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行记》以及其在中国和阿拉伯交流中的意义

2017-05-30李佩宝

大东方 2017年2期

李佩宝

摘 要:《经行记》是一部涵盖阿拉伯帝国地理形貌、风土人情的著作。这部书不仅向人们展示了当时阿拉伯帝国的文化风貌,更是为历史上中阿文化交流提供了有力证据,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与研究意义。

关键词:《经行记》;《通典》;杜环;怛逻斯战役;中阿文化交流

《经行记》是中国最早的一部有关西亚、非洲地区的游记。该书作者为杜环。因为原书己经失传,所以只能从杜佑所写的《通典》中引用该书时保存下来的1500字里了解其部分内容。由于该书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与研究意义,后来渐渐为中外学者所重视。并且,《经行记》记述了中阿文化交流的经过,对我们研究中阿历史上的交流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一、《经行记》的历史背景

在公元七百多年的唐玄宗时期,唐朝与阿拔斯王朝在现今的哈萨克斯坦附近进行了一场战役。因战役发生在古镇怛罗斯,所以这次战争在历史上被称之为怛罗斯战役。怛罗斯之战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东西方帝国之间的碰撞,并且在此战之后,两大帝国之间增进了了解,开始了友好往来。

时任宰相的杜佑的族侄杜环是《经行记》的作者,他当时随唐朝大将高仙芝进行西征,在此次战役中被俘。之后他便游历西亚、北非地区,成为了第一个到达非洲并写下著作的中国人。至宝应元年即公元762年杜环搭乘商船回国。在回国后就著述了《经行记》,记叙他本人居住在西域十二年的日常生活、当地风土人情、文化习俗,以及往返中亚与西亚旅途时的情形。

二、《经行记》的内容

1.《经行记》记述了阿拉伯帝国的样貌与风土人情。

该书详载了公元七百多年时疆域辽阔的阿拉伯帝国的地形样貌、社会习俗、宗教、文化、礼仪等众多内容。《通典》中保留的《经行记》中主要记载了地跨中西亚和北非的阿拉伯帝国的自然环境、社会生活、文化宗教等诸方面的内容,成为了中国有关阿拉伯方面的最早的历史研究资料。

书中有描写当地气候环境的,“其气候温,土地无冰雪,人多疟痢,一年之内,十中五死。” 有些内容记述了阿拉伯当地妇女的衣着特点与习惯,“其士女瑰伟壮大,衣裳鲜洁,容止闲丽。女子出门必拥蔽其面。”有写疆域划分与军事的内容,“今吞灭四,五十国,皆为所役属,多分其兵镇守其境,尽于西海焉。”

书中对当地特产风物描述甚多,“郛郭之内,里闬之中,土地所生,无物不有。四方辐辏,万货丰贱,锦绣珠贝,满于市肆,驼马驴骡,充于街巷。”书中又有描写当地果蔬:“其果有褊桃,又千年枣,其蔓菁,根大如斗而圆,味甚美,余菜亦与诸国同。葡萄大者如鸡子。……果有红桃、白柰、遏白、黄李,瓜大者名寻支,十余人餐一颗辄足。越瓜长四尺以上,菜有蔓青、萝卜、长葱、颗葱、芸苔、胡芹、葛蓝,单达、茵香、英薤、瓠芦,尤多葡萄。”

2.《经行记》是中国最早记录伊斯兰教义的文献。

该书最早记录了伊斯兰教义,并且对伊斯兰教义、教法的论述颇为精确恰当。书中提到:“无问贵贱,一日五时礼天,食肉作斋,以杀生为功德。……断饮酒,禁音乐,人相争者不至殴击。又有礼堂,容数万人,每七日,王出礼拜,登高座,为众说法……率土禀化,从之如流。法惟从宽,葬惟从俭。”“其俗礼天,不食自死肉及宿肉。”这些内容将伊斯兰教中有关礼拜的教义、一些食物禁忌以及其他诸多内容很形象地传达给了唐朝人民,促進了人们对阿拉伯国家,对伊斯兰教的了解认知,从而促进了中阿的交流。

三、《经行记》对中阿文化交流史的意义

1.《经行记》这一著作是中阿文化交流的重要证据与史料。

首先,《经行记》详细直观地向人们展现了阿拉伯帝国以及其附近诸国的自然环境、社会状况、文化习俗、宗教信仰,为世界学者研究公元七百多年时中西亚和北非国家的状况,地区格局,以及阿巴斯王朝的繁荣提供了真实度可信度很强的第一手资料。其次,书中记载了怛罗斯战役中被俘的中国工匠与阿拉伯人的交流以及带给他们的影响。这本书虽然大部分已遗失,但仍然是中阿两种文化交流的重要历史资料和证据之一。

2.《经行记》推动了中阿的交往与合作。

这一著作给国人带来了有关异域文化的见闻,增加了人们对阿拉伯地区的了解与向往,促使国人增加与阿拉伯地区的交流。书中提到了许多诸如“锦绣珠贝,琉璃器皿,输石瓶钵,”以及其他尚未传到国内的瓜果蔬菜等特产物品激起了人们与阿拉伯帝国的交往交流的愿望。

3.《经行记》记录了中国的造纸术的西传,为造纸术的传播以及之后造纸术为世界所做出的巨大贡献提供重要史料证据。

书中记载有“绫绢机杼,金银匠、画匠、汉匠起作画者、京兆人樊淑,刘泚,织络者,河东人乐环、吕礼”。这些可以证明在怛罗斯战役中,被俘人员中有许多工匠。这使得唐代中国造纸术传入到阿拉伯这一历史事件在全世界已是不争的事实。

4.《经行记》推动了伊斯兰教在中国的发展。

《经行记》不仅是第一部记述伊斯兰教义的文献,而且对伊斯兰教义的解读精当。在这一方面,《经行记》与《大食传》,《萍洲可谈》,周去非的《岭外代答》,赵汝适的《诸蕃志》等描述有关阿拉伯的著作相比较要好很多。使得中国古代人民对伊斯兰文化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与认知,促进了伊斯兰教在中国传播。

总而言之,《经行记》在研究中阿文化交流史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即使该书已经遗失大部分,却依然可以通过《通典》中所引用的部分发现很多有价值的史实资料。它是中华文化与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在历史上所构建的长桥与通道,对我们研究八世纪的西亚、中亚的情况,以及中阿交流的发展有着不菲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吴毅.《杜环“经行记”及其重要价值》.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12月,第38卷第6期

[2]王兆明,付朗云.《中国古文献大辞典·地理卷》.吉林文史出版社

[3]杜佑.《通典》.中华书局

[4]雪犁;李恺,钱伯泉.《中国丝绸之路辞典》.新疆人民出版社

[5]陈远,于首奎,梅良模等.《世界百科名著大辞典·社会和人文科学》.山东教育出版社

(作者单位:西北民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