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2017-05-30蓝荣

大东方 2017年2期

蓝荣

摘 要: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往往基于学生对问题解决的兴趣,如何提高学生做题的兴趣和效率,采用多种手段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是教师教学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开拓思维;错题训练;正向激励

一、小学数学开拓思维的培养

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重要的一点就是学生思维的培养,很多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转折思维比较欠缺,在小学阶段,数学题目多是比较固定的,在日常的练习中便会看到这些题型。那么,首先需培养学生读题的能力,让学生养成第一眼看题就能迅速反应这是具体考查那一章节知识内容的习惯。在此处,听前辈总结出一个较好的方法,便是要求学生每次读题,每个给出的条件都要迅速思考这是什么章节知识,跟什么题型相关,这道题这个条件,能推导出什么题型来。这就要求学生对过往所做的题目有一定的记忆和储存量,但是这种要求,学生如果能长久坚持下去,受益的并不仅仅只是小学阶段。

二、让学生养成收集错题的习惯

教师在培养学生时,切记要保持比较创新的观念,教学的手段无论如何灵活多变,最终目的都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准确理解知识体系。故而教师教学需有包容性,曾经一个同桌称得上是数学方面的学霸,讲起小学时候如何学习数学的时候说起自己记错题的习惯是小学时候养成的,小学时候数学老师喜欢测试,隔一周几乎就发试卷测试一回,他的成绩在期末时总是领先,然而平时的几乎每一次测试,同桌的分数都高于他,同桌之间是很难保守秘密的,他不久就明白,数学老师考的试卷都是从几套特定考题里找来复印给全班,这位同桌于是事先把试卷做了一遍,他看着同桌试卷上的错题,突然产生疑问,做过一遍的试卷,为什么还能反复做错,后来看到姐姐做题时准备一个错题本,养了于是自己养了习惯,不喜欢抄题,便把试卷上的错题减下来贴在本子上。这个习惯一经养成,便是保持到高中阶段,然而数学成绩也并未辜负他,在整个高三阶段,这位仁兄的数学成绩,无论考试再艰难,都未下过140。

三、激发学生做题的兴趣,减少畏惧心理

很多学生看到题目冗长稍有复杂,便在心里徒生畏惧,甚至养成看到错题就绕道走的习惯,长久下来,学生不论做了多少习题,所做的题目始终停留在中等偏上的水平,相当于是在重复练习已经学会的习题,而停止了对难题的探索。这样低效率的练习,对学生而言,无疑是在浪费时间。而这种心理,不仅存在于成绩一般的学生之中,甚至在部分成绩优异的学生之中,也是潜在存在的。为了打消这种心理,教师需帮助学生找到做题的乐趣,曾见过一个老教师,带的班级里,拔尖的学生都有一个共性,喜欢解难题或者偏题,这是因为这位教师的课堂给了学生出彩的机制,他喜欢在放学前最后一节课,先给学生讲解一个知识点,或是一种题型,并据此出一些中等偏上的题目,做出来便可提前放学,对较有解题思维的学生而论,这几乎是给了其提前回家的合法奖励,然而对绝大部分学生而论,有前面的讲课垫底,这也可说是认真听讲的回报,反之,只能留下直到做出题目为止。大部分学生都能对这种方式给出较好的答卷,从思维的拓展性和学生的兴趣程度看,这方式是明显有效的。长此以往,却是个拔尖补差的好机会。当然,这个方法的使用是有前提的,教师的付出能让学校认可,并同意对提前放学给予默许。

四、重视正向激励的作用

教师需要去发现学生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对解决的方法,教师的奖励和惩罚都是教学方式的一种,但是惩罚当是尽量减少,尤其是似罚抄类的方式。从潜意识层面而言,当在学生心里学习和惩罚挂钩的时候,厌学情绪几乎成为必然。部分教师喜欢采取让学生把错题抄几遍,具体遍数随着成绩的递减成倍数增长。然而这种方式并没有让学生记住,或者说,记住了这道题,但遇到其他类型的题目时,依然束手无策。教师在教学时,可采用更多的激励手段。很多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会按照学生的成绩水平给学生分级,这种现象在近年来甚至跟学生的其他品行和待遇挂上钩,在东部的某个城市重点中学,甚至还出现了按照学生成绩给学生分优良差等级,并给学生带红绿领巾的状况。其实,这种分级的手段如果不跟惩罚挂钩,而是和奖励挂钩,反而比所谓负向激励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和自信心。学生的基础和学习能力并不在同一个基准线,这是不争的事实,也是分级的本源。而其被批驳的最大因素,反而不在其本身,而是分级后,在待遇和标签上,被三六九等化了。分级只是多样化教学的辅助手段,我们所强调的正向激励手段,也就是譬如在平时的测试中,按照老师心中的学生成绩水准给学生们提前划定一个基准线,譬如平时每次测试都只能在75分到80分阶段的学生,如果能在连续两次的考试之中,达到85分之上的,便给其奖励。无论是当众表扬还是物质激励,对渴望被认可的学生而言,都是外部给予的一种认定。而奖励的重点在于连续性和可持续性,顾而强调是在学生的连续两次及以上的考试中,这是为了把对象更明显的区别出来,区别出是真正付出了努力从而获得回报的学生,还是靠着运气偶尔的超常发揮或者考试之中的一些小手段而得到了高回报的学生。总之,这种手段最需注意的一点是,让真正肯上进肯付出的学生得到合理的激励。

学生在小学阶段的可塑性是极强的,据过往的经历看,很多人的优势科目几乎是在小学阶段就奠定了,几乎不会大改。在小学阶段,特别偏好数学或是解题的学生,往往在初高中阶段相比起文科类科目,数理化学得更趁手。作为教师,所教导的不仅仅是部分拔尖的学生,而是整体水平稂莠不齐的整个班级,在我国普遍是大班教学的现阶段,教学需兼顾更广阔范围的学生,故而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往往会更注重整体的基础性教学,然而,那些在在中高难度的习题下所训练出来的思辨能力和做题的习惯和兴趣,却是帮助其在日后进入更高的教育阶段时尽快适应的高地。故而,如何帮助学生提高问题解决能力,却是课堂教学的一个更高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王慧琴.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9.

[2]陈和珍.新课程下小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及其培养[D].上海师范大学,2007.

[3]张振新.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复杂问题解决的认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

(作者单位:广西南宁市上林县塘红乡岜森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