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品质新思维:智慧南京最佳实践及对智慧城市建设启示
2017-05-30周斌奚加荣林珂
周斌 奚加荣??林珂
智慧城市作为信息时代最具创造力的城市形态,是城市经济、社会、自然和谐发展的新模式,也是未来城市功能和品质提升的重要载体。我国已将智慧城市建设作为十二五、十三五时期具有先导性、全局带动性、规模性的战略突破口。智慧城市建设是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创新驱动发展、推动新型城镇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
国家发改委明确在“十三五”期间推进新型智慧城市试点、“互联网+政务服务”试点,推进建设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截至2011年5月份,中国的一级城市百分之百提出了“智慧城市”的详细规划,有80%以上的二级城市也明确提出了建设“智慧城市”。截至2012年10月,我国已有95%的副省级以上城市、76%的地级以上城市,总计约220多个城市提出或正在建设智慧城市。截止2013年1月,全国已有320个城市投入3000亿元建设智慧城市,预计“十二五”期间用于建设“智慧城市”各方投资总规模有望达5000亿元。截止2016年6月,我国95%的副省级城市、76%的地级城市,总计超过500个城市出过文件指出要建设智慧城市,或已经在建设智慧城市。
在此背景下,为应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新挑战,南京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绿色发展”的城市发展核心战略,并确立了“两个率先”“三争一创”战略目标。通过多方研究和论证,智慧南京建设恰好有效地承接了这一战略要求,成为南京把握新的发展机遇,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城市核心竞争力和区域中心辐射力的重要载体和精确切入点。
智慧城市及智慧南京最佳实践发展历程
基于智慧南京顶层设计,按照分步实施、有序推进的原则,南京市政府相关部门主动对接并有效承载南京新时期总体发展战略要求,充分探讨“智慧南京”建设的目标定位、发展策略、工作重点等问题,努力做到立足全局和长远,合理谋划体系架构,加强理论研究、专家验证以及不断实践,从而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首先,通过多年研究和论证,确定智慧南京为城市建设重要战略。
早在2006年,南京就开始紧密跟踪世界城市进化最新理念和实践,积极研究探索新形势下南京特色发展道路,完成了《构建智慧城市、引领未来发展》等重要课题的研究,提出了构建智慧城市的初步设想。2007年,在南京举办的“智慧产业发展与城市创新”高层论坛上,一批国际知名专家学者围绕发展智慧产业、构建智慧城市等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我们对智慧城市的研究和实践不断向前推进。2009年12月,南京市委、市政府出台“三个发展”意见,明确提出了推进智慧南京建设的重大战略构想,将其作为加快城市转型升级,并在新一轮城市竞争中确立领先优势的关键战略举措。在《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打造“人文绿都、智慧南京”成为“十二五”期间南京城市发展的基本取向。2012年发布了“智慧南京十二五规划”,陆续建设国内首个“智慧城市综合管理与运营展示中心”、政务数据中心、智慧南京APP、南京智慧旅游公共服务平台;2017年开始建设国内首个“智慧南京感知平台”,同时也发布了“智慧南京十三五规划”。
其次,政府引导,高度重视,国内领先企业倾心打造。
根据2011年南京市政府第49次、第58次常务会议以及第60号市长办公会议纪要要求,南京市开展“智慧南京中心”建设工作,并提出要将“智慧南京中心”打造成“国际领先、国内第一、具有典范作用的城市管理运行中心”。2011年12月,通过公开招標,由江苏省邮电规划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承担智慧南京中心(一期)工程建设工作。2011年12月智慧南京(一期)工程正式启动建设工作,至2012年10月完工,历时近一年。通过近一年的开发实施,智慧南京中心已经成为特大型城市级别的,具备南京城市特征的,围绕南京市管理与服务目标展开的,具有自适应性的智慧应用与整合能力,模块化、松耦合、可扩展、易升级、开放式的集成系统。2014年到2016年期间,陆续增加了智能交通、智慧环保、GIS应用等若干应用场景;2017年在此基础上,推进智慧南京感知平台等重要项目建设。
最后,紧密结合南京特色和需求,建成全球领先的智慧南京综合运营与管理中心
智慧南京综合运营与管理中心建设的总体目标是以“数据集中、系统整合、业务协同”为主线,服务于各部门业务需求,通过整合相关应用系统,全面感知城市运行状态,提升城市的智慧管理和服务能力,实现城市日常运行管理以及突发事件应急联动指挥等全景指挥中心功能。目前,“智慧南京中心”已初步显形,第一批10多个部门的业务数据和应用系统在这里得到了直观展现和挖掘利用。通过“智慧南京中心”的建设,基本建成了统一、规范、标准的空间地理信息系统,为各类信息资源提供空间化、直观化和形象化的展现和应用平台;开发研制了一套完整的、面向全市各部门的数据交换共享平台,能够对各类数据(如海量实时数据、大文件数据、低延时数据等)进行高效可靠地处理;建立了融合多个部门数据的数据分析挖掘机制。这些基础能力的增强,为下一步实现部门的业务协同和应急联动奠定坚实的基础。
智慧南京最佳实践主要成果
智慧南京(一期)工程从2012年5月份截止2017年陆续接待上级单位、兄弟政府部门、科研院所、国内外厂商等参观考察人员近万人次,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为确定南京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领先地位作出了重要贡献,成为了南京的一张新的“城市名片”,赋予了南京这个六朝古都更多的“智慧”内涵,对中国智慧城市建设起到了典型示范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6点。
(1)建成国内首个真正意义上的城市级数据交换共享平台
该平台包括前端采集、交换库、共享库和备份库,能够对各类数据(如海量实时数据、大文件数据、低延时数据等)进行高效可靠地处理,平台可满足每天2亿条的信息采集和交换需求。该数据共享平台是国内首个真正意义上的城市级数据交换共享平台。
(2)真正实现了跨部门数据融合整合
在广泛数据采集的基础上,构建了城市的基础信息模型,将不同部门的数据在此模型上进行整合融合,从而实现从事物本身的特性来组织数据,有效满足了各类智慧应用的需求。
(3)PB级的海量数据挖掘分析
通过大数据关键技术研发,智慧南京中心形成跨部门、多样化数据分析处理能力,能够对历史数据、实时数据、统计数据等进行多维分析,突破大规模数据实时处理与分析、智能检索与识别等的应用难题,如形成“交通指数”等城市运行管理中的重要参数指标,实现了对城市运行状态的智慧化预测和处理,为城市管理者提前预防、主动应对提供决策支持。
(4)构建了大量的智能分析模型
智慧南京中心内建设了包括宏观经济景气指数模型、套牌车分析模型、资源空间分析模型、案件协作侦破模型、空气主要污染物和气象关系模型等多个智能分析模型,一方面为智慧南京中心的运行提供支撑,同时借助云计算,将这些分析模型以PaaS的方式提供给全社会使用。
(5)形成一批領先的研究成果
开展了《城市运行管理监控指标体系研究》《面向智慧城市的政府信息资源整合和共享机制研究》《智慧南京建设信息资源整合探索与实践》等一批课题研究工作,申请了《基于智慧城市的限行区域车辆实时自动稽查方法和系统》《智慧城市系统》《基于智慧城市数据仓库和识别规则库的套牌车识别方法》等20多发明专利,参与了《智慧城市跨系统信息交互技术要求》《智慧城市总体框架和技术要求》等国家标准编制。上述工作对智慧南京的现有工作成果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总结和提炼,为今后智慧城市的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6)创新了具有南京特色智慧城市建设模式
智慧南京中心系统按照“平台+应用”的建设模式进行开发,实现了系统建设的集约共享、模块搭建。同时,智慧南京中心开发的数据交换和共享平台、资源网格化共享服务、实时路况服务、车辆电子围栏软件等已经面向全市用户提供PaaS、SaaS、DaaS服务。
智慧南京最佳实践对智慧城市建设的思考
回顾“智慧南京”的理论研究和建设实践历程,对国内智慧城市建设具有较大的借鉴经验。
一是充分发挥资源禀赋优势,实现智慧城市建设的“一城一策”的发展战略。城市像人一样,不同的城市有不同的个性和特点,有着不同的资源禀赋,各有所长。所以智慧城市更加的需要城市摆脱固有的发展模式,真正实现“一城一策”的发展战略。
二是尽快掌握智慧城市所涉及的核心技术,中国发展智慧城市,还需尽快掌握智慧城市所涉及的核心技术。目前,在高科技信息技术方面,我国对外依存度依然很高,多数产业的核心技术仍然掌握在跨国公司手中。我国只有加强关键技术领域的自主研发,突破核心技术,并加强相关技术集成创新,才有可能建设自主可控的智慧城市。
三是着力提升顶层规划设计。科学规划和顶层设计是智慧城市建设的前提和基础。在城市硬实力普遍发展的未来,城市发展的竞争力将更体现在科技、知识、创新等城市软实力。所以顶层设计就是在更高层次上发挥信息化的引领和带动作用,推动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与渗透,确保新一轮信息技术竞争发展中把握主动权,在更高平台上实现指数级、跳跃式发展,快速抹平差距,实现与先进国家新技术应用水平和世界经济发展进程接轨的跨越式发展。
四是坚定不移推进资源整合。政府信息化工作横向联系不够、重复建设和“信息孤岛”等问题,将城市的信息化从“部门级”升级至“城市级”。我们按照重点突出、有序建设的方式重点推进政府各部门资源共享、技术标准统一及跨部门智能应用,以避免重复投入,加强信息互通,挖掘信息价值,提高管理效能。
五是始终秉承实效惠民理念。智慧城市是一个开放式、社会化的系统工程,必须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联合推进机制,形成统一、高效、畅通的建设管理体系。通过广泛采纳社会各个层面、各个领域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和建议,科学设计、有效实施,让智慧城市真正成为政府、企业、公众的沟通平台,让全社会分享智慧城市的建设成果;使广大市民、企业切实感受到智慧城市建设带来的实惠和便捷。
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反过来又丰富和发展理论,“真积力久则入”。数年坚持不懈地实践,在智慧南京实践中,使方案实施方在智慧城市组织推进、建设运营等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也让方案实施方对智慧城市建设思路、构架体系有了比较系统和相对清晰地认识。
(文章来源:通信世界全媒体)