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研究生教育规模与结构研究
2017-05-30李廉水盛济川
李廉水 盛济川
摘要:中國的研究生教育走过了百年历程,改革开放以来的三十多年是中国研究生教育发展最快的时期。当前,中国研究生教育面临着招生规模偏小且结构失衡,高端应用型人才培养数量不足等问题。与美国、日本和德国的现有水平相比,中国目前的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数量明显偏低,而且中国的专业硕士占全部硕士学位授予数量的比例不及美国的1/2,专业博士占全部博士学位授予数量的比例不及美国的1/15。我国现有的研究生教育规模和结构无法满足党中央提出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求,因此,有必要大幅度扩大硕士、博士研究生的培养规模,加快高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实行专业硕士和专业博士优先发展的不对称扩招政策。
关键词:研究生教育;教育规模;专业学位;不对称扩招;应用型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3文献标识码:A文章分类号:1674-7089(2017)01-0040-08
一、引言
研究生教育是继本科教育后的一种更高层次的教育形式,是国家培养高水平科研人才的重要途径。2016年5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习近平:《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而奋斗——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2016年5月31日,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6-05/31/c_1118965169.htm,2016年6月7日。他指出,中国要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大力发展科技事业,关键是要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人才队伍。
研究生是创新型国家建设的生力军,当前在中国科技人才队伍中,研究生数量偏少,所占比例偏低,与党中央提出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求差距巨大。截至2014年,中国研究与试验发展(R&D)人员总数为5351万人;从学历结构来看,R&D人员中博士317万人,硕士699万人,学士1429万人,分别占总数的57%、132%和277%。参见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国家数据网站,网址为http://data.stats.gov.cn/。中国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R&D人员仅为全部R&D人员的4655%,而具有研究生学历的R&D人员比例更低至1889%。根据2011年美国社区调查(2011 ACS)数据,美国74%的非学术科学家工程师具有学士及以上学位,而所有其他行业仅有30%的人员具有学士及以上学位;31%的科学家工程师具有学士以上学位,而所有其他行业的这一比例为11%,其中,7%的科学家工程师具有博士学位(高校教师除外)。这意味着美国的科学家工程师中,具有博士、硕士和学士学位的人员分别为总人数的7%、24%和43%。US Census Bureau,American Community Survey 2011,http://www.census.gov/acs,2016年5月7日。 与美国相比,中国R&D人员的学历结构偏低,尤其是具有研究生学历的科技创新人才比例与美国差距较大。因此,中国需要积极扩大研究生的招生规模,加快培养高端应用型人才,为创新型国家战略的实施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二、中国研究生教育规模的现状
从1917年东吴大学授予四名学生化学硕士学位算起,中国的研究生教育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百年历程,文乃史:《东吴大学》,王国平、杨木武译,田文载、顾卫星校,珠海:珠海出版社,1999年,第73页。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研究生教育取得了跨越式发展。从规模来看,研究生人数总体上呈急速增长态势。截至2014年底,中国在校博士研究生的总数达到2713万人,在校硕士研究生总数达到13746万人,研究生总数是1981年的76倍。参见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国家数据网站,网址为http://data.stats.gov.cn/。从增长速度来看,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研究生教育规模急剧扩张,发展速度明显加快,研究生招生人数年增长率在有些年份甚至超过33%。周川:《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发展、现状及其问题》,《高校教育管理》,2007年第2期,第44-46页。这样高速的发展,史所罕见。
中国研究生教育规模的迅速扩张有多方面的原因。首先,中国政府强有力的支持是研究生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最主要原因。通过“211工程”“985工程”“2011计划”“一流大学、一流学科”等一系列重点项目及专项工程的建设,中国政府对高校持续进行了大量投资,研究生培养单位的办学经费大幅增长,教学和科研条件明显改善,从而为研究生教育规模的扩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其次,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为研究生教育规模的扩张提供了有力保证。随着中国经济发展水平和综合国力的日益提高,科技经费投入快速增长。根据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2016年科学与工程指标》的数据,截至2013年底,全球R&D经费支出接近17万亿美元,其中,中国的R&D经费支出已经达到全球的20%,仅次于美国的27%,位居世界第二位。2003—2013年,在全球R&D经费支出的增长中,中国占1/3,美国和欧盟的总和占1/3。 National Science Board,Science & Engineering Indicators 2016,Washington, DC: 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2016.R&D经费支出的不断增加,在总体上支持了中国研究生教育规模的快速增长。
三、中国研究生教育规模与结构的问题
(一) 研究生教育规模偏小且结构失衡
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研究生培养规模偏小,且总体结构失衡,具体数据如图1所示。
根据图1中的数据,2013年中国博士研究生毕业人数为531万人,硕士研究生毕业人数为4605万人,而普通本科毕业生的人数为31997万人,研究生毕业人数仅占本科毕业生的1383%。博士、硕士、学士的毕业生结构为1∶867∶6021。其中,本科毕业生统计中不含成人教育的本科毕业生,如果再加上成人教育的本科毕业生,中国的博士、硕士和学士的毕业生结构将更加畸形。
為了评估和掌握中国研究生教育在全球的整体地位,选取美国、日本和德国与中国就研究生教育规模进行对比分析。2015年,美、中、日、德的国内生产总值分别为1804万亿美元、1101万亿美元、412万亿美元和336万亿美元,World Bank,World Development Indicators 2015, Washington, DC: World Bank,2015.分列全球前四位。与经济发展类似,上述国家的研究生教育规模也处于全球前列。作为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一环,研究生教育为上述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持。然而中国研究生教育的规模和结构不仅远远落后于同期的美国,与日本和德国相比也有较大差距(具体如表1和图2所示)。因此,在研究生教育方面,西方发达国家继续保持快速发展的态势。尤其是美国,其研究生教育的规模和结构仍然遥遥优于中国。仅以博士学位授予人数为例,2013年,中国的博士学位授予人数还不到美国的三分之一,而中国的人口总量却是美国的四倍多。2013年,中国的博士学位授予数量仅为当年全部学位授予数量的2%,同期,美国的这一比例为6%,德国更是高达9%。
目前,美国的研究生培养规模位居世界第一。2008—2013年,美国各类学位授予数量如图3所示。
根据表1和图3的数据,2013年,美国的博士学位授予数量为175万人,是中国同期的326倍;硕士学位授予数量为7518万人,是中国同期的156倍;而学士学位授予数量只有中国同期的5390%。National Center for Education Statistics, United States,Digest of Education Statistics: 2013,2015年4月,https://nces.ed.gov/programs/digest/d13/index.asp,2016年5月7日。 2013年,美国的博士、硕士、学士的学位授予结构为1∶429∶1051。2013年的美国总人口为316亿,而中国总人口为1357亿,是美国总人口的429倍,但中国的博士学位授予数量仅为美国的3036%。这些数据意味着按人口比例计算,中国的博士学位授予数量需要增长1399倍,硕士学位授予数量需要增长669倍,才能达到美国2013年的水平。
同样的,日本的研究生培养结构也优于中国,2008—2013年,日本各类学位授予数量如图4所示。
图4显示,2013年,日本的博士学位授予数量为164万人,硕士学位授予数量为765万人,学士学位授予数量为5589万人。Ministry of Education, Culture, Sport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Japan, Report & Statistics, http://www.mext.go.jp/english/statistics/index.htm,2016年5月7日。博士、硕士、学士的学位授予结构为1∶465∶3398。同期日本的总人口为127亿人,是中国的932%。如果以人口比例计算,中国的博士学位和硕士学位授予数量需要分别增长332倍和178倍,才能达到日本2013年的水平。
目前,德国的研究生教育结构同样优于中国,2012—2014年,德国的各类学位授予数量如图5所示。
由图5可知,2014年,德国的博士、硕士、学士学位授予数量分别为281万人、970万人、2293万人, Statistisches Bundesamt, Germany, Facts & Figures,https://www.destatis.de/EN/Homepage.html,2016年5月7日。博士、硕士、学士的学位授予结构为1∶345∶816。2013年,德国总人口为806456万人,仅为中国的594%。以人口比例来计算,中国的博士学位授予数量和硕士学位授予数量需要分别增长567倍和226倍才能达到德国2013年的水平。
由此可见,与美国、日本和德国等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硕士和博士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严重偏低。这种人才培养结构将无法满足中国经济发展的需要。
(二)高端应用型人才培养数量不足
目前,中国的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仍然以理论研究为主,高端应用型人才较为缺乏。中国现有的研究生教育主要是学术型的,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仍然以高等职业教育为主。在高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中,以职业为导向的培养规模偏小。近年来,中国专业硕士的人数不断增长,2010年,增长率超过50%,专业硕士占总量的比例已达到24%。 2016年,全国计划招收硕士研究生517200人,其中学术型硕士329709人,专业学位硕士187491人,专业硕士占3625%,具体如图6所示。
在美国的硕士学位中,除了科学硕士(Master of Science,简称M.S.)和文学硕士(Master of Arts,简称M.A.)类似于中国的学术型硕士外,绝大部分均为以职业为导向的专业硕士。根据2011年美国教育部发布的《简明统计:研究生和第一专业学生2007—2008》,2008年美国授予的硕士学位中,文学硕士占11%,科学硕士占21%,工商管理硕士(Master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简称M.B.A.)占19%,教育硕士(Master of Education,简称M.Ed.),教学艺术硕士(Master of Arts in Teaching,简称M.A.T.)及其他教育类硕士合计占31%,诸如社会工作硕士(Master of Social Work,简称M.S.W.),公共管理硕士(Master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简称M.P.A.),艺术创作硕士(Master of Fine Arts,简称M.F.A.)等其他职业硕士占18%,Choy S P, Cataldi E F,Graduate and First-Professional Students: 2007-2008, Washington, DC: National Center for Education Statistics, U.S.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2011. 具体如图7所示。
目前,中国的博士研究生教育主要培养学术博士,专业博士的数量偏少。中国的学术博士(Doctor of Philosophy,简称Ph.D.)仍然占绝大多数。近年来中国也试点招收了工程、教育、口腔医学、临床医学和兽医等五种专业博士研究生,但是相比于学术博士,专业博士的培养规模仍然很小。在2016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计划中,计划招收博士研究生67216人,其中学术型博士计划招收65468人,专业学位博士招收1748人,专业学位仅占260%。
2008年,美国授予的博士学位中,学术博士占60%,教育博士(Doctor of Education,简称Ed.D.)占15%,诸如工商管理博士(Doctor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简称D.B.A.),艺术创作博士(Doctor of Fine Arts,简称D.F.A.),公共管理博士(Doctor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简称D.P.A.)等其他职业博士占25%,Choy S P, Cataldi E F,Graduate and First-Professional Students: 2007-2008, Washington, DC: National Center for Education Statistics, U.S.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2011. 具体如图8所示。
图8显示,2008年美国的专业博士授予数量占博士学位授予总量的40%,而中国直到2015年专业博士授予数量占博士学位授予总量的比例仅仅为204%。
相比于美国,中国的专业博士和专业硕士的培养数量严重偏低,尤其是专业博士的数量和比例更低。这种偏重于学术型人才培养的学位结构严重滞后于时代的发展,无法满足现代科技对于大量高端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四、关于中国研究生教育规模与结构的政策启示
(一)积极扩大研究生招生规模
基于对中国创新型人才的需求预计,中国不仅无需控制研究生的招生数量,还必须扩大研究生的招生规模。当前有人认为,中国的博士学位授予数量已经是世界第一了,已经超过了美国的博士学位授予数量,这种观点存在误解。在学术博士方面,中国的博士授予数量确实超过了美国,但是,美国存在大量的专业博士,就博士学位授予总量而言,中国远落后于美国。再比较授予学位的人数,中国研究生的招收特别是博士研究生的招收还处在规模扩张阶段。具有研究生以上学历的人才是中国创新的主力,进一步扩大人才规模才能促进创新的快速发展。因此,建議大幅度扩大硕士、博士研究生的培养规模,到2020年实现硕士和博士研究生招生规模较2015年分别增长2倍和4倍,到2030年实现硕士、博士研究生招生规模较2015年分别增长5倍和10倍,使中国的硕士、博士学位授予人数占总人口的比例接近美国现有水平。
(二)加快高端应用型人才培养
中国目前这种偏重于学术型的人才培养结构,远远无法满足现代科技对于高端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因此,应借鉴发达国家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经验,大幅度提高专业硕士研究生和专业博士研究生的培养规模,满足社会对高端应用型人才的迫切需求。建议在扩大研究生培养规模的过程中,更加侧重于扩大专业硕士和专业博士的培养规模,实行专业硕士和专业博士优先发展的不对称扩招政策,不断优化研究生培养结构。根据2030年实现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招生规模较2015年分别增长5倍和10倍的目标,专业硕士和学术型硕士需要在现有规模的基础上分别扩招9倍和25倍,而专业博士和学术型博士则分别扩招140倍和5倍。只有通过这种不对称的扩招举措,才有望在2030年使学术型硕士和专业硕士的人数比例达到2∶1,学术型博士和专业博士的人数比例达到3∶2。
扩大研究生招生规模、加快高端应用型人才培养等多项举措可以为中国实现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2030年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的目标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使我国最终实现2050年建成世界科技强国的宏伟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