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养老金融业务的对策研究
2017-05-30陈涵郑欣黄新颜炳辉
陈涵 郑欣 黄新 颜炳辉
摘 要: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老年人口增速逐年变大,有研究预测过我国60岁以上的人口占比三年后将接近20%。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代背景下,养老产业的发展已成为调整经济结构、改善民生问题的重要力量和硬性要求。养老金融,作为支持产业发展的重要部分,面临利率市场化和金融脱媒化等市场环境,未来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也将为金融机构的改革发展提供新机遇。养老金融不仅可以为金融机构带来长期稳定的业务收入和新的利润增长点,而且可以加速金融机构转型升级,促进服务模式和金融产品的创新。但是,我国当前的养老产业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处于较低水平,而且相关的配套金融服务比较滞后。本文从我国的养老问题入手,分析当前我国的养老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基于以商业银行为代表的金融机构养老金融业务创新,希望在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并结合当前国情的基础上,加快养老金融创新,促进改善民生问题。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 养老金融 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F8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7)05(b)-046-02
根据联合国相关研究显示,我国社会在2050年将步入人口深度老年化阶段。这就意味着,届时养老需求将有新层次的突破。养老产业也是一种新兴起的消费产业,涵盖老年人在衣食住用行等各方面的需求。养老产业可以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以通过促进生产、提高消费和带动就业等手段,发挥重要的经济发展助推作用。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是目前在世界范围内普遍实行的三种养老模式。其中,居家养老拥有主要的地位,占比96%左右。随着发展养老产业的需求增长,政府对养老的政策支持力度也不断加强。近年来,养老金融概念迅速成为热门,各金融机构纷纷顺势推行各类养老理财产品。不过,大部分的养老理财产品都是以中短期理财为主,购买门槛和风险收益等都类似常规理财产品,只是在收益率上稍微提高,不能完全体现养老金融的核心投资理念。但是,在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发展养老金融业务的过程中,养老金融业务模式同质化现象特别严重,而且养老金融市场结构失衡问题也没有妥善处理。本文基于创新养老金融服务模式的视角,借鉴当前国外养老金融发展经验,并结合我国当前的养老金融发展现状展开深入分析,希望以商业银行为代表的金融机构能够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明确养老金融发展策略,创新养老金融业务发展模式,弥补养老金融业务的不足和短板。
1 文献综述
针对养老金融问题,国内学者已经有了丰富的研究成果。但是,大多数的研究都是在探讨养老问题的解决,没有就如何创新养老金融业务展开深入分析。
张佩、毛茜(2014)针对养老资金运作问题,通过借鉴国外优惠税收政策和放松投资监管,理顺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管理体制,提出在养老产业的金融支持上,通过住房反向抵押贷款、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和长期护理保险,为养老产业提供良好的金融支持[1]。余全强(2014)通过分析我国居民养老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养老金融的概念,并系统论证养老金融发展的必要性。最后,从提高财政税收的扶持力度、放松监管、鼓励金融创新、推进养老金与资本市场对接等几个方面,提出发展养老金融的建议,从而完善我国养老体系和支持养老事业的发展[2]。冯丽英(2015)提出,随着基本养老保险和职业年金相关制度出台,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架构基本完成,将倒逼商业银行相关业务转型,推动银行参与养老金融服务的产品设计和运营业务。随着“二孩”政策的放开,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为商业银行养老金融业务提供了更加有利的发展机遇[3]。孙文灿(2015)认为养老金融支持面临养老机构组织形式制约金融支持的困境。民办养老机构虽然可以获得财政补贴和税费优惠,但很难满足公司治理、盈利能力、现金流等授信准入的基础条件[4]。姚余栋,王赓宇(2016)肯定了发展养老金融对中国的重要意义,解决人口老龄化并涉及宏观经济金融的发展,而且养老基金投资是证券投资基金业的重要构成。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角度来看,发展养老金融需要有多种模式和产品的有效供给,依靠政府和市场的通力合作共同贯彻创新理念[5]。
综上所述,虽然国内学者对养老金融发展模式及现状进行了研究,而且研究成果比较丰富。但是,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的不断加剧,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创新养老金融业务迫在眉睫。本文基于这一点提出创新意见,旨在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养老金融体系。
2 我国养老金融现状及国外经验借鉴
目前,我国养老金融产业才刚刚发展起来,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和不足,例如养老金融支持服务的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够、养老金管理水平整体偏低等。从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来看,社区的养老机构床位严重缺乏,远低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而且,部分设施都比较简陋而且功能都普遍单一。此外,城乡养老业务发展不平衡,存在很大的差距。在養老服务设施建设中,政府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养老资金大部分来源于财政投入。当然,银行信贷资金和民间资本也可以支持养老,但是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从养老资金的管理来看,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方向集中在购买国债和存入银行。这两种投资方式所带来的收益都比较低,很难实现养老金的保值增值。随着老龄化压力的增大和养老金缺口的拉大,我国的养老金市场化运营迫在眉睫。为了能够更好地加快创新发展养老金融步伐,我国的养老金融产业需要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探寻适合国情的发展模式。
早在20世纪60年代,大部分发达国家已经面临人口老龄化危机。在解决老年人口不断增多的问题上,发达国家基于自身国情采取一系列应对措施。特别是在养老金融产业方面,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拥有宝贵的借鉴意义。在养老服务开展成功的国家中,瑞典和日本是重要的代表。这两个国家之所以会成功,与养老服务体系健全、养老服务基础设施完善是分不开的。高税收、高福利是瑞典这个国家的典型特征,正是因为如此,瑞典的养老服务费用基本上通过政府财政拨款来提供,普通的居民负责承担的费用低于10%。此外,日本为了更好地解决社会老龄化,分别实施了相关的制度。在长时间的探索与具体实践中,日本实现了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全方位的完善。从投资渠道的广泛程度以及投资收益的稳定性来看,美国的养老金投资存在巨大的优势。美国养老金已然变成股市中最大的机构投资者,积极拓展如基础设施、房地产、私募基金等全新投资渠道。最后,实施养老保险制度比较早的国家是德国,早年就颁布了相关的法律来提高运行效率。
3 养老金融业务创新分析
我国养老金融业务的创新,需要兼顾三个方面的内容。其一,是以政府为中心极力建设全方位系统化的养老服务体系。政府在养老体系建设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制度安排、设计规划和市场监管等手段,以及实施税费优惠和补贴支持等政策配合养老金融业的发展。只要致力于这几个方面的措施,就可以基于顶层设计的角度构建全方位养老服务体系。其二,是在社会参与的环境中,携手打造多层次养老金融体系。社会养老服务市场不断开放,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要渐渐发挥,引导社会资本的投入,培育和扶持机构和企业发展,形成政府财政和民间资本互相协作、互为补充的养老金融体系。其三,是满足多样化养老服务需求的专业化运营。在部分地区设立养老金专业运营公司,提升养老金的专业化水平,满足养老企业和老年人多样化和个性化的养老需求。
为了使得金融市场成为养老业务的强有力支撑,提出创新金融机构发展养老业务模式相关对策。首先,我们必须明确养老金融发展的具体策略方针,从而进行组织结构的完善。当前,在互联网冲击下,商业银行正面临关键的转型时期,盈利模式在不断变化中。养老产业,作为顺应经济新常态而发展的新兴产业,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为商业银行提供了发展机遇,即如何粘住老年客群是商业银行利润新的增长点。其次,弥补养老金融业务资质短板,积极争取政策优惠。养老金管理部门必须能保持与银行监管部门和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之间的联系沟通,争取获得管理资格,尤其是养老金投资管理的资格。一般而言,商业银行应该积极争取养老金融投资管理人资格,全力迎接养老基金投资管理新挑战。此外,我们应该及时积极关注“以房养老”等市场新生事物。“以房养老”是指老年人为了定期取得一定数额养老金,接受老年公寓服务,而将自己的房屋出租或者抵押的一种养老方式。当老人去世后,住房使用权由银行或保险公司类金融机构进行回收。从某种程度来说,这样的养老方式是对养老保障机制的一种完善。“以房养老”模式的采用可以有效减轻政府的压力,满足“失独”和“空巢”老人的养老需求。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减轻子女的负担,还可以拓展金融机构的业务。最后,政府必须加大养老金融人力资源投入力度。养老金融业务毕竟还算是新兴事物,其较高的专业性和极强的政策性,要求银行的内部工作人员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良好的道德素质。因此,商业银行应该积极培育专业型的销售团队负责养老金融业务的营销环节。根据相关的资料和研究表明,存款利率的不断下降会提高居民选择养老金融业务的积极性。员工和经理的职业技能培训是商业银行必不可少的,定时定期地开展一系列的人力资源培训,从一定程度上提高工作人员的精算能力和咨询服务能力。
4 结语
本文针对我国养老问题,结合当前国家发展形势,提出了创新养老金融业务的观点。此外,通过对以商业银行为代表的金融机构提出相应的创新发展政策建议,希望通过政府和市场的共同努力,有效解决当前养老困境,積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当然,目前的研究也只能是定性的提出解决措施,具体的实施效果和实践过程中可能面临的问题,并没有能够细致分析。但是,随着政府和市场的不断摸索和大胆创新,养老行业一定会不断地得到完善。
参考文献
[1] 张佩,毛茜.中国养老金融创新发展:现实障碍、经验借鉴与应对策略[J].西南金融,2014(07).
[2] 余全强.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发展养老金融的必要性及对策分析[J].金融经济,2014(14).
[3] 冯丽英.商业银行养老金融业务转型[J].首席财务官,2015(21).
[4] 孙文灿.推进养老金融创新-促进养老服务业加快发展[J].社会福利,2015(08).
[5] 姚余栋,王赓宇.发展养老金融与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J].金融论坛,201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