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改进和加强

2017-05-30邓丰

高教学刊 2017年14期
关键词:以文化人主渠道思想政治工作

邓丰

摘 要:习近平主席在2016年12月7日到8日,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和教师提出了明确的六点目标和要求,赋予了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和教师新的历史使命。分析习近平主席提出的这六点目标的内涵和主旨,并真正领会这六点目标的意蕴,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和教师开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局面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思想政治工作;因事而化;规律;主渠道;以文化人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7)14-0170-03

Abstract: From December 7 to 8, 2016, at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conference, President Xi Jinping put forward six clear objectives and requirements to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ers and teachers, endows the nationa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ers and teachers with the new historical mission. Analyzing the connotation and theme of the six-point target put forward by President Xi Jinping and truly understanding the six-point target connotation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ers and teachers when it comes to opening a new pag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Keyword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change with things; law; main channel; acculturation of people

2016年12月7日到8日,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要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和教材体系,推出更多高水平教材,创新学术话语体系,建立科学权威、公开透明的哲学社会科学成果评价体系,努力构建全方位、全领域、全要素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要更加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广泛开展文明校园创建,开展形式多样、健康向上、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广泛开展各类社会实践。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1]

一、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

习近平主席善用典故,“因事而化”出自中国古代西汉后期散文家桓宽的《盐铁论》写道: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世而制”,它是贤良文学人士的政治主张。其中的“知”,通“智”。意思是说,聪明人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改变策略,有智慧的人会按照世事变化的情况而制定法则。其中,“世”通“事”。

“因事而化”的“事”指的是“世事、事情”。从“化”的甲骨文、金文字形来看,它们的左边是一个面向左侧站立的“亻(人)”,右边是一个头朝下脚朝上倒过来的“人”,它是一个会意字,表示“颠倒了”的意思。“颠倒了”就是发生了“变化”。成语“春风化雨”的意思就是由春风变化成了春雨。《玉篇》里说:“化,易也。”“易”就是“变化”的意思。

“因事而化”的意思就是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和教师要根据每个学生不同情况、不同特点,不同特质而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不能把学生当成毫无生气的、没有感情的机器进行填鸭式的教育,依旧采取过去教条化,僵硬化的教育模式,而是要培养学生的对知识的好奇心,获取知识的能力,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观点、原则和方法指导学生的学习生活,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因时而进”的“时”指“时机,机遇”。机遇并不常有,机遇来之不易,机遇稍纵即逝,一旦错失永不再来。当今世界的发展,使得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因此要珍惜机遇,抓住机遇,做好思想政治工作,“进”指“前进,发展”,即抓住机遇促进思想政治工作的发展。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我国经济格局、社会面貌多面临着巨大变革。正因为此,当今大学生具有主动性、自我性的特点。他们思想更加多元化多样化,对外交流频繁,见多识广;同社会联系广泛,个性鲜明;人生阅历丰富,视野开阔;知识结构立体,思想活跃。这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良好的機遇,在这个大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机遇,随着时代情势的变化,学生条件的变化,进行方式方法的改进、调整,踊跃探索符合时代条件指导方式、思维理念、方法手段创新。不仅关注学生思想问题,还要关注学生利益诉求;不仅要沿用旧的好办法,还要不断地推陈出新、因时而进,要被学生真心接受,真心喜爱。

“因势而新”的“势”是指事物的情况或趋势,“新”则指刚有的,刚经验到的;初始的,没有用过的,与“旧”、“老”相对,表示一种有异于旧质的状态和性质。表示因事物的情况或发生趋势不同而采用新的方法,新的措施,而不是僵化仍旧用旧方法解决新问题。

二、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

“遵循”就是遵照,遵从。规律是“理”,也是“路”。规律揭示的就是事物运动发展中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任何规律都是事物的内在的根据和本质联系,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智者顺时而谋,愚者逆理而动。遵循规律,就是不能违反规律,违反规律的结果是受到规律的惩罚,特别是教育工作者,承担着为国家为社会培育人才的责任,更不能违反教书育人规律,学生成长规律。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思想政治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事业,更是细水长流的事业,这是思想政治工作的规律,这一规律要求要长久坚持不懈地抓学生思想教育,要家庭社会学校共同承担起育人的责任,不能只注重短暂的灌输,而要注重学生优秀品格的养成。欲速则不达,如果想吃快餐,可能就是垃圾食品,培养出来的人是次品或是半成品。《老子》里说“治大国若烹小鲜”,教书育人要有“治大国,烹小鲜”的态度,丝毫不敢懈怠,丝毫不能马虎,必须时刻将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以贯之于学生的教育之中。

教学具有教育性,教书和育人相统一的规律。德国教育学家赫尔巴特指出:“我不承认有任何无教育的教学”[2],这就是说,在任何教学活动中都包含思想品德教育的因素。在教学过程中,客观存在着对学生思想方面的教育和影响。所教育过程实际上也是学生接受教育的过程,也就是说在教师传授知识和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总是对学生的思想感情、立场观点、意志性格、道德品质等方面施加一定的影响,使学生受到一定的品德和思想教育。只有遵循了教书育人的规律,才能起到教育的良好效果。

大学生正处于自身价值观形成和定型阶段,这个时期的大学生极易受到社会环境和社会思潮的影响,这正是学生成长的规律。思想政治理论工作者和教师,要紧紧把握学生成长规律,在学生的即将形成的价值观上多下功夫,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利用各种形式和各种机会宣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扬马克思主义,树立他们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要遵循学生成长的规律,用正确的思想影响学生,使学生在潜移默化接受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

课堂教学中教师是教学主体,是课堂的主导者,教师水平和能力的高低决定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下。当今是网络迅速发展的时代,学生大量信息可以从网上获得,如果教师不及时更新已有知识,不储备新知识,很快就会被学生超越,甚至反感。

首先,思想政治课教师首先自身要明道、信道。因此,不仅要钻研马克思主义专业知识,提升业务素质,还要全面提升知识面,广闻博见,通晓古今,对国家大事,国际形势有清晰准确的了解。以便更好主导学生,主导课堂教学,让课堂教学出彩,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的功能。

其次,思想政治课教师积极探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探索课堂教学形式的多样化,改变以教师讲学生听的死板教育模式,探索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实效性、丰富性,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沿用好办法,改进老办法,探索新办法。可以借鉴国外的教学模式,实行翻转课堂;可以实行小组讨论,让学生谈谈自身体会等;可以用改革开放以来实际发生的变化取得的成就说明党和国家政策路线的正确性,把马克思主义原理讲深、讲透,让学生真正理解、接受。

最后,要保证思想政治课教师更好地教学,高校领导要重视思想政治工作,维护教师的积极性,建立健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培养制度,鼓励和支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进修和提升,促进教师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的提高,建立教师激励制度,对优秀教师给予奖励和褒扬。

四、要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學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和教

材体系,推出更多高水平教材

有学者认为:作为思政课教学主要内容的哲学社会科学,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有着重要影响,发挥着思想理论引导、核心价值培育、精神品格铸就和人文素质滋养的重要作用。一个时期以来,我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缺少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学科体系和教材体系,在一些哲学社会科学的学术研究和教材建设中,直接搬用西方理论原理、术语范畴和研究方法的现象还普遍存在,有的学科甚至只起着西方理论“搬运工”的作用。[3]

一个国家的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和教材体系建设的能力和水平,体现着国家文化软实力,体现着国家综合国力,是国家意志的体现,更重要是树立文化自信的基础和根据。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和教材体系科学的建设也是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改革创新的重要支柱。在教材体系建设中,特別要坚定文化自信和学术自信。

在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和教材体系中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习近平主席说:“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标志,必须旗帜鲜明加以坚持。”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不是说教,而是鸦片战争以来我国学术发展的基本趋势和经验总结。[4]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中国人民前进的理想信念,也是我国研究者和教学者所秉持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和教材体系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和教材体系,就要开展扎实深入的哲学研究。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做出更加翔实的学术研究和论证,做出十分严谨的论证逻辑,做出令人信服的阐释力。要把马克思主义和各具体学科的学术思想和学术流派结合起来,吸收其中有益思想文化,形成具有中国学术特色的学术体系。而不是照搬马克思主义的现成结论,也不是形而上学和教条主义。

五、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据专家考证, “文”的本义,指各色交错的纹理。《易·系辞下》载:“物相杂,故曰文。”《礼记·乐记》称:“五色成文而不乱。”《说文解字》称:“文,错画也,象交叉”均指此义。

“化”,本义为改易、生成、造化,如《庄子·逍遥游》:“化而为鸟,其名曰鹏”。《易·系辞下》:“男女构精,万物化生”。《黄帝内经·素问》:“化不可代,时不可违”。《礼记·中庸》:“可以赞天地之化育”等等。归纳以上诸说,“化”指事物形态或性质的改变,同时“化”又引申为教行迁善之义。

“文”与“化”并联使用,较早见之于战国末年儒生编辑的《易·贲卦·彖传》:(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这段话里的“文”,即从纹理之义演化而来。日月往来交错文饰于天,即“天文”,亦即天道自然规律。同样,“人文”,指人伦社会规律,即社会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纵横交织的关系,如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构成复杂网络,具有纹理表象。这段话说,治国者须观察天文,以明了时序之变化,又须观察人文,使天下之人均能遵从文明礼仪,行为止其所当止。在这里,“人文”与“化成天下”紧密联系,“以文教化”的思想已十分明确。

西汉以后,“文”与“化”方合成一个整词,如“圣人之治天下也,先文德而后武力。”这里的“文化”,或与天造地设的自然对举,或与无教化的“质朴”、“野蛮”对举。因此,在汉语系统中,“文化”的本义就是“以文教化”,它表示對人的性情的陶冶,品德的教养,本属精神领域之范畴。[5]

第一,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主体是教师,“化”和“育”的对象是学生。德国教育学家赫尔巴特也指出,教育者获学生爱的方式有两种:一是“教育者要深入到学生的感情中去,十分巧妙地悄悄的融合在学生的感情中”;二是“设法使学生的感情以某种方式接近自己的感情”。[2]思想政治工作就是爱的教育,通过“化”和“育”这两个爱的方式达到对学生性情的陶冶,品德的教养。

第二,积极探索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实现途径。广泛开展文明校园创建,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是效果较好的实现途径之一,在学生中开展知识竞赛,青春梦演讲等健康向上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操,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实现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完善实现,使教育对象真正理解,了解马克思主义原理,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指导学习和生活。

第三,广泛开展各类实践活动。带领学生参观、访问红色教育基地,亲身体会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新中国的成立来之不易,用真实鲜活的事例教育学生、感染学生,发挥红色资源在教育中的作用。让学生利用寒假暑假,深入调查中国社会各个方面,做社区服务志愿者,通过广泛地社会实践,使学生了解国情,了解社会,增强家国情怀,增加社会责任感。

六、要運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

当今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为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了崭新的平台。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大学生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行为方式、人际交往和价值观念都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新媒体技术具有庞大的网络支撑,具有信息量大,资源丰富,传输快捷,互动性强,形式多样化等优点,极大的吸引了当代青年,极大的丰富了学生的日常生活,通过互联网,大学生获取的信息更丰富,更全面,把单调的教育内容直观化,生动化,对大学生更有感染力和吸引力。这些都给高校思想政治理论工作者和教师提供了更为便捷、有效的载体,拓展了教育的空间,丰富了教育的形式,给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良好的机遇。

思想政治理论课工作者和教师要将网络引入教学实践,充分利用视频资料、学校和班级网页,微博、微信、飞信、QQ等网络教学方式。改变课堂单一教学模式,探索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展示学生积极性,主动性。

高校教师充分利用新媒体新技术,建立立体的校园网络平台,全方位、全时间覆盖学生,在网络平台发布学生关心的切身利益问题,如学习问题、生活问题、就业问题、人生规划问题等,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立场原则为学生排忧解难;利用网络选取与学生有密切联系的时效性和趣味性的案例进行讨论,以吸引学生,抓住学生,指导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宣传党和国家大事,宣传马克思主义,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网络平台成为学生关注时事政治,获取知识信息的重要载体,提升思想政治理论的有效性。

科技改变世界,网络改变生活。当今世界在互联网的联系下已使得世界连为一体。网络是这个时代最典型的特征,大学生是使用网络强大的主力军。在这样新形势下做好思想政治工作,要求思想政治课教师更新原有旧的知识体系,学习新的互联网技术和计算机知识,学习从网络获得资料和知识,学习甄别网络虚假和有害信息,以和学生保持一致,获得学生共情,使得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取得更好效果取得实际作用。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为学生一生成长奠定科学的思想基础。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政府网[EB/OL].http://www.gov.cn/xinwen/2016-12/08/content_5145253.htm#2.

[2][德]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M].李其龙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27,12.

[3]光明日报网[EB/OL].http://edu.gmw.cn/2017-02/14/content_23715259.htm.

[4]中国社会科学网[EB/OL].http://econ.cssn.cn/dzyx/dzyx_llsj/201702/t20170214_3414750_4.shtml.

[5]罗钢.文化研究读本[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猜你喜欢

以文化人主渠道思想政治工作
学校教育惩戒:学生欺凌治理的主渠道选择及其实现路径
发挥国有主渠道作用 助推乡村振兴战略
发挥国有粮食企业应急保供主渠道作用
以文化人:“两个文明”协调发展的价值目标
以文化人 增强自我净化能力
浅谈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
医院思想政治工作需做到“六结合”
论思想政治工作的人文关怀研究
配合主渠道积极参与大学生党建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