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进山水画的格体特征
2017-05-30刘骁纯
刘骁纯
家协会会员。出版有《常进山水画集》《中国艺术家·常进》《常进人物画集》《天山水集》《中国当代名画家手稿》《二十世纪下半叶中国画家·常进集》等多种画集。
常进多向的艺术探索大体可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81-1984(30-33岁),摸索期。受西画影响较大的时期,取材主要有人物风情和风景两大类。第六届全国美展(1984)获银奖的作品《秋水无声》既是这个阶段的最高成就,也是这个阶段的终结。第二阶段:1985-1989(34-38岁),艺术个性形成期。从西方风景画观念转向中国山水画观念的时期,此间特別是1987年后创作了一批以太湖风光为原始感受的清逸幽寂风格的写意山水画,成为常进的典型画风并确立了他在画坛的地位。第三阶段:1990年至今(39岁以后),在高一级的层面上拓宽思路和多向实验的时期。此时期作品可粗略分为四类:(工)延续第二阶段的典型画风;(2)以典型画风为基础的青绿山水;(3)用笔更润、更放的长卷山水;(4)裸女。
到目前为止,常进绘画最引人注意、最值得研究、最具个性、潜能最大的仍然是第二阶段形成的清逸风格的山水画,因此本文专谈这类作品。
对于这些画的风格,“冷逸”的概称并非全无道理,在文脉上,这些画可视為倪瓒、渐江的冷逸风格的省代延续,而在省代画坛的橫向比较中,常进又处于冷逸的最极端,但常进不具备也不可能具备也没必要具备倪瓒、渐江那样冷逸的全人格境界,是他内向、柔退、过敏、孤寂的心灵不知不觉趋近了冷逸的传统,实际上在他的画中还常有明丽、清朗甚至妩媚的另一面,因此我倾向用“清逸幽寂”来概括他的风格。
这些画的格体特征十分鲜明。这里讲的特征不是统计意义上的而是比较意义上的,有些特征或许在常进这类作品中出现率并不算高,但由于在画坛中的特殊性则显得有必要特別强调出来加以考察。
一、线。南京新文人画家们普遍重视用线,近而察之,董欣宾不同于朱新建,江宏伟不同于常进,王孟奇不同于徐乐乐……而且线也未必是每个人最重要的格体因素;但遥而观之,却能感到一种如锥画沙、较为细长、精微灵秀的线在他们艺术中的独特地位。可以说,线是南京新文人画家打入传统而又脱出传统的重要突破口。
文人书画极讲笔墨,而笔与墨相较,又更强调以笔立骨。那么,在这里还有突破的可能性吗?从这里攻坚,比谷文达以避勾就染的方式寻求突破显然更加艰难。而南京的艺术家却从这里发现了一种可能:将皴、擦、点、勾的“和弦”一再消减,抽离为纯粹的线的“旋律”,再由此生发出新的皴、擦、点、染。
在常进的山水画中,与山石的轮廓相适应,有一种抛物线式的柔中带刃悠长的线,这种线在传统绘画中多见于壁画、线刻和工笔重彩画,常进将其引入写意山水,并赋予了它“锥画沙”“毛”“涩”“苍润”等一系列文人画的笔墨规范。当这种线再与中锋、偏锋、逆锋、破锋等丰富笔法结合时,勾又随势转化成了皴。勾皴一体,使这种如丝如缕、似飘似游的线有了极为丰富的表现力。
二、形。常进的山形和树形颇为诡异奇特,难得在奇中见平,这里的关键在于他发挥了意象联想的才能,而不是生编硬造。他的山石草木常有一种有机物般的游走动势,而且山有石意,树有草意,极而言之,他的山是放大的石头,而且似有园林奇石之影;他的树是放大的草丛,有时似显出盆景中草木之迹。不知是他的山形诱发了他的长线,还是他那秀逸的长线诱发了他的山形;不知是他带草意的树诱发了勾挑蹭拖的用笔,还是他随意挑抹的用笔使树带上了草意。他的造型或许受了八大山人的启示,但更根本的是:他在山、石、线关系的不断重新调整中发现了自己的山形,在树、草、笔关系的不断重新调整中发现了自己的树形。
三、色。受西画影响,常进极讲色调,其特征是层次十分微妙的浅灰色调。常以淡灰的天地托出更淡的山石,这使山石常显白色并成为书面最明亮部位。紧临亮廓,或在山沟,或依山麓,或攀山脊,以少而精的重墨画出杂草树丛,成为画面点睛之处。这种含去深灰、中灰的两极相依的关系,构成了一种“高调”。灰调,特別是在浅淡朦胧的冷灰色调,是常进更让人体验到冷逸意境的原因之一,而“高调”,又在强反差的对比中让人感受到清朗和一种扑朔迷离的光感。与某些宋画相似,常进的画总是若阴若晴、明晦莫测。
四、空间。将宋人山水画中的空间观念引入写意文人画,是常进的一大突破。他的画中有倪瓒特有的平远方式,又有宋人层层纵深、忽又倒转的空间感和空气感。烟、岚、气、霭这些虚无飘渺的东西,他却画出了可临可感的精微体验。有时山麓或山腰的云霭处的空间被推得极远极远,而山体却兀然向前逼近。这是一种与西画很不一样的空间观念。
五、肌理。笔墨也是肌理,而这里主要指无笔肌理,这显然不是常进的独有特征。为了表现对深度空间的入微体验,常进在很大程度上牺牲了淡墨渲染中的笔意,但他又不愿采用工笔或水彩中的渲染方式,于是他融入了揉纸和滴洒。得当者强化了画面的表现力,不当者则减弱了画面的精神深度。他在这里显然给自己留了个难题:能不能用写意画特有的染法,将自己对空间的微妙体验表达出来?
六、布局。由于画面雅淡,使得那些极为精简的重墨常显得十分突出,常进的画由此出现了双重布局:山水布局和重墨布局,而最有特色的则是他的重墨布局,这种布局不是以稳定感和巨大张力取胜,而是以游动感和危中求安取胜。常进在克服文入画的布局常常出现的堆砌和疲软的同时,升发了文入画中不同于西画的特异的布局方式,这种方式在八人山人的画中特別突出。
对于处在探索和成长过程中的青年画家来说,是稳定在自己代表性的画风中向深处发展好,还是进行多向尝试好,这本身是个不是问题的问题,它完全要看艺术家对内在需要的自我把握。多向实验有利于精神的解放和能源的释放,一时看来不大成功的尝试很可能对长远的发展大有益处。反过来说,常进如果沿着代表性画风继续向深处寻幽探胜,同样也有做不完的事。在这类画中,精谨有时还伴有雕琢,清雅而或还伴有唯美,才情时而又伴着过于聪明,独特画风间或还显出矫饰,离物我两忘、法道两空还有距离。缩短距离当然不能靠自我重复来实现,而只能靠不断的深层发现来完成。常进在荒原上走出了自己的路,这一点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