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区域产业协同发展机制创新

2017-05-30黄英龙张国平葛娟郝放

企业科技与发展 2017年12期
关键词:协同创新一体化京津冀

黄英龙 张国平 葛娟 郝放

【摘 要】京津冀的协同发展需要在政府的主导下,利用各种方法构建起京津冀地区之间的利益共同体,使各自的沟通更加密切,从而使其在共同利益基础上的积极性得到最大发挥,形成政府之间协商制度的常态化。

【关键词】协同创新;京津冀;一体化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688(2017)12-0001-03

1 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的现状

1.1 京津冀地区产业发展失衡,梯度布局不尽合理

京津冀区域产业进行合理梯度布局能够很好地助力本地区经济的发展,充分发挥本身的比较优势,使产业转移和分工的速度加快,形成产业的聚合效应,促进产业健康发展。为了形成京津冀地区合理、高效的产业发展链条和严密的生产网络,产业梯度较高的地区应该重点发展先进的制造业,发挥其自身比较优势;而产业梯度较低的地区应该承担和接纳更多比较优势较低和相对落后的产业,发挥自身特长,并能不断吸收引入产业长期积累的成熟的管理经验和技术,也能使自身的经济结构得到改善,从而形成高效、合理的产业格局。但是,现在京津冀地区内部发展极不平衡,整体综合效应很难发挥。北京和天津的体量过大,发展的水平和质量远远高于河北,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整体效率受到影响和制约。

1.2 京津冀地区条块分割,产能重叠问题突出

京津冀地区山水相连,人员往来频繁,为京津冀的协同一体化化发展提供了条件。但是,由于历史等各种原因,三地各自为政,浓厚的“一亩三分地”的思想使它们为了自身利益,设立各种壁垒阻止资源在三地之间自由流动,地方保护色彩浓重,这就严重制约了区域的整体规划,阻碍了区域的协同发展,为京津冀一体化设置了人为的障碍。

与此同时,根据政府政策的精神,三地竞相扩大汽车产业规模,不仅于此,各地还在不断地扩大生产规模,这样就造成了产能重叠,产业竞争大于合作,京津冀之间相互抢夺资源和市场的现象严重,导致资源浪费,资源利用效率低下。

由此可见,政府的政策支持使产业重复严重,同构明显,资源浪费严重,效率低下,“一亩三分地”思想助推了条块分割,行政辖区独立也严重制约了一体化的进程。

2 促进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的思路

为了促进京津冀的协同发展,京津冀各地政府必须大力加块自身的顶层设计并不断加大落实力度,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京津冀地区经济科学高效协同创新发展。

2.1 加强政府顶层设计,统筹规划,抓好落实

在一体化顶层设计和监管缺失的情况下,京津冀地区各自为政,各行其是,地方保护主义盛行,严重影响了区域规模效应的发挥,也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同时也使区域的经济发展整体规划很难进行。为此,中央政府专门成立了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并制定了《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对京津冀的产业功能、区域定位等进行重新划分,使其更加科学、更加高效。这样就使京津冀区域发展有了总章程,有了总的行动指南。

京津冀三地产业的同构问题,资源浪费问题及“一亩三分地”的思想严重地阻碍了京津冀产业的协同发展,制约了三地自身比较优势的充分发挥,以及彼此之间资源的优势互补和互利共赢,上述问题的解决就成为京津冀协同健康发展的首要任务。为此,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要统筹全局,去除“一亩三分地”的落后思想,秉承一盘棋的框架,促进京津冀各地区之间的资源配置的合理流动,并发挥三地的各自优势,形成京津冀地区的整体竞争力。其次,要做好京津冀三地的自身职责担当。北京需将全国政治、科技、文化的职能发挥得淋漓尽致,逐步纾解非首都功能,使其更能发挥自身优势;天津則要大力发展成为国家先进的制造研发基地、改革开放的试验区、金融创新发展和国际航运的核心示范区;河北要承接京津产业转移的任务,并不断促进新型城镇试验区建设,不断促进城乡统筹、产业转移升级工作,力争把河北建成生态环境优美的地区,建成商贸、物流、基地一流的产业地区。

2.2 抢抓机遇,明确自身定位

坚持正确的路线,狠抓具体落实,在自身定位明确的基础上,制定自身发展的细则,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完善,力求自身的优势最大限度地发挥;与此同时,还要加强和其他地区的沟通、协调,形成共同发展的合力。

北京应重点解决日益严重的“大城市病”问题,不断疏解首都功能,转移非首都功能产业,淘汰过剩产能和产业,为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空间和资源,通过不断努力,力求成为世界顶级城市;河北则要积极承接京津产业转移,力求形成产业转型升级、统筹城乡 新型城镇化的试验区和示范区;天津则要大力发展高端制造业,不断使天津成为国家先进的制造研发基地、改革开放的试验区、金融创新发展和国际航运的核心示范区,形成与河北制造业的明显差异。

京津冀要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的指导下,加强各地沟通交流,建立互动机制,优化资源配置,整合建立高效的产业分工新格局,逐步实现三地的资源共享,联动发展。除此之外,还应积极建立“4+N”的产业格局,率先进行实验平台。“4”是指曹妃甸产城融合发展示范区、滨海中关村科技园、新机场临空经济合作区及张家口和承德生态功能保护区,它们之间既分工又合作,各司其职,各尽所能,共同助力整体功能的最大迸发;“N”则指大量的科技园区。

2.3 促进河北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缩小与京津之间的发展落差

河北经济发展的落后,是制约京津冀之间良性互动、资源共享、有效发展的重要因素,这使京津冀各地区之间均衡化发展受到影响,协同创新发展进程受到极大影响,必须着力解决上述问题,不断缩小各地区之间的差距。

《京津冀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公布,有力地促进了京津冀经济的协同创新发展,为其提供发展的蓝图和行动指南,明确了各自发展的目标、功能定位及详尽的政策措施,使各自发展的方向更加明确,同时还把河北纳入国家战略规划,着力加快发展,并将解决河北与京津的发展落差上升到国家层面进行周密部署。发展规划的公布,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向纵深推进的重要指导性文件,为京津冀的一体化建设提供了制度的保障。

3 京津冀产业协同创新机制的构建

京津冀协同一体化发展需要有一个科学、高效、健全的运行机制,这就要大力构建京津冀地区各产业之间上、下游的合理分工、协作,不断促进其亲密合作,建立一种亲密无间的利益共享和激励机制,促进京津冀协同创新健康有序发展。

3.1 建立京津冀各地区间充分共享的利益分配机制,加速京津冀区域要素的合理高效自由流动

要素共享机制是指京津冀之间的信息要素、自然资源要素和劳动力要素及经济数据和相关的重要信息,做到公开透明、统一协调、共同规划、合理分配,达到资源最优配置。为此,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首先,要建立一种平等的沟通协商机制,充分利用和挖掘网络资源的各种优势,让其为经济发展服务。其次,必须去除各自为政、狭隘利己的思想禁锢,破除各种地方保护性和歧视性做法,努力使资源在各地区之间自由流动,形成一种互济高效的发展模式。最后,还要加快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公路、铁路、地铁等各种交通设施的投资,打造“1小时交通圈”,使各相邻城市之间的地理距离和经济距离及心理距离大大缩短,进而解决制约三地自然资源共享的瓶颈问题,促进资源自由合理流动,优化资源配置。

3.2 完善环境保护机制,发展低碳产业

京津冀协同发展除了要有健全的要素共享机制,还应具备一个完善的环境保护机制,因为环境问题尤其是大气污染问题已经成为京津冀地区发展的重要问题,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障碍。解决这一问题势在必行,为京津冀协同发展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也为这一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的基础。

京津冀彼此之间的关联性特别强,环境污染的传导性明显,一个地区的污染问题会牵动其他地区的健康发展。因此,作为一个发展整体,应该共同面对资源和环境的双重压力。2015年12月编制的《京津冀协同发展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重要指导,在这一规划的指导下各地积极行动,重点发展低污染、低能耗的低碳产业,使低碳产业不断与新能源、航天及各种技术信息产业高度融合,形成聚合效应;河北则把重点放在淘汰落后产能,并把环保产业的发展放在首位,因为环境保护关系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除此之外,还要加大节能产业的开发,加快环保相关联的装备制造业的研发速度。

3.3 大力促进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拓展产业对接渠道

创新发展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引擎,有利于激发各地区的积极性,不断迸发创新活力,是促进京津冀地区一体化进程的重要保证,也是助力京津冀地区特色发展的重要前提。构建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需要河北地区积极做好京津地区科技成果的转移承接工作,为河北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除此之外,构建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还需要不断培育和构建附加值比较高的新兴产业,加大产业前沿的研发力度,构建“研发在京津、制造在河北”的布局,不断促进京津冀之间的优势互补,形成资源高度互享、高效运转的协同发展,一体化程度较高的增长极。

3.4 促进京津冀之间利益统筹机制建设,发挥各地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京津冀地区之间经济发展的联动性很强,有利于协调统筹区内各方利益,积极参与一体化的构建进程;也有利于统筹城乡发展、政府联动、民间组织的积极参与,形成巨大的聚合效应,这为统筹联动机制的构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构建京津冀统筹联动机制需要在政府主導下,建立政府间的工作联系,并发挥它们的积极性,形成协商的常态化和制度化,逐步突破行政壁垒,形成利益共享机制;与此同时,统筹联动机制的构建还需要建立公平的竞争机制,做好政府之间的对接工作,促进政府内的联动,需要加快服务型政府建设,精简机构,提高办事效率,需要政府适时调整相关产业生产,推进企业转型升级和区域合理布局,并用市场的力量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政策制定和资源的高效流通。

优化创新环境,促进高新技术的发展,为京津冀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提供基础,切实对京津冀产业转型升级起到推动作用。

参 考 文 献

[1]毛汉英.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机制创新与区域政策研究[J].地理科学进展,2017(1).

[2]李君艳.京津冀地区产业协同发展策略研究[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2015.

[3]张楠.京津冀协同发展下产业转移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7.

[责任编辑:邓进利]

猜你喜欢

协同创新一体化京津冀
云服务环境下的高校协同创新研究
校企联合培养卓越工程师的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建设研究
高校脑科学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克里米亚完成入俄“一体化”
京津冀大联合向纵深突破
京津冀一化
养老“京津冀一体化”谨慎乐观看
京津冀一体化如何实现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