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探索
2017-05-30方圆妹钟伟强
方圆妹 钟伟强
摘 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为大学生提供了正确的价值标准,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和实践具有现实意义。“德学”“五进”作为育人思想和育人路径,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方面能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特点;“德学”;“五进”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47(2017)11-0077-03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即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习近平在北京大学考察时强调:“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1]由此可见,大学生的价值取向,是社会价值观取向的风向标。
抓好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取得这一群体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和认同并引导他们积极践行是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关键一步。马克思指出:“理论一经掌握群众,就会变成物质的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眾;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但是,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2]这段话表明了两层意思: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理论要对实践起作用关键在于人。也就是说,理性认知才能深刻把握,情感认同才能自觉践行。
一、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特点
(一)教育方式定位不明确产生的认识度高与认知水平低之间的差距
学者们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方式的研究显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信息的主要获取渠道仍然为思想政治理论课,而且大多数采取的是简单、粗暴的灌输和说教方式。在学生看来,(1)他们知道什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却不知道其所能够产生的巨大的价值内涵;(2)说教色彩太浓,有被“洗脑”的感觉,没有在一定程度上产生情感认同。这种教育方式和学生感受说明,学生不能认识与体会到核心价值观对于他们所带来的价值意义。这就是认识度高但认知水平低的体现。因而,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模式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键。
(二)不良社会风气带来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
从众多的调查研究中可见,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向往的、是有追求的,但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大学生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产生了质疑,虽心向往,但难以践行。如当今社会严重存在的诚信缺失、见利忘义、坑蒙拐骗、假冒伪劣、自私自利和贪污腐败等现象,新闻媒体不断传来的毒奶粉、碰瓷、疫苗出现问题等种种报道,对正在形成正确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大学生们临面一击,干扰了大学生对核心价值观正确判断。
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缺乏“慎独”精神
大学生缺乏“慎独”精神是指大学生在独自活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容易放纵自己,不按照道德规范或不履行做人的基本原则为人处事。大学生缺乏慎独修养主要体现在两方面:(1)面对外界纷繁复杂的情况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往往选择随波逐流、跟风;(2)缺乏自我约束的能力,在没有人监督的情况常常选择放纵自我。由于缺乏慎独修养,大学生不能够很好的坚持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缺乏社会实践平台
从研究中发现,参与社会实践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个很有效的途径。但研究中又表明,高校提供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平台比较少,大部分的社会实践机会主要依靠学生自己落实,而调查问卷又显示,大部分学生希望有更多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和平台。高校不能提供较多的社会实践平台,一方面,是由于教学任务的限制;另一方面,是缺少相关经费。还存在学生数量多、没有资源等因素。开发实践课程应当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考虑方向。
(三)缺乏具体的践行指南
缺乏具体的践行指南,践行不得要领。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得要领即大学生只简单地知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是什么,却不知道该从何做起,不能把核心价值观落实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一言一行中。主要原因是因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上而下只有“提法”没有具体的操作“办法”,学生只有理论指引,没有行动指南。并且,缺乏完整系統的专门指导,践行也是事倍功半。
(四)缺乏完善的长效机制
当前,价值观教育缺乏内化规律的研究,教育形式简单化、抽象化,脱离大众和实际,需要进行教育内化机制的创新。[3]大部分高校都是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工作落实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之中,而单靠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远远不够的,应当纳入重要日常工作,并专门研究制定出细致并具有可行性操作方案,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长效机制。
三、“德学”“五进”视角下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
(一)以“以德为行、以学为上”教育思想为指导,开展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活动
“道德之于个人、之于社会,都具有基础性意义,做人做事第一位的是崇德修身。”[1]通过“以德为行”推进慎独修养,通过“以学为上”推进情感认同,两者共同推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以“以德为行、以学为上”为指导思想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活动,应以当下热议的问题为突破口,引导大学生正确看待当前社会现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间差距的问题。学校可组织开展“面对现实社会出现的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不符的现象,我们应该怎么做”为主题的大讨论;组织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辩论赛,通过辩论赛为大学生搭建思考、辩证、探索的交流平台。这样,有利于大学生进一步地弘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兰州理工大学能动学院举办的“弘扬雷锋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辩论赛,分别就“弘扬雷锋精神更需要制度约束还是精神宣传”“做好事该不该留名”“现代社会更需要通才还是全才”“人为自己还是为他人活着更快乐”进行了辩论;组织开展“我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狂”的主题演讲比赛,等等。
(二)以“五进”活动为载体,提升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
“五进”活动是指进课室、进图书馆、进实验实训室、进体育场馆和进社会,是大学生成长成才必经的五大环节。“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实际、融入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接受它,达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效果。[4]为此,通過“五进”活动为载体实现如是效果。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课室”。主要是通过“进课室”来强化大学生对社会主义价值观的认知和认同程度。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明确提出:“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的文件精神,推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课室是首要工作。具体的操作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1)选派各系部教师集中研究和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到真学、真懂,再由选派的教师在各系部中以学习报告的形式贯彻到每一位教师中去,形成全员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良好氛围,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课室”做好师资队伍准备;(2)由思政部牵头,组建编写组编写核心价值观校本教材,切实为核心价值观“进课室”做好理论准备;(3)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教学计划,有步骤有计划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和精神灌输到学生中去,切切实实实现“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的目的。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图书馆”。主要是通过大学生“进图书馆”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核心价值观内化为精神追求的过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因而,大学生理解和认同核心价值观的基础必须是建立在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和汲取。高校应以此为突破口,积极发挥图书馆在培育价值觀方面的教育功能,为学生提供学习和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的教育服务体系,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实验实训室”。主要是通过大学生“进实验实训室”着重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素养。通过实验实训室提供各种各样的丰富多彩的实习练习、专业技能训练等活动,激发学生积极努力强化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使大学生在实验实训的过程中培养敬业精神,树立敬业价值观,使之在毕业后的职场当中更显竞争力。
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体育场馆”。作为第二课堂的重要手段之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体育场馆”主要是鼓励大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或者参与竞技比赛,由此体会合作和竞争,又在合作和竞争中感受核心价值观的涵养。比如,在新生军训和入学教育中,培养其吃苦耐劳动精神;在团队体育项目或活动中,亲身体验和感知沟通合作的愉悦,培养团队意识,培养团队精神和完整人格的形成。同时,使大学生在团队合作的过程中认识到集体的力量,明白一个人只有融入集体才有价值,等等。
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社会”。主要是通过大学生 “进社会”解决实际的实践问题。一方面,高校要为大学生创建丰富多彩的进社会活动平台,使更多的大学生走出校门、走进基层,融入社会、参与实践,为大学生在实践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机会;另一方面,大学生要主动采用多种方式,如志愿服务、顶岗实习、专业实践、勤工助学、挂职锻炼、科技下乡、创业实践、毕业实习等融入社会。通过社会实践,了解社会、认识社会、适应社会,提升自身的心理承受能力和生存能力,培养与人沟通合作的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在实践中服务人民、奉献社会、实现自己抱负和价值的同时,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座谈会上讲:“道不可坐论,德不能空谈。于实处用力,从知行合一上下功夫,核心价值观才能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由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现状可知:对于核心价值观,大学生从认知、认同到践行依然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教育方式定位不明确产生的认识度高与认知水平低之间的差距和不良社会风气带来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是当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不高的主要特点,而这一特点的形成原因主要在于缺乏慎独修养、缺乏社会实践平台、缺乏具体的践行指南、缺乏完善的长效机制。针对以上原因,建议以“以德为行、以学为上”教育思想为指导,开展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活动;以“五进”活动为载体,提升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力度。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5-05(2).
[2]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3] 郭建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认同路径与机制研究[J]. 江苏社会科学,2014(1):11-16.
[4] 刘奇葆.在全社会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N].人民日报,2014-03-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