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船舶工业的努力方向
2017-05-30魏雨萌
魏雨萌
摘 要:随着我国海洋强国战略的提出以及发展海洋经济规划的实施,我国船舶工业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和国际先进水平之间的差距正在逐步的缩小。但是,和国际先进水平之间的差距仍然巨大。为此,在文中主要就中国船舶工业的努力方向展开探讨,以期可以为中国船舶工业的未来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船舶工业;发展方向;技术
二十一世纪是海洋的世纪,在与欧洲、日本和韩国的激烈竞争中,中国正经历着从造船大国向造船强国的转变。这个转变不是一蹴而就的,在当前国际国内船市萧条的大背景下,为实现这个目标,我们不仅要巩固国内油船、散货船、集装箱船三大传统优势船型.还需要在新船型开拓、高附加值船型研发和船舶配套能力上再下功夫。
1 努力研发高性能船舶设计技术
气垫船、水翼船、小水线面双体船、穿浪双体船、地效益船、深V高速单体船等高性能船舶可实现相对较高的航速,较好的适航性、较佳的经济性,具备良好的耐波性、操纵性、两栖性和浅吃水性等特点[2]。通过构造特殊的船体结构布置形式和利用高速航行时产生的流体动升力将主船体脱离水面、减少兴波阻力,可实现船舶向高航速的跨越。
当前,社会专业划分越来越细,各种个性化的船舶设计需求不断产生,为高性能船舶的研发提供了丰富的市场。铝合金、钛合金、玻璃钢复合材料等轻质材料的应用,自控、导航、动力定位技术的发展,导管桨、泵喷、喷水等新型推进器的日臻成熟,为新船型开发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通过开发高性能船舶,不但能够满足市场细化的需求,而且可在推进性能、水动力性能、总体和结构设计上积累更丰富的理论和工程经验,提高国内船舶设计的知识储备和整体技术水平。带动了大尺寸空泡水桶、循环水槽、拖模水池、风洞等试验条件的同步发展,培养和锻炼了一批技术人才,逐步确立竞争优势。
2 努力拓展高附加值船舶
高附加值船舶主要包括LNG船、化学品船、豪华邮轮、特种船舶(挖泥船、破冰船、科考船等)、海洋工程装备等。具有技术、资金、信息密集的特点,需要有强大的工业基础和足够的市场需求,开发、设计与建造有较大的难度,依靠先进的技术、工艺和多工时的建造,相比同尺寸同吨位的船舶具有更高的价位。
当今世界,做优的理念已经悄然替代了做大,发展高技术船舶已是造船大国的共识。中国起步最晚,竞争力不强,优势在于市场较大、人力成本较低,劣势在于经验和技术积累不足、船舶配套能力较弱、建造周期长。
要想迎头赶上,单纯仰仗成本、人力优势走拿来主义的路线是行不通的,必须发展属于自已的技术。同时加强新技术的借鉴和生产力提升,引进CAD/CAM协同设计和制造技术,应用Tribon,Foran,CADDS5等三维软件实现实体造型、管路电缆自动布设和三维放样优化,推广数字化造船;应用激光切割、焊接、弯曲成型和喷丸成型技术;利用分段建造、开发造船机器人系统提高工作效率和产品质量,降低劳动强度,实现造船无人化。
虽然国内已经有了“中海油”系列和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的建造经验,但是我们在海上油田开发技术、深水油气田勘探开发技术、海洋工程施工技术及装备等方面还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需要瞄准世界先进水平、紧跟当前深海油气、可燃冰开发的国家战略,加强海洋油气勘探开发钻井装置等新装备的开发,以原始创新为基础,以消化吸收再创新为手段、在海洋工程装备开发与设计技术的重点领域实现跨越式发展。
3 努力提高船舶配套能力
船舶配套产业是指生产和制造除船体以外的所有设备及装置的工业,约占船舶总价值的三分之二以上,我国三大传统船型、海洋工程装备配套设备国产化率低,如400mm缸径以上的大功率中速柴油机还是空白,自主研制的海洋石油981平台中进口比例达到70%以上,60亿总价中40亿的配套设备为国外进口,绝大部分利润和关键核心部件被国外少数企业掌握,导致造船企业采购成本居高不下,利润微薄,经济效益难以改善,还处于“船壳工业”的境况。
这是因为我国船用设备产品总体技术水平与国际先进还有较大差距,许多船用设备在品种、性能、质量、规格上与国外产品相差较远,在主要设备和关键部件上受制于人,导致成本上升、质量良莠不齐,得不到船东信任也不能卖出较高价格而形成恶性循环。
对此首先需要树立品牌意识,加大研发投入,努力提升产品的技术档次和质量,加强产品售后服务保障,形成主要船用设备和关键部件的自主设计和开发能力。重点发展国内已经具有一定基础和优势的产品,如大功率低速中速柴油机、甲板机械、螺旋桨、舵机、起重机、救生设备、海水淡化装置、舱室舾装件等,逐步形成一批“振华港机”类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船用设备世界品牌。
同时以市场准入为契机,努力寻求以许可证、合作生产等形式,高起点引进世界先进船用设备的生产,如船用导航、通信和自动化设备,以“追随型”方式紧跟国际先进水平,在消化吸收的基础上自主创新,“跳跃式”提升产品的竞争力抢占国内船舶配套市场。带动相应船用设备技术的跨越式发展。
在国家的有序引导下,改变当前民营企业低水平重复建设、恶性竞争的经营现状,依托长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等造船基地,重点培养有较强研发和生产能力的大型船用配套企业,走集群化、专业化、规模化发展之路,形成有竞争力的系列船用产品,逐步扩大国内船舶的产业链,提高造船的利润率。
在当前船市持续偏弱的大背景下,苦练内功、踏实做好这几项工作,努力获得更好的技术发展,更高的利润空间和更完整的產业链,打好基础占领阵地,等着船市转暖之际,就有机会向着造船强国目标取得实质性进展。
参考文献:
[1]吴家鸣.高性能船舶的类型和特点.广东造船,4651.
[2]周丙辉.“韩国造船业的高技术船型战略”水路运输文摘,2004,(9).
[3]刘潇.“高附加值领域的较量”.中国船检,2011,(02).
[4]周国平.“海洋装备关键技术和支撑技术研究”.第七届长三角地区船舶工业发展论坛文集,2011.
[5]林滨.高附加值船舶研发建造特点及条件.江苏科技大学学报,2010,12:10(4).
[6]国外先进船体建造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
[7]洪雯,陈亮亮,茅寅敏.“我国海洋工程装备市场现状和发展趋势研究”.中国海洋平台,2015,(4):58.
[8]侯华伟.我国船舶配套业技术发展路径浅析.2010年中国广州国际船舶产业发展论坛论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