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产教融合的应用型本科院校育人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2017-05-30李俊蔡可键温小栋
李俊 蔡可键 温小栋
摘 要:产教融合是基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思想,要求高校与企业相互融入,共同介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是实现应用型本科院校自我发展及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文章以应用型本科高校高等教育转型为背景,以宁波工程学院土木工程专业为例,对基于“产教融合、工学交替”育人模式进行了研究与实践,提出了本科层次高等教育教学体系构建的步骤和方法。
关键词:产教融合;应用型本科院校;育人模式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7)13-0060-03
Abstract: The 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 and education is based on the combination of work and study, which requires universities and enterprises to integrate with each other. They need jointly get involved in the whole process of talent cultivation. It is an important way for the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ies to develop themselves and to serve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Based on the transform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in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ies, taking the civil engineering of Ningbo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studies the cultivation mode of 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 and education and combination of research and practice.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steps and method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teaching system of undergraduate higher education.
Keywords: 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 and education;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ies; education mode
產教融合是当前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研究的热点问题,基于产教融合的应用型本科育人模式备受关注。然而要实现这种模式的人才培养,需要解决诸如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实践教学方式等许多问题。其中,探索构建“产教融合”的育人模式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
一、应用型本科院校“产教融合”的内涵思考
本科层次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定位,决定了其培养的人才需要具有较强的行业适应能力和市场对专业性人才的需求。行业岗位所需要的专业知识、工程技能和职业素养就是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的具体目标。基于此目标构建的育人模式,必须要求能够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因此,需要坚持紧密与专业对应行业需求接轨的原则[1]。
应用型本科院校作为区域知识积累、创造与传播的主体,是原始性创新、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的重要载体与平台,产教融合已成为高校自我发展及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2]。
产教融合通常是指生产与教育的一体化,在生产实境中教学,在教学中生产,生产和教学密不可分,水乳交融[3]。近年来,产教融合随着国家引导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大力发展现代工程教育等国家高等教育战略的提出而逐渐成为焦点。目前,产教融合正在社会各界的推动下如火如荼的开展,成立了相关的应用技术大学(学院) 联盟,并建立了产教融合发展战略国际论坛,作为教育界、产业界、学术界与各级政府共同推动中国教育改革创新和全球教育合作交流的平台[4]。
应用型本科院校肩负着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使命。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客观上又要求产教融合。因此,高等院校为了完成人才培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必然有寻求产教融合的动力[5,6]。
二、“产教融合、工学交替”育人模式的关键问题分析
(一)应用型本科院校主体分析
随着我国教育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经济结构的转变,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定位和人才培养的目标也应逐渐适应现代社会对应用型本科层次人才的需求。
但是部分地方本科高校,还是坚持传统高校的定位,发展方向为科研学术型高校,以培养学术型人才为主,与地方行业、产业需求严重脱节。
因此,应用型本科院校作为办学主体,需要不断强化产教融合意识,明确自身的产教融合定位,根据地方经济发展需求和学校特色资源,不断推进学校应用型学科建设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提升自身科研水平和人才培养的能力。进一步建立与完善“产教融合”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管理制度,不断更新教学管理管理制度,体现与时俱进的现代教育理念,建立根据学校和本专业的发展不断更新的机制。
(二)行业企业参与分析
产教融合育人模式的顺利开展,离不开行业企业的支持与合作。因此,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所在地的文化氛围、政策环境、市场环境等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也具有重要的影响。
目前,我国大部分企业参与“产教融合”育人模式的积极性、有效性不足。部分企业受传统观念影响,认为企业没有人才培养的义务,仅仅是把合作当成是选择人才的途径,并未实际参与人才培养的过程。同时,追求短期效益,企业基于临时用工的需求,需要具有一定专业技术的工程人才在企业任务紧张时协助完成部分专业工作,双方在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缺乏全程介入、合作培养的长效体制和机制,效果极其有限。当然,由于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企业对大学生实践学习的安全风险有较大的顾虑,导致企业和高校合作的有效机制尚未建立,对企业与高校的合作产生一定影响。
行业企业的参与一旦出现形式化的现象,产教融合肯定不能为企业和高校内在发展助力。因此,產教融合的育人模式探索中需要分析研究高校与企业的有效协同,努力创造产教双方共赢的局面。
(三)产教双方融合模式分析
产教双方的有机融合才能顺利完成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过程,提升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
目前,产教双方的合作,以共建研发机构、共建人才培养实践基地等方式最为普遍。一方面高校根据自身优势学科和特色资源提供技术、人才、实验室,企业基于技术提升、产品及服务创新能力等需求,企业提供项目、资金、工程应用,以技术开发与科学研究为结合点。另一方面,大学生进入企业的工地实习,高校教师到企业担任顾问或挂职,企业人员在高校合作授课,或者企业员工到高校接受新技术的培训,共建长期稳定的教学实训基地等方式,以人力资源交流相互结合。通过两个合作方式产生的成果来维持双方稳定的合作关系。
因此,分析研究产教双方融合的具体模式,建立高校与行业的合作长期有效机制,实现高校与企业的良性互动,才能真正建立起产教融合的育人模式。
三、基于“产教融合、工学交替”育人模式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路径
(一)基于“执业工程师”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鲜明
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是顶层设计,为了适应新形势下土木工程行业对工程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本专业在加强土木工程领域发展趋势以及人才需求的调查研究基础上,广泛开展了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与培养模式的调研论证,成立了由高校、企业、行业协会等组成的土木工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根据土木工程产业发展需要,指导本专业方向的设置与调整,不断优化设置,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基于“执业工程师”的土木工程专业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及定位(图1)。
(二)分层培养、突出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
在具有我院特色的土木工程专业培养目标及定位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即在国家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的指导下,结合企业需求合理设置课程体系,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制定具有特色的人才培养标准和培养计划,优化特色培养,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土木工程学科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获得现代土木工程师基本训练,具有创新创业意识、基础理论知识扎实、实践能力突出,具备工程技术与管理核心技能,同时按照分层培养的原则提出了“精(施工)、能(设计)、会(管理)”的基本能力定位和 “高(素质)、精(施工)、强(设计)”的能力提升目标,以面向工程一线的高层次工程技术人员为培养目标,探索实施“产教融合”的育人模式,以素质教育为主线,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培养为重点的土木程人才培养新体系。
(三)探究建设三位一体的课程体系与四个平台贯通的实践体系
土木工程专业培养方案坚持“基础理论扎实,专业知识宽广,执业能力突出”的原则,依据培养目标和能力矩阵,对课程体系进行整体设计,对原有课程进行整合重组,改革构建了以核心课程为中心的核层式课程群结构体系,即核心课程、一般课程和拓展课程三位一体。
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对实践教学体系进行了改革,坚持“注重工程素质、突出工程应用、强化工程实践”的原则,有针对性地安排实习实践,构建了基础实验教学、工程基础训练、综合运用实践和综合素质拓展四个平台相互贯通的工程实践体系,打造互动渐进的全方位工程实践应用能力训练体系。
在现有的课程内容的基础上,以工程专业的综合性、课程设计的实用性与创新教学的科学性为指导原则,结合优势专业特点,不断优化建设,强化实践教学体系 “四个平台”的相互贯通,对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丰富和调整(图2)。
改革课程安排,按照土木工程的特点来进行,涵盖了知识、能力、素质、实践、创新等5个方面,教学环节、教学进程安排合理。坚持工程应用创新能力导向原则,推进课程建设。突出本优势专业的应用型工程教育特色,强化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实现高质量的人才培养工作。
(四)建设高质量的实验室与实践基地
我院不断挖掘自身潜力,大力筹措资金,努力加强专业实验室基础设施建设,成立了12个专业实验室(图3),改革实验室管理体制,更新实验教学内容,进一步增加创新类的实践项目。改善实验条件,抓好实验教学内容的改革,全面推进实验室开放。切实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建立起教学、创新、科研三结合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
开展建设的校内实习基地不仅提供设备供学生使用,还选拔了多名经验丰富的一线工程师直接指导学生实验和实习,有效提高了教学质量;测量实习基地是利用学校校园,既保证了测量场地,学生实习安全也有保障。
同时,我院教师主动出击,多方协商,以现有的一个浙江省省级大学校外实践教育基地为龙头指引,与27家土建类企业也签订了产教合作协议,建立了稳定的、能覆盖所设专业方向的校外实践基地,保证了实践教学的顺利实施。
(五)开发完成了实习就业管理系统,为工学交替的实施质量提供了保障
开发完成了实习就业管理系统,实现了暑期专业实习和就业实施过程的信息发布、简历提交、面试、考核等管理过程的高效运行,为暑期专业实习的落实和实习质量提供了保障。
学院开发完成了学生业绩、实习、就业管理系统,实现了暑期专业实习和就业实施过程的信息发布、简历提交、面试、考核等管理过程的高效运行,方便了企业、教师、学生进行查看和有针对性的选择学生推荐实习和就业,形成良性竞争机制鼓励学生以增加业绩点方式引起实习单位和招聘企业的关注并择优录用,为暑期专业实习的落实和实习质量提供了保障。
我校“工学交替”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运转如下,即正常教学期内的课堂理论学习,在寒暑假期有组织地开展与专业相关的实践环节学习,实践环节在我校签订产教合作协议的基地进行,由校办企业导师和学校教师共同指导完成,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相互交替提升学习,完成了本科人才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实习就业管理系统的建成和运行,有效的保证了我校土木工程“工学交替”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
四、结束语
应用型本科院校应当坚持立足地方,结合区域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和特点,积极探索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产教融合育人模式,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形成优势特色。充分发挥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提升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同时,不断提高校自身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水平。作者所在高校的土木工程专业方向基于产教融合的应用型本科育人模式的实践做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可为同类高校专业建设提供了借鉴。
参考文献:
[1]葛雷,金巨波,王玉峰.基于企业模式的产教融合、工学结合实践教学体系构建[J].信息与电脑,2015(08):61-62.
[2]柳友荣,项桂娥,王剑程.应用型本科院校产教融合模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5(05):64-68.
[3]曹丹.从“校企合作”到“产教融合”——应用型本科高校推进产教深度融合的困惑与思考[J].天中学刊,2015(01):133-138.
[4]崔民日,周治勇.地方本科高校、企业、政府产教融合对策研究——以协同创新为视角[J].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学报,2015(04):118-123.
[5]王辉.基于目标导向的“产教融合”内涵探析[J].安顺学院学报,2015(03):66-68.
[6]陈年友,周常青,吴祝平.产教融合的内涵与实现途径[J].中国高校科技,2014(08):4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