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互联网+外贸”双创人才的培养路径研究①
2017-05-30江帆
摘 要:“互联网+外贸”催生了大量的跨境电商业务,高职商务英语、国际贸易专业要响应这一市场发展趋势以及国家双创政策,加大 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完善课程体系以及导师团队建设,推动注重实战能力锻炼的校内外实训和校企合作项目,最后在实践和理论的深化中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培养具有前瞻性视野、有创新意识的双创人才。
关键词:高职 “互联网+外贸” 跨境电商 创新创业
中图分类号:F72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7)01(b)-181-02
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使网络深入到了社会的方方面面,当互联网和外贸相结合后,催生了跨境电商的不断升温,随之而来的,就是对外贸人才的新需求。党中央、国务院制定了“互联网+”行动计划,旨在促进移动互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大数据技术、物联网技术和现代制造业的有效结合,这一政策推动了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以及工业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也使我国外贸发展趋势呈现出了较大转变,因此,外贸人才的培养目标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复合型、应用型、创新型人才成为当前人才需求的主要倾向。党中央提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双创目标,使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成为当前外贸人才培养的主要方向。互联网+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创新性和灵活性,因此“互联网+外贸”人才的需求也必然需要一定的创新能力,能够在经营理念、模式、方法上不断创新,勇于尝试新路径,开创新机遇。还要在运营过程中,灵活应对市场变化,调整经营方式。高职院校在立足于自身职业技能培养的基础上,也要从课程体系、师资力量、实践实训、创业平台建设等方面,为学生创新型思维和创业能力的培养提供更全面的路径。
1 创新型课程体系的建设
1.1 针对创新性人才培养构建相应的课程体系
高职院校学生大部分都是为了就业而培养的,其中有一部分学生会有强烈的创新创业精神,因此,在课程体系以及教学模式的构建上,需要有分层意识。专业课教学体系的构建上,要围绕学生的具体需求开设各种精英班级,培养学生单证制作、贸易沟通、客户维护、市场营销以及外贸实战等的能力,提高学生对专业课程的兴趣,使学生能够在满足实践需求的基础上,提高创新意识,发挥个人特长,选择更适合自身特点的岗位。在培养学生的共性能力的基础上,发展学生的个性能力,从浅到深,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理念、思维和能力。
1.2 课程设置要以跨境電商的创新创业教育为主线
“互联网+外贸”的主要催生产品就是跨境电商,基于此背景,在创新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设置上也要以跨境电商为主线。在完成学生复合型、应用型能力培养的基础上,开展创新型能力培养。因此,不仅要将原有的国贸、电子商务、商务英语等课程深入教学,还要围绕跨境电商行业开展跨境零售商品选择、报关报检、物流、电子结算、电商平台操作实践以及各种外语文化等课程。基于商品的选择和检验,需要有《商品学》课程的支持;基于报关报检,则需要《跨境电子商务报关报检实务》的课程;基于物流,则需要有《国际货运代理实务》的课程;基于电商平台操作实务,则需要《跨境电商平台操作实务》的课程;基于电子结算,则需要有《跨境电子商务支付方式》的课程。这些课程内容不一,具有较强的互补性,形成了一个针对学生实务操作的系统性课程。
1.3 基于创新教育目标,推动课程的多元化建设
基于创新教育目标,可以从浅到深的设置各个层次的创新教育课程,建立以公共基础课程、选修课程以及创新课程为结构的系列课程,围绕外贸、电子商务的相差内容,建立具有特色和优势的品牌教学资源,并专门设置一定的创新教育课程,如消费者消费行为的研究、市场分析等课程,提高学生分析实际情况、预测未来发展趋势等前瞻性视野的能力。
1.4 共享资源
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需要以知识面的丰富以及实践能力的提升为基础,因此商务英语与国贸专业要通过与其他专业的资源共享,为学生提供拓宽知识面的机会,从而实现有效的资源和技能互补。资源的共享可以是一些微课程,也可以是一些研讨主题或者相差资料,在研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网络,将成果与其他人讨论,可以在网络上进行分组合作,打破专业和学科界限,既有利于跨学科能力的培养,又能够提高团队合作能力。
1.5 建立专职教师和创新导师互补的导师团队
专职教师负责国贸专业理论课程的教学任务,培养学生的外贸理念、知识以及基础能力。同时,还要从校外尤其是电商企业聘请优秀的、有丰富实战经验的创新导师,与专职教师实现互补。鉴于创新导师的稳定性和长期性存在较大问题,可以由专职教师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兴趣,选择与创新导师进行深入的研究及实战学习,提高专职教师的能力尤其是创新创业技能,进而为学生提供更为长期的实战和创新指导。为国贸专业建立一支能够为学生同时提供外贸电商技能、创新工作室以及科技能力的导师团队。
2 以校企合作为基础建立实训平台和创业基地
2.1 以实训平台为基础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互联网+外贸”是校企合作的准确切入点,深度、互利以及稳定的合作对于人才的培养有积极作用。为了提高校企合作的效果,要创新合作模式,确立合作目标以及培养形式,根据企业的需求以及教学目标,确保校企合作高质、高效的开展。
(1)要通过校企合作解决理论和实践的脱节问题,以产学联盟和工学结合等各种平台资源,聘请企业技术和管理骨干人员进入课堂,教师协同,提高实践内容的课堂教学比重,既为高职院校培养了成熟的师资体系,又便于学生收集最新行业信息,掌握相应的职业技能。
(2)要以企业冠名的形式设立班级,让学生加深对企业文化的了解和感受。以企业管理的形式开展班级活动,通过目标的布置、分组、考核等形式让学生树立员工意识,理解企业的文化及历史发展。在平时的活动中,要以企业员工的要求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使学生提前感受企业员工的工作状态、岗位要求、培训机制以及考核模式,促使学生在就业过程中有更明确的要求。
(3)实行顶岗实习,真正让学生进入工作中,提升职业技能以及沟通合作能力。以校企合作方的企业人才需求,要求学生履行相关流程,简历递送、面试、岗前培训以及协议的签署等,让学生提前熟悉企業的招聘要求和流程。通过一定时期的顶岗实习,真正获得沟通合作、人际关系维护以及职业化面貌等能力,使就业更有竞争力和适应力。
(4)尽量使学生在完成前三个阶段的基础上,让学生能够留在企业或者选择自主创业,实现真正的入职,解决学生的就业。在校企合作模式中,可以通过订单式人才以及定向培养等模式,推动双赢局面的出现。以学生入职为目标的校企合作,能够使学生在校企合作中增强事业心和归属感,也能为企业节约新员工的岗前培训投入,并且能够更快的发挥这些人才的作用,岗位适应性更有优势。
2.2 组织学生参加创业大赛,培养创新创业意识
为了推动大学生创业的开展,我国开设了大学生跨境电子商务创新创业大赛,全国高校及商圈广泛参与,是一个全国性的创新创业盛会,更是学生提高跨境电商实务技能以及创新创业能力的优秀平台。大赛目的就是为了创新创业的成功性以及高质量的就业。同时,大赛还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以及创业机会,使学生能够广泛参与到跨境电商的实战经营中。企业和学生同时参加大赛,学生能够学习到最新的跨境电商操作技能以及企业实际运营流程。大赛还为学生提供了公益性的技能培训,提高学生的应用型能力。此外,一些较发达省市和水平较高的高校也有自己的创业大赛,不仅是为有创业经验的学生提供展示和竞争的平台,同时,也是为通过学生的创业展示激发更多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使其参与到跨境电商业务的创业大潮中。因此,高职院校要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大赛,吸取经验、提高实务操作能力、开阔视野、增强创新意识、激发创业精神。
2.3 以创新意识为基础开展创业实战
创新型人才是在实践技能的基础上锻炼出来的,因此创业实战是创新人才培养和实践的最好方式。
一方面,可以在院校建立创业院,这种模式是当前高职院校普遍使用的团队化孵化模式,院校会向学生提供自主创业的专业活动场所,并配置基本设施,在校企合作基础上,加大学生与企业的沟通力度,为学生和企业的深入合作制定扶持政策,为有创新创业意识及能力的学生提供良好环境,并自主选择感兴趣的项目进行创业。
另一方面,也可以采取校企共建形式开发创业项目。院校以配套的基础设施及政策吸引企业在学校内部设立经营项目,为学生的创业提供项目实践平台。这种形式可以是顶岗实习形式,也可以是另外一种形式,即企业代理形式,在与企业充分沟通的基础上,学生利用企业的法人名称、跨境商务资质、商务平台、公司产品以及进货渠道等资源,开展外贸业务的实务操作,在这一过程中,面向市场发布信息、与客户的洽谈、产品的供给、订单的交付以及结算业务,都是以企业代理身份进行,学生独立操作完成,仅与企业业务员保持联系。企业则可以派出实战导师指导学生的实务操作,进行任务分配、培训以及跟踪开展指导工作。
此外,还有一些跨境电商业务较发达的地区,与当地院校合作建立了校外网商创业园,向在校学生或者已毕业的学生组建的创业团队配置集中场所和优惠政策,扶持学生的创业项目。在学生创业项目形式的选择上,主要有三种:第三方平台的供销合作模式、企业平台的承接合作模式、自建平台模式。
3 结语
“互联网+外贸”的发展使跨境电子商务获得了蓬勃发展,也为高职院校的外贸人才培养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在国家双创政策和“互联网+”行动计划的引导下,高职院校要加强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通过课程体系的完善、实践基地与创业基地的建设,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为学生提供更多创新创业空间和平台。
参考文献
[1] 韩国威.互联网时代高职创业型跨境电商人才培养对策研究[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6(06).
[2] 张晴.“互联网+”环境下新型外贸人才供需矛盾与解决对策[J].榆林学院学报,2016(06).
[3] 杜壮丽.基于创客教育视域的高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国贸专业为例[J].中外企业家,2016(28).
[4] 刘莉琼,王丹.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职电子商务创业教育研究[J].武汉商业服务学院学报,2013,27(5).
①基金项目:本文系浙江省社科联研究课题:“互联网+”背景下高职创新型外贸人才培养策略研究与实践(2017B19)的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江帆(1981-),女,汉族,浙江温州人,温州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商务英语教育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