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魏碑书法发展概况

2017-05-30赵文静

大东方 2017年2期
关键词:概况发展

摘 要:在我国历史悠久、丰富多彩的书法艺术中,北魏时期(公元三八六——五三四年)的碑刻书法艺术久享盛誉。它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在书法史上有“魏碑体”的称誉。本文通过对北魏书法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对魏碑书法发展概况作简要的介绍,并为魏碑书法引来更多关注的目光。

关键词:魏碑书法;发展;概况

一、魏碑产生的文化背景

北魏是我国书法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自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将洛阳作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为笼络汉人以及得到长久稳定的发展,孝文帝积极推行汉化政策,以期营造深厚而又丰富的文化内涵。在北魏社会动荡中,强行民族同化、雜融下,汉人的思想意识、社会地位等方面的重大转变对北魏书风造成的直接或间接影响。以致出现一反南朝靡弱书风,开创北魏方硬、桀骜不屈的书法形态。在北魏复杂的人口分配以及复杂的民族杂糅影响下,北魏的汉化进程曲折进行着,各方面的复杂性对形成北魏独有的书法风格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北魏书法正是在两种互不相同的文化杂融中产生的。

北魏书法可以说是当时书家的一种不甘征服,无可诉说的内心发泄所呈现出的近乎完美的外在表现。在北魏独特的文化大背景下,形成了以欹侧紧实,雄强劲健为主要特点的北魏书法艺术风格,与两晋秀丽婉媚书风,隋唐雍容端庄书风形成鲜明对比。

二、平城时期的魏碑

北魏统一北方以后,刻石之风大盛,百余年间留下了大量碑刻、墓志、造像、摩崖等,数量之大,风格之多,令人叹为观止。而且,这种刻石之风,到东魏、西魏、北齐、北周时期、一直因袭下来。以书风演变来分,大致可分为二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北魏建立(386)到魏孝文帝迁都洛阳(494)以前,书法史称为“平城时期”。

平城时期的魏碑书法归纳起来有以下五类风格,已经在风格上显得比较丰富。平城时期书法是有隶向楷逐步发展演变现的过程。详述如下:

第一类,浑朴稚拙的隶书字体。有的笔画全用平直的篆书笔法,不见波折雁尾;以《嘎仙洞祝文刻石》、《申洪之墓铭》、《刘贤墓志》等为代表。

第二类,基本是隶书笔法,字形方正,无左低右高的欹侧斜势,方厚平直,楷书的章法。属质朴古拙的隶楷杂体书风。以《中岳嵩高灵庙碑》《大代华岳庙碑》、《邸府君碑》、《陈永夫妇墓砖铭》可为代表。

第三类,已经呈现出明显的魏碑楷书体式,撇画收笔完全脱掉波折翻笔,方头尖收,捺笔为标准楷式,横画斜起右昂,字形为欹侧的左低右高势;书风为端庄肃穆、方峻森严的风范。《皇帝东巡之碑》、《皇帝南巡之颂》、《皇兴造像铭》、《晖福寺碑》即属此类。

第四类,是典雅华贵,骨骼清朗,端庄严整,略带隶书古风的魏碑铭石体书风。《吊比干文碑》《司马金龙墓表》是首推代表。

第五类,书风高古质朴、率真简直类民间俗体的魏碑铭石体。《鱼玄明墓铭》、《郭孟买地券》、《赵璜造像记》为代表。

三、洛阳时期的魏碑

第二阶段是北魏迁都洛阳(494)到北魏分裂(534)40年间,书法史称“洛阳时期”。

洛阳时期的楷书不但“字有定法”,而且有精美与草率之分,新妍与古拙之别。其中精美又新妍的楷书体态,在洛阳大量出土的北魏宗室元氏墓志中屡屡见到,著名的有《元桢墓志》、《元鉴墓志》、《元演墓志》、《元慧墓志》、《元祐墓志》和《元怀墓志》等。这类楷书的特点是:点画丰满,俯仰向背各有姿态;横画起笔出锋斜按,收笔下顿,左低右高的欹斜姿态十分明显;撇笔和捺笔十分开张,收笔平挑;竖钩不再平挑而是上挑;结体间架已是斜画紧结而不是宽结。我们把这类楷书称之为“洛阳体”。

把“洛阳体”概括为以下五种风格类型为:

第一类,方笔峻健,刚劲挺拔,斜划紧结。《杨大眼》、《始平公》、《孙秋生》、《魏灵藏》最为代表。康有为称“龙门造像自为一体,意象相近,皆雄峻伟茂,极意发宕,方笔之极轨也。”这些题记内容比较简单,多是石刻工匠的作品,刻写一次完成。有的甚至不写就刻,粗犷朴拙,大胆泼辣。以造像、题记为主。

第二类,圆笔体方,婉丽含蓄,古朴稳健。《郑文公碑》为代表。北魏的几种摩崖是北朝楷书中的最有气势的作品。和南朝的《瘗鹤铭》、《云峰山摩崖》为同类风格。笔法遒劲雄肆,结体宽博开张,雍容大度,精气内涵。相传是郑道昭所书。

第三类,笔法浑融,横斜开张,奇趣纵肆。《石门铭》为代表。康有为说:“石门铭如瑶岛散仙,骖鸾跨鹤。”此摩崖铭书,上承东汉《石门颂》之遒古豪迈,又与远在镇江焦山的《瘗鹤铭》及洛阳龙门造像中的《元详造像记》遥相辉映,都是摩崖石刻文字中的逸品。

第四类,用笔方圆兼备,结体自然合度,妍丽多姿。《张猛龙碑》和《张玄墓志》是其代表。此类书风是魏碑后期的佳作。是北魏洛阳时期的“官样字”,常常为典雅的碑碣和身份显贵者的墓志铭文。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张玄墓志》,其从字形到精神,更富于南朝灵秀的韵味。

第五类,以刀代笔,单刀刻字,笔画荒率。这一类书法是洛阳时期的民间俗体。代表作品如《汝南王修治古塔铭》、《比丘僧欣造像记》和《许世和墓志》。这类俗体楷书,或笔画圆融,结体横平,如隶书古朴;或笔画方厚,结体横宽,颇具笔趣。

四、结论

北魏平城时期的士大夫,虽然还没有脱离少数民族的游牧传统与中原文化的疏离,但是在碑刻铭石上来看,已经有了汉文化的雏形。这一时期与洛阳时期书法发展一脉相承。两个时期相承接,顺流而下。在北魏民族大融合的政策背景之下,魏碑书法在洛阳时期达到了繁荣,书体丰富,书风纷呈,与平城时期的前期铺垫是分不开的。平城时期书法发展的研究,对于拓展北魏书法研究视野,打开新的思路,有着积极的作用,是我们研究洛阳时期书法的补充,梳理之将会得到一条清晰的北碑魏碑发展线索,循着这条线索,我们可以更加准确地把握北魏时期的书法发展的真实形态,以及书写者的审美发展规律,其意义何其大哉。

参考文献

[1]殷宪.北魏平城书法综述[J].东方艺术.河南省艺术研究院.2006

[2]殷宪.北魏早期平城墓铭析·北朝研究第1辑[M].北京燕山出版社.2000

[3]刘涛.中国书法史·魏晋南北朝卷[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4]洛阳市文物局.洛阳出土北魏墓志选编[M].科学出版社.2001.

[5]新中国出土墓志[M].文物出版社.2006.

[6]罗新、叶炜.新出魏晋南北朝墓志疏证[M].中华书局.2005.

作者简介

赵文静(1993-),女,郑州人,在读研究生,聊城大学美术学院,书法方向。

(作者单位:聊城大学美术学院)

猜你喜欢

概况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从HDMI2.1与HDCP2.3出发,思考8K能否成为超高清发展的第二阶段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沪港通一周成交概况
沪港通一周成交概况
沪港通一周成交概况
沪港通一周成交概况
沪港通一周成交概况
沪港通一周成交概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