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首台水力式升船机启用
2017-05-30郭起
郭起
2016年12月18日,中国电建设计的世界首台水力式升船机在景洪水电站投入使用,这是我国第一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升船机,是中国水电百年来第一项原创性技术。升船机最大提升高度66.86米,过船吨位500吨,升降时间全程仅17分钟,年货运量124.5万吨。耗资5亿元
2016年12月18日上午,景洪水电站一艘长20.1米、宽4.1米,满载排水量24.8吨的客运船只鸣响汽笛,沿景洪水电站升船机下游引航道缓缓驶入升船机承船厢,上行后与上游水位成功对接,随后船只解缆驶出承船厢向上游思茅港驶去。至此,景洪水力式升船机正式发挥功能,极大地改善了国际航运条件,为符合《澜沧江
湄公河商船通航协定》的境内外航运船只提供安全便捷的过坝通道。
景洪水力式升船机是历时12年,耗资5亿余元完成的,是我國原创并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升船机,在国内外升船机建设史上也尚属首创。其最大提升高度为66.86米,过船吨位500吨,升降时间全程约17分钟,年货运量124.5万吨。该升船机以水能提升动力,通过输水管道对竖井充泄水,驱动浮筒的升降,带动承船厢升降运行,即输水管道对竖井充水时,竖井中的浮筒升起,驱动承船厢从水库水位下降至下游水位;反之,输水管道泄水时,竖井中的浮筒下降,承船厢从下游水位升至水库水位,从而实现船舶在景洪电站高达近68米落差问的通行。
承重2920吨
水力式升船机是一种新型、节能、绿色环保的升船机,是集水力学、机械学、运行检测及计算机监控等多项技术于一体的系统性工程。与国内外传统升船机相比,水力式升船机首次采用水力驱动代替传统电机驱动方式,依靠水力驱动并自动适应荷载变化实现稳定平衡,不仅大大简化了传动机构及控制系统,还提高了运行的安全性、可靠性和适应性,同时避免了突然停电带来的隐患。该升船机两侧的竖井内共有16个浮筒,体积近1.5万立方米,可以承受2920吨的重量,而且这16个浮筒是同时升降,同步性误差小于5厘米,抗倾斜能力和稳定性极强,运行平稳,在山区型河流通航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景洪水力式升船机的成功应用,拓宽了高坝通航设施的选择范围,促进了高坝通航技术的发展,是世界高坝通航技术上的一次全新尝试。
历时12年
虽然水力式升船机的原理看起来简单,但其研发、建设到投入使用的过程却充满了艰辛和挑战:2004年,景洪水电站建设水力式升船机计划被提出,经过反复研讨、论证与比选,定于2008年开工建设。2011年,该升船机在进行船厢有水调试试验时出现问题,现场调试终止。研制团队在经过大量现场观测、模拟试验、数值模拟及理论分析研究和论证后,于2013年底启动改造方案,经过改造,2015年8月15日,该升船机第一次搭载试验船只成功过坝,之后,试验船只利用该套升船机系统在景洪电站安全通航了70多次。在通过升船机工程专项安全鉴定和云南省航务局验收组验收后,确定该升船机具备了试通航的条件,2016年11月15日,西双版纳海事局、西双版纳航务管理处分别发布试通航公告,12月18日,最终运用该套升船机系统实现了澜沧江航道上的船只首次过坝。
编辑/蓝玉才
景洪水力式升船机投入使用,不仅极大地推进了世界升船机技术的进步和发展,更意味着中断12年、从云南思茅港到泰国清盛这条穿越中老缅泰4国、全长350公里的澜沧江一湄公河航道恢复全程通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