就难以理解。只要我们仔细体味马克思的《资本论》第一版序言,就会感受到马克思对德国民族的拳拳关怀。
第四,要从民族—共同体视角去观察马克思恩格斯的所有文献,以便了解哪些纯粹是或者主要是民族—共同体问题文献,哪些纯粹是或者主要是阶级—阶层问题文献,哪些是兼有民族思想和阶级思想的文献;对于马克思恩格斯的文献,要从民族—共同体视角去观察,看其有没有、有多少民族方面的思想观点。这样做,不仅可以为构建马克思恩格斯的民族思想理论体系提供文献基础,而且可以使我们更加全面地认识马克思恩格斯文献的思想理论价值,也可以开拓我们的理论视野,增加我们的理论视角。
3.马克思恩格斯著作民族—共同体解读视角的基本特征 马克思恩格斯著作的民族—共同体解读视角具有如下特征:
第一,重视一个理论学科,即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也就是把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民族问题的各种观点有机地构建成一个思想领域,并构成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二级学科的知识来源、组成部分。多年来我们也是这样做的,但做得还不够,主要是对民族和民族问题的理解还比较狭窄,特别是局限于国内民族和国内民族问题。实际上古今中外的社会政治实践都启示我们,民族问题除了国内层面还有国家层面和国际层面,马克思恩格斯在革命斗争和理论活动中往往三个层次都关注,甚至更为关注国家和国际层面的民族问题。我国的民族理论学科很大程度上将国家民族问题让给了政治学理论,将国际民族问题让给了国际政治学科。这种现象应当得到纠正。
第二,强调两个解释要素,即马克思恩格斯的民族身份以及德国民族的特征是解释马克思恩格斯很多思想的重要因素。马克思虽然后来宣称说自己是一个世界公民,但他自己的德国情感很浓厚,1843年3月,他给阿·卢格的书信表明其对德国的现状和前途感到深深的忧虑,为德国的国际形象感到耻辱。马克思中年的时候,为恢复他的普鲁士国籍作出了很大的努力,说他从来没有主动脱离普鲁士国籍。面对俄罗斯民族,马克思有明显的德意志民族自豪感。恩格斯更是从早年就热情地宣传德意志民族的民族主义,例如1840年就撰写了赞美德国著名民族主义者思想的文章《恩斯特·莫里茨·阿恩特》。另外,德国当时的民族状况(主体民族德意志人与少数民族的关系;东西南北德意志人有待成为一个统一的国家民族;作为整体的德意志人与其他民族的关系,特别是来自法国和俄国的国际压力)也是解释马克思恩格斯很多思想的重要因素。
第三,注重三个社会价值,即民族国家的整体存在和发展、民族国家内部的阶级和谐、民族国家之间的合作(世界历史的形成)。传统的马克思主义者认为,马克思恩格斯作品仅仅强调阶级斗争和社会革命。但是,只要認真想想马克思对于法兰西民族(法国)中央集权制度的肯定以及认为巴黎公社是复兴法兰西民族的举措的观点,认真思考恩格斯多次例如在《德国的革命和反革命》《1891年社会民主党纲领草案批判》中对单一制统一的共和国的强调,对瑞士松散的小国寡民的联邦制的嘲笑、挖苦和批判,就可以发现他们对民族国家的重视。我们也要注意,马克思恩格斯经常强调要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但是千万别忘记了紧接着其后的话语:“这个专政不过是达到消灭一切阶级和进入无阶级社会的过渡。”[4]106他们高度重视地理大发现以来世界历史逐步形成的事实,要求无产阶级政党制订革命战略时要认真考虑到这个大趋势,并在《德意志意识形态》《共产党宣言》《资本论》等文献中做了诸多论述。
第四,与阶级—阶层解读视角互补。马克思恩格斯著作的民族—共同体解读视角与过去流行的阶级—基层解读视角不是排斥的,更不是矛盾的,而是互补的。根据需要,二者都可以对社会革命或者政治稳定做出解释。在一个要素解释力不强的情况下,增补另外一个要素,能够解释的现象就要多一些。同时,根据研究的侧重点不同,二者还可以相互解释:在把民族关系作为被解释项的情况下,阶级关系就是民族关系很重要的解释项,这在《共产党宣言》中特别明显;在把阶级关系作为被解释项的情况下,民族关系可以成为重要的解释项,例如英国的阶级斗争不激烈,是因为英国英格兰民族关系比较“和谐”,而实际上英国资产阶级利用对其他民族剥削获得的利益,来维持英格兰民族内部的和谐。
二、从民族—共同体视角解读马克思恩格斯著作的重要意义 除了阶级—阶层视角,为什么还要从民族—共同体视角解读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呢?
1.正确认识和妥善解决我国现实民族问题的需要 当前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其中不少问题就属于民族—共同体问题:首先是国内民族问题,也就是传统意义上的少数民族与主权国家(或者主体民族)的关系问题,以及主权国家背景下各民族之间的关系问题,尤其是部分民族的极少数成员闹独立、搞分裂的问题。当然,也包括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问题;其次是国家民族问题,主要是将各文化民族、各宗教信众、各地区人民、各阶层人民打造成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心理国民。这方面的重点难点主要是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的部分居民对国家的认同不高甚至不认同的问题,以及地区差距过大、阶层差距过大等可能导致的一些国民对国家认同的降低,例如富人向外移民、穷人设法偷渡等;再次是国际民族问题,主要是正确处理中华民族与其他国家民族,特别是大和民族、俄罗斯民族、美利坚民族、印度民族、“欧洲民族”等的关系,其中有些问题涉及因素很多,情况相当复杂。
马克思恩格斯生活在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地区,汲取了英国、法国、德国等多国思想文化的精华,提出了科学民主的综合性思想体系,不仅其中的具体民族思想,而且其综合性思想体系中的价值观、方法论和具体观点,都对我们正确认识和妥善解决前述诸多民族问题有积极的意义。
例如,国家民族问题。仅就这些年我国高度重视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问题而言,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爱尔兰、波兰、德意志、匈牙利等民族复兴的思想,以及关于英国、俄罗斯、法国、美国等民族崛起的思想,就有具体的启发和指导意义。此外,他们关于西班牙、奥地利、土耳其、中国(清朝)、印度等国家、民族衰败原因的论述,也间接有助于我们思考民族复兴问题,对于我们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也有启发作用。
又如,国内民族问题。恩格斯在批判南方斯拉夫民族的泛斯拉夫主义时指出,在欧洲,任何大国往往能够在某个角落找到一个或者几个残存的民族。这些民族往往比较保守,有的还要想成为独立的国家。恩格斯严厉批判了这样的泛斯拉夫主义,认为它缺乏人口、面积、语言和创造力等方面的基础,不具备成为民族国家的历史条件。这对于我们反对“藏独”“疆独”等分裂势力的思想和言行,也有积极的作用。
再如,国际民族问题。马克思恩格斯高度重视国际民族关系,批判英国在国际关系上的自私自利,批判法国的民族沙文主义,批判德意志民族的自大狂,批判俄罗斯帝国的霸权主义。马克思起草的《国际工人协会成立宣言》号召工人阶级“努力做到使私人关系间应该遵循的那种简单的道德和正义的准则,成为各民族之间关系中的至高无上的准则”[4]14。
2.发挥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思想影响的需要 马克思恩格斯是百科全書式的思想家,他们的思想体系除了过去我们高度重视的哲学思想、经济思想、政治思想,还有很多其他的思想领域,例如历史思想、国际思想、社会思想、生态思想等。
问题在于,长期以来我国马克思恩格斯思想研究形成了极度重视阶级—阶层话语的传统,善于使用阶级分析方法去解释各种社会现象,对于马克思恩格斯文献中大量的民族—共同体话语,如民族国家的形成、民族竞争的展开、民族崛起的更替、民族复兴的出现、世界历史的显现,学者往往不够重视甚至无视,不习惯不擅长从民族角度去注意、观察、解释和评价,更说不上运用,这使得马克思恩格斯的很多思想无法发挥积极的影响。以民族—共同体视角解读马克思恩格斯文献的可以扭转这种局面,特别是深入挖掘、彻底彰显马克思恩格斯大量文献的意义,这里试举几例。
例如,《共产党宣言》。它既是一部阶级理论著作,也是一部民族理论著作,它不仅重视了民族国家的形成原因(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导致的财产、人口的集中)、建构标准(统一的政府、法律、民族阶级利益、关税)和意义(促进了生产力的极大发展),而且还强调了国际民族联系的加强(密切的国际联系,世界历史的形成)。此外,它还有关于民族与阶级的关系、意大利民族、波兰民族等问题的深刻观点。
又如,恩格斯的《德国的革命和反革命》。它除了论述1848年德国革命发生和失败的阶级根源,也从民族角度对革命进行了解释,特别是包括了很多关于德国国内民族问题(主要是在奥地利地区)、德国国家民族问题(统一问题)、德国国际民族问题(尤其是与俄罗斯民族的关系)的论述,是展示恩格斯民族思想的重要文献。它所涉及的德国统一问题就包括统一的意义、统一的目标(其中又细分为领土规模、中央地方关系、政治制度、国家与社会关系等)、统一的手段等,内容非常详尽。
再如,马克思的《资本论》。它的第一版序言,人们很少从民族视角去观察它。我国1987年出版的《马克思恩格斯论民族问题》没有收录其片言只语。其实《资本论》第一版序言包含着不少民族思想,特别是国际民族关系思想,最耳熟能详有两句:工业发达国家向工业较不发达国家显示的,只是后者未来的景象;一个国家应该而且可以向其他国家学习。《资本论》也包括不少关于英国国内民族问题的论述,特别是英国对爱尔兰的歧视、剥削和压迫。此外,《资本论》在论述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涉及到现代民族国家的构建及其作用,“原始积累的不同因素,多少是按照时间顺序特别分配在西班牙、葡萄牙、荷兰、法国和英国。在英国,这些因素在十七世纪末系统地综合为殖民制度、国债制度、现代税收制度和保护关税制度。”[4]861
3.加强我国民族理论建设的需要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教育科研事业的发展,我国的民族理论研究取得显著成就,民族理论特别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学科建设也取得明显成就。仅就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而言,不仅出版了多本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大学教材和干部读物,也出版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发展史》(陈国新,2001)、《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的形成和发展》(青觉,2004)、《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发展史》(金炳镐,2007)等通论性专著,还出版了《列宁民族问题理论研究》(华辛芝,1987)、《马克思主义民族思想史》(王炳熤,1998)、《斯大林与民族问题》(华辛芝,2002)、《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李爱华,2006)、《从国际主义到新国际主义: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思想发展研究》(郭树勇,2006)、《马克思主义国际问题基本原理》(李慎明,2008)、《马克思恩格斯民族理论及其当代价值》(张胥,2014)、《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民族主义的论述及其当代意义研究》(张三南,2014)等专著。此外,也出版了《马克思恩格斯论民族问题》(1987)、《列宁论民族问题》(1987)、《斯大林论民族问题》(1990)、《中国共产党主要领导人论民族问题》(1994)、《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论民族》(2013)、《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论民族问题》(五卷本,2016)等资料性著作。
我国的民族理论建设做得还很不够。仅就对马克思恩格斯民族思想的专门研究而言,专著还不多,到目前仅有《马克思主义民族思想史》(王炳熤,1987)和《马克思恩格斯民族理论及其当代价值》(张胥,2014)。这与马克思恩格斯的崇高地位及其民族思想的博大精深极不相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翻译外国人(特别是西方人)研究马克思恩格斯民族思想的著作很少,仅见尹恩·卡明斯《马克思恩格斯与民族运动》。其实,国外学者研究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著作不少,有的影响很大,但是我们都没有翻译过来,例如Bloom的《诸民族的世界:马克思民族思想研究》(The world of nations: a study of the national implications in the work of Karl Marx,1941)、Davis的《民族主义与社会主义:1917年以前马克思主义者和民族主义的劳动理论》(Nationalism and Socialism: Marxist and Labor Theories of Nationalism to 1917 ,1967)、Connor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与战略中的民族问题》(The national question in Marxist ̄Leninist theory and strategy ,1984)、Munck的《艰难的对话:马克思主义与民族主义》(The difficult dialogue: Marxism and nationalism,1986)。我国前些年评选出了国家重点学科,很多学科都有一级学科范围的国家级重点学科,但是民族学没有一级学科范围的国家重点学科,二级范围的国家重点学科只有民族学和少数民族经济,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榜上无名,这从一个方面表明,本二级学科的建设有待加强。
所以,从源头上加强对马克思恩格斯的民族思想研究,不仅将它作为一个研究领域,作为一种解释范式,还注意几个特殊的价值目标,就可以为我国的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建设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科学的研究方法和合理的价值追求。
三、从民族—共同体视角解读马克思恩格斯著作的重点 当前,从民族—共同体视角解读马克思恩格斯著作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拓展对民族概念以及民族问题的理解
当代中国特定的民族构成使得我们对民族和民族问题的理解往往局限于国内(国家之下)民族问题,在国家政权内部讨论各民族(文化民族)的发展、各民族之间的关系以及各民族与国家(nation)的关系。因此,其他层次的民族问题(特别是民族关系问题)人们就不大注意,不大重视。相应地,在编写马克思主义民族文献或者研究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时,往往更多地关注国家之内的民族问题,而对国家层面的民族问题和国际层次的民族问题就不大注意或者不够重视:《马克思恩格斯论民族问题》比较典型,例如,其中恩格斯的著作《德国的革命和反革命》被摘录了四章中的重要内容,但是包含着很多德国统一问题思想的第三章却没有任何内容被摘录;又如,马克思的文章《维拉弗兰卡条约》被摘录了大部分,但对条约涉及意大利国家结构部分的批判却没有被摘录。
其实,在我国的民族政治实践中,困扰人们的还有国家民族问题(民族国家的构建、维持和发展)、国际民族问题(正确处理中华民族与其他国家民族的关系)。所以,应该将我国面临的民族问题从国内民族问题扩展为国内民族问题、国家民族问题和国际民族问题三个层次。只有这样,我们的眼界才能開阔,才能符合实际生活。例如,马克思恩格斯不仅关注了德国、意大利、波兰等当时弱势民族的国家统一问题,而且对于美国的南北战争、法国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完善等都有诸多论述。只要将国家层面的民族问题纳入民族问题的范围,马克思恩格斯的很多文献或者文献的部分篇章就可以成为民族问题文献,其中包括的思想就构成马克思恩格斯民族思想的要素。在世界历史逐渐形成的时代,国家民族之间的关系,是极其重要且复杂的民族问题,对政治家、民众和知识分子的利益和思想都产生着深刻的影响。马克思恩格斯无论对于实力大致相当的列强之间的关系,还是对于强国与弱国之间的关系,亦或是对于欧洲“文明”国家与殖民地民族的关系,都有丰富深刻的论述。一旦我们将国际民族问题纳入民族问题的范畴,马克思恩格斯的相关论述就能够成为我们的研究对象。
2.深入挖掘马克思恩格斯文献中的民族思想
对于《马克思恩格斯全集》,要大力挖掘和弘扬其中的民族—共同体思想,并且结合当今中国三个层次的民族问题开展对于这些思想的应用研究。当今中国特别强调人类命运共同体,实际上,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萌芽甚至半成品在马克思恩格斯著作中是很多的,尤其是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思想在《德意志意识形态》《共产党宣言》《资本论》等著作中都有体现。例如,《德意志意识形态》就强调:“无产阶级只有在世界历史意义上才能存在,就像共产主义——它的事业——只有作为‘世界历史性的存在才有可能实现一样。而各个人的世界历史性的存在,也就是与世界历史直接相联系的各个人的存在。”[4]539
如今,我们特别重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民族复兴的前提是民族国家的建设和巩固。马克思恩格斯非常重视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例如《共产党宣言》就注意到,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作用下,“各自独立的、几乎只有同盟关系的、各有不同利益、不同法律、不同政府、不同关税的各个地区,现在已经结合为一个拥有统一的政府、统一的法律、统一的民族阶级利益和统一的关税的统一的民族。”[4]36恩格斯还专门撰有文章《论封建制度的瓦解和民族国家的产生》,讨论民族国家的形成条件、形成时间和形成过程。
同时,要加强对某些文献的研究,例如马克思花费一年时间撰写的长篇著作《福格特先生》有四章涉及民族问题,特别是其第八章几乎都是关于当时欧洲国际民族关系的论述。遗憾的是,迄今为止我国还没有一篇专门研究《福格特先生》民族思想的文章,研究该书其他思想的文章也仅有一篇,即齐刚于1991年发表于《南方文坛》的《马克思与<福格特先生>》,论述的是该书的文艺思想。此外,人民出版社主办的中国理论网视频节目中有对《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2版第19卷的专家解读,其中包括对《福格特先生》的导读。好在《马克思恩格斯论民族问题》摘录了《福格特先生》的部分内容,多少彰显了它的存在。
3.重视马克思恩格斯民族—共同体文献的整理和出版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对马克思恩格斯民族文献整理的最权威本子是1987年出版的《马克思恩格斯论民族问题》(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选编)。由于篇幅限制和认识限制,该书在文献收集方面有一些缺漏,例如《不列颠在印度的统治》就没有列入,《德国的革命和反革命》关于德国统一的那一章也没有列入。2016年出版的《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论民族问题》的马克思恩格斯卷对此做了改进,增加了16篇文献,删减了4篇文献。虽然篇幅有所增加,但还是不够。据华辛芝统计,马克思恩格斯有关民族问题的著作总篇数达300篇以上,字数多达200万字以上。[5]华辛芝透露,我国曾经准备出版《马克思恩格斯论民族问题文集》,共选择300篇,100万字。[6]但是后来实际出版的著作名叫《马克思恩格斯论民族问题》,篇数仅为130篇,字数仅为70万字。在我国,出版多卷本马克思恩格斯专题文集有先例,例如《马克思恩格斯军事文选》先有三卷本,后有五卷本。我国应该出版一套多卷本《马克思恩格斯民族问题文集》,这样才能把他们主要的民族问题文献全面地呈现在当今时代的读者面前。
我国近年出版了不少与民族问题有关的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专题摘编,主要有《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论民族》《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论美国》《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论俄国—苏联和东欧中亚》《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论拉丁美洲》《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论欧洲文明》《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论民族民间文学》《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论语言》《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论国家统一与领土主权》。可以看出,本次系列专题摘编,观念已经有所创新,民族国家(国家民族)受到重视,尤其是《论国家统一与领土主权》的编撰。这种专题摘编的好处是有助于人们方便迅速地有引导地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某个民族问题的思想,缺点是割裂了原文的整体性和具体背景。同时,四个经典作家的论述放在一起,虽然有助于相互比较,但是没有突出马克思恩格斯的地位。
参考文献:
[1]王东.马克思学新奠基:马克思哲学新解读的方法论导言[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2]张一兵.回到马克思:经济学语境中的哲学话语[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
[3]张立波.阅读、书写和历史意识:马克思的多重表述[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4] 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文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5] 华辛芝.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民族问题的著作概述[J].世界民族,1998(2):72.
[6] 华辛芝.建国后出版的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民族问题的文集和新编〈马克思恩格斯论民族问题文集〉[J].内蒙古社会科学,1984(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