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缤纷多彩的土壤动物”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2017-05-30靳亚丽王世杰

科学教育与博物馆 2017年1期
关键词:教育活动小学生

靳亚丽 王世杰

摘 要 针对小学生设计了“缤纷多彩的土壤动物”教育活动,并对活动的实施效果进行了调查与分析,据此总结该活动存在的不足之处与改进方法。

关键词 教育活动 小学生 土壤动物

0 引言

土壤动物是指一段时间内定期在土壤中度过,且对土壤产生一定影响的动物,它们在自然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并能够对土壤环境的变化做出指示。对于孩子们来说,土壤动物既陌生又熟悉:一方面,它们就生活在我们的周围,包含十分广泛的生物种类;另一方面,目前国内中小学阶段几乎没有系统地教授有关土壤动物的知识,相关的科普书籍也非常匮乏。我们希望通过开展一系列关于土壤动物的教育活动,进一步拓展儿童的认知范畴和探究领域。

1 设计思路

活动筹备之初,我们就考虑以上海自然博物馆自然史研究中心为依托,研发以土壤动物为主题的教育活动。通过分组讨论、观察与触摸、分离实验等环节,结合科研人员在一线工作中拍摄的照片、视频以及采集的活体、标本等素材,让参与者熟悉土壤动物及其特性,了解科学研究的过程及意义,从而激发参与者探索科学的兴趣。

2 组织实施

“缤纷多彩的土壤动物”活动采用预约报名的参与方式,活动对象主要为6~12岁的小学生,按照此年龄段儿童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单次活动时长约50 min,参与人数为10~15人。如图1所示,本活动分为“认识土壤动物”、“辨别土壤动物”、“探究土壤动物”三个部分。

2.1 认识土壤动物

首先,指导教师将参与活动的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3~4人,共同讨论“什么是土壤动物”这一问题,让同学们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接着,组织学生观察图片中动物的形态特征,引出“土壤动物”的概念。然后,通过观看视频,介绍常见的土壤动物以及它们的生活习性,并引导学生思考土壤动物与昆虫的关系。

2.2 辨别土壤动物

在指导教师的帮助下,学生根据土壤动物分类检索图(见图2),从大小、外形等角度尝试对土壤动物标本进行分类,初步掌握各类土壤动物的区别,同时增强其团队协作的能力。

2.3 探究土壤动物

指导教师带领学生去野外采集土壤,从采集回来的土壤中寻找土壤动物,并思考“土壤动物在哪里?”、“怎样找到它们?”等一系列问题。如图3所示,对土样中的土壤动物进行分离,利用光源使土壤中的水分蒸发,迫使土壤动物逐渐向下移动,最后经过筛网和漏斗落入标本瓶中。如图4所示,通过“蚯蚓避干实验”以验证土壤动物的“避干性”:蚯蚓偏爱阴暗潮湿的地方,它们会从干燥的土壤爬到湿润的土壤中。

3 效果分析

为了解学生的参与情况,以期进一步优化“缤纷多彩的土壤动物”活动的学习效果。2016年5月—10月,我们对参加活动的20批次近百名儿童开展了问卷调查,调查采取现场投放、现场回收的形式,样本选择的方法为随机抽样。

3.1 时间设置

在调查中,超过半数的受访者(70.2%)认为活动时间的长短适宜,29.8%的受访者认为时间太短。之所以部分参与者会认为时间太短,可能是由于不同群体对知识的兴趣差异而造成的。

3.2 内容安排

在调查中,超过半数的受访者(60%)表示活动内容的难易程度非常合理,33.27%的受访者表示内容太简单,6.73%的受访者表示内容太复杂。可见,参与者对难易程度的感受不尽相同,这或许是年龄长幼导致的理解能力差异。因此,我们在进行教育活动策划时,应当重点考量受众的年龄层次,细分不同难易程度的活动内容。

3.3 活动收获

在调查中,29.7%的受访者表示通过参与活动增加了对土壤动物的认识,40.1%的受访者开始对土壤动物产生兴趣,30.2%的受访者想要深入学习土壤动物的知识。可见,几乎所有接受调查的学生在参加活动后都有所收获。本次活动不仅拓展了参与者的认知领域,而且唤起了他们探究科学的热情,基本達到了活动的预期目标。

3.4 最喜爱的环节

在调查中,31.6%的受访者最喜欢活体观察环节,31.6%的受访者最喜欢视频观看环节,21.0%的受访者最喜欢检索分类环节,还有15.8%的受访者最喜欢分离实验环节。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前两者的趣味性较强:参与者在活体观察环节可以近距离接触这些往常容易被忽视的“地下精灵”,在视频观看环节可以直观感受“地下世界”难得一见的微观场景。而后两者作为科研工作者获取土壤动物的重要途径,对于儿童来说,活动形式相对枯燥,且具有一定的操作难度。

3.5 满意度和意见建议

参与者对本次活动整体评价较好,几乎所有的儿童都愿意将来再次参加,其中超过半数(64%)的人表示满意,35.6%的人表示一般,仅有0.4%的人表示不满意。同时,大家也指出了一些需要改进的不足之处:有人提出缺少互动环节,还有人提出活动缺乏新意。为更好地服务于受众,我们将依据观众反馈,陆续增加游戏环节,并补充相关背景知识,从而让活动更加生动活泼。

4 结语

教育活动作为科学传播的一种形式,越来越受到各大科普场馆的青睐,其活动目的逐步由“传授知识”向“探索知识”转变。“缤纷多彩的土壤动物”活动将科学研究融于教育活动之中,让参与者了解知识探索的过程,同时感受自主学习的乐趣。其效果还有待进一步完善,日后将在活动形式上更加多样化,以满足不同受众的心理特征。

参考文献

[1]尹文英.中国土壤动物检索图鉴[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

[2]金淼.科技馆场馆中针对低龄儿童课程类教育活动的组织和策划——以北京自然博物馆“科普小课堂”为例[J].中国科技馆教育,2011(1):49-50.

[3]陈彧 译.蚯蚓的奇妙世界——一个用蚯蚓帮助低龄学生研究因果关系的家庭活动[J].中国科技馆教育,2015(2):34-38.

[4]刘渤 译.唤醒你内心的昆虫学家:教师与昆虫学家合作吸引2年纪学生研究昆虫运动[J].中国科技教育,2014(12):32-36.

Abstract An education activity named “Colorful Soil Animals” was designed for pupils. With the investigation and research on the process of the activity, we analyzed the deficiencies and improvement methods.

Keywords educational activities, children, soil animals

猜你喜欢

教育活动小学生
多元整合,加强小学生写话练习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如果,我能再做一次小学生
教育活动中培养幼儿主体性的研究
在幼儿教育活动中培养幼儿的交谈能力探索
浅谈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
企业基层单位两学一做中领导的作用
高职院校资助育人工作的探索与实践
加强学校安全教育构建平安和谐校园研究
我是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