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遗视角下的宜兴均陶价值

2017-05-30朱书华勇晨怡

江苏陶瓷 2017年2期
关键词:活态非遗传承

朱书华 勇晨怡

摘 要 “宜兴均陶制作技艺”是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之一,宜兴均陶有着独特的历史文化价值及审美艺术价值,也有其社会人文价值及经济开发价值。

关键词 非遗;传承;价值;活态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不同时代里不断积累起来的一种文化,是永远处于发展变化中的一种文化。“宜兴均陶制作技艺”被收录于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的项目名录,这是历代艺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财富,我们有责任保护、传承并发扬它。宜兴均陶有鲜明的地方特色,无论是形制之美还是均釉之美都能确立均陶的历史地位,均釉装饰、堆花技艺展示着均陶工艺的制作水平,这些都能够让我们隐约看到历史的痕迹。它能让我们了解“宜兴均陶制作技艺”的历史价值、感受其审美艺术价值,还能让我们领悟其社会人文价值及经济开发价值。

1 传承历史文化价值

先祖创造了灿烂的陶瓷艺术,积淀了厚重的陶瓷文化,成就了陶都宜兴的文明。宜兴均陶是宜兴陶瓷界的“五朵金花”之一,在中国陶瓷史上乃至世界陶瓷史上都留下辉煌的一笔。均陶文化丰富着多元一体的陶文化,也为陶文化的创新提供了丰足的资源。宜兴均陶记录着陶瓷文化的基因,既记录了陶的历史,也影响着陶的未来发展。

“宜兴均陶制作技艺”是活态的,是通过均陶产品为载体展现技艺,有助于我们更全面、更接近本真地去认识宜兴均陶历史及文化。宜兴均陶制作技艺包括成型技艺、釉水装饰技艺及堆花技艺。

(1)古老的成型工艺

成型俗称“做坯”,最古老的成型工艺是泥条盘筑法、泥片镶接法和模具成型法等。

泥条盘筑成型法,俗称“卡把式”。先把搓成条状的泥料放置在木制圆盘上,转动圆盘将泥条一圈圈向上捏筑,每筑一段就用陶棰和木拍内外拍击,使泥条之间紧密结合直至成型。泥条盘筑法在现代很多陶艺作品都有应用。

泥片镶接成型法,俗称“片只成型”。就是用工具把泥块打成泥片后分段镶接成型。镶接成型被紫砂壶的成型技法得以发展。

模具成型分手工成型和机械成型。手工模具成型的时间比较早,在还没有石膏之前使用陶泥烧制模具。手工印模时泥片要厚薄一致,用力要均匀,紧贴模具压实泥片,才能印制出造型完整的作品。直到清末民初才开始借助轱辘车这个机械设备实现模具成型法,该方法靠机械的快速旋转刀具在模具内挤压泥料成型。

无论采用哪种成型技法,关键是要掌握好“泥性”。均陶艺人会根据器皿造型、尺度大小和数量多少来选择成型方法;无论成型技术发展到什么程度,传统的成型技法依然发挥着难以替代的作用。

(2)完美的施釉工艺

均釉的施釉工艺也是宜兴均陶的一个特色,这也注定了均陶在施釉技术层面上是宜兴所独有的。可以根据预设效果选择不同的釉料和不同的施釉工艺,如绘、刻、涂、流、喷、划、刮、点、滴等。目前均陶艺人还经常采用多层喷涂、多次施釉的方法形成渐变釉色,在烧成时釉料相互流动、渗透及融合,形成独特的多色彩艺术效果。

(3)精妙的堆花工艺

堆花技艺是用拇指为笔,色泥为墨,均陶坯体为纸作画的特殊装饰方法。画面的浓淡、疏密、主次全靠腕力控制,细微处用竹片、牛角这些小工具进行挤压、印戳等辅助性工艺加工。唐代开始形成堆花工艺雏形,至明代逐渐成熟,清代是成熟期,现在是堆花技艺的鼎盛期。

传统堆花工艺传承到现在归纳起来有三大方式和五大技法,这些方式和技法通常是灵活穿插使用,使作品的表现力丰富多彩。

三大方式就是:平堆式、半立体式、立体式。平堆式比较常见,是最传统的一种堆贴方式,在坯体上直接堆贴画面;半立体式是堆贴前在坯体上需要堆贴的部位先铺上一定厚度的粗泥,把需要装饰的部位垫起,这样堆贴的纹样比平堆式更富有空间层次感;立体式堆贴是用捏塑的手法,用粗泥捏成整个立体形体后粘接在坯体上,然后再用色泥在立体形体表面堆贴,打破传统平面式的装饰范畴,形成了高中低不同的空间层次,丰富了堆花艺术语言。

五大技法就是:揿、搓、行、拓、撕等。这些技法的运用就是对画面的点、线、面进行展现,“揿”在画面中主要是对“点”的表现,如飞禽走兽的眼睛等;“搓”主要是对“线”粗细和虚实的表现,如龙须等;“行”常用于表现粗细一致的线形图案,如回纹、水纹、云纹等几何纹样;“拓”是对“面”的表现,在堆花中占有重要地位,如叶片等;“撕”靠大拇指轻重缓急的不同运力和方向,而形成露锋、藏锋、散锋、聚锋等虚实有致的画面效果,如飞禽的翅、尾等形成洒脱的写意式的画面效果。

这些技法的灵活运用需要堆花艺人左右手的配合、腕力的控制和“泥性”的掌握,只有这样才能堆贴出好的作品。宜兴均陶制作技艺是活态的,它有古老的成型技艺、完美的施釉装饰工艺和精妙的堆花工艺,特别是均釉和堆花的结合,使整体装饰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艺术效果。

均陶的历史文化价值,为我们认识历史开启了一个更广阔的空间,也为我们了解均陶的形制、成型技艺、施釉技艺和堆花技艺和其他陶瓷文化之间的相互影响提供了条件。

2 科技价值

“宜兴均陶制作技艺”反映了宜兴历史上不同时代的生产力、科技水平及宜兴陶瓷艺人非凡的创造能力。传统设备均不如现代,但它们在环保以及巧借自然力量等方面所呈现出的环保精神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对当代的文明发展有一定的启迪性。

(1)泥料开采的设备和环境

在过去漫长的时间内,矿坑的照明是用油盏灯和矿烛,采矿是没有设备可用的,全凭矿工体力,用镐挖和手提肩挑;宕口很小,出进宕口只能靠爬;泥料运输主要靠木质独轮车(俗称狗头车),十分劳累辛苦,安全还得不到保障。

直到解放后矿井设备才有所改进,环境才有所改善,照明采用低压电,泥料运输采用轨道车,并逐步改用双轮车、拖拉机和农用运输车。同时还加设有排水、通风等系统,安全生产得到較好的加强和保障。

(2)练泥的场地和设施

过去作坊练泥工序比较原始,全靠人力把选好的矿料在泥场上晒。使其日晒夜露,风化后制成泥粉,俗称“塘灰”,最后再练泥成块泥待用。用这样的方法练出来的泥料质量不稳定,,也给后面的成型工艺带来了不便。

现在泥料制备实现了机械化作业,设备有粉碎机、搅拌机、淘漂机、压滤机和真空练泥机等,并有吸铁和防尘措施。这样的生产方式既安全又卫生,大大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泥料质量也得到保证,也给后面的成型质量带来了保证。

(3)釉水原料的独特性

均釉是宜兴特有的,这是由均釉的主要原料“泥浆”和“窑汗”所决定的。比如传统均釉的灰蓝釉色就是用石灰窑壁的“窑汗”作为乳浊剂,使釉面呈现美丽的颗粒状纹理,有“云斑纹”之美誉,风吹雨淋的时间越长釉色越亮,均陶是园林陶最好的选择,中南海就收藏了宜兴均陶花盆和陶台。现在釉料里会添加一些化工辅料来获得浑厚多变的效果。

(4)干燥环节的技术性

影响均陶成品率的关键因素除了成型就是干燥技术,窑场有“三分做,七分晾”的谚语,做是指成型,晾是指干燥。最早干燥靠日晒风干,操作人员需掌握不同季节的温度和湿度,缺点是劳动强度大、干燥时间长、成品率低;解放后采用箱式烘房干燥,用煤烧地坑烘房,或隧道窑的余热烘房,缺点是能耗高,劳动强度虽然有降低,但占用厂房面积多;目前是用链式干燥代替箱式烘房干燥,节约了大量的劳动力、能源和厂房面积,还提高了均陶制品的干燥速度和成品率。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从原料的开采到练泥再到成型,由原始纯手工劳作到机械设备辅助,这些都能够说明科技发展促进着均陶制作技艺的发展。

3 传承审美艺术价值

宜兴均陶是在古代日用陶器上发展演变过来的,宜兴均陶制作技艺能发展到今天,也得益于宜兴独特的人文背景。宜兴地处人杰地灵的秀美江南,文人的审美品位结合工匠的高超技艺,在明代已经产生文化意味很浓厚的均陶作品。宜兴均陶虽是民窑产品,但高水平的作品故宫都有收藏。欣赏宜兴均陶作品,能领略到其端庄古朴的形制、美妙绝伦的釉色,高超生动的堆花效果,这些都深深打动着我们的情感和心灵。

(1)端庄古朴的宜均形制

宜兴均陶之美体现在端庄古朴的形制上,尽显雅致,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实用性和观赏性。就地取材制成的胎质有紫胎和白胎两种,紫胎系用当地的甲泥制成,白胎则用白泥制作。历史上,均陶除了有传统的缸、罐,盆、坛等一直作为功能性的日常用品存在外,也有兼具实用和欣赏价值的笔洗、砚台、方瓶等形制。上世纪八十年代是宜兴均陶的一个历史性的转折点,在保留传统的形制基础上,又发展了陶台、陶柱等上千个具有陈设兼实用价值的新品种,使均陶进入高端陶瓷艺术品领域,迎来崭新的市场。

(2)美妙绝伦的均釉釉色

宜兴均陶之美还在于釉色美,均釉色彩丰富,绚丽而不失温润与厚重。传统的釉色有数十种,其中以蓝均釉最为珍贵,色彩层次丰富,赢得了“灰中有蓝晕,艳若蝴蝶花”的赞语,用蝴蝶翅膀颜色来形容均釉釉色的美丽多变。

4 社会人文价值

从明代起宜兴均陶堆花题材一般以花卉为主,这和明清时代吉祥纹样的发展分不开,明代以“一束莲”最多,莲花是佛教的“圣花”,一直被认为是圣洁与美好的象征;到了清代乾隆时期装饰题材最丰富,如“一路连升、牡丹富贵、凤穿牡丹、年年有余、福禄寿喜”等题材都有美好的人文寓意,预示着家人、朋友前途无量、爱情美好、夫妻恩爱、生活富足有余等;清光绪年间,民间装饰常见的堆花图案有“梅、兰、竹、菊、松、莲、藕”等,象征气节和情誼等。这些堆花作品不仅反应了老百姓不同时期的价值观念、审美理想,还规范着老百姓的道德伦理和价值取向,引导老百姓走向积极乐观、理想圆满的生活境界,这些都能产生强大的民族凝聚力,促进民族共识和认同,体现着重要的社会价值。

5 经济开发价值

宜兴地方政府也认识到"无论是有形文化遗产,还是无形文化遗产,都应该在确保文化遗产不被破坏的前提下尽可能进入市场,并通过切实可行的市场运作,完成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及其潜能的开发"的重要性,制定了均陶文化保护和经济开发的良性循环互动措施。并加大了对“宜兴均陶制作技艺”保护资金的投入力度,扩大了宣传力度,使老百姓看到均陶的发展前景,纷纷愿意加入这个行业。目前宜兴均陶企业有30多家,从业人员3 000多名。

上世纪60年代,一件“六方抽角金鱼缸”可换取2.5吨优质钢材。现在市场上一件中等大小的精品均陶作品都在几千元到几万元不等,这样的效益能保证优秀均陶艺人的生活水平,还增强了均陶艺人被社会的认同感。因生活环境的变化,均陶形制的选择也会变化,更多地会强调环境的陈设性和装饰性,无论是茶席之上、书房之中,那典雅绚丽的釉色、古朴端庄的形制、精美灵动的堆花,都能使其成为赏心悦目的亮点。

6 结 语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的基因,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大意义就是保护文化基因、保护文化的多样性。不断地使均陶这种活态文化得到传承、得以创新,让古老的均陶散发出时代的光彩,这也是均陶制作技艺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所在。

参 考 文 献

[1]史俊棠.宜兴均陶[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

[2]李守才.五彩霓裳[M].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09

[3]苑利.非物质文化遗产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4]朱书华.话说均陶[J].江苏陶瓷,2007(04):36-37

[5]蒋才东.广钧与宜均[M].黑龙江: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11

猜你喜欢

活态非遗传承
活态中医药传统知识数据库的构建与应用意义
在“活态传承”中延续历史文脉
“非遗”走进高校
官渡古镇“非遗”联展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活态文化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