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频同轴连接器开槽内导体结构分析
2017-05-30曹刚
曹刚
摘 要:本文重点分析了射频同轴连接器开槽结构原理,以及开槽结构对产品性能的影响。
关键词:内导体;开槽结构
一、概述
射频同轴连接器是微波产品中的基础无源器件,一般由外导体、内导体、介质支撑、螺套等零件组成,采用公头、母头对拧的方式实现连接,其中内导体通过插针、插孔的对插,实现信号连通。为了保证良好的接触,母头内导体常采用弹性结构,将公头内导体夹持。弹性结构有多种方式,开槽收口方式由于制造成本相对较低,易于实现,在连接器产品中被广泛采用。
开槽收口方式,改变了传输线的形状和尺寸,会产生一定的阻抗误差,造成一定的信号反射,所以母头连接器的性能一般要劣于同类公头产品。并且由于连接器的多次插拔,会造成开槽结构的磨损,降低了连接器的使用寿命。所以开槽结构的设计,是连接器设计中较为重要的部分。
二、开槽结構介绍
开槽结构就是在母头插孔端面进行纵切,形成各种纵切槽,再进行收口处理。一般开槽内导体采用铍青铜材质,开槽收口后,通过热处理工艺,使开槽部位产生弹性。实际设计中,针对不同的连接器种类和性能要求,有两槽、三槽、四槽、六槽、八槽等多种开槽结构。图1是一种典型的四槽结构。
公头和母头内导体对插过程中,母头由于有弹性收口,对公头插针形成夹持力,保证两根内导体的紧密连接,但同时也产生了插入力,拔出时产生拔出力。
三、开槽结构对产品性能的影响
(一)对机械性能的影响
图2为内导体插入过程演示图,在插入过程中,首先是插针头部导向锥度先接触,Fi插入力为正压力和摩擦力在轴向的合力,导向锥度完全插入插孔后,Fi插入力=F摩擦力,插入力最大处是在导向锥度插入过程中产生,拔出力是相反的过程,这里不再赘述。
过大的插入力对内导体产生了很大磨损,直接降低了产品的使用寿命。所以开槽设计中很重要一点是要降低插入力,特别是降低最大插入力。影响插入力的除了公头的导向角度,还与母头的壁厚、开槽数量、开槽宽度、开槽深度等相关。
开槽数量少,插孔同插针接触面积小,接触压力大,导致插入力比较大。图3为两槽和四槽的接触示意图,四槽结构接触面积大于两槽结构,接触力降低。经对2.92mm母头试验验证,在开两槽时,插入力可达到5.6N,拔出力为1.8N;开四槽时,插入力降低到1.7N,拔出力为0.7N,这就大大延长了连接器的寿命,以及提高了连接重复性。另外在开槽尺寸方面,利用工程模拟软件建模仿真,可知插孔壁厚同插拔力成正比,也就是壁厚越厚,插拔力越大,而开槽宽度、开槽深度同插拔力成反比。图4为开槽宽度对插拔力影响的仿真曲线。所以在壁厚较大的情况下,为了降低最大插入力,就要采用更多的开槽数量。同时缩小开槽宽度,加长开槽深度,也会进一步减小插拔力。
(二)对电气性能的影响
连接器开槽引起的阻抗误差公式如下
Z0为50Ω标准阻抗,ΔZ0为阻抗误差,N开槽数量,W为槽宽,d为内导体外径。
根据公式,开槽数量和开槽宽度,都会直接影响阻抗精度,引起微波性能的变化。开槽越多,阻抗误差越大。开槽越宽,阻抗误差也变大。但过小的开槽宽度,会制约收口尺寸,导致接触力过小,产生接触不良,在使用频段内出现反射尖峰。另外盲目加长开槽深度也不可取,过长的开槽深度会使开槽部分出现较大的塑性变形,反而进一步影响电气性能。
四、小结
连接器的设计,既要考虑电气性能,又要兼顾产品的可靠性和寿命。根据不同产品的壁厚,选择合适的开槽数量,同时对开槽宽度、开槽深度和收口尺寸做相应调整,可进一步优化插拔力和电气性能。以2.92mm连接器为例,当采用两槽结构,开槽宽度0.2mm情况下,最大插拔力达到了7N,阻抗误差0.6%。而采用4槽结构,开槽宽度选择0.1mm情况下,最大插拔力降低到1.1N,阻抗误差为0.3%,在插拔力和阻抗误差方面都全面由于2槽结构。所以母头内导体的开槽结构设计需要考虑综合因素,通过合理的优化调整,可以实现理想的综合指标。
参考文献:
[1]IEEE Std 2872007.2007,9.
[2]林安义.毫米波同轴连接器的结构设计.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