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区域地理的教学方法与策略

2017-05-30李彩莲

教育周报·教研版 2017年10期
关键词:区域教材课堂

李彩莲

区域地理内容的学习主要在初中完成,但由于中考时没有设置地理的考试。所以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和社会的重视程度都存在严重的问题。以至于学生虽然初中时学习过区域地理,但是仍不能掌握基本的中国地理和世界地理知识。而高考地理试题往往是以区域地理知识为其提供基础背景的,所以区域地理在整个高中地理的复习中所占的地位是十分重要的。那么,在高中地理的教学中怎样来进行区域地理部分的教学呢?这成为高中地理教学的一个重要问题。首先先了解一下区域地理的特点。

一、区域地理的特点

(1)区域地理的系统性很强。区域地理是由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两部分组成。自然部分是由该地区的位置、地形、气候、水文、土壤、植被这几个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影响的自然要素組成,人文部分是由该地区的农业、工业、交通、城市等内容组成。这两部分又是相互联系的。后者是人类利用当地的自然特征并受到社会条件的制约而发展起来的。所以区域地理的系统性很强。

(2)区域地理的定位性很强。区域地理有一种特殊的知识载体——地图。一直以来,人们都把地图称为地理的“第二语言”,在地图中往往能将多种地理要素综合反映在一起。高考中地理试题往往是用经纬网限定区域范围或使用小比例尺的大区域图,给出区域范围或热点地区,让学生运用高中地理的原理进行分析、判断、说明及解决问题的。所以区域地理的考察往往有很强的定位性。

二、区域地理的教学方法与策略

(1)围绕区域的自然和人文环境构建知识框架。区域地理知识点虽然比较零碎,但是它的系统性很强。无论是中国地理、还是世界地理,都是由自然和人文环境两部分组成。因此,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围绕这两部分内容,构建知识框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提高学习效率,在学习过程中建立知识体系。通过建立区域地理知识框架和知识体系,提高学生记忆、识图与逻辑分析能力,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2)合理整合教材,促进探究教学的开展。高中时对区域地理的掌握要比初中时更全面和深透,这就要求老师要依据地图册和初中的教材对课程资源进行二次开发,对原有教材进行取舍,按照课堂的思路理清前后顺序,补充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内容,如当地各地的经济、社会文化、风土人情,或者联系当地的实际举出一些自然现象、社会现象、生活实例。教材并不是教师的唯一课程资源,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情和教学目标,进一步的开发、利用、整合课程资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改善教学方式。使其更好地为己所用,并为学生所理解接受。

(3)创新课堂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热情。教师依据高中学生活跃、好动的特点,地理课应以一个或多个课堂活动贯穿于其中。我们应该根据授课内容和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精心设置课堂活动。例如在讲授“中国省级行政区划”的内容时,要求学生记住34个省级行政区的全称以及相应的位置,这对学生来说显得枯燥乏味,那怎么能让学生迅速而又有效的记住呢?我先让学生课下学会唱《小苹果》,当讲授这堂课时,我就展示出成都温江寿安学校的地理老师——罗春由《小苹果》改编成的《大中国》。《大中国》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和配图介绍了我国各个省区的地理位置及人文风情,让学生在了解各地地理概况的同时,也体会到国家的地大物博,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这种形式丰富、不拘一格的课堂活动方式不仅能寓教于乐,更是课堂的助燃剂,能调动学生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进课堂效率的提高。

总之,要提高区域地理的课堂效果,就必須打破传统的“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及区域地理的特点,选择恰当的地理课堂教学方法。

猜你喜欢

区域教材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美在课堂花开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分区域
基于严重区域的多PCC点暂降频次估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