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课的意识形态教育探析
2017-05-30马玲梅
马玲梅
DOI:10.19392/j.cnki.16717341.201722024
摘要:我党一直非常重视意识形态工作 ,這是一项事关党和国家其前途命运的重要大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意识形态教育的重要渠道,目前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存在极大的挑战,对此提出3大对策,分别从师资队伍建设、教育平台的运用和实践教学的强化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高校;意识形态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
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教育强则国家强,高等教育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思想政治工作关系到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我们的高校是党领导下高校,是社会主义高校,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立德树人是高校的立身之本。
一、意识形态的概念
马克思主义认为:意识形态是与一定社会的经济和政治直接相联系的观念、观点、概念的总和,它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文学艺术、宗教、哲学等意识形式,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构成意识形态的有机整体。
新中国成立后,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得到了人民群众的广泛认同,,逐步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一系列与时俱进、符合中国实际的思想体系,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成为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
高校开设的课程,都具有传授知识的基本功能,尤其是人文社会科学类很多课程,都不同程度具有意识形态教育功能。
二、高校思想政治课的特殊性
从思想政治理论课开设的根本目的来说,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大学生的必修课,具有明显的政治性和彻底地科学性。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为学生一生成长奠定科学的思想基础。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根本属性。
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来看,思想政治理论课固然要教授相应的基本理论和知识,但无疑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大学生所接受的具体的价值观念,通过教育灌输给青年学生,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努力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学生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这也是我们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任务。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应该将引导学生科学认识国家发展形势作为重要目标。从实际情况出发,结合我党对社会主义的积极探索与伟大实践,准确把握人类发展方向,能够认清楚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性。在实际学习过程中,指导学生就中国特色与国际上一些国家的发展进行对比,能够全面且客观地认识到中国的发展,运用动态化眼光来看待中国以及看待外部世界。此外,在思想政治教学中,教师应指导学生掌握时代使命,运用中国梦来不断激扬青春梦,使学生向着理想化发展之路迈进,充分激励学生实现国家发展事业与个人追求的融合,勇做时代发展的开拓者;此外,思想政治课程应教育学生脚踏实地,将理想付诸于实践,勤奋学习,增长本领,从而为现代化事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促进社会主义大发展大繁荣。
从以上两方面可以看出:意识形态教育不仅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题中之义而且是重中之重。
三、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存在的挑战
(1)西方国家利用各种手段对广大师生世界观和价值观加以影响。比如通过学术交流对青年进行自由民主价值理念的宣扬和渗透。通过对留学生的资助吸引学生对其价值观念的关注和认同,久而久之对马克思主义价值观念产生排斥和抵制心理。
(2)社会环境的影响。转型期的中国社会,正处在多元价值观相互并存,各种社会思潮交融碰撞的时期,大学生更加渴望平等自由,注重个人价值实现。但是,社会贫富不均、贪污腐化等不良现象,使大学生思想上产生迷茫,对课堂学习的知识和理论信任度下降,制约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说服力和课程教育效果。
(3)部分教师素养有待进一步提高。部分教师政治意识不强,有意无意地在课堂上“发牢骚”,把对党和国家政治理念、国家制度不信任感表现出来,通过宣传西方民主自由等方式来“取悦”学生,导致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扭曲,逐渐疏远乃至排斥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
四、加强思政课意识形态教育的对策
(1) 建立严格的思政教师准入和评价制度。教师的言行举止会直接影响学生价值观念的形成,因此首先必须建立严格的思政教师准入制度。一是良好的道德修养和正确的政治观念取向,思政教师自身必须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的信仰者和追随者,对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有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具有出色的辩证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坚持思政教师必须真学、真懂、真信的原则。二是过硬的专业水平和教学功底。对意识形态缺乏正确性的教师,在考察期内对其教学活动进行重点监督,必要时可以重新培训或撤下教学岗位。
(2)重视互联网平台上的意识形态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互联网是意识形态领域面临的“最大变量”。思政课要主动出击,拓宽教育渠道,抢占互联网意识形态教育的阵地。通过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网络微课,微博、微信公众号、QQ群等网络社交平台,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熏陶大学生的内在修养。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主流新媒体把课堂主渠道和课后辅渠道、线下教育和线上教育、实时互动和追踪反馈结合起来,和学生拉近距离,沟通情感,答疑解惑,循循善诱、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激励学生。
以足够的政治敏锐性和社会责任感,坚持底线思维,强化阵地意识,自觉担当网络舆论卫士,和敌对势力进行争锋相对的舆论斗争。
(3)强化思政实践教学。思政课的实践教学主要以改造学生的主观世界、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为目的。高校应该因地制宜,借助高校所处区位优势,充分利用本土文化资源进行思想宣传实践,利用红色文化和传统文化等资源来培养大学生的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塑造大学生高尚的思想道德和法律素养,坚定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和信念,从而实现听党的话,跟党走,自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