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中美高校学位教育模式的比较研究

2017-05-30刘毅

高教学刊 2017年14期
关键词:教育模式启示特点

刘毅

摘 要:作为现代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高校学位教育对于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大学生数量和质量都得到了显著的提升。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教育模式和效果仍存在较大差距。美国有着世界高等级教育水平,不仅教育理念有着显著先进性,且教育模式亦在全球范圍内广受好评,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认可和效仿,而这也是保持美国国际经济和综合地位的关键所在。对此,文章以美国高校学位教育模式为切入点,综合分析了美国高校学位教育的架构及其特点,也探讨了中国高校学位教育的突出特点,并总结了美国高校学位教育模式对我国的启发,以期为我国高等教育培养模式的优化和改良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学位教育;教育模式;特点;启示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7)14-0009-04

Abstract: As the important component of modern educational system, college degree education intended to promote social progress and development has very important significance.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cause in our country, the quantity and quality of college students have got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But compared with developed countries, China's education mode and the effect is still large gap. The U.S.A. has the world first-class level of education, not only has significantly advanced education idea, education mode and also popular in the global scope, has won the acceptance of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and to follow, which is to keep the international economy and the key to comprehensive status. Thus, this article takes American college degree education mode as the breakthrough point and makes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the architecture and its characteristics of degree education in America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n, it discusses the prominent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college degree education, and sums up the implications of American college degree education mode to our country, in order to provide a beneficial reference for the optimization and improvement for the training mode of higher education in China.

Keywords: degree education; educational mode; characteristic; implications

一、美國高校学位教育的架构概述

(一)美国学位教育的课程设置重点

美国高校学位教育课程对基础理论课程的重视度非常高,在学分制上能够较为明显地体现出来。其中,8门必修课和选修课的学分总和达到了24分,占到了总学分的80%。同时,美国学位教育中并没有完全统一和明确的专业目录,学科的设置也非常灵活,且相当鼓励学科交叉。因为跨专业、跨学科的学习,不但能够让学生有更多的知识涉猎,还能够实现对多元化人才的培养。此外,美国学位教育还非常注重科研训练和课程更新。在日常教学中,院校都制定了较为详细的研究生科研计划,以供学生能够更好地体现个人价值。同时,美国院校每年还会投入较多精力和资源用于课程内容的更新,将更多的新理念、新知识和科研成果引入到教学课程中,进而加快成果的转化,及时丰富和补充学生所掌握的理论知识。

(二)美国学位教育的主要培养目标

美国学位教育中设立了学术性学位和专业性学位两种,而这也是美国学位教育的重要培养目标。其中学术性学位是指创造新知识以及探索未知领域的人才,专业性学位则是指应用型人才,能够合理地运用所学习到和掌握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服务于社会需求及个人发展的人才。学术性学位和专业性学位都是美国学位教育的关注重点,两者共同构成了美国学位教育体系。而在教育培养过程中,学术性学位在日常教学和培养偏重于对基础理论知识的训练,重在帮助学生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促其通过个人的钻研和发现发表原创性论文;而专业性学位则更倾向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

(三)美国学位教育的人才培养过程

在美国学位教育人才培养过程中,除导师指导外,高校通常还会增设指导委员会,负责学生的日常指导。指导委员会一般由3-5人组成,全面负责学生培养工作的组织和开展,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选择兴趣相同的导师进行交流,而这一过程也能够提高导师对学生的指导和教育水平。此外,美国学位教育上还非常强调“教研产一体化”教学。美国院校与企业之间的联系非常紧密,企业为院校提供大量的教育和科研经费,而院校则为企业输送大量的专业性人才。此举不仅能保障了学生教育综合质量,还能够为院校招揽更多企业提供教育和科研经费,以此增强院校的综合竞争力。

(四)美国学位教育的质量管理对象

美国学位教育质量管理主要围绕考核制度和论文质量评定两方面展开。绩效考核方面,各院校都有一套相对完善的教学评价制度,对学生课程成绩进行综合评定,以确定其能否升入下一年级。而在论文质量评定上,学生必须要严格遵循论文撰写规定,从论文选题到论文答辩,独立完成论文撰写,并通过层层审核和筛查,体现出独立的科研能力和创造能力,最终才能够获得学位。

二、美国高校学位教育模式的主要特点

(一)培养目标多元化

美国高校学位教育提倡多元化的培养目标,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及对知识的探索精神,学术型、学者型和技术型人才都是其教育培养的重要目标。在实际教育培养过程中,院校会根据学生的偏好和兴趣,有侧重性地引导学生选择适合于自己的相关课程。同时,美国学位教育还非常注重对学生原创能力的培养。即,在实际教学培养过程中,导师会从不同的角度出发,通过教学实践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开展原创性研究,帮助学生在掌握全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最大化地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课程设置灵活化

在课程设置上,美国高校学位教育划分为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选修课程。近年来,各院校基础授课课时在不断增加,专业课课时也在不断调整,其目的在于加强对学生文理学科知识的教育,同时加强学科知识的渗透和交叉,以此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在教育培养实践中,美国院校还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选修课程,一来在更大范围内满足学生的兴趣需求,二来也是强调对学生自主选择权的尊重,使学生能够在课内课外都得到充分的锻炼。此外,美国高校还为学生提供了充足的实践机会。例如,在美国各研究领域,如海洋、军事和宇宙空间技术方面,都有大量学生参与实验过程,以开辟更多渠道,借助社会的力量来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

(三)培养过程专业化

美国高校学位教育非常强调培养过程的专业化。首先,在招生录取方面,美国高校规定申请者的GPA必须达到既定标准,同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对于符合招生录取资格的申请者,还要经过专门的导师面试,才能最终确定能否获得录取资格。其次,美国高校学位教育上对于学位的获取也有着非常严格的规定。学生从选课、实习到论文的撰写,都有对应的学分标准予以量化,学生修完对应的学分即可毕业。虽然从理论上而言,学生通常可以在三到四年获取学位,但是实际上由于课程要求较高,以及学位获取难度较高,学生的培养时间也存在一定不稳定性。此外,美国高校学位教育也十分注重团队合作学习以及企业合作教学。现实中,美国大学生经常需要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研究工作,并在导师指导下进行学科交叉学习,以不断培养自身团队配合能力与知识迁移能力。其中,还有部分美国院校会与知名企业开展联合培训活动,鼓励学生提前进入企业学习和实践,借助岗位实际训练来不断磨练和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而这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企业人才短缺的问题。

(四)质量管理严格化

美国高校在学生质量管理上也倾注了大量精力,通过严格审核和把关,以确保教育培训的水平,使学生能够真正意义上为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具体地说,美国教育质量管理是由导师、学院和学生指导委员会共同负责,通过严格的筛选以控制学生的综合能力水平。例如,每年学院会控制学生的毕业率。其中在论文质量管理上,学生论文选题必须要具备一定的中期和长期研究目标。如美国著名的斯坦福大学,要求学生选题必须具有较强的前瞻性和技术性,而其中的空气等离子物理、耳蜗流体、大气动力学以及弹性力学等不仅是当前专业热门研究课题,而且对于科学发展具有良好的推动作用,是未来科学研究发展的重要方向。

三、中国高校学位教育模式的突出特点

(一)深受傳统儒家经学影响

春秋前,教育教学内容主要是以孔子倡导的儒家思想为主,围绕“礼、乐、射、御、书、数展开”,谓之“六艺”,并通过口耳传习与背诵来进行文化知识的传布;后经多次编辑和修订,又形成了《诗》、《书》、《易》、《礼》、《春秋》,谓之“五经”,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我国文化的发展和教育的实践。基于现状而论,我国高校学位教育模式至今仍沿袭着以“六艺”与“五经”为其内核,但已在不断地经典研究和诠释的过程中,实现了一定改良和进步。

(二)教学形式和目标一致化

长期以来,高校学位教育模式一直都沿用了“灌输模式”,提倡尽可能多的让每一位学生都掌握同样的成功经验,重在保障全体学生水平能够符合教学目标、满足社会需求。其运用基础在于前人的大量经验,让学生按照前人的成功经验进行学习和实践,从而节约了大量“走错路”、“走弯路”的时间,而这一过程同样也可以让学生在学习和摸索中得到相应研究成果,但通常都是在固定的思维模式下展开。这一特征极具中国特色,但由此衍生出的问题也较多,比如形成了“分数至上”的思想认识,认为教育教学只认分数,不重能力,导致“高分低能”现象屡见不鲜。

(三)强调以教师为教学的主导

中国传统教育最为显著的特色,即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主导,不强调教学本身形式,而倾向于學生对结论的共同认可,强调教育的权威性和教育内容的启示性;同时,较少采用口头考试,而多采用笔试进行学生能力的评估和判定。即便是在当下高等教育中,这一特性也相当明显。

四、美国高校学位教育模式对我国高校人才培养的启示

大学生教育培养作为高层次教育的重要组成,对于国内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美国高校学位教育培养模式在全球范围内具有非常高的影响力,值得国内高校的借鉴和学习。因此,国内各高校应综合各个方面不断优化大学生教育培养的理念和方法,加强大学生质量管理、创新高校课程培养模式,在加强对美国高校学位教育借鉴的基础上构建富有我国特色的大学生培养模式,为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提供更为全面的人才支持。针对美国高校学位教育模式对我国高校人才培养的启示,笔者总结了以下几点:

(一)理念——积极践行素质教育生本理念

客观地说,应试教育模式下“以分为本”的教学理念已不再适用于现代教育方针和发展方向,对于素质教育,要全面落实“以生为本”的教育观,彻底摒弃老套的管理模式,迅速变革整个管理领导班子,坚持民主化、人性化的管理方式;鼓励创新,不再把教师和学生拘泥于课堂中,让教师提高自身的授课技能;让学生解放天性,学有所得,真正地开智化教育,实现全面的素质化教育。对此,必须提高全体教职工的专业素质和认知水平,以发展实际为基础制定完善的教育制度,借鉴其他高校先进的人才选任制度,推动本校教职工整体素质的提升。具体地说,既要求高校加强师资队伍的培训与考核,积极开展学习活动,加强教师思想道德培训、业务培训,多寻找一些外出学习的机会,与兄弟学校进行交流、取经,开拓教师视野,使其有更多学习借鉴经验的机会;也要求高校必须对教师队伍进行定期考核,以激励教师教学工作积极性,全面而充分的调动全体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促其不断钻研新教学手法,发挥主观能动性,更加投入人才培养和教育工作之中。

(二)目标——制定多元化的人才培养目标

大学生教育培养模式是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因此在制定教育培养模式时,应该强调并设立多元化的培养目标,以最大限度满足企业和社会的发展需求。在实际教育培养过程中,既要重视对大学生专业知识的培养,也要强调对其创新意识的引导,使大学生不仅能够独立开展研究工作,还要能够保障日后就业能够为不同企业提供相应知识支持。

(三)课程——结合实际调整课程教学模式

对于我国高校学位教育存在的方式单一、内容滞后等问题,高校应结合前述要求制定相应目标,并基于此展开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以保证大学生教学模式能够满足其未来发展需求。并且,应尽量丰富专业课程的内容,积极发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索能力,改变传统课堂“重理论而轻研究”的现象,不仅要保障学生学有所成,还要付诸实践,服务于社会发展实际。此外,还应结合具体学情和高校实际,适当提高选修课程的比重。实践证明,大学选修课的设立,不仅能够最大化地满足大学生的个人兴趣爱好需求,还能够极大地丰富其知识内涵,拓展视野。当前,国内大学生选修课的数量非常有限,而且大多数选修课的课时数量非常少,选修课学分整体占比不足,导致学生普遍对于选修课程的重视程度不高。在此,国内高校应以实际为指导,合理提升选修课比重,提高选修课学分比重,并加大对各学科之间交叉融合的重视程度。

(四)环境——营造自由、宽松的学术氛围

宽松自由的学术环境能够为大学生学术研究提供更为适宜的环境,也能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奠定可靠基础。对此,高校应结合本校专业特色和教学现状,有针对性地改善学术环境,注重学术上的自由度,提倡独立思考的能力。与此同时,还要强调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與协作,形成平等、尊重的学术气氛,提升学生在学习和科研中的地位,通过充分发挥学生个人能力来带动国内整体学术的发展。

(五)管理——重视并加强教学质量的管理

现实中,很大一部分学生有着较为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但在科研和创新方面则存在明显的力不从心,这对于社会的发展极为不利。对此,高校必须重视这一问题,并要加强对教学质量的管理,严格把控入学质量,提升录取标准,优化考核模式。其次,对大学生的培养不应局限于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更重要的是能够深入到科研项目中,真正发挥出学生个人的科研能力,为社会做出应用的贡献。对此,高校要加强与各科研单位、企业之间的合作,充分利用企业与科研单位的设备资源优势和资金优势,为培养符合岗位需求的应用型人才提供良好的学习基础,以此结合内外力量不断提升高校教学质量。此外,还可借助与科研机构、企业之间的通力合作,来培养和训练大学生的综合研究能力,使之更适应市场发展和岗位需求,也为科研机构和企业的发展提供充裕的专业人才资源。

五、结束语

美国高校学位教育通常指与学术性相对的应用型教育,其目的旨在培养各专门领域从事实际应用工作的复合型实用人才,毕业后可被授予相应专业定向和学科领域的学位。从整体上看,美国高校学位教育模式更加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形成,且各学科培养目标明确,各具特色,切实结合了各专业学位人才的特点,着重强化对研究生基础知识、创新能力、组织管理等综合性应用型能力的培养。因此,探讨与研究美国高校学位教育模式,对改善我国高等教育现状、提高大学生学术水平具有一定现实意义,且值得各大高校在尊重我国基本国情的基础上积极借鉴和学习。

参考文献:

[1]史利平.中美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比较研究[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5(9):89-94.

[2]官芹芳.中美教育:不同的传统共同的挑战[J].上海教育,2015(6):58-59.

[3]韩雪,张兰威,马莺,等.浅析中美高等教育体制差别[J].中国校外教育,2016(19):172.

[4]张晶晶,何元贵.全球化视域下中美高等教育管理体系研究[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16(2):94-96.

[5]孙静艺.中美高校教育可持续发展要素比较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6(8):43-45.

[6]朱萍,施信疑.中美高校教育思维引导模式对比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6(12):64-66.

[7]康金莉.从中美高等教育对比看我国高等教育改革[J].中国成人教育,2015(8):120-122.

[8]秦秋.中美教育中的创造性比较及其启示[J].江蘇社会科学, 2016(5):268-272.

猜你喜欢

教育模式启示特点
浅论古代斯巴达的教育模式
西部高校信息学科的成人高等教育模式研究
中职音乐欣赏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国外跨境电子商务税收发展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微信辅助对外汉语口语教学研究
从语用学角度看英语口语交际活动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