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科普场馆志愿服务的若干思考

2017-05-30刘欣梅睿

科学教育与博物馆 2017年1期
关键词:志愿者

刘欣 梅睿

摘 要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普场馆的规模日益扩大,活动形式不断丰富。为了更好地提供社会服务,亟须大量的志愿者加入到科学传播的队伍之中,携手为科普事业的发展添砖加瓦。以新疆科技馆为例,通过阐述新形势下科普场馆志愿服务所存在的问题,探讨在未来如何创新思路,深入开展工作。

关键词 科普场馆 志愿者 公众服务

0 引言

近年来,我国科普场馆进入了高速发展的新阶段,服务水平的高低逐渐成为衡量其软实力的标准之一。而志愿服务体现了公民的责任意识,是现代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志愿者作为科普阵地建设的重要力量,在展览宣传、活动开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新疆科技馆科普志愿者团队在传播科学知识的同时,传递着“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公益精神,用无私的奉献感染他人,不断输出服务社会的正能量,有效推动了全民科学素质的提升。

1 经验与体会

新疆科技馆自2008年启动科普志愿服务以来,经历了从无到有、从个体化到系统化的转变,在志愿者的招募、管理、培训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大大激发了科普事业的活力,显著缓解了人力资源不足的状况。

1.1 志愿者的分类

(1)大学生志愿者。目前,新疆科技馆已经与乌鲁木齐当地的新疆大学、新疆师范大学、新疆财经大学、新疆农业大学、新疆医科大学、新疆石油学院六所高校建立合作,共同招募大学生志愿者,配合场馆从事讲解演示、咨询引导以及秩序维护等基础工作。

(2)协会志愿者。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学技术协会党组的倡导下,协会下属机关部门和事业单位共182名员工自愿发挥所长,践行志愿服务精神,组成科普志愿者服务队,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

(3)小小志愿者。新疆科技馆从娃娃抓起,组织开展了面向9~13岁青少年的“小小志愿者”活动,旨在让孩子们深切感受“奉献、友爱、互助、进步”所带来的快乐,从小培养其“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意识。这个年龄段的儿童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组织性和纪律性,且学习负担较轻,能够利用寒暑假或双休日进行科学表演、科学实验等活动。

(4)社会志愿者。社会志愿者的来源构成比较复杂,但他们都有着对科普事业的热爱与关心。不少觀众在科技馆参观过程中,看到志愿者忙碌的身影、得到他们热情的帮助后,会留下联系方式,主动要求加入到科普场馆的志愿者队伍中来。

1.2 志愿者的管理

志愿者队伍的规模和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志愿服务的影响力和生命力。我们要最大限度地挖掘志愿者资源,整合志愿服务力量,吸引越来越多的群众参与志愿服务工作。当前,新疆科技馆科普志愿者团队的招募渠道主要是通过签订共建协议的形式,与学校、协会、社区取得直接联系,这一做法便于组织管理以及后期的评价与监督。此外,科技馆还利用网络平台,向社会公开发出志愿服务的邀请,只需填写申请表即可加入我们的行列。同时,科技馆非常重视对志愿者的培训与评估,制定了相关的章程,出台一系列具体措施,为服务时间的安排、服务质量的监督和服务星级的认定提供了依据。一方面,严格执行志愿者注册制度,做好场馆志愿者的人数核准,针对服务领域的特点,逐步构建一支结构优化、素质过硬的科普志愿者队伍。另一方面,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权限,对志愿者管理工作进行系统分工,逐渐形成一个制度严明、责权清晰的内部管理体系。

2 问题与困难

2.1 管理体制尚未理顺

志愿服务要在更深的层次和更广的范围内开展,志愿者队伍自身能力的完善和提升至关重要。随着志愿者人数的增多、合作单位的扩大,简单、粗线条的管理已经成为志愿服务不可回避的一大问题。目前,科普场馆志愿者团队的能力整体偏低,许多工作都处于疲于应付的状态,这严重阻碍了志愿服务的进一步发展。

2.2 法制建设亟须改善

法律保障是志愿服务工作顺利开展的内在动力和有力支撑。虽然现在有些地区已经制定了关于志愿服务的地方性法规,但在国家层面上还没有一部涉及这方面的法律。法制建设的滞后,对科普场馆志愿服务未来的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制约。

2.3 队伍建设有待加强

志愿者的一言一行,在公众眼中都代表了科普场馆的形象,他们的服务决定了场馆的声誉。受到工作时间长、相应回报少、工作内容与专业关联度不高等客观因素影响,科普场馆志愿者的流动性非常大,其流失率基本在80%以上,因此难以建立长期而稳定的团队。

3 启示与思考

3.1 打造志愿服务品牌文化

我们要坚持为人民服务,强调“党政关注、社会急需、志愿能为”的工作方针。在调查社会需求和志愿者服务意识的基础上,根据当地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构建遍布学校、社区、军营的科普志愿者团队。同时,还要加快志愿服务信息化建设,努力实现志愿者、服务对象和活动项目的有效对接。今后,我们将继续推进志愿者的网上注册与管理工作,创建集组织、协调、实施等功能于一体的科普场馆志愿服务网络平台。

3.2 做好志愿服务宣传工作

为了深化人们对于志愿服务的认识,我们要充分发挥大众传媒的优势,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上大力宣传优秀志愿者的先进事迹,展现志愿者团队的良好风貌和高尚情操,引发社会的广泛关注,使志愿服务的理念深入人心。

3.3 改进志愿服务激励机制

科普场馆要建立切实有效的激励机制,以增强志愿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对于志愿服务而言,奉献是本质,激励是保障。志愿者不计报酬,并不代表他们的付出就是毫无价值的。我们应当以人为本,尊重志愿者的劳动,体现人文关怀。绩效奖励是可量化的激励机制,可以结合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形成以服务水平、服务态度为核心的考评激励体系。并且,大胆吸收和借鉴国外的经验,在升学、就业、晋升、贷款等方面,将个人志愿服务情况作为重要参考,加大对科普志愿者的正向激励,树立良好的社会环境,推动志愿行动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霞.科技教育中的社会力量——志愿者[J].科技馆,2008(1):16-19.

[2]王清珍.浅谈博物馆的志愿者服务[N].中国文物报,2010-12-15(7).

[3]杨荣彬.对我国博物馆志愿者制度建设的思考[N].中国文物报,2011-10-26(3).

[4]刘欣.因地制宜地创新场馆志愿者工作[M]//上海市志愿者协会,上海科技馆.科学传播与志愿文化发展文集.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13:268-273.

[5]于明霞.博物馆在志愿者工作中的主体作用[M]//白文煜.沈阳故宫博物院院刊.第13辑.北京:现代出版社,2014:161-166.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imes, the scale of science popular venues has became larger, and the form of science education activities is richer. In order to improve public service, we need a large number of volunteers to take part in science communication. The paper took Xinjia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useum as an example, introduced the problems of volunteer service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and discussed the innovative ideas in the future.

Keywords science popular venues, volunteer, public service

猜你喜欢

志愿者
我是小小志愿者
志愿者
文艺志愿者之歌
我是志愿者
奔赴在前线的青年志愿者
开展“小小志愿者”活动,变“要我做”为“我要做”
志愿者之歌
如何开始做志愿者
为志愿者加油
志愿者初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