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医学本科生科研素质的培养

2017-05-30张昊文刘芬菊

高教学刊 2017年23期
关键词:高等教育医学

张昊文 刘芬菊

摘 要:医学科学的进步离不开临床医务工作者永无止境的探索,随着生命科学的发展与医学理念的革新,新时代的医疗大环境要求广大医务工作者不仅要具备崇高的医德、过硬的专业技能,还需要拥有一定的医学科研技能。只有具备较高的医学科研素养才能更好地顺应时代的发展,才能称得上是新时代合格的医学人才。这意味着医学的本科教育应当重视学生科研素质的培养,让学生在大学时代就打下医学科研的基础。这也给新时代背景下的医学教育工作者带来了新的挑战,如何在实际工作中科学地培养医学生的科研素质,有效训练学生的科研思维与技能是当下医学高等教育需要探究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高等教育;医学;科研素养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7)23-0161-03

Abstract: The progress of medical science cannot be separated from the endless exploration of clinician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life science and the innovation of medical idea, medical workers are required not only to have lofty medical ethics, excellent professional skills, but also need to have certain scientific research quality. That is to say, doctors with high quality in scientific research may conform to the times better and therefore be regarded as outstanding. This means that medical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should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scientific research quality, so that students can get better medical research foundation in the university. It also brings new challenges to medical education. How to cultivate the students' scientific research quality, research thinking and research skills is an important issue that to be explored in medical higher education.

Keywords: higher education; medical science; scientific quality

隨着生命科学的发展与医学理念的革新,新时代的医疗大环境对广大医生提出了较以往任何时期都更高的要求。什么样的医生才能称得上是一名好医生?可以说,除了要具备崇高的医德、过硬的专业技能之外,一名出色的医生还需要拥有良好的科研素养以及利用医学研究成果促进临床诊疗的能力。临床专业技能与医学科研能力就像医生的两只手,相辅相成,临床技能的加强有助于科研水平的提高,而良好的科研素养又可以促进和培养医生的临床思维。两者相互配合才能更好地帮助医生完成临床诊疗[1]。新时代对医生科研素质的要求意味着医学的本科教育应当培养出具备较高科研素养的医学本科生,必要的科研素养将为学生的进一步求学深造与临床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医学本科生的科研素养可以大致归纳为:1.源于兴趣的好奇之心;2.善于观察的发现之心;3.提出问题的思辨之心;4.不畏挫折的坚毅之心;5.脚踏实地的勤勉之心;6.实事求是的诚信之心;7.悲天悯人的医者仁心。本文就新时代背景下如何培养医学生的上述科研素养进行简要的探讨。

首先是对医学本科生科研兴趣与好奇心的培养,这一点尤为关键。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助于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有助于帮助学生克服前进路上遭遇的困难与挫折。但是对于课业压力相对繁重的医学本科生而言,如何利用有限的课余时间培养学生的科研兴趣呢?关键在于将医学科研实践与学生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有机地联系在一起[2]。让学生明白,书本上学习到的每一条知识,大到生命体的生老病死,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小到某个基因的突变,分子信号转导与蛋白质功能的改变均来源于医学科研的发现与反复论证。只有了解医学经典理论的来龙去脉以及医学科研在医学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能被调动,才会更想了解医学科研,对医学科研产生兴趣与好奇心[3]。从接触科研的时间上来讲,大学一、二年级就开始让学生能够接触到医学科研将更有助于科研兴趣的培养。原因在于,一方面,大一新生对事物的好奇心相对更强,主观能动性也较高,好奇心和主观能动性均有助于良好科研兴趣的建立与培养;另一方面,通过近一年的医学理论学习,学生基本掌握了诸如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细胞生物学等医学基础课程,对医学有了比较基本的认识和了解,上述基础知识能够促进师生之间的有效沟通,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与掌握医学科研的基本原理与具体操作,从而更好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与动力[4]。

培养了科研兴趣,接下来就需要培养学生善于发现和提出科学问题的能力。在医学的理论学习过程中,记忆、归纳与联想是不可或缺的三个重要环节,其实,医学科研素养的建立也依赖上述的三个方面。没有扎实的科研理论基础就不能准确归纳前人的研究高度,也就难以发现和提出建设性的科学问题。因此,在本科生进入实验室学习科研操作的同时,需要鼓励学生阅读高水平的医学科研论文(一般是高水平的英文的SCI论文),并且指导学生撰写论文综述,在撰写论文综述的同时系统归纳、总结前人的重要研究成果,发现仍有待解决的、有价值的科学问题[5]。

发现科学问题是提出科学问题的必要条件,但并不是充分条件,从对知识的归纳总结上升到提出有学术价值的科学假说是一种学术悟性的飞跃,这种飞跃除了需要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以外,更有赖于老师的科学指导与引领。这就要求指导老师能够与学生站在共同的视角来审视前人的研究成果,梳理其中的逻辑关系,最后洞悉值得研究的关键环节,从而与学生一同凝练出有价值的科学问题。这一过程对于医学科研素养的建立至关重要,可以说发现和提出科学问题的能力是科研素养的核心能力。然而,这一能力的培养往往不可能一蹴而就,有赖于学生逐步积累起扎实的英文文献阅读能力,逻辑的归纳能力,敏锐的洞察力和天马行空的联想能力,也要求指导老师对学生进行富有耐心的指导与引领。

提出了有价值的科学问题就有待于指导学生通过科学实践来解决这些问题。在指导学生开展具体的实验操作过程中,合理规划实验对于提高研究效率至关重要,也直接决定了医學科研的科学性与能够达到的科学高度[6]。不仅如此,在医学科研中某些精巧的实验设计往往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与提出科学问题相比,科学规划实验进程要相对容易一些,可以让本科生在指导老师与研究生的带领下,从参与实验设计入手,学习医学科研设计的基本原则与思路,在掌握了基本的设计方法之后,可以尝试让本科生独立构思、设计实验,由指导老师进行改进并最终确定实验方案,而后便可以开展相应的实验操作。

在开展具体的医学科研实践过程中,还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科研诚信和脚踏实地、百折不挠的坚强内心。马克思曾说过:“在科学的道路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艰险沿着陡峭山路向上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生命科学本身的复杂性和生命体自身的不确定性,决定了医学研究需要科研工作者付出艰辛的劳动与汗水。对于医学本科生而言,专业课程的学习才是首要任务,课余时间十分有限,因此无法将主要的精力投入到科研活动中。太早接触过于复杂的实验体系与过于漫长的实验周期反而会影响学生的科研自信与积极性。因此在指导本科生实验设计的过程中,应当根据学生的实际条件,因材施教、由易及难、循序渐进,让学生在体会科研艰辛的同时也能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与耕耘的收获。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良性的循环,帮助本科生一步一脚印地走好医学科研启蒙的每一步,同时,建立自信,磨炼意志。

在科研的道路上有收获就难免会有挫折与失落,在面对理论调研不充分、实验数据存在瑕疵甚至无法被重复等情形,如何引导学生理性面对挫折,树立正确的科研观和价值观将对学生的成长、成才至关重要。要让学生明白在科研的道路上只有做到实事求是、与“实”俱进才能推动科学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反过来讲,再华丽的学术成果如果脱离了真实性都只能是空中楼阁,既没有理论价值也不会存在实际的应用前景。2014年12月,日本理化学研究所公布了其对名噪一时的“万能干细胞”事件的调查结论,“万能干细胞”的发现者,日本理化学研究所发育与再生医学综合研究中心学术带头人小保方晴子最终无法重复出自己于2014年1月发表在世界顶级期刊Nature杂志上的研究成果。这一结论意味着,原本被认为是“改写干细胞研究历史”的顶级研究成果被贴上了“学术造假”的标签从而土崩瓦解,原本被寄予厚望的日本学术界的“希望之星”因为这一“学术不端”的行为就此陨落。而这一切的根源正是当事人学术诚信的缺失。在国内与医学科研诚信密切相关的事件莫过于2017年SCI期刊Tumor Biology杂志上发表的107篇学术论文由于学术造假被Springer出版社撤稿,而在这107篇论文的作者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国内的医务工作者。这一事件的确暴露出国内医疗机构科技评价与科学奖励的机制尚存在缺陷,在一定程度上滋生了以声望、职位、利益为驱使的学术不端的行为。但更重要的是,当事人自身道德底线的失守和学术良心的沦丧。无论是小保方晴子的“万能干细胞”事件还是Tumor Biology论文撤稿事件均对当事人和当事人所在的学术圈造成了极其不良的影响,尤其对当事人而言,可谓一失足成千古恨,大好的前程就此毁于一旦。因此在本科医学科研教育过程中,需要对学生晓以利弊,帮助学生从科研启蒙阶段就牢固树立起学术诚信的坚定信念,只有这样才能在日后的研究生生涯及工作中抵御住外界的诱惑,成为一名务实勤奋、不图虚名的科研工作者。

最后,作为一名医学生——未来的白衣天使,医德教育毫无疑问应当贯穿整个医学教育的始终,当然在医学科研素质教育中也应当涵盖医德教育[7]。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一个缺乏仁爱之心的医生,永远不能被称为是一名好医生,甚至连合格的医生都不是。而培养良好的医德有利于医学生养成科学的世界观与正确的伦理观,那么在医学生的本科教育中,应当如何把医德教育贯穿于科研素质的培养之中呢?医者仁心的一个重要方面应当是尊重生命,对生命心存敬畏。那么,在指导学生开展医学实验,尤其是动物实验的过程中,应当教会学生心存敬畏、心怀感恩,最大程度地减少实验动物的痛苦,最大程度地保障动物生命的尊严,做到善待每一只实验动物[8]。相反,如果在医学科研教育中纵容学生对实验动物造成不必要的伤害则很可能间接地培养出对生命麻木不仁的医学生,这样的医学生步入临床工作岗位将很难承担起患者的重托。因此,只有在医学科研教育中融入医德教育,才能帮助医学生树立科学的伦理观并增强医学生对生命意义的理解。只有这样,才能在其完成医学生到医生的角色转变之后以更加真诚的态度去对待工作,为国家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医学的进步离不开临床医学科研工作者脚踏实地的奉献与永无止境的探索,这样的探索也有赖于一代又一代年轻的医学生的成长[9]。新时代背景下,医学生不仅要掌握扎实的专业技术知识更需要完善自身的科研素养,只有这样才能成为新时代背景下合格的医学人才[10]。作为新时代背景下的医学教育工作者需要从各个维度科学地培养医学本科生的科研素养,帮助学生更好地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医学科研实践,并在科研实践中有所收获。

参考文献:

[1]姜道新,王楠,谢川,等.浅谈基层医院年轻医生临床思维和科研能力的培养[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01):12-14.

[2]陈志康.提高外科手术学教学质量的探索与分析[J].医学教育,2003(06):56-57.

[3]王瑾瑾,徐学琴,孙春阳.中医院校医学统计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4(23):153-154.

[4]卓丽娟.病理学教学初探[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6(02):22-24.

[5]刘宁宁.浅谈提高医学研究生SCI论文写作能力[J].生物技术世界,2014(10):238-238.

[6]于冰.学术论文贵在创新[J].内蒙古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4(04):74-82.

[7]王佳佳,方海明.融医德教育于药理学教学的思考与实践[J].科技信息,2012(14):3-3.

[8]余琛琳,崔淑芳,汤球,等.医药院校中加强培养实验动物福利理念的重要性[J].实验动物科学,2008(06):69-71.

[9]李养军,柳彦丽,杨新光.临床实习教学中医事法律普及探讨[J].西北医学教育,2004,12(2):348-350

[10]李祥,张青碧,甘仲霖.浅谈在医学统计学教学中培养医学生科研能力[J].职业时空,2007,3(15):39-40.

猜你喜欢

高等教育医学
医学写作的概念
医学的进步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
让医学大数据给你解答
新形势下加强高校师德建设的对策研究
大数据对高等教育发展的推动研究
关于应用型计算机专业培养方案的研究
基于Flash+XML技术的护理技能虚拟教学平台设计与实现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
高等教育教学中的重与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