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无锡市区域空间结构演化与电子信息产业竞争力评价研究①

2017-05-30曹炳汝付坤朋

中国商论 2017年19期
关键词:电子信息产业因子分析

曹炳汝 付坤朋

摘 要:在全面推进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历史机遇下,无锡市也加快了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脚步。本文从生产、市场、技术创新构建我国区域电子信息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并从四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中选取13个代表城市,运用因子分析法对其电子信息产业竞争力进行评价。通过对比分析,明确无锡市电子信息产业存在的优势与不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改善无锡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环境、推进电子信息产业快速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电子信息产业 竞争力评价 因子分析

中图分类号:F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7)07(a)-126-03

1 引言

电子信息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战略性、基础性、先导性产业,是加快工业技术转型升级,提高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建设水平的技术支撑和物质基础。近年来,我国电子信息产业抓住国家政策调整和国际产业转移的发展机遇,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实现产业稳步增长。在大力发展电子信息产业方面,无锡市做出了巨大的努力。据江苏省半导体行业协会统计,无锡集成电路设计业位居全国第四(仅次于深圳、上海、北京),集成电路制造业位居全国第二(仅次于上海),集成电路封装业位居全国第三(仅次于上海、苏州)。面对新的政策推動带来的发展机遇与挑战,研究无锡市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评价无锡市电子信息产业竞争力水平,抓住发展机遇,探寻如何推动无锡市电子信息产业快速发展尤为重要。

从国内外学者的研究趋势看,多数学者突出资本、技术以及产业政策的重要性,着重研究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却忽略了人才因素对提高产业竞争力的重要作用,许多研究在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的选取上主观成分较大,指标体系能够解释产业竞争力的程度十分有限。本文在结合前人已有研究成果上,运用因子分析法,以全国13个电子信息产业发达城市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其产业竞争力强弱及影响因素,结合实证结果,提出促进无锡市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2 研究对象和数据来源

目前,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已建设形成9个国家级信息产业基地和40个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园,并初步形成了珠三角地区、长三角地区、环渤海地区和中西部地区四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本研究以无锡电子信息产业为研究对象,选取全国四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的13个电子信息产业发达城市(北京、天津、上海、苏州、无锡、杭州、深圳、东莞、珠海、重庆、武汉、合肥、西安)作为实证分析对象,选取的城市具有代表性意义,能够充分体现中国各地区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水平。

本文所用相关指标数据,来源于各市统计年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中国电子新产业年鉴,各城市电子信息产业统计网以及各类互联网资源的相关统计数据,最后经作者整理所得。

3 研究方法

3.1 指标构建

本文在综合借鉴国内外学者有关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理论研究基础上,结合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特征,充分遵循科学性、系统性、客观性、可比性和可行性原则,科学、合理地选取评价指标。本研究从生产竞争力、市场竞争力和创新竞争力这三个一级指标构建电子信息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选取了11项分析指标构建电子信息产业竞争力评级指标体系。

3.1.1 生产竞争力指标

生产竞争力是决定产业有效供给能力的重要基础,产业投入与产出效率的高低强弱是评价电子信息产业是否具有竞争优势的重要指标,从生产竞争力角度评价产业的竞争潜力,可以采用资产总额(X1)、总产值(X2)、产业增加值(X3)、企业总数(X4)四个指标。

3.1.2 市场竞争力指标

市场表现是产业竞争力强弱高低的直接体现,直接描述产业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结果,直接反映产业竞争力强弱。从市场竞争力角度考察产业竞争力,可采用主营业务收入(X5)、利润总额(X6)、出口交货值(X7)三个指标。

3.1.3 创新竞争力指标

产业发展离不开技术进步的大力推动,产业技术水准及其创新指标是决定产业发展水平的物质基础和技术保障。考察电子信息产业的创新竞争力,可以采用R&D经费支出(X8)、科技活动人员数(X9)、专利申请数(X10)、科学技术支出(X11)指标。

3.2 评价方法

本文采用因子分析法来对电子信息产业竞争力进行评价研究。因子分析法的本质内容是利用降维的思想,将若干关联变量转化为少数几个综合变量(即公共因子),其中每个公共因子都可以表示为原始变量的线性组合,并且各公共因子之间互不相关,从而使得这些公共因子能够反映原始变量的绝大部分信息,且所含的信息互不重叠。因子分析法最常用的数学模型如下:

将原有变量综合成少数几个因子是因子分析的核心内容,在实证分析中,一般取特征值大于1的公因子,如果其累计方差贡献率超过85%时,就认为选取的公共因子可以较好地反映原始变量的绝大部分信息,用公共因子来代替原始变量。

4 无锡市电子信息产业竞争力的实证研究

4.1 KMO检验和Bartlett球形检验

由于原始指标值存在不同的数量级和量纲,不能放在一起直接进行比较,因此需要对原始指标值进行标准化处理。借助统计分析软件SPSS19.0对标准化处理后的数据进行因子分析,根据SPSS软件的运行结果,抽样测度值KMO为0.717,Bartlett球形检验伴随概率p值为0,小于0.05,显著性水平通过原假设,认为原始变量之间存在有意义的相关,适合做因子分析。

4.2 提取公共因子

根据因子分析步骤,利用SPSS软件的主成分分析法确定公因子个数,各因子旋转前和旋转后的特征值、方差贡献率和累积方差贡献率计算结果如表2所示。有2个公因子的特征值大于1,对应的方差贡献率为66.241%和25.222%,累积方差贡献率达到91.463%。表明这2个公共因子包含了11个原始指标的绝大部分信息,因此可以选用这两个公共因子来评价分析各市的电子信息产业竞争力。

确定公共因子后,可以进一步得到因子的载荷矩阵,因子载荷矩阵可以说明公共因子在各原始变量上的影响程度。要想在归纳出公共因子基础上对所研究的问题作出进一步的分析,还需要确定每个公共因子在实际意义。因此,本文用最大方差法旋转后得到了旋转后的载荷矩阵(见表3),与旋转之前相比,各个公因子的代表性变量更加清晰,能够更有效地解释公因子的实际含义。

表3是通过最大方差法对因子载荷矩阵进行25次因子旋转之后的结果,由表3可知:(1)公共因子1在资产总额(X1)、产业总产值(X2)、产业增加值(X3)、企业总数(X4)、主营业务收入(X5)、利润总额( X6)、出口交货值(X7)、专利申请数(X10)上具有较大载荷,反映产业的生产规模和市场规模,因此可以将其命名为规模因子F1;(2)公共因子2在R&D经费支出(X8)、科技活动人员数(X9)、科学技术支出(X11)上具有较大载荷,反映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因此可以将其命名为技术创新因子F2。

4.3 因子得分及评价模型的构建

在对公共因子载荷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回归法计算因子得分系数矩阵,计算得出原始变量的各公因子得分情况。具体表达式如下:

在此基础上,对公因子进行赋权,可以计算得到各城市的综合得分公式,表示如下:

F=(66.241F1+25.222F2)/91.463

根据上述模型可计算得出各城市电子信息产业单个因子得分及其综合竞争力得分情况,我们对其进行相应的排序,如表4所示。

4.4 无锡市电子信息产业竞争力实证结果与评价

将各市的原始指标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得到各市的综合得分结果(见表4)。表4中的负值代表样本的该市的电子信息产业规模水平、技术创新水平、综合竞争力低于13个城市的平均水平,正直表示高于平均水平。具体实证分析结果如下。

(1)無锡市电子信息产业的规模水平较低,与深圳、苏州等地相比还具有较大差距。无锡市电子信息产业规模因子得分为-3.3768,排名第9位,低于13市的平均水平,产业规模因子包括资产总额(X1)、产业总产值(X2)、产业增加值(X3)、企业总数(X4)、主营业务收入(X5)、利润总额( X6)、出口交货值(X7)、专利申请数(X10)。分析电子信息产业原始指标可以看出,无锡市的经济总量相比于深圳、上海、北京、苏州等市有较大差距,其在电子信息产业的资本投入、生产总值、营业收入、企业数量等方面均远远小于深圳、苏州等地,产业的规模较小,没有形成规模集聚效应。(2)无锡市电子信息产业的技术创新水平有待提高,成为无锡市电子信息产业综合竞争力水平进一步提升的障碍。无锡市电子信息产业的技术创新因子得分为-2.3892,低于13市的平均水平,产业技术创新因子包括R&D经费支出(X8)、科技活动人员数(X9)、科学技术支出(X11),远远低于北京、上海。分析电子信息产业原始指标可以发现,无锡市的研发经费投入、科技活动人数和科技技术支出指标均落后于北京、上海等地。目前,无锡市在集成电路产业方面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成果,集成电路设计业、制造业、封测业分别排名全国第四、第二和第三位,但是在电子信息产业总体方面来说,无锡市在技术研发投入上不足,技术创新水平有待提高。

5 结论与对策

本文构建了我国区域电子信息产业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从四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环渤海地区、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以及中西部地区中选取13个具有代表性的城市,通过将无锡市电子信息产业竞争力情况同其他12个城市进行对比分析,进而明确无锡市电子信息产业所存在的优势与不足。

实证分析结果可以看出,无锡市电子信息产业竞争力13个城市中处于中等水平,与深圳、北京、上海、苏州等地相比具有一定差距,其在产业规模以及技术创新能力方面都有待提升。根据实证分析结果,本文就提高无锡市电子信息产业竞争力提出了以下几点对策建议。

(1)调整产业的市场结构,推动无锡企业加大内销力度。由于全球经济的放缓以及人民币升值带来的影响,出口加工型企业对外贸易成本提高,同时欧美为主的国际市场消费能力大大降低,消费量呈现大幅度萎缩,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出口受到严峻挑战。另一方面,作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之一,消费对中国经济的拉动作用明显增强。据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2016年最终消费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3.4%,可见,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消费市场之一。无锡市电子信息企业应该充分利用市场的优势,积极引进重大项目向无锡落地,吸收国内外先进产业技术应用,大力推进产品创新,加大人力和资本投资力度,扩大产品国内市场销售份额,促使企业调整产品市场结构,加大内销力度,积极转型为国际市场与国内市场并重的骨干企业。(2)强化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完善无锡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基础。电子信息产业是知识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其发展建立在企业持续创新推动的基础上,创新能力和技术水平是保障电子信息企业市场竞争优势的核心要素。无锡市电子信息企业应该更加注重在产品研发能力方面的技术、资金以及人才的投入,提高企业自主研发能力和技术水平,摆脱对国外技术和标准的依赖,优化产品生产结构,发展具有较高附加值或其他信息服务业,不断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同时积极与上海、苏州等地电子信息产业集聚,加强本地区电子信息企业之间的科技和经济的合作与交流,实现优势互补,强化各自的优势发展区位。

参考文献

[1] 卢明华.从产业连角度论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J].中国科技论坛,2004(4).

[2] 王建刚.上海集成电路设计产业竞争力分析[J].上海大学学报, 2004(4).

[3] 杨鑫.我国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升级路径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 2007(12).

[4] 柴静.东莞电信信息产业升级研究[D].暨南大学,2010.

[5] 吴德进.福建省电子信息产业转型升级的路径[J].福建论坛-社会科学版,2013(1).

[6] 刘林青,谭力文.产业国际竞争的二维评价-基于全球价值链的思考[J].中国工业经济,2006(12).

[7] 蒋志刚.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国际竞争力影响因素研究[D].中南大学,2007.

①基金项目: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区域空间结构演化机理与模式体系构建研究(41430635)子项目长三角产业集聚与空间格局演化过程与规律研究2015.01-2019.12。

作者简介:曹炳汝(1960-),男,江苏张家港人,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区域经济及物流业发展规划等方面的研究。

猜你喜欢

电子信息产业因子分析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二胎概念股投资价值分析
基于主导产业视角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识别以及实证研究
基于省会城市经济发展程度的实证分析
山东省县域经济发展评价研究
实证分析会计信息对股价的影响
基于产业链视角的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探究
浅析全球电子信息产业价值链对我国的启示
京津冀电子信息产业集群企业协调创新机制研究
新型工业企业经济效益指标体系及其综合评价
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对外贸易存在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