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严肃认真治理官僚作风

2017-05-30吴传毅

党政论坛 2017年10期
关键词:拍板上级领导程序性

吴传毅

当前,领导干部作风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为人诟病,例如,乱决策、乱拍板、乱作为,不注重汲取民智,不注重调查研究,不注重科学论证,等等。这些官僚作风问题虽非普遍现象,却容易导致管理紊乱,进而影响工作成效,甚至劳民伤财、激化矛盾、败坏风气,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一、官僚作风问题的主要表现

一是随心所欲表态拍板。现代法治要求管理讲程序,决策讲程序。管理讲程序是为了克服管理过程中的随意性任意性,决策讲程序是为了实现决策的科学化水平。但是,一些官员的管理也好、决策也好,不讲程序、不讲科学、任意表态、随意拍板。

二是固守文山会海陋习。文山会海是官场陋习,一直受到社会诟病。一些官员之所以热衷于文山会海,是想表明自己在想事干事。至于怎么想?怎么干?主要表现在开会、下发文件、出台规定、制订方案上。实际上,地方工作和机关工作很多只是落实上级做出的决定。官员自然也懂得这个理,但是,有的官员通常认为,没有文字材料就没有干事,没有文字材料就不便向上级领导汇报。

三是没有节假日的概念。一般来说,遇到突发事件,领导理当第一时间到达现场处置。但是,遇到突发事件只是工作的“非常态”,而非常态。常态情况下,地方工作或机关工作应有节假日的概念。一些官员喜好“五加二”“白加黑”,给上级领导营造“努力工作”的印象。这种“五加二”“白加黑”容易造成瞎折腾,影响工作成效。列宁说:“不会休息就不会工作。”良好的工作状况才能保证良好的工作成效。《人民日报》曾发文对

“五加二”“白加黑”进行批评,实在是批评得在理。

四是热衷于向上级汇报。一些官员做了点事,甚至只是开了会或发了文件,就忙着向上级领导汇报,以增加上级领导对自己的“好印象”。事实上,除非自己解决不了非要上级领导拍板,抑或上级领导布置的工作需要汇报完成相关情况,其他汇报应尽量减少。

五是习惯插手细小事情。一些官员往往还爱插手细小事情,表明自己不当“甩手掌柜”,工作一抓到底,自己没有闲着。其实,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专家,领导干部插手太多,会造成具体干事的人无所适从。

六是注重形式胜过内容。形式服务于内容,这是常识。但是,一些官员恰好倒置过来,“唱功好、做功差”,干任何工作都喜欢把形式搞得轰轰烈烈,形式搞得大,似乎就达到了目的,甚至认为形式就是目的,至于内容和效果如何却漠不关心。

二、官僚作风问题的成因解析

领导干部作风问题,既有主观原因,又有客观原因,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营造干事创业假象。活动一个接一个,工作一项接一项,似乎从来没有闲着。其实,许多工作需要长久坚持,甚至需要按部就班,这既是常识,也是常态。我们需要创新,但创新只是手段,不是目的。

二是缺失读书思考习惯。由于不喜好读书思考,没有形成系统思维,认为闲着没事做,于是,就没事找事。“事非经过不知难”,自己不具体操办,不知其中的艰辛。假如官员喜好读书思考,就会把闲下来的时间放在读书思考上,最起码会放在工作思考和谋划上来,而不是动不动干扰下属工作。

三是没有形成工作思路。不懂得工作的轻重缓急,分不清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分不清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往往听了个别人反应后,“见风就是雨”“见树就是林”,任意表态和盲目拍板。

四是不懂管理学的规律。管理学强调分工负责,强调“有所为、有所不为”。主要领导把任务分配下去后,就理当尊重分管领导意见,发挥分管领导和部门负责人的积极性,这样才有利于工作的开展。主要领导干预过多,事实上是违背了分工负责的管理学规律。古代管理学甚至认为,真正的管理高手不是事必躬亲的管理者,而是每天“弹琴”的管理高手。

五是调查研究能力缺失。做调查研究是领导干部的基本功,不会做调查研究,就汲取不了好建议,就不能形成正确的决策。做调查研究要善于倾听,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从而形成自己的判断。但是,一些官员性情急躁,不能静下心来听取各方面意见。

三、进一步加强领导干部的作风建设

一是强化选人用人的导向。选人用人是难题,没有公认的标准。但是,选人用人还是要有方向和原则。领导是“领头羊”,是“火车头”,“领头羊”要会领,“火车头”要带得动。领导人的德和才都很重要,俗话说,“有德有才是精品;有德无才是次品;无德无才是废品;无德有才是危险品”。考察领导一定要考察其是否具有清晰的工作思路,是否具有务实的工作作风,喜好折腾、好大喜功的官员绝不能用。

二是完善任期的政绩考核。这是解决作风问题的治本之策。但是,政绩考核往往需要一段时间甚至较长时间才能显现,而主要负责人任职通常是三至五年的事,甚至一两年的事,这就使得原本简单的问题变得复杂。所以,应该完善官员任期的政绩考核机制,官员离开后,其任職期间的政绩考核出了问题,也要追究官员的责任,不能一走了之。

三是注重群众的真实评价。

“群众眼睛是雪亮的”,群众感受最深。理论上讲,群众评价很靠谱,但实际上,群众的真实评议很难反映上来。虽然组织上会定期进行民主测评。但是,由于民主测评结果与单位绩效考核挂钩。于是,在一些领导的“诱导”下,单位往往会形成“命运共同体”。这个时候上级领导就听不到群众真实反映。如何反映群众的真实评价,就需要深入研究。

四是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增强党性,本着对自己、对同志、对班子、对党高度负责的精神,大胆使用、经常使用这个武器,使之越用越灵、越用越有效,以此促进民主集中制的贯彻执行,促进党内生活的严格规范,促进党性原则基础上的团结,切实提高领导班子发现和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批评与自我批评要动真格。

五是切实落实决策程序性。决策科学性是以决策程序性作保障的。关于决策程序性,其实早有规定,包括党委会议事都有规则,都规定得详细,问题是贯彻落实上不彻底。一些主要负责人没有把决策程序内化于心、外化于形,执行过程中走形变样。因此,如何落实决策的程序性,需要深入研究。

六是注重心理健康的考察。虽然有对官员德能勤绩廉的考核,但缺少对官员心理健康的考察。官员的心理健康不是小问题,一些贪腐官员对金钱形成了依赖症,就像酒鬼对酒精的依赖一样。这些官员事实上也存在心理疾病。人类的一切行为都可以从心理上找到答案。因此,建立对官员心理健康的考察尤为必须,至少可以在这方面进行必要的探索。

(作者系中共湖南省委党校副校长)

(责任编辑 周 巍)

猜你喜欢

拍板上级领导程序性
敦煌古代乐舞乐器微探
契丹
——辽拍板探微
失算
肝细胞程序性坏死的研究进展
我们也想谈谈心
程序性细胞坏死及其信号通路
浅析程序性知识教育游戏设计
分工
领导干部要讲点“拍板”艺术
“拍板”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