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唐宋时期三峡地区几种奇异花卉

2017-05-30李敬君刘自兵

三峡论坛 2017年2期
关键词:三峡地区海棠花梅花

李敬君 刘自兵

摘要:三峽地区特殊的地理环境造就了本地区植物的多样性与稀有性特点。唐宋时期,不少寓居或经过三峡地区的文人官吏就注意到该地花草生长的独特性与地区性,在他们的诗文中记录了三峡地区花草的倩影,为后人研究三峡地区花卉生长、移植和演变留下了十分珍贵的资料。初步检索唐宋文人在三峡地区所作诗文,发现该地区在唐宋时期就存在有木莲花、锦带花、千叶红梨花、梅花及海棠花等几种奇异花卉。

关键词:唐宋时期;三峡地区;木莲花;锦带花;千叶红梨花;梅花;海棠花

中图分类号: S68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332(2017)02-0017-05

三峡地区处于北纬28°09′~32°12′之间的河谷地带,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全年光照比较充足,降水丰沛,四季分明,无霜期与生长期较长。纵横交错的河谷地形又造成不少自身封闭的小气候环境。河谷、平坝与高山地貌各不相同,河谷冬暖与垂直气候特征突出。这种特殊的地理自然环境导致三峡地区植物呈现多样性与稀有性特点。据权威科研部门统计,仅三峡地区就有高等植物153科,640属,1389种,拥有亚热带、暖温带、寒温带多种植物。又据调查,三峡地区属于国家一级保护的珍稀植物有水杉、珙桐(中国鸽子树)两种,二级保护的珍稀植物有23中,三级保护的珍稀植物有21种,合计共有46种,珍稀植物植被面积约8万亩左右。[1]1-35在众多的植物当中,花草是重要的一类,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唐宋时期,不少寓居或经过三峡地区的文人官吏就注意到该地花草生长的独特性与地区性,在他们的诗文中记录了三峡地区花草的倩影,为后人研究三峡地区花卉生长、移植和演变留下了十分珍贵的资料。

一、木莲花

木莲花,顾名思义就是木本莲花。宋祁《木莲赞》曰:“(木莲)葩秀木巅,状若芙蕖,不实而荣,馥馥其敷。”[2]1252《酉阳杂俎》也说:“木莲花叶似辛夷,花类莲,花色相徬,出忠州鸣玉溪,邛州亦有。”[3]281木莲花最主要的特点是与莲花相仿佛,这是木莲花得名的原因。木莲花还有一个特点是花很香,香味也类似莲花。上面说到“馥馥其敷”表示花浓香,而且“香亦类之”。[4]1252

木莲花主要生长在中国西南地区。汉代司马相如《子虚赋》讲到云梦巴楚之地就有“桂椒木兰”,[5]102左思《蜀都赋》说蜀地“其树则有木兰梫桂”。[5]56-58屈原《离骚》云:“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称赞木兰是纯洁高尚的花。《本草纲目》释名云木兰又称杜兰、林兰、木莲、黄心。李时珍说:“其香如兰,其华如莲,故名。其木心黄,故曰黄心。”[6]1934宋祁《益部方物赞》列举四川盆地的名花中就提到木莲花,他在《益部方物略记》还说:“木莲花生峨眉山中诸谷。”[4]1252陆游《老学庵笔记》说:“白乐天有《忠州木莲诗》,予游临邛白鹤山寺,佛殿前有两株,其高数丈,叶坚厚如桂,以仲夏发花,状如芙蕖,香亦酷似,寺僧云:花坼时有声如破竹,然一郡只此两株,不知何自至也,成都多奇花,亦未尝见。”[7]1441唐代李商隐有两首木莲诗,即《木兰》《木兰花》[8]371-373注者以为桂海地区的诗作。则广西桂林地区也有木莲花。

唐时在川东的忠县及巴峡山谷间,木莲花树较为常见。著名诗人白居易在诗文中有记载。他在一篇木莲花诗的题序中写道:“木莲树生巴峡山谷间,巴民亦呼为黄心树,大者高五丈,涉冬不凋,身如青杨,有白文,叶如桂,厚大无脊,花如莲,香色艳腻皆同,独房蘂有异,四月初始开,自开迨谢仅二十日。忠州西北十里有鸣玉谷,生者秾茂尤异。”[7]1441白居易在唐代元和十四年由江州改任忠州刺史,他的这篇诗文是亲眼所见亲身所感。从诗文可知,当时三峡地区生长着一种木莲花树,土民称为黄心树,树干高大,经冬不凋,每年的四月开花,花期只有二十天。在忠州的鸣玉谷,这种木莲花树生长得尤为茂盛。尽管木莲花树高大挺拔,花香四溢,但是不为当地人们所重视。“如折芙蓉栽旱地,似抛芍药挂高枝。云埋水隔无人识,唯有南宾太守知。红似燕支腻如粉,伤心好物不须臾。山中风起无时节,明日重来得在无?”[7]1441因为生长在深山峡谷中,其美貌是养在深闺人未识。又因为花期只有二十天,诗人总担心它昙花一现,好景不再。怜惜留恋之情溢于言表。

白居易在忠州十分雅爱木莲花,想到与朋友一起分享,于是画了一幅木莲花图寄给元稹,并附一首诗。“花房腻似红莲朵,艳色鲜如紫牡丹。唯有诗人应解爱,丹青写出与君看。”[7]1447木莲花长在深山中无人问津,无人懂得怜爱,只有诗人能解风情,懂得珍爱,所以寄来与朋友分享、赏鉴。诗中流露出对木莲花遭遇冷落的不平。

陆游在南宋乾道淳熙年间宦游四川,淳熙五年四月返回经过忠州,正值木莲花开时,诗人受到白居易诗的感染,于是冒雨游览东坡,流连于木莲花下,并作了一首诗。“木莲花下竹枝歌,欢意无多感慨多。更恐他年有遗恨,晚来冲雨上东坡。”[9]783木莲花在江东无见,这次错过赏花时机,恐怕将来有遗憾。可见宋时忠州还有木莲花,一枝独秀。

二、锦带花

锦带花又名海仙花。宋代王禹偁《海仙花诗并序》云:“海仙花者,世谓之锦带,维扬人传云,初得于海州山谷间,其枝长而花密,若锦带然,其华未开如海棠,既开如木瓜。而繁丽嫋嫋过之。一朵满头,冠不克荷,惜其不香而无子,但可钩压其条,移植他所,因以释草释木验之,皆无有也。近之好事者,作花谱,以海棠为花之神仙。予谓此花不在海棠下,宜以仙为号,目为锦带,俚俗孰甚焉,又取始得之地,命曰海仙。”[10]1256其花美若仙子,又始得于海州,故名海仙。此花又名文官花。《万花谷》云:“贡士举院本故勇抆营有花,初开白,次绿,此绯,此紫,故名为文官花。” [10]1256这种花的颜色次第变化,与文人官职升迁而着的服饰相仿佛,所以又称为文官花。

海仙花的特点上面说的很清楚,“枝长而花密,若锦带然”,文人吟诵锦带花的诗句也多是着意于这一特点的。如王禹偁的《海仙花诗》三首,其一云:“一堆绛雪压春丛,嫋嫋长条弄晚风,借问开时何所似,似将繍被覆熏笼。”其二“春僧窈窕教无子,无为妖娆不与香。尽日含毫难比并,花中应是卫庄姜。”其三“何年移植在僧家,一簇柔条缀彩霞。锦花为名俚且俗,为君呼作海仙花。”[10]1256杨万里《锦带花》“天女风梭织锦机,碧丝池上茜乐枝。何曾系住春归脚,只解萦长客恨眉。节节生花花点点,茸茸晒日日迟迟。后园初夏无题目,小树微芳也得诗。”[10]1256杨巽斋《锦带花》“万钉簇锦若垂绅,围住东风稳橙身。闻道沈腰易宽减,何妨留与系青春。”[10]1256上诗中的“嫋嫋长条”“窈窕”“柔条”“垂绅”等都是锦带花枝条的状写。在暖风吹拂的春日里,艳丽的花枝在风中摇曳,极尽婀娜之姿,分外妖娆。

锦带花的源头虽然在海州,但三峡地区却是它理想的栖身之地、生长之地。唐宋时三峡地区的锦带花已名声大噪,盖过了海州。人们一提起锦带花自然想到三峡。宋祁《益部方物略记》云:“锦带花蜀山中处处有之,长蔓柔纤,花叶间侧如藻带,然因象作名。花开者形似飞鸟,里人亦号鬓边娇。”[10]1256《杜诗注》云:“锦带花,一名海仙花,一名文官花。此花出荆楚间,有花如锦,遂名锦带花。条如郁李,春末方开,红白二色。”[10]1256前者所谓蜀山,与后者的荆楚包括鄂西川东的三峡地区。宋代范成大于1174年春从江南赴任四川制置史,陆路经过三峡地区,在夷陵到秭归的路途上就看见有锦带花,当时禁不住诗兴大发,写下了《锦带花》诗一首。“妍红棠棣粧,弱绿蔷薇枝。小风一再来,飘摇随舞衣。吴下妩芳槛,峡中满荒坡。佳人堕空谷,皎皎白驹诗。”[11]212诗的前两联描写了锦带花的多姿多彩,妩媚之态。而后两联对进带花的遭遇表示同情。在吴中锦带花贵为上宾,人们专辟芳园种养,呵护备至,而在三峡却无人问津,任其自生自灭,真是“佳人堕空谷”,韶华老去。两地的待遇有天壤之别。之所以有这样的反差,是因为锦带花在峡中漫山遍野,随处可见,自然物多不贵。

三、千叶红梨花

如果不是一代文宗欧阳修的品题,也许被后世称为“夷陵第一花”的千叶红梨花至今仍默默无闻,埋没于荒山野岭之中。欧阳修于景祐二年(1036)被贬为峡州夷陵县令,春天看到峡州公署内有红梨花树,花色鲜艳夺目,浓香四溢,甚为怜惜,不忍离去,于是作了一首《千叶红梨花诗》:“红梨千叶爱者谁,白发郎官心好奇。徘徊绕树不忍折,一日千匝看无时。夷陵寂寞千山里,地远气偏时节异。愁烟苦雾少芳菲,野卉蛮花斗红紫。可怜此树生此处,高枝绝艳无人顾。春风吹落复吹开,山鸟飞来自飞去。根盘树老几经春,真赏今才遇使君。风轻绛雪樽前舞,日暖繁香露下闻。从来奇物产天涯,安得移根植帝家。犹胜张骞为汉使,辛勤西域徙榴花。”[12]218其诗题下注曰:“峡州署中旧有此花,前无赏者。知郡朱郎中始加栏槛,命坐客赋之。”梨花一般是白色单瓣,很多地方盛产,人们也习以为常,而千叶红梨花却是红色复瓣,是稀有品种,所以峡州知州朱庆基甚为珍爱,特加栏槛保护,每到春暖花开时,召集文人雅士赏花赋诗。欧公的“风轻绛雪樽前舞,日暖繁香露下闻”可谓概括出了千叶红梨花的两个主要特点,即花的颜色呈绛红色,而花香馥郁。后来文人的题咏也多突出这两点,常将它比作海棠花。如黄庭坚《和道矩红梨花》“繁枝细叶互低昂,香敌酴醾艳海棠”。[13]元好问《同漕司诸人赋红梨花》“可道海棠羞欲死,能红能白更能香”。[14]明代曹学佺《峡口坡见红梨花》“诘屈因岩石,轻盈类海棠”。[15]海棠花艳丽而无香气,红梨花不仅花色可爱,而且浓香扑鼻,似乎海棠花有所不及。

由于欧公的品题推崇,生长在夷陵山谷的红梨花渐渐为世人所知,为文人所重。宋代卲博云:“予尝春日经夷陵山中,多红梨花,诵欧公之诗,徘徊其下不能去。”[16]清代法式善还称其为“夷陵第一花”。[17]谈迁《枣林杂俎》则说:“闽中红茉莉,蜀中紫绣球,楚中红梨花——皆特产,它地所无。”[18]从以上诗文可知,千叶红梨花是三峡的特产,而夷陵地区尤多。

四、梅花

梅花在冬日开放,傲立雪霜,香自寒来,象征一种百折不饶、穷且益坚的品格,历来为人们所称赞。《潜碓类书》云:“梅具四德,初生蕊为元,开花为亨,结子为利,成熟为贞。梅有四贵,贵稀不贵繁,贵老不贵嫩,贵瘦不贵肥,贵合不贵开。”[10]515在文人的眼中,梅花的“四德”“四贵”与中国人的伦理道德相契合,寄托了了一种人文精神,因而更为文人所品题推崇。

梅花有很多种类,也有多种分类方法。清代汪灏说:“(梅)种类不一,白者有绿萼梅、重叶梅、消梅、玉蝶梅、时梅、冬梅。异品有墨梅。他如候梅、紫梅、同心梅、紫带梅尚多。而垂叶绿萼玉蝶尤为今人所尚也。”[10]515这是清代人们的分类。宋代范成大把梅分为江梅、早梅、官城梅、消梅、古梅、重叶梅、绿萼梅、红梅、鸳鸯梅、杏梅、蜡梅等十二种。[19]254-255本文由于题目的关系,当以后者的分法为准。从唐宋的诗文看,三峡地区的梅大概有三種。

一是江梅。《梅谱》曰:“江梅,遗核野生,不经栽接者,又名直脚梅,或谓之野梅。凡山间水滨,荒寒清绝之趣,皆此本也。花稍小而疏瘦有韵,香最清,实小而硬。”按范成大的解释,江梅其实就是野生梅,未经人工移植栽培,在山间水滨自生自灭。它的特点是花朵较小,但疏瘦有韵致,香味最清润,结的子实也小而且坚硬。三峡地区由于山间河谷纵横交错,四季分明,非常适宜江梅的生长繁殖。宋代欧阳修的夷陵诗文就有“西陵峡口折寒梅,争劝行人把一杯。须信春风无远近,维舟处处有花开。”[20]238《戏赠丁判官》 西陵峡口的寒梅显然是无人栽培、寂寞独自开的野梅。又“手持玉斝唱阳春,江上梅花落如积。”[20]243《代赠田文初》 这里也是野生江梅。三峡的夔州地区同样也存在大量的江梅,冬日里随处可见。王十朋夔州梅花诗曰:“孤标相对楚无涯,寒不能威意自佳。消得广平公援笔,此花真是铁心花。”[21]417诗人在题中就点明了“江梅”。

二是早梅。所谓早梅其实也是江梅、野梅,只是花开的时间更早一些。《梅谱》云:“吴中春晚,二月始烂漫,独此品于冬至前已开,故得早名。钱塘湖上亦有一种,尤开早,余尝重阳日亲折之。有‘横枝对菊开之句。”一般的梅花是在腊月开放,而早梅在冬至前就已开放,有更早的甚至在重阳节前后就缀满枝头,出现与菊花争艳的情景。《梅谱》的“早梅”条下,范成大把杜甫的夔州诗“梅蕊腊前破,梅花年后多”所题的梅花归于其下。杜甫寓居夔州时曾写过几首关于梅花的诗,其中的一首叫《江梅》:“梅蕊腊前破,梅花年后多。绝知春意好,最奈客愁何。雪树元同色,江风亦自破。故园不可见,巫岫郁嵯峨。”[22]杜甫所题的是江梅,但范氏的《梅谱》却归于早梅,可见早梅是江梅的一种。从《梅谱》可见范成大把腊前就含苞待放的梅花作为早梅的特征。这种“腊前破”的梅花在三峡的东面也存在。欧阳修夷陵诗云:“未腊梅先发,经霜叶不凋。江云愁蔽日,山雾晦连朝。”[20]186又“为贪赏物来犹早,迎腊梅花吐未齐。”[20]190在前首诗中,欧公告诉他的朋友苏子美在夷陵所遇到的景观,这里的梅花与众不同,未入腊梅花就已吐蕊。在下首诗中,作者与丁元珍冬至后三日同游东山寺赏梅,虽惋惜来早了,迎接腊月的梅花尚未全部开放,但也不虚此行。欧公所题的梅花是早梅无疑。

三是蜡梅。《梅谱》云:“蜡梅,本非梅类,以其与梅同时,香又相近,色酷似蜜脾,故名蜡梅。凡三种,以子种出,不经接,花小,香淡,其品最下,俗谓之狗蝇花。经接,花疏,虽盛开,花常半含,名磬口香,言似僧磬之口也。最先开,色深黄,如紫檀,花密香馥,名檀香梅,此品最佳。”蜡梅严格地讲不是梅花,但因与梅花同值冬季,香气相近,所以归于梅类。又因其花呈蜜蜡色,故名蜡梅。蜡梅分为三个品种:狗蝇梅、磬口梅和檀香梅,其中以檀香梅为最佳。唐宋时三峡地区发现有蜡梅这类佳品。王十朋在夔州任上有诗叫《蜡梅》:“天工著意点酡酥,不与江梅斗雪膚。露滴蜂房酿崖蜜,日烘龙脑喷金炉。万松张盖黄尤好,三峡藏春绿不枯。题品倘非坡与谷,世人应作小虫呼。”[21]417其诗有两处自注,一曰:“东南蜡梅,叶落始开,峡中地煖,花开而叶落。”可见三峡地区的蜡梅与东南地区有所不同。另一处引宋山甫知县云:“大宁监多蜡梅,土人不知贵,呼为狗蝇花。”宋代的大宁监即今天的巫山县及巫溪县部分地区,是三峡的腹地。宋时当地的百姓把蜡梅称为狗蝇花,是混淆了蜡梅三个品种的特色。由此可以推测大宁监的蜡梅是磬口梅或是檀香梅。

五、海棠花

海棠又名海红。李时珍《本草纲目》云:“按李德裕《草木记》云:凡花木名海者,皆从海外来,如海棠之类是也。又李白诗注云:海红乃花名,出新罗国甚多。则海棠之自海外有据矣。”[6]1767从花名可以推知,中国的海棠花是舶来品,自海外移植到中土。海棠花的特色是树木高大,花蕾繁艳。宋沈立《海棠记》云:“其株修然出尘——其花甚丰,其叶甚茂,其枝甚柔,望之绰约如处女——盖色之美者惟海棠。” [10]831海棠花一般不香,但少数几个地区的海棠花却有香味。明代张所望《阅耕余録》云:“昌州海棠独香,其木合抱,每树或二十余叶,号海棠香国。太守于郡前建香霏阁,每至花时,延客赋赏。蜀嘉定州海棠有香,独异他处。”[10]828古代昌州包括今天的荣昌、大足、永川等部分地区。这里的海棠花与众不同,花开有香气,被人们称为“佳郡”。《墨客挥犀》云:“李丹大夫客都下,一年无差遣,及授昌州倅,议者以去家远,乃改授鄂州。彭渊材闻之,吐饭大步往谒李曰:谁为大夫谋?昌佳郡也,奈何去之?李惊曰:供给丰乎?曰非也。民讼简乎?曰非也。然则何以知其佳?渊材曰:海棠无香,昌州海棠独香,非佳郡乎?聞者传以为笑。”[10]859虽是笑谈,却也反映出昌州的香海棠为人们所重。明时人们还取昌州海棠花与茶合碾以增加茶的香味。《云蕉馆纪谈》云:“明昇在重庆取浮江青麻石为磨,令宫人以武隆雪绵茶碾之,焙以大足县香霏亭海棠花,味倍于常。海棠无香,独此地有香,焙茶尤妙。”[10]809

海棠花有很多种类。明《学圃余疏》云:“海棠品类甚多,曰垂丝,曰西府,曰棠梨,曰木瓜,曰贴梗,其中西府最佳,而西府之名紫锦者尤佳,以其色重而瓣多也。”[10]834在海棠花中还有一种名叫重叶海棠,是蜀地特产,为世所重。宋祁《益部方物赞》收录有垂叶海棠。范成大在《梅谱》重叶梅下也提到重叶海棠,“蜀海棠有重叶者,名莲花海棠,为天下第一。”

海棠盛产于西南地区,蜀地为最。陆游宦游四川时在南充的樊亭和成都的碧鸡坊看到过海棠。其《海棠歌》云:“我初入蜀鬓未霜,南充樊亭看海棠。当时已谓目未睹,岂知更有碧鸡坊。碧鸡海棠天下绝,枝枝似染猩猩血。蜀姬艳妆肯让人,花前顿觉无颜色。扁舟东下八千里,桃李真成奴仆尔。若使海棠根可移,扬州芍药应羞死。风雨春残杜鹃哭,夜夜寒衾梦还蜀。何从乞得不死方,更看千年未为足。”[10]831陆游对蜀地海棠的赞赏有加,更加激起人们对海棠的怜爱。宋沈立《海棠记序》云:“蜀花称美者,有海棠焉,然记牒多所不録,盖恐近代有之。尝闻真宗皇帝御制后苑杂花十题,以海棠为首章,赐近臣唱和,则知海棠足与牡丹抗衡,而可独步于西州矣。”[10]831明清时期的西南地区方志也多记载有海棠。《滇中记》云:“垂丝海棠,高数丈,每当春时,鲜媚殊常真人间尤物。自大理至永昌,沿山历涧往往而是。”《顺庆府志》云:“海棠川在西充县,环绕县治,上多海棠因名。”《黎州志》云:“海棠池在城西北五里,环池皆植海棠,为郡守宾僚游宴之地。”《保宁府志》云:“海棠溪在府治南,因上多海棠故名。”《叙州府志》云:“长宁县有海棠洞,昔郡人王氏环植海棠,每春花时,郡守宴僚友于其下。”《嘉定州志》云:“海棠山在州西,山多海棠,为郡守宴宾之地。”元代程棨则云:“海棠为蜀客。”[10]829一些诗文直接称海棠为“蜀海棠”,海棠与蜀密不可分,蜀地海棠冠绝天下。

唐宋时三峡地区也有海棠。陆游赴任夔州通判时经过夷陵县,游览尔雅台、锦嶂亭,提到“(锦嶂)亭前海棠二本,亦百年物。”[23]2453王十朋在夔州任上,曾在郡圃种植数株海棠,并写下一首诗《郡圃无海棠买数株植上》。[21]422郡圃无海棠并不是说夔州境内无海棠,所买的海棠树也非来自外地,而是本土。明清时期三峡地区的方志“物产”中还多提及海棠。光绪《利川县志》说境内有海棠。[24]240乾隆《东湖县志》说:境内“海棠有铁线、垂丝、西府三种。”[25]光绪《巴东县志》也说:本地“海棠有铁线、垂丝、西府三种。”[26]604可见清代三峡地区的海棠品种较全,渊源有自。

注 释:

[1] 《中国长江三峡大辞典》,湖北少年儿童出版社,1995年。

[2] (清)汪灏:《广群芳谱》(卷五十三·木莲),上海书店,1985年。

[3] (唐)段成式:《酉阳杂俎》(续集卷九·支植上),中华书局,1981年。

[4] (宋)宋祁:《益部方物略记》,中华书局,1985年;(清)汪灏:《广群芳谱》(卷五十三),上海书店,1985年。

[5] (魏晋南北朝·南朝·梁)萧统:《昭明文选》,中州古籍出版社,1990年。

[6]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木部·第三十四卷),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年。

[7] 谢思炜:《白居易诗集校注》,中华书局,2006年。

[8] (清)冯浩:《玉溪生诗集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

[9] (宋)陆游:《雨中游东坡》,《剑南诗稿校注》(钱仲联),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

[10] (清)汪灏:《广群芳谱》(卷五十三·锦带花),上海书店,1985年。

[11] (宋)范成大:《<范石湖集>诗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

[12] 张忠民:《欧阳修夷陵诗文译注》,湖北人民出版社,2007年。

[13] (宋)黄庭坚:《山谷外集》,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4] (金)元好问:《元遗山诗集笺注》,清道光二年南浔瑞松堂蒋氏刻本。

[15] (明)曹学佺:《石仓诗稿》。

[16] (宋)邵博:《闻见后录》,中华书局,1983年。

[17] (清)法式善撰:《存素堂诗初集录存》。

[18] (清)谈迁:《枣林杂俎》,中华书局出版社,2006。

[19] 《范成大笔记六种·梅谱》,中华书局,2002年。

[20] (宋)欧阳修:《戏赠丁判官》,《欧阳修夷陵诗文译注》(张忠民),湖北人民出版社,2007年。

[21] (南宋)王十朋:《四日雪坐间有江梅水仙花因目曰三白》,《王十朋全集·诗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

[22] 《杜甫全集》(卷232),中华书局,1979年。

[23] 《陆游集·渭南文集》(卷第四十八·入蜀记),中华书局,1976年。

[24] (清)《利川县志》(卷七·物产), 台湾成文出版社,1976年。

[25] (清)《东湖县志》(卷五·物产),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

[26] (清)《巴东县志》(卷十一·物产志),台湾成文出版社,1976年。

责任编辑:王作新

文字校对:蒋文艳

猜你喜欢

三峡地区海棠花梅花
工友艺苑
猫在野海棠花落处
海棠花开
三峡地区土家族摆手舞艺术特征分析
———评《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
梅花
三峡地区摄影文化
梅花
三峡地区地震震源机制解初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