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高职院校物流人才国际化的培养模式研究①
2017-05-30冯彦乔唐涌李康
冯彦乔 唐涌 李康
摘 要:随着“一带一路”经济走廊的构建、成都自贸区的建立和“蓉欧”快铁的发展,四川省对具有国际视野的物流专业技术技能型人才需求逐渐增加。本文以校企合作为基础,提出并初步构建了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且在实际应用中归纳总结出相关对策建议,为培养高职院校国际化物流人才提供有效参考。
關键词:物流 国际化 “一带一路”
中图分类号:F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7)06(a)-181-03
1 产生背景
未来国与国的边界将变得更加模糊,产品的差异化也将更加明显,物流国际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美国从1958年颁布《国防教育法》以来,一直在人才国际化方面进行着发展改革。日本、韩国相继在80年代初就开始着手培养国际化人才,并于90年代达到成熟。我国对人才国际化培养的研究起步于80年代,直到2011年中国加入WTO全面开放后才被真正重视,如图1所示。
四川省作为西部大开发的“领头羊”,在“一带一路”战略机遇下,大力发展物流产业[1]。2016年1~12月份进出口货物运量均同比增长,全年进出口贸易额达到3263亿[2],占全省GDP9.98%,并且从2012年至2016年四川省物流业占GDP比重与全国相差3~5个百分点,发现潜力巨大,如图2所示。《中共四川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四川省通用机场布局规划(2016—2030年)》等相关政策的出台,以及四川启动实施“一带一路”战略,提出“打造成都国际化大都市”等,都促使物流产业逐渐走向国际化。
此外,从2010年到2015年,在四川投资的世界500强企业以平均每年13家的数量增长,如图3所示。到2016年5月在四川投资的世界500强企业占到了300家,其中与物流相关的企业占到一半以上,物流人才国际化需求的巨大缺口不断预示着其重要性。高职院校作为培养物流行业一线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基地,必须做好人才国际化培养的准备[3]。
然而,全省开设物流专业的42所高职院校中,做好关于适应人才国际化时代潮流的相应准备高校占比不到17%,其中只有7%与相关国际背景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从行业政策上来看,四川国际化人才培养的重点主要集中在基础教育上,在高职院校中还没有出台成体系的国际化人才培养方案。
2 模式的提出
根据以往学者的相关研究[3]~[7]以及实际应用中的经验总结,作者认为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的国际化人才,至少需具备以下三个条件:一是要具有“国际视野”,熟悉“国际文化”。作为一线技术人员,在企业中往往需要完成基本操作任务,熟悉国际文化能快速地融入到团队中去学习、工作,理清规章制度和流程,降低出错率,它是培养物流专业人才国际化的首要因素。二是要具备“供应链整体思维”,现代企业业务逐渐延伸到整个供应链中,且均以整体最优为最终目标,作为物流一线岗位的操作人员不再是仅仅以某一操作流程完成为目的,而是要按照供应链整体最优化要求来完成与此岗位相关的各项任务,这也是国际物流企业与传统物流企业的本质区别,在实际工作中,学生往往不假思索生搬硬套,按部就班地工作,给企业的管理造成了一定的阻碍。三是要掌握国际物流相关知识与技能。知识上主要是掌握进出口等相关操作流程,技能上要能熟练应用英语沟通交流,掌握国际先进物流设施设备的使用方法与维护技巧等。
3 模式的构建
物流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是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以“工学交替+学徒制+证书”的三阶段方式进行,它们在人才培养的不同阶段均有所体现,如表1所示。主要由以下几方面构成: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组织、教学运行机制。
3.1 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
本专业人才国际化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熟悉国际文化,拥有良好外语沟通能力,且具有供应链整体思维的较强专业技能和适应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以服务行业一线岗位,为地方经济和新兴产业发展储备优质人才。具体来说,为了让学生具备较强的外语沟通能力,在课程体系中除了有外语公共课外,还增加了沟通技巧课程以及专业英语课程,为了让学生掌握国际先进物流设施设备的使用方法与维护,课程体系中将以“工学交替”以及“学徒制”的形式,通过课程置换的方式赴企业参加企业课程培训,学生根据兴趣选择企业所设置的不同课程来学习,到本学期结束时,企业对这些课程进行考核,考核分数直接作为本学期校内课程评价指标,并且直接与培训证书挂钩,如表2所示。
3.2 教学组织
为了达到“理实一体化”效果,在教学计划中实践比超过了50%以上,且将项目教学法、案列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模拟训练等教学方法融入到课程中去,依托已有的物流实训室:ERP沙盘实训室、现代物流实训中心、快递员实训室、物流软件实训室等训练场所,推行“理论学习+实校内模拟实训+校外岗位培训+顶岗实训”的教学组织模式,建立“以工作任务为核心,以业务流程为主线,围绕岗位职业能力”的模块化课程体系,除了公共课程外,所有课程均为“理实一体”教学模式。另外,学生在课外需参加学习小组,每个小组配备学业导师一名,导师利用课外学习的模式,重点培养学生以供应链思维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以及团队协作和创新能力,与课堂教学形成互补,从而提升学生综合能力。
3.3 教学运行机制
在教学管理上,实行校内校外统筹管理,学生无论是在校内或校外,都由学业导师、企业师傅、辅导员共同管理学生,及时掌握学生的生活学习情况;在校企合作中,国际化专业人才校企合作主要以校内学习专业知识和基础技能,校外参加岗位培训+顶岗实习的方式分批次进行;在培养保障方面,成立由企業领导和部门主管以及学校领导和系部专业带头人组成的日常联络小组,小组下面再由专业教师组成。其中外聘教师由企业一线主管、人事主管等兼职教师组成,专业教师由海外留学背景以及具有丰富实践管理和操作经验的教师组成。
4 对策建议
文中提出的构建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是以校企合作为基础,根据自身办学定位以及考虑现有资源的情况下研究的,因此还需不断完善。此外,通过近两年与国际物流企业合作,总结提出以下几点关于培养国际化物流人才的相关措施。
4.1 需求导向,明确国际化物流人才培养目标
各高职院校应根据自身办学优势,在符合自身办学定位及发展目标的基础上,明确国际化物流专业发展方向,选择有助于自身发展的国际化企业进行深度合作。比如商务类职业技术学院的物流专业可以电子商务为专业特色打造国际化办学模式,培养除专业知识技能外还具有电商特长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水利类职业技术学院物流专业可以冷链为突破口向国际化校企合作进军,培养除专业知识技能外还具有冷链相关技术技能特长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交通类职业技术学院物流专业可以货物运输为特色与国际化企业进行深入合作,培养除专业知识技能外还具有货运代理、供应链思维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4.2 深度融合,建立国际化人才培养新模式
第一,充分发挥“现代学徒制”在教育改革中的重要作用,建立符合国际化企业合作的规章制度。各高校可在原有校企合作基础上建立“四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总思路和实习“三段式”育人机制,鼓励企业与学校相互联动,互相配合,建立多方式、多种类的实习机制,让学生在与企业接触中逐渐产生学习兴趣,提升实习质量和学习效率。
第二,利用政策优势与办学优势引企入校,充分利用国际化企业的广阔发展空间来提升自身实力,取长补短、查漏补缺。
第三,充分吸收国际化企业人才培养各环节的特点,以人才培养对接用人需求、专业对接产业、课程对接岗位、教材对接技能为切入点,分别从教学过程、课程设置、学分置换、实习评价、技能大赛等方面进行改革完善。总之,通过多种渠道多管齐下,不断完善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争取在物流行业不同领域培养出国际化人才,向建立世界一流职业院校奋斗。
4.3 强化师资,打造高水平国际教学队伍
第一,加强教师国际视野的培养和增加教师赴国际化企业实践机会。积极支持教师参加国内外国际交流研讨会议、通过与国外同类优秀高校的交流和寒暑假出国调研等方式来提高国际化视野,通过赴国际化企业实践、加入国际企业讲师团、定期参加国际企业培训课程等方式来增强国际化相关知识与技能。
第二,完善外聘教师制度以调动企业培训师来校任教的积极性。可增加校企合作中外聘教师的课时津贴,建立外聘教师职称评价机制,将外聘教师来校任教纳入学校与企业联合评价考核范围。
第三,引进高水平国际化物流专业优秀教师。一方面要根据专业特色和国际化人才需求,面向全球针对性引进高水平国际化教师,不断完善企业专家和留学归国教师待遇;另一方面要积极开放,选择适当时机与国际化企业共建国外人才培训基地,积极支持教师赴基地培训学习,让教师真正能“走得出去”“引得进来”。
4.4 发挥优势,完善相关单位运行机制
第一,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应根据物流行业国际化发展趋势做好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在政策上给予必要扶持,积极引导高校参与物流专业国际化探索与实践,确定试点单位,总结优秀成果,并广泛应用于实践当中,为高职院校物流专业国际化发展提供经验借鉴。
第二,高职院校要由静到动,变被动为主动,积极与国际化校企合作企业联动,整合各方资源大胆探索国际化发展道路。
第三,建立国际化人才培养工作机制。在政府、企业、协会、高校分别建立国际化人才培养联络小组,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打通国际化人才培养渠道,加快国际化人才培养进程。
5 结语
高职院校物流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不能盲目冒进,需要根据专业发展方向以及当地区域环境来定。四川省物流想要变得更加“国际范”,拥有良好的国际化人力储备必不可少。本文通过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与国际化企业两年校企合作的经验总结,提出并初步构建了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由于现有素材以及环境的局限性,国际化物流人才培养模式仍需要不断完善,后续学者可从培养国际人才师资、国际化校企合作等方面展开研究。
参考文献
[1] 宋爱华.“一带一路”对物流国际化的影响及人才需求分析研究[J].价值工程,2017(09).
[2] 四川省人民政府物流办.2016年1-12月四川物流运行情况报告.[EB/OL].[2016-02-17]. http://www.scswl.cn/ html/94/2016-02-24/content-122235.html.
[3] 徐斌华.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能力目标研究——以湖北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科技展望,2017(08).
[4] 张宁.高素质技能型物流人才需求分析及培养策略[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6(03).
[5] 曹允春.特色型物流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基于航空物流视角[J].物流技术,2008(10).
[6] 郭丽娜.新常态视角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管理工程师,2016(03).
[7] 赵林度.中国物流人才国际化培养模式研究[J].物流技术, 2009(11).
①基金项目:该文受“四川省人民政府物流与口岸办公室2016年度重大物流研究课题(2016009)”资金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