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2017-05-30范翠萍
范翠萍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不是知识的容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是《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怎样培养学生自主性呢?这个问题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的效果和成败,也是新课改重点解决的问题之一,下面就此浅谈自己的几点认识。
一、营造自主学习的氛围,激发学习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善于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要尊重不同学生的情感、思维、兴趣、爱好,引导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由“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我爱学”。允许学生对问题有不同看法,尽管有时错误、荒诞不稽、幼稚可笑,但我们也要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如教学“认识人民币”时最后的练习可创设“售货员”与“顾客”的表演:一位学生扮售货员出示一个铅笔盒售价为9元5角8分,其余学生当顾客,谁先准备好付钱的方法,铅笔盒就卖给谁。在有趣的买卖实践活动中,把认识和使用人民币有机结合起来,培养了学生思维活动的灵活性。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身心自由,才能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生动的表演能营造愉悦的学习气氛,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一般来说,如果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感兴趣,他就会兴致勃勃地学习这方面的知识,并且广泛地涉猎与之有关的知识,遇到困难时表现出顽强的钻研精神。因此,要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就必须营造自主学习的氛围,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启动学生自主学习的关键
教学过程不是单纯的知识传递过程,而是师生互动、交往、沟通的过程,和谐的师生关系,能维系情感,消除学生对教师畏惧、戒备等不正常心理,使学生在快乐、轻松的氛围中积极思考,主动学习。否则,学生不想也不敢回答问题或提出自己不同的见解。因此,要真正使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就必须重新建立一种新型师生关系,以营造一种和谐、民主的教學氛围,结合学生的年龄和个性特点,注重与学生沟通,不吝啬表扬,不吝啬微笑与赞许,即使是非常微弱的思维火花,也应该即时加以“助燃”。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教学成功的一半,学生一旦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就会主动地去获取知识,使他们受益终身。我是这样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的:
1.指导预习。自主学习的预习,贵在独立性,是学生独立获取基本知识的重要环节。如教学“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我设计以下导学提纲:①“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与“整数除法”有什么异同点;②“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商的小数怎样确定;③除到被除数末尾仍有余数怎么办,这样坚持训练并将预习要求、方法适时渗透。当学生对如何预习有一定的实践后,提纲逐步精简,最终让学生丢掉“导学提纲”的拐杖,走上自主学习的道路。
2.培养学生质疑提问的习惯。质疑提问是创新的开始,而好奇、质疑正好是儿童的天性。学生独立思考,勇于质疑问难,有的胆小不敢质疑,有的满足于一知半解,不愿质疑问难,所以我们要创造条件在课堂中让学生质疑提问,以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使学生在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养成了质疑、敢问的习惯,学生创新意识的萌芽得到了保护,并逐步培养了会问、善问的思维品质。
3.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的习惯。多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有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发散思维、逆向思维等进行创新活动所必须的思维形式。对于小学数学而言,题目的答案可以是唯一的,但解题的方法有多种,比如:学习9的组成,教师为学生准备9朵小红花,要求学生先数一数有几朵小红花,再把小红花分成两部分,摆一摆有几种方法,引导学生在操作中探索,发现9的组成的不同摆法。这一举措,使学生感觉到数学学科的魅力和作用,从而诱发了学生急切学习数学的需要和强烈的学习兴趣。
总之,要使课堂气氛活跃焕发生机,就要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科学的课堂设计和丰富的教学活动,使学生不仅爱学、会学,而且学得积极主动,学得活泼,实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让学习知识成为孩子们自觉追求的东西,最大程度地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作者单位:河南省商水县老城办事处向阳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