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冯钤:传承都没做好的时候,别轻易说创新

2017-05-30何晶

收藏与投资 2017年2期
关键词:玉雕青花山水

何晶

扬州工艺美术大师,1990年考入扬州玉器厂玉器学校,系统地学习美术造型手D3巨雕基础知识。师从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颐永骏先生。在扬州玉雕界里,冯钤的青花籽玉可以说首屈一指,在他作品中,俏色被运用到了极致。这是一个非常微妙的创作过程,既要构思巧妙,不赘不繁,也要色彩干净,不脏不拙。最终成形的作品令人耳目一新,极具赏玩价值。冯钤对青花的兴趣和探索精神,让他在这块“黑与白的无穷境界”里大放异彩。冯钤的《春塘水暖》系列,俏色浮雕的水牛,自水中缓缓游来,肌理、神态、身姿,均活灵毕肖。满塘水波衬着水牛身姿,柔和荡开,余韵悠长。牛身依旧采用冯氏独有的“梳毛”技巧,形体栩栩如生,恍如活物。该系列被很多藏家视为必须珍藏的精品。

“这里不是很舒服,你得把这个拐形调整一下,从结构到比例,都必须要调,不然戴在人的手上,肯定是不舒服的。”眼前的冯钤,拿着彩笔,在徒弟做的作品上一边勾画着,一边提出修改、调整意见。这样的场景,每天都在冯钤工作室上演。

冯钤和这些徒弟说得最多的,就是“舒服”二字,这两个字说来简单,但真正做到,却不是件容易的事。“形、色、意,当这些都很自然地融合到一起,‘舒服才能真正出得来。”冯钤就是在这条追求的道路上一路向前……“你看到了很多好的作品,却不知道这其中经历了多少次失败。”

冯钤的工作室里,有一个房间就像是“魔术屋”。因为,每次他都能从这个房间里,拿出让人眼前一亮的作品,或半成品,或成品,亦或是调试了很多次,还在“改造升级”的作品。每一次,你都能从中看到他的思考,他的转变。

我感叹:“这些作品怎么能这么讨人喜欢呢!”

他感慨:“你看到了很多好的作品,却不知道这其中经历了多少次失败。”

冯钤1990年开始从事玉雕的学习和创作,在经历了13年的学习钻研后,在2003年,冯钤成立了如今的玉雕工作室——天时。

在馮钤的创作中,不管是动物,还是山水,你总能觉得那些俏色就是被运用得恰到好处,很多地方多一分则溢,少一点则亏,看似这些“刚刚好”里,却已被他琢磨了一遍又一遍。

“有时候看了一块材料,觉得它能够大有作为,但是在雕琢的过程中却会被冷不丁的‘浇了一盆冷水。”冯钤解释道,因为在过程中,也许材料的颜色、纹理走向和你预想的不一样,所以往往做着做着,最后理想的作品就出不来。

这就不难理解为何冯钤对每一件好作品都分外珍惜,因为真的来之不易,“美玉”到“美作”的过程,很多时候不是你努力雕琢就够了,它与生俱来的本质,也决定了它最终的模样。原本满怀希望的心,当失落的那一刻,都是满满的无奈。这样看来,内心要有多强大的人,才能在经历多少次失败后,依然保有一颗追求完美的心。“很多人追玉都求白,但我却天生对色彩很敏感。”

青花、碧玉、青玉、糖料、白玉……你会发现,在冯钤的工作室里,虽以青花料为主,但他的作品色彩丰富,不会拘泥于一个色系,而在每一件作品中,都几乎运用了俏色,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我疑惑:“现在不少人喜欢白玉,为何你却专挑有颜色的做?”

他解釋:“很多人追玉都求白,但我却天生对色彩很敏感。”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对于冯钤来说,对色彩敏感就是他在琢玉过程中的长处和优点。“我对玉石料中色彩的变化非常敏感,而我也喜欢去研究这些变化,当这些自然的变化,通过自己的雕琢变成作品里的亮点,这会让我很有成就感。”

冯钤在业内有“青花王子”的美称,而能够有此称号,也是得益于他的敏感。

“当时开工作室的时候,自己要去买料,在买料时我注意到了和田墨玉青花料。”当时的冯钤觉得,青花料黑白共生,黑里还有浓有淡,感觉和国画水墨是一样的色调,觉得很美,于是就以此料作为自己创作的原料。

早期,冯钤主要是寻找黑白分明的青花料,运用俏色,来创作动物,但这样的创作对玉质要求很高,需要“白如凝脂黑如墨染”。“但是在过程中发现,寻找这种好料越来越难,很多时候遇到的是似山水纹路的料。”

这时的冯钤,认为要开始有所转变,于是,他开始不断学习、尝试、总结。“青花墨玉的山水不同于在宣纸上的山水,泼墨走法它都已经天然形成,你要先读懂料子的内在,把墨色的走向、材料的纹理了然于胸才可以进行创作。”甚至为了追求意境的感觉,很长一段时间,冯钤都在不断研究中国的山水绘画、诗词,将它们也融入到创作中。

“按料取材”、“因材施艺”,这是冯钤对玉雕创作的理解。“传承都没做好的时候,别轻易说创新!”

现在的工艺圈子里,很多人都在谈创新,各种创新的作品也是五花八门、层出不穷,可是,真正做得好的,又有多少?很多时候的创新,是真鸡肋,还是假创新?

我好奇:“到底怎么理解创新?”

他认为:“传承都没做好的时候,別轻易说创新!”

“创新哪有那么容易!现在很多人觉得我做一个之前人们没见过的东西,这就是创新。”冯钤却表示,其实这哪是创新,这只能叫“瞎搞”!

在冯钤的观念中,创新必须要有基础,而这个基础,就是传承。“我现在一边在做作品,一边在往回‘追,往回‘找。”冯钤解释到,他在不断创作的过程中发现,仔细研究前人做出来的东西,会发现它们不管是在手上盘玩,还是在生活中使用,都很舒服。“而这种舒服都来自前人对物品细节的处理,线条、弧度,越研究越会发现其中‘暗藏玄机。”

以前好的东西不少,是你看得太少。

往回“追”,追的是以前的技艺与工具,前人在琢玉时,在不同的位置有特定的工具,虽然现在可能在那个位置有十几种工具可替代,但是却做不出那种感觉;往回“找”,找的是过去真正沉淀下来的韵味,那种舒服。

其实创新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传承,而做好传承,会让创新的路越走越宽,视野越走越开阔。而在这个过程中,冯钤一再强调:“別觉得老师傅说的话没道理,其实,他们说的才是真正的大道理!”冯钤整理之老师傅语录:

1.磨玉,也是磨人。

2.琢玉时,始终別忘了使用它的乐趣。

3.玉雕要有玉的样子,它有自己的创作语言。

4.不是什么造型拿过来就适合玉雕,纯净有体量的料创作光素的器皿更大气,器型要精神,线条要外润内刚,白玉更适圆润厚重。青玉色调偏重,但掏薄了会更透亮。青花墨玉黑白天然,那就在中国水墨画中找方向。红皮糖色就是喜庆暖和。碧玉绿色,自然界的草虫出来最漂亮。

猜你喜欢

玉雕青花山水
寻迹青花,邂逅古瓷窑
一朵青花,绽放在时光中
传统的玉雕与玉雕的传统
青花
爱在一湖山水间
山水之间
一处山水一首诗
《山水》
璀璨玉雕 美在装饰
玉雕创意设计断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